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戀上二次元ACG
-
2 # 真實文字
其實從解放到現在,中國考古工作者發掘出一些古劍,這些古劍在地下埋藏了一、二千年,但出土後經過適當的處理,劍身光亮奪目,劍刃鋒利,使那些在場的人感到驚異。如1965年在湖北省出土的越王勾踐寶劍,一下能劃透十幾張紙;又如1974年在陝西省秦始皇從葬陶俑坑中出土的三把寶劍,1976年在湖北省出土的吳王夫差劍,都很光亮而且不生鏽,十分鋒利。
這些寶劍,為什麼長期埋在地下,出土後既不生鏽,而且還鋒利如新。經過考古學家認定鑄造這些寶劍的材料不是黃銅,而是青銅,即銅錫合金。那麼為什麼青銅鑄造出來的劍能夠持久而不生鏽。
銅錫合金在中國古代早已使用。中國古書《周禮·考工記》裡已清楚地記載著製造各種青銅武器的銅、錫百分比。原文為“金(注:古代稱銅為金)有六齊:六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鐘鼎之齊;五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斧斤之齊;四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戈戴之齊;三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大刃之齊;五分其金而錫居二,謂之削殺矢之齊;金錫半,謂之鑑燧之齊。”
這段文字告訴我們,古人已清楚地瞭解到,由於銅錫的百分比不同,青銅製成的器具其硬度就各異,因此,根據不同的需要,就可按具體配方配製。這是中國勞動人民留下來的寶貴遺產,用今天的眼光來看,這些百分比的分配仍是較合理的。
銅和錫本來都比較軟,但把兩者合成合金那就變硬了,這也是從生產實踐中總結出來的。關於這點《呂氏春秋·類別篇》就曾說過:“金(銅)柔錫柔,合兩柔為剛。”
此外,青銅劍還要經過特殊處理,才能保持劍刃的鋒利與不鏽。處理的方法主要是淬火或其他化學處理。如古代的名劍龍泉劍,是在今河南省西平縣的龍淵鑄造,用龍淵的水淬火,劍特別鋒利。又如越王勾踐的寶劍及秦始皇墓坑中的寶劍,據中國科學工作者研究,前者似曾用硫或硫的化合物處理過;後者則似曾用鉻鹽氣化過,使劍面有一層極薄的氣化層,有保護劍身的作用,這種工藝在外國近幾十年才開始應用,比我們的祖先晚用了近二千年。
中國製造劍器技術之精,連外國專家也為之慨嘆。在1940年出版的周緯著《亞洲古兵器與文化藝術之關係》一書中,引用了研究中國古兵器的法國考古家範崇的一段話,這段話最能說明問題了。原文是:“中國之古代銅兵,在三千數百年前,竟已有外鍍;而此外鍍,非但有美觀及避鏽之作用,抑且有保護兵器本身,使其永久堅強鋒銳之效能。推言之,中國古代鑄銅術之高明,勝於任何他處,無惑乎其文化遠播,北至烏拉山,南至南越也。吾儕歐洲人之稽考洞穴文化者,能不以主要地位讓之乎?”
所以中國古代青銅劍的製造工藝是非常講究的,是擁有真正的工匠精神。
回覆列表
古人的智慧
你問現代人也不知道
除非穿越去看
材質,工藝,以及負責的態度
工匠一身只打磨一把絕世寶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