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紅小豆館主

    有清一代,黃馬褂一直都沒有爛大街,只不過現在倒是有些“爛螢幕”,隨著清宮劇的泛濫,黃馬褂好像也就不那麼金貴了似的。清代的黃馬褂有兩大類區別,一種是皇家榮耀,一種則是工作服,黃馬褂爛大街的印象,大概是把黃馬褂的第一種用途和其第二種用途混在了一起。

    比如有些電視劇,某官高位顯的大臣被皇帝賞穿了黃馬褂,電視鏡頭還針對黃馬褂給了好幾個特寫,眾位大臣交口稱讚,特別是有不少電視劇還為了突出黃馬褂的金貴,好多官員還對穿著黃馬褂的官員行跪拜禮,我記得《雍正王朝》裡年羹堯被貶的時候,就有這麼一個橋段,這時候您會覺得黃馬褂實在是太罕見了。但再另一些電視劇裡,又會出現這樣的鏡頭,但凡皇帝出現,身邊總是簇擁著幾十上百個“黃馬褂”,極為壯觀,壯觀倒是壯觀了,可這麼多黃馬褂,還談的上稀有和金貴嗎?

    清代確有賞穿黃馬褂的規矩,一般還都是賞給那些在戰爭中立下功勳的武將,還經常是賜予世襲罔替的爵位,並加上黃馬褂,爵位是實打實的功名利祿,黃馬褂則是無上的榮譽,而且賞穿黃馬褂還都是三品以上官員才有可能有的,比如剿滅太平天國的曾國藩、曾國荃兄弟,雖是文臣出身,但戰功卓著,都被賜予了爵位和黃馬褂,上圖便是曾國荃著黃馬褂圖。而清宮又有一種黃馬褂的工作服,舊時稱“行褂”,是大內侍衛們上班時穿的,所以皇帝在一群黃馬褂的簇擁中出現,也是合情合理的。不過,這兩種黃馬褂是有所區別的,賞賜的黃馬褂的紐襻是與馬褂顏色相同的黃紐襻,而工作服的紐襻則是黑色的,由於很多影視劇並不清楚這一規制,經常混在一起,也就更容易讓大家感到奇怪了。

  • 2 # 國史館

    清朝黃馬褂分兩種。一種是職務著裝,一種是軍功榮譽標誌。清廷御前大臣、領侍衛內大臣和御前侍衛在執行職務時均著黃馬褂。這種黃馬褂是皇家專用的明黃色,黑色紐袢。我們在清宮題材電視劇中經常看到給皇帝站班的一片黃的景象就是這一類的黃馬褂。

    另外一種黃馬褂就是軍功恩賞,由皇帝親自頒賜,類似於現在的榮譽勳章。這種黃馬褂與職務黃馬褂略有不同,它的紐袢是明黃色的,以示比職務黃馬褂尊貴。這種軍功恩賞出自咸豐以後。這是因為自咸豐以降,清朝有了一波又一波的大征伐:兩次鴉片戰爭以外有洪楊軍興、平捻、平西域、收回伊犁、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海戰等。可以說,晚清70年,不打仗的日子寥寥無幾。

    有清一代軍功恩賞不外乎封爵、賞戴花翎、著四團龍補服、黃帶、紫轡等。雍正年間年羹堯就被賞了全套,但獨缺黃馬褂。電視劇《雍正王朝》裡年羹堯穿了黃馬褂,這是編劇和導演的一個誤讀。年羹堯兩榜進士出身,翰林院出來的,從來也沒有當過御前侍衛。雍正年間還沒有用黃馬褂賞軍功一說,所以如果年羹堯真的穿上黃馬褂那可是殺頭之罪。

    不過,在所有的軍功恩賞裡,黃馬褂由於具有鮮明的視覺特徵而顯得格外名貴。

    晚清時杭州鉅富胡雪巖因協助左宗棠收復西疆有功,左宗棠具折向朝廷請求封賞,事先徵求胡雪巖意見,問他想要個什麼封賞。胡雪巖說想弄件黃馬褂穿穿。於是朝旨一下,以軍功賞浙江候補道胡光庸黃馬褂。乾隆以後,朝廷開放捐納,商人可以捐官,但最高是道員,正三品,頂戴是藍色的。清朝一二品大員才能戴紅頂子,所以捐官一般不能有紅頂子。但乾隆年間的鹽商財大氣粗,也有辦法給自己弄個紅頂子,比如蔭封。所以有清一代紅頂商人雖不多,但不奇怪。胡雪巖捐官得了道臺,但他累次軍功,給自己的母親請了一品誥命,他本人也水漲船高,可以戴紅頂子。但紅頂子而賞穿黃馬褂,有清一代275年只有一個胡雪巖。

