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清明的星空

    行星一般指自身不發光,圍繞著一顆或幾顆恆星的天體,對於“行星”比較具體的定義是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會在2006年提出的,主要包括三點:

    1、必須是圍繞恆星運轉的天體;2、質量必須足夠大,能夠克服固體引力以達到流體靜力平衡的形狀(就是近乎於一個球體);3、必須有能力清除軌道附近區域,在其公轉軌道範圍內不能有比它更大的天體。

    按照這個標準,2006年冥王星被取消了大行星的資格,降格成為矮行星。

    拿我們太陽系來說,幾顆大行星根據不同的物理性狀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以木星為代表氣態巨行星,又稱為類木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與海王星都是這類的氣態巨行星。另一類行星就是以地球為代表的類地行星,主要成分是以矽酸鹽石為主,擁有固態行星表面,地球、金星、火星和水星都屬於這類。

    地球直徑為12756千米,已經是太陽系內最大的類地行星了,但相對於氣態行星還是小了很多,這是因為類地行星都是由固態物質組成,密度較大,隨著體積的增加,質量會以指數級別急劇加大,所以宇宙中的類地行星的體積一般來說都不算太大,地球相比較已經發現的類地行星中已經算是“大塊頭”了。

    目前人類發現的最大類地行星是“開普勒-10c”,這是一顆石質行星,位於距離地球560光年的天龍座(Draco 又譯為德拉科),這顆行星直徑約為2.9萬千米,約是地球直徑的2.3倍,質量約為地球質量的7.4倍,表面重力是地球的3倍。這要比之前發現的一些“超級地球”打上不少,所以又被稱為“特級地球”。開普勒-10c這顆行星擁有著超過地球5倍以上的表面積,如果環境像地球這樣“友好”,那麼生活在哪裡確實不錯,生存空間那是相當的開闊。開普勒-10c的公轉週期只有45天,也就是說那裡的一年只相當於地球的一個半月,意味著其距離主星開普勒-10要比地球距離太陽近的多,其表面溫度很可能在200℃以上,所以,那裡對人類來說並不是一顆宜居的星球。

  • 2 # 科技和生活

    在分類上,行星可以分成巖質行星和氣態行星。巖質行星又稱為類地行星,就是像我們的地球這樣由岩石表面的行星,氣態行星又稱為類木行星,是沒有巖質表面的行星。在我們太陽系中,我們的地球就是一顆巖質行星,水星、金星和火星也是巖質行星,而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都屬於氣態行星。

    不過行星形成理論認為巖質行星大到一定程度,其本身的引力會導致其吸收的氫氣等氣體非常多,那麼大氣層最下端部分的氣體就會被壓成液態,這樣這顆行星就從巖質行星變成了氣態行星,或者說從類地行星變成了類木行星。

    那麼這兩種行星的質量界限是多大呢?很抱歉!目前科學界還沒有統一的定論,因為天文觀測發現,這兩者的質量界限非常模糊。

    本來有天文學家計算發現如果巖質行星的質量為地球的3倍,那麼它就會成為氣態行星,也就是說如果地球質量增加3倍,那它很可能就已經是氣態行星了,然而天文觀測中發現的如開普洛-10c等一些類地行星,讓科學家們不得不放棄這種認知。

    開普勒-10c位於距離地球560光年的天龍座,這顆行星直徑是地球的2.35倍,約為3萬千米,其質量約為地球質量的7.4倍,表面重力是地球的3倍多,但科學家透過一些觀測證據發現它仍然是一顆巖質行星,實際和理論推測如此大的差距,讓科學家們也懵了。

    另外如類地行星類地行星開普勒452b,質量為地球的5倍左右,類地行星61 Vir b,質量約為地球的5.4倍,類地行星格利澤581c質量在地球的4.4倍左右,格利澤581d質量在地球的6倍以上,格利澤581e質量在地球的兩倍以上,格利澤581g質量在地球的4倍左右,格利澤876d質量的地球的7.5倍左右,最誇張的是開普勒22b,天文學家基本肯定它就是一個巖質行星,其直徑是地球的2.4倍,即便它的密度和地球相同,它的質量也可達地球的13.8倍。

    如上這些星球的發現,都重新整理了科學家們對類地行星與類木行星界限的認知。

    迄今為止,科學家們已經在宇宙中發現了數百顆類地星球,這些星球中很多都位於恆星的宜居帶中,據推測有相當一部分行星上面都有大氣層,適宜的溫度和液態水存在,因此它們上面很有可能是有生命形式存在的,所以它們也都是科學家們的重點觀測和研究物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青少年網路成癮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