回覆列表
  • 1 # 古河洋橋

    這個情況我不太清楚,馬克沁機槍威力那麼大,清朝政府應該是求之不得,怎麼會拋棄不用,我看到過解釋,由於我們中國缺少銅資源,我們國家的子彈大部分都是進口,所以只能少量裝備部隊;但是,晚清的時候,我們中國特別喜歡玩大炮,仿製特別多,還從德國克奴伯軍工廠進口了很多。清末好多人去西方學習大炮技術,段琪瑞就是其中一個。

  • 2 # 秉燭讀春秋

    有網友問我,清朝滅亡的原因是什麼?我說,原因有許多,有政治和軍事方面兩大主因。說到軍事上的原因,不得不說是李鴻章在裝備陸軍武器上的失誤。李鴻章後期注重發展海上力量,購置了許多先進的艦船,但是放棄了發展陸軍,致使清軍武器裝備很落後,特別是錯失裝備陸軍部隊“殺手鐧”——馬克沁重機槍問題上顯得尤為嚴重。假如不是李鴻章在仿製了30挺馬克沁重機槍後停步不前,也許清朝就不會滅亡,也許德國就不敢在1914年發動第一次世界大戰。

    話說回來了,李鴻章為什麼仿製了30挺馬克沁重機槍後,在取得成功後沒有下文了呢?這事還得從頭說起。

    一說到清朝滅亡的原因,大多朋友會認為是洋人的洋槍洋炮打敗了清朝,實際不是這麼回事。清朝的武器發明早在康熙年間就很先進,康熙十三年(1674年),當時的火器專家,機械製造師——戴梓就發明了28發連珠火銃,簡單說就是能夠一次連發28發子彈,這是了不起的發明,提高了殺傷效率。講真這就是馬克沁機槍的前身。過了將近200年(1883年),馬克沁重機槍才由英籍美華人史蒂文斯.馬克沁發明研究出來。

    清朝在機槍研究方面走到了前列,說明華人不是笨蛋。然而,康熙當初並沒有把戴梓這項發明轉化成改變世界格局的武器,由於戴梓發明了“機關槍”,受到了康熙的尊敬,他的洋人老師南懷仁很嫉妒,於是誣陷戴梓通東洋(日本),戴梓以賣國罪被流放寧古塔,機槍研究和裝備戛然而止。

    ▲戴梓發明機關槍

    到了晚清時期,曾國藩的弟子李鴻章作了軍機大臣,掌握了軍政大權。由於八國聯軍的侵略和甲午戰爭的失敗,深深刺激了李中堂,他決心發展洋務運動。

    李鴻章總結了洋人侵略中國都是從海上直接開進來的,於是決定向德國購買先進的艦船,隨後於1888年12月17日成立了北洋水師,由丁汝昌任水師提督。當時北洋水師的規模居世界第六位。遠遠把日本甩在了後面,李鴻章知恥而後勇。決心扭轉落後捱打的局面。

    有了先進的艦船還不行,維修、訓練、人才都需要錢,可是晚清由於剿滅太平天國運動花了大把銀子,國庫空虛。(太平天國運動也是滅亡清朝的一個原因),加之慈禧要舉辦60大壽,諸多因素加在一起,李鴻章手中空空如也。北洋水師乾脆就停在旅順港一動不動,成了擺設,一動就要花錢。李鴻章想強軍的目標只能停留在口號中。

    ▲中間李鴻章

    恰好在這時候,馬克沁重機槍發明出來了,英國政府開發佈會,邀請李鴻章參加,講真就是訂貨會。李鴻章到了英國倫敦以後,馬克沁親自為各國元首演示了重機槍的效能,機槍是用水來冷卻槍管,也就是在在槍管外邊有密閉的管道,用來裝水冷卻發燙的槍管。機槍設計每分鐘了可連續發射600發子彈。

    馬克沁用機槍掃射,居然一下子把環抱粗的大樹打斷了。李鴻章驚的目瞪口呆,連連誇道:“太快了,太快了,簡直不可思議”。後來有人誤解李鴻章沒繼續裝備機槍,聽李鴻章說太快了誤理解成了“太貴了”。

    其實貴不貴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便宜清政府也沒錢大批次採購。國內國外搞事弄得清政府捉襟見肘,剩下的那點錢還留著為慈禧辦壽宴。此時李鴻章靈機一動,他買了一挺馬克沁重機槍,計劃回國當樣品,讓自己創辦的上海洋槍三局軍工廠依葫蘆畫瓢仿製。

    李鴻章高高興興帶著馬克沁重機槍樣品回國直接去了軍工廠,設計人員分解了機槍,各種零件馬上投入生產,最初生產30挺,如果成功馬上投入批次生產。30挺很快組成完畢,一核算成本,足足比購買英華人的機槍便宜一倍還多。效能也不錯。李鴻章很高興,馬上向慈禧上奏,要求追加軍費,批次生產裝備陸軍。當時慈禧接到了李鴻章的奏摺,心中暗罵:“這不是想把我的壽宴錢往外擠嗎?這些白眼狼,辦壽宴還能辦幾回?真不讓我消停。”