    晚清的湘軍和淮軍裡有許多軍功赫赫的武官。這些人大都是農家子弟,一個大字不識,所以升官以後不願意補實缺,因為幹不了。他們出生入死,每打一次勝仗升一次官,仗打的多了,最後竟至升無可升,最後就只好賞穿黃馬褂、賞戴花翎了。這其中以左宗棠的部下最為著名。據《國朝野史大觀》記載,左宗棠當兩江總督時,有一次命自己的勤務兵去給江寧藩司送信,就鬧了一個大笑話。

    那個江寧藩司叫升善,是個不諳世事的旗下貴族。藩司是方面大員,相當於現在的省長,屬於高幹,從二品,戴紅頂子。在一個省裡除了總督和巡撫就數他官最大,因此藩司的儀制在地方上是很尊貴的。左宗棠是總督,派他的勤務兵給藩司送信,升善就以為這個勤務兵是普通的聽差之類的。但因為他是總督派來的,就客氣一下讓他升炕(在炕上與藩司並排同坐),誰知這勤務兵一點也不客氣,讓升炕就升炕。

    升善非常生氣,在第二天面見左宗棠時就告了一狀。左宗棠馬上把那個勤務兵叫來,當面申斥他:“你以為藩司大人和我一樣嗎?讓你升炕就升炕?我的炕你可以隨便升,但藩司大人的炕不能隨便升!滾下去!回頭給藩司大人站班!”左宗棠其實是告訴升善:我的炕他都可以隨便升的,你的炕更不在話下了。

    清朝軍中的站班相當於現在的擺出儀仗隊,是一種很正式的禮節,那是要穿禮服的。結果升善辭行時大吃一驚:總督衙門大開中門,十幾個全副武裝的武官站立兩邊,最小的也是正二品的總兵服飾,個個都穿著黃馬褂。而那個被申斥的勤務兵,黃馬褂加雙眼花翎,堪稱翎頂輝煌。而升善只是從二品,雖說文官比武官值錢,但在正式場合裡,朝廷的體制不能不顧。升善只好按照下屬參見長官的規矩,一個一個地請安。等到辭出總督衙門,三九天氣,汗水竟溼透了棉襖。這個笑話鬧大了,以至於都傳到了京裡,被好事者寫到了書裡。

    所以,清朝的黃馬褂還是很值錢的,不大可能爛大街。

  • 3 # 張生全精彩歷史

    說到這個問題,先要了解一下黃馬褂為什麼金貴?

    黃馬褂之所以金貴,就是因為它用了“帝王之色”,早在唐朝開始,明黃色便成了天子的專屬色,宗室貴族和後宮嬪妃們只能穿金黃色。

    到了清朝的皇帝,出入講得是奢華的排場,除了金輦等交通工具還要有浩浩蕩蕩的儀仗隊,皇帝的保衛隊自然必不可少。

    為了凸顯天子的威嚴,這些人也身著明黃的工作服,不過和皇帝的比起來,那就簡陋多了,一般冬綢夏紗,上面也沒有刺繡和彩紋,這種工作服被稱為“行褂”,俗稱“黃馬褂”,這種工作服只能在當班的時候穿,休息或者解職後都不能穿,否則論罪,因此又稱“行職褂子”。

    在清朝前期,還沒有賞賜“黃馬褂”這一說,但到了咸豐年間,就有了賞賜“黃馬褂”的記錄了。

    最初,“黃馬褂”是用在木蘭秋獮這樣的狩獵活動中的,在這種大型圍獵活動中,王親貴族和大臣們正是展示身手的好機會,而黃馬褂則被賞給身手最為矯健的漢滿大臣,當然皇帝很懂得物以稀為貴的道理,所以只有功夫最高的人才能得到賞賜。

