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馬Dame

    說實話,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都是替盟友背黑鍋,稍懂歷史的人都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罪魁禍首是奧匈帝國,而德國是被迫履行條約職責而已!而第二次世界大戰希特勒同樣沒打算在1939年發動戰爭,他準備在1943年或1945年發動戰爭,一來為了使德軍準備的更充分,二來也為了給義大利更多準備時間,但是日本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徹底打亂了希特勒的部署,一旦中國投降,日本的下一個目標肯定是蘇聯,而一旦發動蘇聯戰爭,希特勒將在準備不足的情況下對蘇作戰,而蘇德之間還有一個波蘭,也就在這一年希特勒一方面默許德國對中國大規模的支援,一方面換取中國戰略物資,為發動戰爭做準備,另一方面藉助中國推遲日本發動侵蘇戰爭的時間!而德國也加快了侵略的步伐,而不再是一步步試探了,先是1938年侵吞奧地利,緊接著藉助慕尼黑協定肢解捷克斯洛伐克,並於次年實施全面佔領,幾個月後發動德波戰爭,而英法當局的軟弱也堅定了希特勒發動戰爭的決心!所以德國兩次戰爭,兩次背黑鍋,不過有一點是值得肯定,那就是兩次世界大戰的全面爆發均與德國有關係!奧塞戰爭爆發後不久德國對俄國宣戰,日中戰爭第二階段爆發兩年後德國入侵波蘭!

  • 2 # 小小羅羅蛛

    兩次世界大戰的重心全部在歐洲,全部有德國挑起,這個相對年輕的,日耳曼民族組成的國家充滿了躁動和不安。

    1、1862年德皇威廉一世認命俾斯麥也宰相,俾斯麥強行推進軍事改革,逐漸強大起來。

    圖:鐵血宰相 俾斯麥

    2、從1864年到1871年,德國(那時稱普魯士)戰後對荷蘭、奧地利、法國(法蘭西)發動戰爭,完成統一,1871年組建德意志第二帝國。

    3、特別是普法戰爭,法國戰敗,失去了西歐和中歐的霸主地位,法國國內要求報仇雪恨的呼聲很高,帝國主義國家矛盾加劇,德國為了防止法國崛起,積極擴軍備戰。

    4、英德矛盾,英國一直希望歐洲大陸勢力均衡,不希望任何一方強大,德國取得歐洲霸主地位,英德矛盾不可調和,成為帝國主義國家的主要矛盾。

    5、俄奧矛盾,俄軍和奧匈帝國的矛盾集中在巴爾幹地區的爭奪。

    6、1879年德國和奧匈帝國簽署“同盟條約”,明顯的具有反俄性質,1882年德國又拉攏義大利,三國簽署了同盟條約,至此三國同盟正式成立,德國成為核心國家。

    7、1892年為了對付德國及盟國,俄法簽署軍事條約,形成軍事盟國,到此歐洲的兩大軍事集團對峙的局面形成。

    8、英德矛盾不斷加劇,英國調整了和法國及俄國的政策,在1904年和1907年分別簽訂了協定,歐洲最終形成了兩大軍事集團。

    9、1914年的“塞拉熱窩”事件後,德國支援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發動戰爭,接著英、法、俄、美、意、日等國陸續加入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圖:一戰格局圖 橙色同盟國綠色協約國

    注:義大利考慮到利害相關,從德國倒向了英法,呵呵,有眼光。

    歐洲大陸上德國統一後的崛起,打破了英國設想的“勢力均衡”的策論,威脅了法國的歐洲霸主地位,妨礙了俄國西進的腳步

    第二次世界大戰完全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延續。

    1918年德國奧匈帝國投降,協約國的英法俄等戰勝,戰勝國肯定要對戰敗國清算。

    1919年的巴黎和會上,英法美日意五強的國家經過妥協和協商制定了主要針對德國的《凡爾賽條約》,當德國代表看到條約的內容後氣的吐血三升。

    1、德國的海外殖民地全部歸戰勝國。

    2、德國只能擁有10萬陸軍1.5萬海軍,不能擁有主力艦艇,不得擁有坦克、飛機、重炮等武器,廢除義務兵役制。

    3、德國的薩爾煤礦有法國開採,行政有國聯接管15年。

    4、德國萊茵河以西的領土有三個戰勝國瓜分,分別代管5年10年15年,右岸50公里範圍不得設防。

    5、德國賠付戰爭賠款約330億美元。

    德國無奈只得簽字。這次和會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各國之間的矛盾,為二戰埋下種子。

    1933年希特勒在德國上臺,鼓吹民族優越論和生存空間,德國國內反對凡爾賽體系的呼聲很高。

    圖:一戰時的希特勒(中間者)極其戰友

    一戰結束後對德國的制裁並沒有徹底執行,反而在希特勒上臺後一再對德國的“瘋狂”行為妥協。

    德國撕毀《凡爾賽條約》,又瘋狂擴軍備戰,想重新和其他國家瓜分世界,希特勒更是想獨霸世界,戰爭又風雲再起,最終以德國閃擊波蘭為開始,爆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可以說兩次世界大戰都是德國挑起的,強大後肯定就想著對外擴張,年輕而又好戰的日耳曼人兩次被打趴下。

  • 3 # 周明建16

    謝謝邀請。20世紀初及中葉,世界上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由於種種原因不斷加深,兩次工業革命加劇了這一狀況,導致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1914年7月28日一場非正義的帝國主義掠奪戰爭的導火線是薩拉熱窩事件。4年的掠奪戰役於1918年11月11日結束,德國失敗投降。

    1919年6月28日英、法、美、日、意等戰勝國與戰敗國德國在巴黎西南凡爾賽宮簽訂了《凡爾賽條約》即《巴黎和約》全稱《協議和參戰各國對德和約》,是結束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帝國主義條款。

    一戰後,作為戰敗方德國被迫接受了《凡爾賽條約》。但由於其中條款過於苛刻,還要承擔鉅額戰爭賠款。德國殖民地由英法日瓜分。由此,其條款本身就埋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禍根。

    希特勒上臺就是利用德華人民對《凡爾賽條約》的憎恨,同時他動員全國參戰,透過戰爭來索回一戰中失去的利益。其次,納粹黨上臺之時,全球正處在一場空前的經濟危機,德國處在崩潰邊緣,為了緩解日益尖銳的矛盾,德國急需透過一場戰爭來達到緩解國內矛盾和掠奪別國財富的目的。

    二戰爆發前夕,除法西斯納粹德國,一戰的戰勝國義大利的墨索里尼政權,因未能得到英法所許諾的領土而耿耿於懷;日本則對《華盛頓條約》對它的種種限制也非常不滿。這三個國家都有侵略擴張野心,所以組成了法西斯聯盟,因而,一場席捲全球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在這三國成員法西斯軸心國的操縱下爆發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使用止血帶止血時注意事項有哪些?使用止血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