    ▲慈禧

    慈禧命人擬旨,沒那麼多廢話,就兩個字——沒錢。李鴻章只好仿製出30挺馬克沁重機槍後沒了下文,陸軍部隊裝備機槍的事,被慈禧的壽宴泡湯了。

    這一年的訂貨會上,只有德國大批購買了馬克沁重機槍,然後裝備了德國陸軍,26年過去了,德國成了世界霸主,憑藉強大的武器,德國發動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清朝錯失了兩次做大做強的機會,康熙朝本來有機會改變世界格局,但是機關槍的發明者戴梓被流放。過了200年,機會重新出現時,慈禧的壽宴挪用了軍費。清朝再次失去了成為世界強國的機會。這一切不知道是不是冥冥之中的天意?

    【不一樣的歷史解讀,不一樣的知識分享。歡迎轉發、留言和關注】

  • 3 # 史論縱橫

    關於李鴻章1884年觀看了馬克沁機槍首次演示射擊這個,縱橫前兩天已經得出結論了,絕對是造謠,1884年正是中法戰爭的重要時期,李鴻章作為清朝重臣,負責整個戰事的統籌,根本不可能有時間去英國去參觀一款機槍的實驗射擊。

    就資料而言,1884年4月17日,李鴻章與法國代表簽訂《李福協定》;1885年6月9日李鴻章與法國在天津簽訂《中法會訂越南條約》,這就是最好的證據!

    (圖中並非李鴻章)

    當然,儘管李鴻章並沒有見到過馬克沁機槍的首射,但是隨後四年1888年的時候,清政府的金陵機器製造局就已經有能力仿製出來,中國的山寨能力,估計馬克沁知道後都會驚奇。

    令眾多網友不敢相信的是,金陵機器製造局就是李鴻章擔任兩江總督期間創辦的,是洋務運動期間創辦的比較有代表性的兵工廠,在洋務運動時期,清政府建立大大小小的兵工廠多達40多個,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經費仿製別國武器。

    有人認為清朝的失敗,是因為軍事上的失敗,武器上的落後,八國聯軍侵華的時候,清兵還在用砍刀對抗八國聯軍,實際上這都是扯淡,清軍當時包括袁世凱新軍在內的五支新軍作戰能力都很強,尤其是聶士成的部隊,更是阻擋八國聯軍很長一段時間。

    清朝對武器的仿製一直都比較上心,這也是洋務運動的本質,就是要“師夷長技以制夷”,先引進,再仿製。

    在這樣的環境下,清政府能仿製出馬克沁機槍,縱橫是不懷疑的,但是要說效能優秀那就不一定了,第一代的馬克沁本身效能也不是太優秀,更別提清政府仿製的。

    洋務運動時期,能拿得出手的唯一一款槍就是漢陽造,是在德國將設計圖紙和產品線出售給清政府後才研發出來的,然而在這之前,清廷的仿製完全是瞎胡鬧。

    清政府的武器仿製採取逆向思維的方式,買一款槍,然後拆了,製作出圖紙,然後進行仿製,每一次仿製實際上也是一次創造,一款一款的試驗,總能瞎貓撞死耗子仿製成功幾款,但是這個武器大多中看不中用,效能上根本就沒法比。

    西方槍械的製造都是有專門的設計圖紙,流水線,經過流水化的操作,再經過校正的檢驗樣板,所以製造出來的武器,基本可以達到一模一樣。

    中國真正有槍械的仿製能力,能夠達到制式標準的是在民國1935年仿製的中正式步槍。

    連一款步槍都仿不明白,整整落後德國十多年,在清朝時期根本不可能只落後西方四年。

    中國真正仿製馬克沁重機槍,是1935年時德國將其改進的MG08式馬克沁機槍的設計圖紙交付中國之後,仿製出的民24式重機槍。

    所以,清朝仿製的那個馬克沁,也就是名叫馬克沁罷了。

    只仿製30挺就放棄了,說明清廷還是有自知之明的,這款槍械並不使用,在1888年後,金陵機器製造局主要製造的槍械是抬槍。

    以當時清政府的國力,即使引進馬克沁重機槍,也正如在段子裡,李鴻章的那句話,太快了,太貴了,不是槍貴,而是子彈貴。所謂,虛不受補,當時的清朝本身就虛,再用馬克沁這種大補藥,那還不一下子頂死了。

    另外一點,馬克沁機槍誕生之時,併為得到當時世界各國的青睞,究其原因,在日俄戰爭之前,世界上尚未爆發大規模的戰爭,馬克沁機槍的效能已經超越了時代的火力需要,真正到一戰的時候,馬克沁才真正大開殺戒,由此可見,清政府並非不懂槍械。

    清政府的落後,並不是體現在具體的武器上,而是整個國家的經濟基礎上,一個傳統農業國如何去面對世界其他工業國的入侵?

