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在學習路上的奶爸
-
2 # Angee安吉說
隨著時代進步,科學的發展,世界變化越來越快,現在的孩子們,和幾十年前的我們,有著截然不同的變化。
資訊爆炸的年代,孩子們可以從不同的途徑,不同的角度,得到很多的資訊,有時候他們的認知,甚至超過成人的認知;
生活水平整體的提高,孩子們的平均身高,超過我們的同齡時期。這些變化,同時也提升著孩子們的心理水平。
所以我們的家長沒有做有意識的個人成長,那麼相對來說,會跟不上孩子的心理水平。
當下許多家長們的現狀是這樣的:
1 只顧及自己的事業發展。精心事業領域的耕耘,或者應酬、聚會等。
2 專注於個人的娛樂。比如打麻將、喝酒、廣場舞等。
3 對於孩子的學習和成長,只有一個字“扔”,扔給各種培訓班,畫畫、寫字、彈琴、語數英等。
所以基本上家長的文化水平,處在工作前甚至逐漸退步。一到週末,家長們不是在培訓學校無奈地等,就是在去培訓學校的路上,堵在不同的紅綠燈前,心情是焦躁而無力的。
如何保持和孩子們的心理同步水平線呢?試試從以下兩個維度入手:
1 有意識進行個人成長的修為。
在要求孩子學習,每一個興趣班或者科目的時候,為自己選擇一個方向進行提升。或者畫畫、唱歌、彈琴、語、數、英等,在某一個領域成為孩子的驕傲。
既能為孩子做榜樣,也能和孩子有更多共同語言。如果家長現階段沒有一個突出的特徵,我建議家長學習英文,因為英文我們之前都已經學過,現在只是撿起來,如果找到一個好的入門方式,就是高頻率的重複,能很快出效果,同時它利於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進行展示和交流。
2 學會和孩子進行“望、聞、問、切”的溝通方式。
望:透過對孩子的面部表情,外型及身體狀況的觀察,去了解孩子的變化。
聞:對孩子說話的聲音、反應或情緒進行判斷。
問:問孩子的心情,感受及在學校發生的狀況等,對孩子的學習、生活進行了解。
切:透過觀察、分析、判斷進行總結。獲得孩子發生狀況的整體資訊:開心?悲傷?煩惱?生氣?等,進行相應的處理。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孩子的成長,每一步取決於家長們的進步。
-
3 # 象山易學堂
作為高中的心理老師,常常會聽到學生家長抱怨現在的孩子太叛逆,說上兩句就開始嫌你煩,一口一個“別煩我”,週末在家就知道粘著電腦、手機,每次想跟他說說話,他都一副拒人於千里之外的樣子,多說兩句就大發脾氣,還時常關著自己的房門,並死死地反鎖。
面對此情此景,作為家長的你,是感到失落?難過?無奈?還是控制不住自己大發雷霆?
也許你會質疑,小學、初中時的那個乖巧、懂事的孩子怎麼突然不見了,感到與孩子的心越來越遠,也越來越陌生。其實我想說,不是孩子變了,而是家長沒有跟上孩子心理成長的步伐。
叛逆是成長的表現
隨著孩子的不斷成長,他的自我意識也越來越強,開始有了自己的主見,不再甘心受父母控制,所以變得似乎“不聽話”、“叛逆”起來了。
其實在人的一生中,通常會有兩次“正常”的叛逆期。
第一次叛逆期是在1歲半-2歲前後,他們顯得越來越不聽話,凡事總喜歡以“不”字打頭,脾氣也很大。家長可能是抱怨連連,然而我想說這是好事,說明孩子的自我意識在健康發展。
第二次叛逆期是在孩子進入青春期時,此時孩子們會顯得如同刺蝟,難相處,難溝通,聽不進父母的話。但,這也是好事,這是人格的一個重要整合期,是他們透過種種方式尋找自我、建構自我同一性的關鍵期。
美籍華人作家劉墉的兒子劉軒在高中時期非常叛逆,曾一度與劉墉發生了許多衝突,用他自己的話說,那段叛逆的時期就是在“找自己”,最終他成為了哈佛大學心理學的博士,茱麗葉音樂學院的高材生,現如今有著散文專欄作家、主持人,音樂、時尚、娛樂達人等多種身份,還獲得了《我是演說家》冠軍。
如果人生的這兩次叛逆期中孩子都很乖巧,未曾有機會叛逆過,那麼很可能人到中年,他們還會有第三次叛逆期,比如工作不穩定、跳槽、辭職、鬧離婚、迴避現實生活,做各種出格、折騰的事等等。
因此,過分的乖巧懂事其實並不見得是對人格發展有利的,早一點叛逆其實是成長的表現。
