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慣與長夜
-
2 # 於左
唐高宗李治確實比較懦弱,所以繼位十年之後才開始解除前朝老臣的權力。
長孫無忌在唐太宗朝代,有著非常特殊的地位,他的妹妹嫁給了唐太宗李世民,生下三個兒子。在玄武門政變中,他是關鍵的主謀,幫助李世民奪得皇位,以後被封為趙國公,並在宰相的位子上坐了三十年。
貞觀十七年,唐太宗李世民下令,把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擺在凌煙閣中,長孫無忌位列首位,由此也可以看出他的份量。
唐太宗臨終前,遺命長孫無忌和褚遂良,讓他們輔助皇太子李治。他對長孫無忌的評價相當高,第一是忠心,第二是功勞大,所以他要求褚遂良一定要盡力維護長孫無忌。
對於唐高宗李治來說,長孫無忌是親舅舅,自己能成為皇太子,全靠這位舅舅的大力支援,而長孫無忌對於唐高宗也是一片忠心。
永徽六年,武則天被立為皇后,一切都開始變化。
長孫無忌與武則天勢不兩立,而唐高宗支援武則天,如此一來,長孫無忌註定落敗。
當時的幾位重臣有長孫無忌、褚遂良、李勣、于志寧,褚遂良是長孫無忌的堅定盟友,因為態度過於生硬,被唐高宗直接貶掉,一些支援他的大臣,比如韓瑗、來濟等人也被貶官。
于志寧態度曖昧,所以是唐高宗大力爭取的物件。而李勣是唐太宗留給唐高宗的秘密武器,當然不會支援長孫無忌。
另一方面,唐高宗逐步重用武則天的人,包括許敬宗、李義府等人。雙方的勢力逐步消漲變化,對長孫無忌越來越不利。
顯慶三年,尉遲敬德去世,第二年,燕國公于志寧免官,前朝重臣凋零殆盡,長孫無忌孤立無援,此時再來處置他,易如反掌。
於是他被指控謀反,貶到黔州安置,很快在那裡被逼自盡。
-
3 # 如是史社
唐高宗李治並不昏庸無能,我經常替他心疼,被電視劇黑了,被老爹和老婆的光芒掩蓋了。李治在位期間,國泰民富,史稱“永徽之治”。還做到了太宗一輩子沒做到的事,先後滅西突厥、滅百濟、滅高句麗。高宗時期唐朝版圖為最大。這怎麼也不是一個“昏庸無能”的皇帝能做到的事。
長孫無忌是高宗李治的親舅舅,高祖起兵時就來投,與太宗又是布衣之交,還是姻親,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太宗指定的輔政大臣之一(另有褚遂良)。李治被立為太子,長孫無忌是支援的。太宗病逝於行宮翠微宮,長孫無忌秘不發喪,確保李治回到長安即位。
公元649年,李治即位,長孫無忌隧拜官加爵,主持朝政。公元653年,長孫無忌利用“房遺愛謀反案”,大肆清洗政敵。皇親國戚裡堪用的人才如李恪、李道宗、薛萬徹、執失思力等人皆沒逃脫牽連,文臣武將被貶被黜眾多。吳王李恪死前大罵:竊弄威權,陷害忠良。
公元654年,李治欲廢王立武。不管李治如何低姿態,長孫無忌只是裝糊塗。武則天母親楊氏上門求長孫無忌支援,被拒絕。公元655年,李治決心已下,廢王皇后,立武為後。長孫無忌因此被武則天記恨。
公元659年,一直支援武后的許敬宗與中書侍郎李義府遂誣告長孫無忌、褚遂良、韓璦圖謀不軌。高宗不與長孫無忌對質,就把他們流放嶺南。七月,唐高宗又讓李勣、許敬宗複審長孫無忌謀反案,許敬宗派中書舍人袁公瑜逼長孫無忌自縊。公元674年,唐高宗追復長孫無忌官爵,命其孫長孫元翼承襲趙國公爵位,並將他陪葬昭陵。