    另外,在圍獵的途中,也有蒙古貴族前來獻禮,趕上皇帝心情不錯的時候,也會得到黃馬褂的賞賜。

    這種黃馬褂面料和開始說的工作服不一樣,它是一種滑滑的防水面料,紐襻是黑色的,得到賞賜的人也只能在狩獵的時候穿,平時不能穿,否則會因“僭越”吃官司。

    大概咸豐帝覺得黃馬褂很能刺激大臣們為清廷賣命,因此對於有軍功的大臣也會賜以黃馬褂,不過除非獲得了非常大的功勳,否則也休想得到。

    這時候的黃馬褂在款式上更加細化,文武官的不同都會相對有不同的圖案,另外穿著這件黃馬褂,有特權,比如官位要比平時大三級,是不是很牛氣?

    不過,皇帝也不是賞給你就是你的了,你要是犯了錯,黃馬褂就會被收回,因此,擁有黃馬褂可是半分錯也不能犯,要不然會受到重罰,但黃馬褂可是榮譽的象徵,因此清廷大臣們的心願清單上,它一直是心願前三名。

    黃馬褂賞賜最多的時候,是太平天國建立後,由於清軍不敵,皇帝為了早日鎮壓太平軍,只要立有軍功的大將,必會賞賜黃馬褂,比如曾國藩。

    清朝末年,由於閉關鎖國,導致外國列強想要開啟中國國門,於是朝廷有了外交使臣,皇帝為了凸顯使臣的尊貴,也會賜黃馬褂。

    等慈禧上臺後,清廷愈發衰敗,賞賜起來非常隨意。有一個會開小火車的司機,曾載著慈禧在紫禁城裡轉了一圈,慈禧一高興,就打賞了他一件黃馬褂,可見,當時的黃馬褂已經失去了神聖性。

    而清廷由於腐敗,不光可以賣官鬻爵,向徵榮譽的黃馬褂也一樣明碼標價拿出來賣。幾十兩銀子就能擁有一件,雖說貴了點,但銷量卻好極,一些士紳望族,甚至市井商販,只要手上拿得出這筆錢的,都願意買一件顯擺,這時候,曾經高不可攀的黃馬褂真的成了爛大街的貨了。

  • 4 # HuiNanHistory

    黃馬褂本質上是一種行服。行服顧名思義,就是外出騎馬行進時所穿戴的服飾。

    清朝皇帝出行時,身邊通常有許多內大臣、侍衛相隨,保護他的安全,這些人全都要穿著特定的行服。行服又包括行袍和行褂,褂子一般是要罩在袍的外面,其長到股、袖至肘,這種穿法對騎馬是較為方便的。根據清人趙翼《陔餘叢考》載:“凡扈從及出使,皆服短褂、缺襟袍及戰裙。短褂亦日馬褂,馬上所服也。”

    正如《清會典事例》所云:“後扈前引大臣……恭遇巡幸,支領黃馬褂。” 在皇帝身邊護衛的侍衛,由於他們所穿的行褂通常是用明黃色的綢緞或紗製成,所以又叫做“黃馬褂”。另外,既然馬褂是一種由於職務原因要求侍衛穿著的行服,如果職務解除,也就是說不再擔任內大臣、侍衛等職,自然也就不能再穿黃馬褂。

    在清朝皇帝巡幸熱河期間,也准許一些參與行圍的大臣穿著黃馬褂,這又叫做“賞穿黃馬褂”。根據清人吳振棫《養吉齋叢錄》的記載:“行圍有賞給黃馬褂者,隨圍則服之。常時不得服用。” 也就是說,除了行圍期間內,其餘時間都不能穿黃馬褂,故這種賞穿的黃馬褂也叫做行圍褂子。除此以外,還有一種賞給有功之臣的黃馬褂,無論何時皆可穿著。

    關於清朝男女在日常寢居時穿著馬褂的風氣如何流傳開,可以參考清人昭槤《嘯亭續錄》的記載: “又燕居無著行衣者,自傅文忠徵金川歸,喜其便捷,名得勝褂,今無論男女燕居皆著之矣。” 這個風氣的變化要追溯到傅恆征討金川而歸後。當時,大家穿著馬褂的顏色則不一,有天藍色、玫瑰紫、絳色、泥金色、淺灰色、棕色等,可謂“無貴賤皆服之”。

  • 5 # 有書共讀

    我們常常在看清宮影視劇時,往往看到皇帝一高興就會賞賜大臣黃馬褂以示恩寵,而得到黃馬褂的大臣則彷彿是得到了天大的恩寵,感激的五體投地。而且這穿上黃馬褂的人,一般人可動不得他。不僅動不得,別人反而見了他還要下跪,彷彿如聖旨一樣神聖。

    這黃馬褂為什麼如此金貴呢?那到底是什麼樣的人才能有這個資格擁有黃馬褂呢?