叛逆的孩子是敏感脆弱的
青春期階段的孩子正處於生理和心理雙重發育階段。一方面,第二性徵的出現、身體的急劇變化給他們帶來了強大的心理衝擊,面對身體的變化他們常常不知所措但是又誤以為這樣就代表自己已經是大人了。他們希望自己能夠被家庭、學校以成人的方式尊重,希望自己能夠與眾不同,凸顯出自己的價值,同時又渴望外界的認可和信任。而另一方面,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發育仍然比較緩慢,還不具備一個真正的成年人的思維方式,往往會遭受別人的質疑,看到現實的落差。兩者之間的心理落差,讓青春期的孩子往往處於極其複雜的矛盾中。
這個時期的孩子是敏感、脆弱的,他們的情緒波動也很大。心有千千結,卻無從訴說,有萬般思緒,卻無法化解。他們看似有強烈的獨立意識,渴望能在精神生活方面擺脫父母的羈絆,享有獨立。然而事實上,此時孩子的內心十分脆弱,在面對複雜的矛盾和困惑時,他們依然希望得到父母在精神上的理解,支援和保護。需要藉助父母的力量來幫助自己建立自尊自信,強大內心。
與叛逆期的孩子一同成長
孩子的叛逆期也是家長的成長季,家長們最佳的處理的方式,就是與他們一同成長。
變“質疑”為“反思”
家長常常會質疑,為什麼叫他向東,他偏向西?為什麼越叫他少玩遊戲,他越是抱著手機不放?氣急敗壞之下家長也會生氣吼孩子,甚至動手打,結果就是孩子更加和父母對著幹。於是陷入了關係的僵局。
家長這麼做也許是為了維護家長的權威,覺得孩子理應聽大人的。然而高中生也想維護自己的自主權和自尊心,既然不能逃跑,就只能選擇反抗,於是就陷入了“權力之爭”。
“權力之爭”必定是雙輸的,如果想要恢復良好的親子關係,與孩子有效溝通,父母不防首先反思一下自己平時的言行:對待孩子否太過嚴厲?是否太過強調大人的權威,不夠民主?是否太過嘮叨?是否太過注重面子,不由分說地責怪孩子?是否太過關心學習成績而忽略了孩子的內心感受?
變“教育”為“傾聽”
一直以來,父母都會苦口婆心地教育孩子,希望把自己的經驗傳授給孩子,讓孩子少走彎路。然而,對於叛逆期的孩子,更需要父母用心聆聽孩子的想法,這樣才能真正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才能瞭解他們的所思所想和做出一些行為的原因。不要三句不離“學習”,也不要動不動就指責或發表自己的看法。可以時不時地詢問孩子最近的心情、興趣、喜好、學校發生的趣事等,多關注孩子的內心想法。
變“責備”為“鼓勵”
當發現孩子的成績下降或在學校違紀時,不要一味責備,先採用傾聽的方式瞭解孩子是學習上遇到了瓶頸?是否和同學相處地不愉快?當孩子遇到這樣的情況,家長應該先問清楚原因,不要“破罐子破摔”,一味地打罵,而要鼓勵孩子,善於找到他們的閃光點,相信他們是可以努力克服這些困難的。讓他們真正感覺到父母在用心地關心幫助他,永遠站在身後給他鼓勵。要用積極的教育方式代替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
變“做主”為“幫助”
面對叛逆期的孩子要學會給予其一定的信任感,家庭的大事或者關乎其個人的事最好能夠跟孩子商量,聽聽他們的看法。相信孩子有獨立處理事務的能力,也可以適當示弱,讓孩子幫助家長解決一些力所能及的問題,並且適當肯定他,讓他體驗到價值感。
如果孩子遇到困難,一起幫孩子想辦法解決,千萬不要不由分說就替他們做主,這樣會讓孩子感到很強的不信任感和不被尊重的感覺。
家長的改變通常對於高中生的叛逆行為的改善會有巨大的幫助,如果在其中遇到了問題、阻礙,或者孩子的叛逆表現較為嚴重,建議家長們要及時向學校心理輔導中心或心理諮詢機構求助,透過專業的途徑有效解決心理困擾。
-
4 # 嘰裡咕嚕楊媽咪
我可以肯定的說百分之九十九的家長是跟不上孩子成長的心理步伐的,不是我們沒有進步,沒有想要努力和孩子更接近,而是本能的我們把自己擺在了長者的角色裡,而不是一個與孩子對等的姿態,童年少年時期的孩子都是比較叛逆的,他們從心裡排斥我們的高姿態,所以我覺得我們只能接近他們的步伐,或許有一天可以跟得上孩子的心理成長步伐吧。為了與孩子更好的交流,我們家長需要先省視自己!