其實唐高宗知道長孫無忌謀反是子虛烏有,但還是逼死了他,因為長孫無忌這位外戚已經勢大,這是歷來皇帝都忌憚的。尤其是長孫無忌的排除異己,對於後來武氏坐大,李唐無人可以掣肘,起了非常壞的作用。李治以廢除出身關隴貴族的王皇后為由,開始了和武氏的夫妻聯盟,開始擺脫隋唐以來一直沒有擺脫的關隴貴族集團的控制。帝王心術,看似為情所困,實際深不可測。如果不是後來李治身體出了問題,應該也會成為千古一帝吧。我是專注歷史原創的如是。關注歷史,關注如是。
-
4 # 巧巧98474
高宗李治不昏庸,在執政時有武則天的頂力相助,取得了不少業傎。在初當政時,長孫無忌以老臣,舅舅的長勢壓迫李治,因李治有點軟弱,喜歡美女歌舞,文學藝術,對於當政治國頭疼。論此他不是個好的專業帝王,但他的皇后武則天卻是個治國撐政能手,能力不亞於李世民。她利用李治的軟弱,發揮出大能量,一剪雙鵰的扳倒玉皇后與蕭淑妃,登上了皇后寶坐。她與許敬宗製造一個拉幫結派,密謀篡位的罪名將長孫無忌陷入其中,發配流放,逼其自盡!高宗也曾懷疑舅舅的一案,不屬實,但他拿不出證據,也糊塗的服從陷害。歷史發展至此,長孫無忌保守執舊確實落後於武則天的新法,到農桑,穩邊關,弘神學,解放婦女。唐朝的興盛是與武則天的開放意識分不開的。
-
5 # 德厚致遠
唐高宗李治軟弱但不昏庸,扳倒舅舅長孫無忌,都是官場爭權奪利的所為。先是房玄齡的兒子房遺愛,娶太宗李世民之女高陽公主,房玄齡去世以後,高陽公主挑唆老公提出和哥哥房遺直分家。後來又因為一件盜竊案,查出和尚辯機的玉枕頭居然是情人高陽公主所贈。這事讓李世民很沒有面子,辯機被腰斬;太宗駕崩,高宗即位,公主繼續鼓動房遺愛和哥哥遺直抬槓,結果兩敗俱傷,高陽公主要搬倒房遺直,就說大伯對自己“無禮”,而處境窘迫的房遺直只好反過來揭露弟弟房遺愛和弟媳的謀反罪狀,事情鬧大了,高宗命令長孫無忌審理此案。長孫有自己的算計,他把這個案子的第一被告定成吳王李恪。李恪的母親是隋煬帝的女兒,李恪自小聰明,深得李世民的喜愛,李世民曾有意立李恪為太子,作皇位繼承人,以代替李治。長孫無忌是李治的舅舅,為保全自己的既得利益,勸誡李世民為外甥爭位。李世民聰明一世,懵懂一時,放棄了改立計劃,仍以李治為太子,殊不知留下後患。也是長孫無忌噩夢的開端。李治為人柔弱,缺乏主見,少雄主大略,又是長孫無忌災難的鋪墊。
李治即位後,嚴格按照父皇的遺訓,重用長孫無忌和褚遂良,即位初就有人誣告長孫無忌有謀反意圖,李治根本沒做調查,便下令將誣告者處死,可見李治對長孫無忌的信任。而且長孫無忌輔佐李治也是盡心盡力。首先把吳王李恪看作是對李治帝位的最大威脅。房遺愛深知長孫無忌對李恪必欲除之而後快,為自己脫罪出一步險棋,臨死拉了個墊背。他說自己和吳王李恪同謀造反!這步棋是迎合長孫無忌的,也未嘗不是迎合唐高宗的,只是這步棋沒有能救自己的命,房遺愛、薛萬徹、柴令武等三駙馬處斬;荊王李元景、吳王李恪、高陽公主、巴陵公主等賜自盡。
李治能做皇帝是長孫無忌努力爭取的結果,李治初做皇帝,在各方面多依賴舅舅,長孫無忌自恃有功,希望李治完全聽命於己。這時,李治羽翼已豐,不想再被長孫無忌所左右。雙方權利爭奪已顯突出,而矛盾的焦點就是皇后的廢立。李治即位初封結髮妻子王氏為皇后,王皇后不會生育,漸漸的失寵。武則天原是太宗才人,曾得到李治的好感,後重新納入宮中,武則天掐死自己親生女兒,來藉此誣陷王皇后,也為達到自己做皇后的目的,這件事情卻堅定了李治廢王皇后的決心。為得到長孫無忌的支援,李治親自帶上武則天去登門拜訪,但遭到長孫無忌的拒絕。