    一、 黃馬褂為什麼如此珍貴呢

    黃色的珍貴,這個首先得從封建等級制度講起。

    我們都知道,黃色是皇家的專用顏色。其實皇帝龍袍使用黃色的傳統,是從隋唐時期才有的。

    在這之前皇帝衣服的顏色並不固定,而是根據五行而定的。唐高宗時期,黃色開始成為皇家的專用顏色。到了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後,黃色徹底成為了封建皇權的象徵。

    這個時候,無論官員還是百姓,都不能私自使用黃色的。要是私自使用黃色,那可是犯法的,後果就不堪設想了。

    而馬褂原本是滿族所獨有的民族服飾。這種服飾無論是騎射打仗,還是日常的生活都是比較方便的。所以在最初馬褂只是八旗兵長穿衣服。而滿清入關後,馬褂就開始逐漸盛行了。但是黃馬褂可不是什麼人都能穿的,它還是帶有封建等級色彩的,所以說還是很珍貴的。那麼有哪些人能有幸獲得資格穿黃馬褂呢?

    二、什麼樣的人才有資格獲得黃馬褂

    1、 皇帝的御前侍衛

    皇帝的御前侍衛說白了,就是負責皇帝安危的大內高手。這些人是必須要穿黃馬褂的,因為這些侍衛是皇帝身邊保衛皇帝的人,有著特殊的身份,所以穿上這黃馬褂也代表了皇家的威嚴。

    但是這類黃馬褂其實就是御前侍衛的工作服,它沒有花紋,是拿淡黃色或綢緞原料製作的,黃馬褂的扣子是黑色的。

    而且這個黃馬褂可不是能一直穿下去的,它只能是在工作的時候穿,不工作的時候是不能穿的。而且如果有一天侍衛離開了這個崗位,這個黃馬褂也要再上交回去,是不允許私自帶走的。

    2、皇帝狩獵校射時賞賜出色者的

    康熙在位時期,幾乎每年都會進行木蘭圍獵,在圍獵、校射時表現出色的,或者是向皇帝獻獵物的,都有可能得到皇帝的賞賜。而黃馬就是賞給出色者的,它是以示恩典的。

    這種黃馬褂呢,按規定也是隻有在跟隨皇帝狩獵時才可以穿的,平時要是無故穿上,那可就是犯禁了,可要被治罪的。這種黃馬褂,文官穿是要用黑色紐絆的,而武將則是用黃色紐絆的。

    3、有突出貢獻的大臣

    皇帝也會把黃馬褂賞給有突出貢獻的大臣,也就是我們最熟悉的“賞賜黃馬褂”。

    這類黃馬褂是很難獲得的,縱觀清朝榮獲此殊榮者寥寥無幾。只有大將軍傅恆福康安,及晚清漢臣曾國潘、李鴻章、左宗棠等人獲得過。

    要說大清朝最有名的一件黃馬褂,還真的當屬李鴻章那件。李鴻章在日本談判時,就穿著帶有皇家尊嚴的黃馬褂。當時他在日本還被人行刺了,頓時血染了黃馬褂。

    李鴻章回國後,把黃馬褂換下並儲存好。他長嘆一聲,此血可以報國矣。這真真是有歷史見證意義的黃馬褂了。也算是最金貴的黃馬褂了。

    那什麼到清朝末期,金貴的黃馬褂就“爛大街”了呢?