1.尊重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不是誰的附屬品,她們也有自己的權利和義務
2.認可孩子,每個孩子都有閃光點,我們要學會誇讚,誰都希望得到肯定
3.對於我們接受不了的事物,可以發表見解,但是不要強加干涉,溝通很重要
養一個孩子需要注意太多的問題,想要得到孩子的認可成為她們的朋友,跟上她們的節奏,我們也要時刻學習,畢竟為人父母也需要學習!
-
5 # 崔志安353
大多數家長沒有跟上孩子心裡成長的步伐,現代孩子接住社會比較多,再加上孩子一有時間就玩兒手機,現在社會上流傳,社會一大怪,手機害了下一代,所以要經常和孩子溝通,讓孩子茁壯成長,學好知識,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貢獻!
-
6 # 軒老師談教育
坦率地說,很少有家長能跟上孩子心理成長的步伐。究其原因:網路科技的發達,讓孩子們更早地瞭解世界,更早地成熟。那麼面對我們有一天會感到陌生的孩子,我們該怎麼辦呢?我想作為家長要做的是:接納、引導、和孩子一起成長。
接納這個好像一夜長大的孩子。作為父母,某一天發現眼前這個滿臉青春痘,說話甕聲甕氣的孩子,腦子裡有有著千奇百怪的想法,甚至做的事情有時會令我們震驚。這並不奇怪,現在網路上的資訊鋪天蓋地,我們的孩子從小就接觸了這些,耳濡目染勢必對心理的發展造成影響。
案例:有個家長髮現12歲的女兒早戀了,而且還互稱老公老婆,非常難以接受。在她眼裡女兒還僅僅是一個小孩兒。她孩子從哪兒學的,孩子是說是從電腦上看的。孩子的心理發展受社會環境的影響,本身是無辜的。所以我們應該接納孩子這種超乎意料的心理發展。
正確的引導孩子。很多人感嘆現在的孩子,不再像我們小時候那樣單純,稱呼惹不起的小學生,感慨孩子心理有些過於早熟。我們家長要做的應該是正確地引導孩子。
社會上和網路上影響孩子的因素很多,孩子的辨識能力很差。我們就需要明確的告訴孩子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哪些是可以靠近的,哪些是必須要拒絕的。我們家長要有一些超前的意識,不要對孩子的心理發展總是後知後覺。
我們要和孩子一起成長。作為家長,如果我們總抱著自己的那一套傳統的觀念,明顯跟不上孩子發展的步伐,我們教育和引導孩子的時候,就很難被孩子認同。甚至於孩子說什麼做什麼,我們都不瞭解。孩子還可能笑話我們是老古董,想在孩子面前樹立威嚴就很困難了。
所以我們應該和孩子一起成長,瞭解這個社會的大背景,瞭解孩子的興趣愛好,時時關注孩子的動態。
回覆列表
孩子在成長的路上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無論好的壞的都要去時刻注意,不要一味地很孩子做朋友,也不要一味地做嚴厲的家長,在孩子還小的時候不知道對錯,但是又無法講明白的時候適當的嚴厲一些給小孩一些懲罰措施例如坐在一個小空間內家人陪著讓他嘗試著去記憶,等寶寶大一點的時候學會從他角度去溝通,小孩在3歲左右會有一個自我認識期,初步有了自己想法這個時候就需要引導溝但是也要有一些嚴厲的方面,其實就是一個唱白臉一個唱黑臉這個角色也需要臨時互換,要讓寶寶學會適應環境,不迴避寶寶的問題,例如我是從那來的這樣的問題,我不想吃什麼等等 作為家長要有耐心認真對待孩子的問題,不要覺得孩子還小不會理解,小小的寶寶的眼裡父母是他的全部,多花一點時間在孩子身上,多關注他的習慣和成長,家長在該陪孩子的時間缺失,將會在未來花更多的時間去彌補! 對孩子的培養就是對未來的投資,跟上孩子步伐也會存進父母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