李治有廢王皇后立武皇后的意圖,自然有人奉承響應,善於察言觀色,為人笑裡藏刀的李義府因正受長孫無忌排擠,欲藉此報復,更為日後飛黃騰達,及時奏疏阿諛請奏。武則天封為皇后,李治不理朝政,導致武則天專權,宮中並稱二聖。武則天奪取政權,就大肆翦除異已,李治也順勢打擊政敵。
顯慶四年(659年),武則天的追隨酷吏許敬宗指使人向高宗呈奏密章,稱監察御史李巢勾結長孫無忌,圖謀造反。唐高宗、武則天便命許敬宗審查。許敬宗開始造謠奏道:“長孫無忌謀反已露苗頭,勢力也太龐大,太得民心,對皇帝是很大威脅。‘’經過一番抹黑描述,高宗將長孫無忌罷職流放,流放之後,許敬宗還不放過,派人將其逼迫自縊而死。家產抄沒,親屬罰奴。武則天又連坐逼供並濫殺大臣,高宗死後,武則天又連廢中宗,睿宗,皇室宗親也幾誅戮殆盡。又一場政治鬥爭和歷史教訓。
回覆列表
李治雖然性格懦弱,昏庸應該不至於,加上有強悍無比的老婆武則天出謀劃策,還有一班急於上位的野心勃勃的下屬,如許敬宗、李義府等,扳倒一個並沒有並兵權在握的權臣,也不是太難的事。
權力之爭激化李治的皇位很大程度是他舅舅長孫無忌給他爭來的,這沒錯,不過這長孫無忌在李世民死後有點狂的沒邊了,他狂到忘了他自己是啥身份了。永徽四年的房遺愛謀反案,長孫無忌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無端生出一場大案,李治的哥哥、妹妹、叔叔,都被他一網打盡。李恪畢竟是皇帝的親兄弟,李元景還是皇帝的叔叔呢,都被長孫無忌下令賜死。李治不忍心,向他苦苦求求情,長孫無忌毫不留情,冷酷地否決了。李治雖然懦弱,可他並不傻,可以說從那時候,心裡已經埋下對長孫無忌的仇恨了。
“廢王立武”之爭“廢王立武”之爭實際只是個表面現象,李治要奪回失去已久的大權才是事實,可對長孫無忌來說,意味著自己權力慢慢失去,小皇帝不再像以前那樣聽自己的話了,這也是他不能忍的,至於說立武則天不合規矩,那也只是他的藉口而已。可是長期的大權在握,使他忘了最重要的一點,他的權力是來源於皇帝李治的,並不是他自己的,他卻錯以為是他本來就有的權利,這就註定了他的最終結局。
扳倒長孫無忌李治扳倒長孫無忌並沒有那麼複雜,廢王立武之事上,四個顧命大臣裡,于志寧中立,手握兵權老奸巨猾的李勣暗中支援李治,實際上勝負早已確定,接著李治先找藉口把出頭鳥褚遂良先給收拾了,剩下長孫無忌光棍一條早已是他的囊中之物了,至於長孫無忌的罪名,有許敬宗就足夠了,這位才高八斗的未來宰相編造這點罪名還不是易如反掌的事,最後“昏庸”的李治在聽到許敬宗在家裡閉門造出來的舅舅謀反的事實時,先是“驚”,後是“泣”,十分地“不忍”,最後直到許敬宗給他舉出了漢文帝殺了舅舅薄昭照樣是明君的典故,才“不得已”的下了決心。呵呵,誰說李治昏庸,其實他才是玩政治的高手!
不過對長孫無忌的死,我覺得不值得同情,史書評價也大概如此。《舊唐書.太宗諸子傳》:“太宗諸子,吳王恪,濮王泰最賢,而為無忌所嫉,離間父子,遽為豺狼。而無忌破家,其陰報也歟?”簡單來說就是長孫無忌自己做的太絕,遭報應了,活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