  • 4 # 江上孤舟

    清政府當年對列強十分懼怕其實和武器落後有直接關係,畢竟清朝因為閉關鎖國政策所以導致和西方國家形成了巨大的差距,尤其是工業發展速度方面,可以說在西方國家取得巨大的工業進步的時候,清政府依然處於起步階段,更加重要的是,當時清政府對於外來事物依然處於一種傲慢的大國姿態,這些都是導致清政府後來被列強威脅的主要原因,所謂落後就要捱打。但實際上清政府在1888年已經可以成功仿造出馬克沁機槍,只不過後來沒有投入大批次的生產工作中。

    李鴻章當年是在德國看到馬克沁機槍,因為當時清政府的財政支出有限,所以李鴻章並沒有從德國購買大量的馬克沁機槍,但是他也見識了馬克沁機槍的威力,也認為當時的清政府需要與時俱進,引進一些先進的武器裝置,所以雖然當時清政府沒有太強的購買實力,但是李鴻章還是購入了幾挺馬克沁機槍。正巧當時晚清已經進入洋務運動浪潮中,所以雖然李鴻章帶回來的馬克沁機槍比較少,可是清朝政府卻認為可以仿製一下,如果仿製成功也能節省大量的銀錢。

    當時馬克沁機槍確實也仿製成功了,但是並沒有被大批次的生產,這是因為當時清政府對於馬克沁機槍的批次生產工作沒有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時間,李鴻章也認為這種武器一旦被大批次生產出來,勢必會增加彈藥的使用量,這樣會加重清政府的開支。另外李鴻章還認為清朝政府不需要使用這些西式武器裝備,他作為保守派,對於這些先進的武器其實一直比較牴觸,他也不希望使用這些殺傷力巨大的武器在中國的國土內引發流血事件。當然從這方面來看李鴻章的想法也沒有過錯,畢竟這種武器一旦被大批次生產出來,將來勢必會一發不可收拾,但是他卻忘記了,武器裝備是國防的關鍵因素,不積極發展武器和世界接軌,一定會遭到列強的打擊。

    後來清政府在1888年已經成功的仿製了馬克沁機槍,但是仿製出來的武器經常出現故障,這些故障也無法排除,而且這些武器都是透過手工製作完成的,畢竟當時工業落後,所以雖然仿製出了馬克沁機槍,但是並不實用,面對這樣的情況馬克沁機槍自然沒有大批次生產的必要。

  • 5 # 分享更快樂

    清末年間,清政府腐敗無能,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正在掀起,不是戰爭賠款就是割地賠償,當時晚清的重臣中,有些人是想亡羊補牢的,他們想積極追上世界的腳步,試圖把晚清拉回到大國興盛的軌道上。其中不得不提的一個人就是晚清四大重臣”之一的李鴻章。

    李鴻章作為晚清時的國家重臣,晚年曾遊歷西方列國,西方列國,對於這位來自東方大國的客人十分重視,再加上李鴻章做了晚清時期的軍機大臣,因此西方列強各國均以總理的待遇接待了李鴻章。李鴻章在遊歷西方各國時見到了很多新式的工業產品,其中就包括聞名兩次世界大戰的馬克沁機槍。

    戰鬥力不如人,就沒有話語權,落後就要捱打。意識到中西方在軍火的巨大差距後,李鴻章是想力挽狂瀾,把晚清的軍隊也打造成一支可戰之師。他除了鎮壓國內的起義運動,還透過各種途徑尋找救國的辦法,更新軍備就是他非常重視的一個方向。

    1884年,美華人馬克沁在英國舉辦了馬克沁機槍釋出會。李鴻章被英華人邀請,參加了這次釋出會。馬克沁本人特地展示了一下這把槍的威力,只見一棵一抱粗的大樹幾下就被打斷。李鴻章看到每分鐘發射600發的馬克沁機槍射擊時,一下子坐不住了,並且拍手叫好。陪同李鴻章參觀馬克沁機槍試射的西方官員說了一句話。然而當隨行的人將西方人的話翻譯給李鴻章之後,李鴻章的臉色沉重了下來,連忙說了一句:太快了,太貴了。

    這時的中國不僅武器落後,國力衰敗的也過快,大小戰爭的消耗和賠償,使平時驕傲滿滿的大清,只能勒緊腰帶生存。諷刺的是,受窮的是百姓和軍隊,慈禧太后寧願用錢去慶生,也不願意加強國防建設,寧願將各種金銀珠寶首飾古玩字畫一股腦埋在他的棺材中,發黴生蟲,也不願意拿出來發展國家經濟。

    所以李鴻章並沒有大批採購,但聰明的他聲稱需要樣品讓領導過目才能定奪,故而買了三件運回了國。回國之後,李鴻章馬上就把這一挺馬克沁機槍交給了自辦的軍工廠,四年後金陵製造局仿製成功馬克沁機槍,只是由於種種原因,清軍沒有大規模裝備而已。

    100多年後的今天,我們早已不需要馬克沁機槍,但我們卻依然需要不忘記歷史留給我們的教訓和啟迪。準眼未來,開創更加輝煌的明天和建設更加富強的祖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常喝靈芝水身體會有什麼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