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半畝仙客

    武則天有兩個女兒,一個是傳聞被她害死,以加害王皇后的安定公主。還有一個就是鼎鼎大名的太平公主。

    武則天一生有四子一女(長女早夭,不能算)。武則天的長子李弘因為和武則天政見不同,年紀輕輕就被她母親害死。武則天的次子李賢,寫了一首詩,懷疑武則天不是他的親生母親,然後就被她賜死。武則天的第三個兒子李顯,日後的唐中宗,十分害怕他母親武則天,還是一個老婆奴。在這兩個強勢的女人之間,唐中宗李顯顯的十分懦弱。早年被立為皇帝時,就顯現出十分無能。然後武則天順勢廢掉了他,自己做起了皇帝,還將他扔到廬陵那個偏遠的地方。至於她的小兒子李旦,由於太過於出世,對朝政不怎麼感興趣,武則天也沒怎麼理他。

    相於武則天的兒子們,武則天對太平公主這個碩果僅存的女兒就好多了。武則天女兒很是疼愛,但是太平公主的老公薛紹參與謀反,武則天可是一點兒沒留宗地,照樣殺了他。由此,太平公主很恨母親。武則天也從沒有想過立自己的女兒做皇帝。

    在武則天晚年,考慮繼承人時,主要考慮的是武氏一族人,和自己的兒子們。武則天很怕自己以後死了沒有人供奉。狄仁傑抓住她這個心理,說兒子們供奉母親是應該的。但是沒有將姑母供奉在廟堂的習慣。所以武則天立的還是自己的兒子。後來武則天死後,太平公主起兵造反,失敗而死。她一生皇位無緣。

    武則天一生殺伐果斷,才能成為女皇帝。她考慮繼承人從未考慮過女兒。

  • 2 # 尋根拜祖

    武則天與唐高宗李治,生有兩個女兒,長女安定思公主,出生不久就死了;次女太平公主,就是那位經歷了三次政變的政壇女強人。武則天對太平公主非常寵愛,也非常倚重,尤其是晚年,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兒、張宗昌、張易之四人,成為她控制朝政的抓手。

    即便如此,沒有任何證據表明,太平公主是武則天心目中的皇嗣,武則天心目中的人選,一直在武三思兄弟和李顯兄弟之間搖擺。

    讓武則天做夢沒想到的是,自己最愛的女兒,竟然成為終結她政治生命的劊子手!

    長女安定思公主

    安定思公主尚在襁褓之中就死了,本來沒什麼值得說的,但不同的歷史記載,卻引出一段歷史公案。

    按五代後唐編撰的《舊唐書》記載:“昭儀所生女暴卒。又奏王皇后殺之。上遂有廢立之意。”一句話帶過,並未交代安定思公主的死因,只是女兒之死,成了武則天利用的工具。

    到了宋人編撰的《新唐書》,故事變成了:“昭儀生女,後就顧弄,去,昭儀潛斃兒衾下,伺帝至,陽為歡言,發衾視兒,死矣。又驚問左右,皆曰:‘後適來。’昭儀即悲涕,帝不能察。”成了武則天親手殺女,栽贓王皇后!

    後來,司馬光的《資治通鑑》沿用了《新唐書》的說法。

    不管是不是武則天殺女,但有一個共同的事實,那就是:安定公主的死,成了武則天扳倒王皇后,走向康莊大道的工具!

    次女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是武則天最年幼的孩子,也是武則天在世的唯一女兒。武則天因為和兒子們權利鬥爭,弄得親情淪喪,所以她把所有的愛,都傾注了太平公主身上。

    一代女皇的愛女之心,表現得非常出格,把太平公主愛得“死去活來”。武則天親自為太平公主選定駙馬,又因為駙馬家族捲入李唐謀反案,不顧太平公主的感受,活活餓死了自己的女婿。

    為了彌補對女兒的歉疚,武則天又將太平公主,嫁給自己的親侄子武攸暨。作為一個母親,武則天的邏輯是,只有政治上正確,才是女兒幸福的唯一標準。

    武則天的愛太畸形,甚至可以說很殘酷。太平公主就是在母親血淋淋的愛中,被催熟成一名政治家,洗脫了青春夢想。

    此後,太平公主小心巴結奉承母親,處處為母親分憂解難,甚至連自己的情人,都分享給了母親!

