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言論史

    首先說清楚哈,此李旦非彼李誕,不是那個著名段子手;其次,老實說他也不算是唯一一個,自己不想做皇帝卻做了兩次的人,起碼他哥哥就和他一樣。

    李旦,和他的哥哥李顯,這對苦命的兄弟,因為他們的母親——武則天,被迫各當了兩次皇帝。起初是因為武則天自己想當皇帝,所以把兩個寶貝兒子搬出來給她過渡一下;在她行將就木的時候,李家兄弟又被搬出來,成為重新復辟大唐的兩個寶貝疙瘩。

    有關於李旦的評價,可以參考兩唐書:

    睿宗因其子之功,而在位不久,固無可稱者。嗚呼,女子之禍於人者甚矣!自高祖至於中宗,數十年間,再罹女禍,唐祚既絕而復續,中宗不免其身,韋氏遂以滅族。玄宗親平其亂,可以鑑矣,而又敗以女子。——《新唐書》夫君人孝愛,錫之以典刑,納之於軌物,俾無僭逼,下絕覬覦,自然治道惟新,亂階不作。孝和(李顯)既已失之,玄真(李旦)亦未為得。孝和、玄真,皆肖先人。率情背禮,取樂於身。夷塗不履,覆轍攸遵。扶持聖嗣,賴有賢臣。——《舊唐書》

    至於為什麼叫“睿宗”,我們可以參考諡法:

    本義:通達;明智。

    叡,深明也,通也。——《說文》

    睿,智也,明也,聖也。——《玉篇》

    子羽睿敏。——《左傳·哀公十一年》

    睿而為愚者也。——柳宗元《愚溪詩序》

    德幼而叡齊。——《大戴禮記·五帝》

  • 2 # 肖邦老師的課堂

    大家看過很多關於武則天題材的影視劇,應該對他的兒子們很熟悉,她的四子李旦大家也不會陌生。李旦就是唐朝唯一兩次登基兩次退位的皇帝--唐睿宗,那麼李旦為什麼會兩次登基而後又兩次退位呢?是他不願意做皇帝嗎?當然不是。他的廟號為什麼會是睿宗?李旦的登基和退位主要是兩個方面的原因。

    1.形勢所迫

    中國歷史上受形勢所迫登基和退位的皇帝很多,比如大家熟悉的漢獻帝,清宣統等皇帝,唐睿宗也是迫於形勢而登基和退位的皇帝。李旦的兩次登基和退位都是迫於形勢,第一次登基是在他的哥哥唐中宗李顯被廢后,他繼位。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公元683年,唐高宗李治去世,太子李顯登基即位,武則天垂簾聽政,是朝廷實際上的掌權者,本來李旦是與帝位無關的,然而幾個月後,李顯說錯一句話被武則天廢黜了帝位,這樣李旦就繼任了皇位。

    所以他第一次登基做皇帝是一個意外,也可以說是形勢所迫,因為武則天只有四個兒子,前兩個兒子被她迫害致死,第三個兒子被她廢黜了帝位,武則天又不可能立高宗其她妃子所生的兒子為帝,所以迫於這種情況下李旦就只能登基做傀儡皇帝了。李旦第一次的皇帝生涯只有6年,但是他這次沒有親政,仍然由武則天垂簾聽政,掌握朝廷一切軍政裁決大權。然而,他第一次退位也是被迫的,公元690年,侍御史傅遊藝率關中900名百姓上表,請武則天稱帝,接著王公大臣們也都紛紛附議。李旦迫於這種形式也上表武則天請她稱帝,武則天就順勢稱帝了,改國號為周,這樣李旦就完成了第一次退位。李旦的第二次登基也還是形勢所迫,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他的第二次登基與唐隆政變有關,這又是怎麼回事?