    三、清末,金貴的黃馬褂成了“爛大街”的了

    凡事都是物以稀為貴,多了就會貶值不值錢了。而清末,黃馬褂還真是氾濫了起來。

    為了鎮壓太平天國運動,黃馬褂就開始氾濫了。湘軍的高階將領幾乎都有黃馬褂,據說那是因為朝廷沒有錢,而用黃馬褂來忽悠那些大老粗的。

    還有大商人胡雪巖為左宗棠籌辦軍需,朝廷也賞賜了他一件黃馬褂。這領黃馬褂的人多了,這黃馬褂的含金量當然就沒有那麼高了。

    後來慈禧也開始隨意賞賜黃馬褂了,只要能讓她高興,隨便什麼人都能得到黃馬褂。據說就連當年給慈禧開火車的司機,就是因為說了句吉祥話,把慈禧給哄高興了。所以慈禧就賞了一件黃馬褂給他。

    而到了晚清末期,八旗子弟花個百十兩銀子,也能買個黃馬褂穿。這時的黃馬褂已經氾濫到不值一文了。

    可見黃馬褂在清早期時,的確能代表擁有者的身份,它還算是金貴的。畢竟不是什麼人都能擁有的,也不是什麼時候都能穿的。但是在晚清的時候,尤其是慈禧的時候,可以說它還真不是個什麼事了。

    隨便什麼人都有可能會穿黃馬褂了,那這樣的黃馬褂自然也就沒有金貴的含義了,也就成了爛大街的了。

    黃馬褂是封建社會的產物,也是代表皇權的產物,它本身就已打上了階級的烙印。好似擁有了它,自身地位就會不一樣,就會很高。

    其實它也只是一件普普通通的黃色馬褂而已,但卻讓人產生了等級之差。

    幸好隨著清王朝的滅亡,黃馬褂也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再沒有階級之分,有的只是人人平等的現代社會。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 6 # 穿棉背心的新青年

    晚清也就是說清朝馬上就嗝屁了,朝廷名存實亡,老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新思想又在上層社會開始傳播,自然對溥儀這個傀儡皇帝更加不尊重,更別說象徵意義的黃馬褂了。

    不過現在如果哪家有件黃馬褂不得見人就說?就像前段時間參加某音樂選秀節目姓愛新覺羅的一個學員的家長,以自己的姓為榮炫耀,看到這我就想笑,我姓李我都沒說話,人家姓劉的也沒吭聲,你有啥好炫耀的?

  • 7 # 關河南望

    黃馬褂是古時候皇權的象徵,在很多影視劇中,穿著黃馬褂就如同聖上親臨。但實際上黃馬褂雖然真實存在,卻沒有這樣大的威力,既不是免死金牌,也不能代表皇上。下面就來說一下本是身份象徵的黃馬褂,清末的時候成爛大街的物品,這是為什麼?

    黃馬褂其實在清朝的時候有兩點作用:一是穿著給皇帝造聲勢,營造出一種莊嚴隆重的感覺,襯托出皇帝的威嚴;二是用來拉攏人心的榮譽性服侍。其實皇帝身邊的很多侍衛都是穿著黃馬褂的,這就是用來給皇上造聲勢的了,實際上並不代表這些人的地位非常高,這樣的黃馬褂沒有什麼含金量,只是一件代表他是皇上身邊之人的衣服而已。

    除了為皇帝服務之人的黃馬褂,還有一種就是賞賜給功臣和朝廷重臣的黃馬褂,這種就要有分量的多了,表示了皇上對此人的寵信。不過由於接受黃馬褂的人本身就有身份地位,所以黃馬褂並不能再給他增加什麼,如果皇上不再重用他了,那麼這件黃馬褂也就是普通衣服了。

    總之來說就是黃馬褂其實沒有我們想象中那樣重要,基本上就是一個榮譽象徵,帶不來什麼身份地位。而且在清朝鎮壓太平天國的時候,不少將領都被賞賜了黃馬褂,物以稀為貴,這樣大批次的賞賜致使黃馬褂也就不再那麼珍貴了。

    不過外界對黃馬褂還是有一些誤解,清末的時候李鴻章穿著黃馬褂出訪,卻被外國誤會是清朝的皇帝,稱其為清朝總統,這種說法嚇壞了李鴻章,趕緊將黃馬褂換了下來。而且清末的時候慈禧是掌權者,只要稍微討好一下她,都有可能被賞賜一件黃馬褂,比如給慈禧開火車的司機,就因為幾句恭維的話拿到了黃馬褂。

    越來越多的人被賞賜了黃馬褂,這東西也就越來越不值錢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歲小孩一直反覆發燒怎麼回事,醫院查的血常規顯示c反應蛋白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