    武則天認為太平公主,不但長得像自己,而且性格、行事作風,跟她一個模子,由此更加寵愛這個女兒。所以,太平公主迅速成為武則天的政治幫手。

    女皇的心思

    不過,即便如此,武則天從來沒有,把太平公主作為皇嗣來考慮。至於原因,大概有如下幾點:

    一、皇位傳女,有違封建禮法

    武則天雖然開創了女人做皇帝的先河,但縱觀幾千年中華史,她也是僅有的一根獨苗。武則天很清楚,在男權社會,這樣的特例,想複製是不可能的。

    假如武則天想傳位給太平公主,就意味著,她鬥爭的物件,不光是朝中的大臣,而是整個傳統禮法,要完全顛覆以父系氏族為紐帶的社會結構!這個工程,絕不是哪個人的力量可以做到的,它是社會歷經幾千年,甚至幾萬年,慢慢形成的,怎麼可能說變就變?

    任何一個社會的穩定發展,背後都有一個文化基因為依靠。禮法就是中國古代社會最重要的文化基因,武則天可以改天,可以換地,絕做不到顛覆禮法。

    二、太平公主沒有政治基礎

    正因為如此,太平公主做皇嗣,從來就不是選項,無論是女皇本人,還是朝中的各派勢力。也就是說,太平公主的身份,註定她只能是某一派勢力的重要人物,而不是中心人物。

    實際上,太平公主一生所依附的政治力量,前期是母親武則天,後期是四哥李旦。她就像月亮,身上的光輝,必須藉助太陽的能量。

    三、武李爭儲是主旋律

    毫無疑問,武則天的心思只有一個:皇位傳給李家還是武家!跟太平公主沒半毛錢關係,寵愛歸寵愛,政治歸政治,女皇分得很清楚。

    事實上,朝中的政治派別,也是圍繞李家和武家兩派樹立的,武則天上下其手,左右著兩派勢力的起起落落。這兩派鬥爭的殘酷性,武則天都要付出足夠的心力才能應對,她不會無事生非地,將太平公主推入漩渦。

    四、太平公主沒有野心

    與後期的韋后及安樂公主不一樣,太平公主很有自知之明,所以,她一輩子只做權臣,絕不謀求皇位。

    這就是太平公主,能在神龍政變和唐隆政變中,呼風喚雨,一次比一次得勢的原因。假如她有野心的話,我估計,她不是死在老孃武則天手裡,就是死在皇兄李顯手裡了!

    玩鷹的被雛鷹啄瞎了眼

    有意思的是,對愛女無比信任的武則天,竟然栽在了女兒手裡!武則天晚年,遭遇了“神龍政變”,她被迫“下野”,宣佈退位,由李顯復位。

    太平公主就是“神龍政變”的參與者!

    雖然史書僅僅說,太平公主誅殺了二張,為政變做了大貢獻。我認為,太平公主的貢獻,肯定不僅僅如此。試想一下,以武則天對朝政的控制力,張諫之一位外臣,他哪來那麼大能量,能策反禁軍?又哪來那麼多渠道,瞭解到內宮的資訊?

    毫無疑問,這些都是太平公主的功勞,只是,為了顧及“孝道”,故意隱掉了她的這些行為,只說她誅殺二張的功勞。

    武則天一輩子玩鷹,沒想到被自己養大的雛鷹,啄瞎了自己的雙眼!

    太平公主為什麼要對母親“忘恩負義”?我覺得,太平公主對母親的感情一直就不“純潔”,恐怕更多的是“愛恨交加”。都是殘酷的政治,讓人性扭曲了!太平公主的政治立場,一直是“挺李”的。當太平公主意識到母親即將落幕了,她採取主動措施,將自己的哥哥推上皇位,既是自己的理想,同時也為自己賺取政治籌碼,何樂不為?

  • 3 # 六福雅士

    一,太平公主倒有一絲謀取“皇太女”的意思。

    二,但武則天不會這樣做:

    1,女人當政,她自己知道這“渾水不好趟”。

    2,武氏宗族與李氏宗族,為繼大統,水火不容,明爭暗鬥,若讓太平公主繼位,既不容於武氏,又得罪於李氏,遂致太平無立錐之地。

    3,武則天始終“繞不過去“的“宗法邏輯之限制”,太平公主也會面對,而且也“繞不過去“:即,假使太平繼位,那她將來是傳男傳女?

    若傳男,則該男在將來祭祖之時,是祭祀其親奶,還是祭其外婆(武則天)?

    若傳女,則仍然面臨這個問題。

    三,既然如此,武則天只有選擇(雖然是被動選擇):

    1,自我身份迴歸。武周女皇→李唐皇后。

    2,國號迴歸。武周→大唐。

    四,猶如我們掃地之時,一時“甚囂塵上”,甚而“烏煙瘴氣”,但最終,塵歸塵,土歸土,一切復歸於平靜…

    說白了,無非一根掃帚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捷安特山地車和永久山地車,哪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