    回答這個問題要從神龍政變說起,公元705年,李顯發動政變,逼武則天退位,而後他第二次登基恢復了李唐的統治,但是五年後,他突然去世,韋后立李重茂為帝,她臨朝聽證,並想借此仿效武則天篡奪大唐江山。但是李旦和太平公主等人是不會答應的,韋后就想除掉他們,此時李旦的三子李隆基與太平公主密謀發動了唐隆政變,誅殺了韋氏一黨。這時李旦並沒有登基,而是輔佐了少帝李重茂,但是李旦掌握了禁軍,迫於這種形式,李重茂讓位給了李旦,李旦開始不肯接受,後來他的兒子們勸說他,他才同意登基即帝位了,這就是他第二次登基。然而兩年後,他又突然退位給了李隆基,原因是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爭權,李旦為了平息這場皇室內部的權力鬥爭,不得已讓位給了李隆基,他做了太上皇,這就是李旦第二次退位。李旦的兩次登基和兩次退位都是迫不得已,出於無奈所作出的決定,一個朝代的中期出現這麼一個很無助的皇帝,在中國歷史上也是很少見。

    2.睿智

    因為李旦很睿智,所以他的廟號是睿宗,睿就是很英明,很有智慧的意思。那麼李旦的登基和退位與他的睿智有關係嗎?當然有關係,如果他不睿智,早就被武則天害死了,還能做皇帝嗎?武則天把他的兩個哥哥迫害而死,李旦然道不怕?當然怕,所以他就隱忍,順從武則天的意思做事,這就是他很睿智的地方。比如,當李顯被廢除帝位時,武則天要他繼位,他就繼位了,他明知武則天想做皇帝,為什麼不提出來直接讓武則天登基呢?因為李顯是被廢的,如果武則天登基,那就是篡位了,武則天的名聲就不好,而且當時沒有大臣提出來支援武則天稱帝,所以武則天當時登基是名不正言不順,那就只好李旦登基,所以李旦在這種形勢下,就服從了武則天的意思,讓武則天可以繼續掌握大權,滿足了武則天的權力慾望。

    幾年後,有人提出來讓武則天稱帝,大臣們也都有這個意思,這時李旦就提出來退位請武則天稱帝,而且他還要求改成武姓。這樣武則天稱帝就不是篡位了,而是她兒子讓位給她,名聲也好聽點。武則天登基後,有人就陷害李旦,使得李旦的兩個妃子無辜被武則天殺害,李旦此時心情是很難過的,但他在武則天面前沒有表現出絲毫的不滿,武則天這才放過了李旦,否則李旦就會被武則天殺害,哪還有第二次做皇帝的機會。李旦第二次退位也顯示出了他的睿智,前面我們講到李旦第二次退位的原因,那麼當時李隆基是太子,太平公主也想做女皇,她認為她媽可以做皇帝,她也可以,於是與李隆基爭奪權力,但是李旦肯定是想讓自己的兒子做皇帝,怎麼辦呢?如何平息這場內鬥呢?他就只好退位,讓李隆基做皇帝,這樣就可以平息內鬥。

    因為李旦從懂事開始就生活在皇室內鬥中,到老了內鬥還沒有停止,他很厭倦這樣的生活,想安度晚年,於是果斷退位,最後,李隆基登基後也是平定了太平公主的叛亂,李旦的晚年終於可以安靜的度過了。其實李旦很可伶,他的一生都生活在武則天的威嚴下和皇室的內鬥中,他身心疲憊,最後退位給了自己的兒子後才過了幾年好日子。

    他不是不想做皇帝,而是他的皇帝生涯實在是不順暢,反而是做了太上皇日子倒是好過了些。所以從李旦的一生來看,一個人的命運與時機是有關係的,所以孔子說時也命也,也是有道理的。當時機不成熟時,我們就要隱忍,叫做潛龍勿用,勿用不是不用,而是要等待時機,時機成熟了才能用,時機不成熟用了也不會有效果。李旦的一生也說明了這個道理,他也給了們現代人一個很好的啟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抑鬱症兒童不吃藥,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