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林子說歷史

    道光皇帝是清朝第八位帝王。他為政雖然親力親為,但對國政毫無方略,鑄就一生悲劇的結果。是因為:衰落趨勢已定、吏治不良、魄力有限所致。

    衰落趨勢已定這一點,說的是清朝從建立開始,一直向上發展,到乾隆前期達到最高峰,到乾隆後期便開始進入衰落時期。

    畢竟在古代,基本每個朝代剛開始都是牛市,這段時間會一直向上發展。而之後到達最高峰,便出現了盛極而衰的情況。

    清朝也是如此,道光便是處於衰落期的一位皇帝。

    吏治不良這一點,說的是道光年間的吏治問題,已經很嚴重了。

    這是因為當時清朝的整個管理層,大多數都帶有沉沉的暮氣。

    這種現象在古代,是王朝衰落期都有的特性。清朝也不例外,便使清朝越來越弱。

    魄力有限這一點,說的是道光皇帝生於深宮,錦衣玉食的生活所養出的性挌。畢竟他不是開國時的君主,開國時的君主,都是殺伐果斷的英雄。

    他們遇到任何問題,都會主動、積極、向上的解決。而到衰落期的君主如道光帝,他們遇到問題時,大都會被動解決,且還是瞻前顧後的那種。

    這是他們因生活環境較順,並無開國君主掙扎求存的環境所致。

    綜上所述道光皇帝雖然親力親為,但對國政毫無方略,鑄就一生悲劇。是因衰落趨勢已定、吏治不良、魄力有限所致。

  • 2 # 刪繁就簡347

    道光1820年8月登基為皇上,已經39歲了,因此他具備了沉穩守舊中年人的特點,其在位期間雖然勤於政務,厲行節儉,整頓吏治等等,主要精力都放在國內傳統的管理上,此時正是第一次世界工業革命時期,皇帝雖然親力親為,但改變不了社會現狀,這主要是他的重臣曹振鏞及後起的穆彰阿,都是善於揣摩皇帝心思,深諳為官之道之人,他們都是奉行“多磕頭,少說話”哲學的人,他們與道光一樣都是守舊的人,“沉穩”是他們指導思想,因此其它大臣們更無進取精神,所上奏章也“語多吉祥,兇災不敢入告”。後來曾國藩批評道光時代說:“九卿無一人陳時政之得失,司道無一折言地方之利病,相率緘默。”

    確實道光的大臣沒有一個給他分析清朝與世界的關係,世界已經發展到了大機器生產開始取代手工業,生產力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時期,大清還是農業與手工業現狀,沒有大臣提醒道光落後就要捱打的道理。

    1840年第一次中英鴉片戰爭爆發,清朝戰敗,被迫簽訂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此後道光苟安姑息、沒有從失敗中悟出原因,也沒有進行任何改革,不但沒有趕上世界潮流,反而加劇了清朝的危機,道光雖然親力親為,但他缺乏帝王必具備的能力,即明晰的洞察力。

  • 3 # 滄海拾遺錄

    道光皇帝一生沒有太大的政績建樹,無力挽救清朝走向頹勢,既與他本人沒有雄才大略,能力平庸,守成尚可,沒有足夠的魄力推進變革有關,也與他接手的大清江山吏治頹廢,官員顢頇,病入膏肓有關,更與當時西方國家透過工業革命,國力迅速強盛,強力開啟大清國門有關。他的碌碌無為,既是他個人的悲劇,也是時代的悲劇。

    道光皇帝接手了一個爛攤子

    公元1820年,道光皇帝即位,此時的清朝已是風雨飄搖,全國各地農民起義此起彼伏,消耗了清朝的大量國力,再加上清朝立國將近兩百年,吏治頹廢,官員顢頇,貪汙腐敗成風,從外部環境看,以英國東印度公司為代表的西方列強勢力為扭轉對華貿易逆差的被動局面,開啟中國市場,將大量鴉片銷售到清朝,使得清朝白銀持續流出,國力受到嚴重損害,國民身體素質下降。內憂外患之下,說道光皇帝接手了一個爛攤子不為過。

    道光皇帝資質平庸,魄力不足,無力革舊鼎新

    在這樣的國家危難之際,清朝這艘巨輪需要的有雄才大略,敢於對抗保守勢力和既得利益集團的英主,很可惜,同他的父親嘉慶皇帝一樣,道光皇帝不過是一個守成之君。道光皇帝雖有心振作朝綱,對吏治進行整治,對鹽政漕運等貪腐高發領域進行整治,但是鮮有作為。道光皇帝即位後,為了整治官場奢靡之風,決心推行勤儉節約政策,併發布了一份上諭《御製聲色貨利諭》。上諭中,他規定在全國推行三項新政策:一是節省財政開支,杜絕奢華浪費;二是停止各省進貢,減輕百姓負擔;三是嚴控基建規模,嚴懲工程回扣。道光皇帝以身作則,逢年過節不做新衣,穿著的都是打了補丁的衣服褲子;宮中除太后、皇帝、皇后外,非節慶不得吃肉。但是這些不過是小節,無益於國家總體方向。

    道光皇帝在位期間,“守其常而不知其變”。而此時的世界已經處在大變革時代,道光年間,西方工業革命方興未艾,英華人的堅船利炮已經在東亞打開了天朝的大門,《南京條約》的簽訂已經使得國家處於生死存亡之際,面臨“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這個時候,正是需要君臣同心,打破常規革故鼎新。由於道光皇帝本性是守成皇帝,這就更需要身邊肱股大臣敢於面對困境,敢於擔當,勇於任事。但是,道光皇帝重用以“多磕頭少說話”為為官理念的曹振鏞,甚至給了碌碌無為的曹振鏞以文官最高諡號“文正”,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很壞的示範作用,大臣們紛紛效仿曹振鏞的為官之道,苦心鑽研如何應付皇帝、如何讓皇帝高興,對自己沒好處的事情沒人想、沒人幹,能推就推,能糊弄就糊弄,即使是在曹振鏞去世後,也帶動培養了諸如杜受田、賈禎、翁心存等一大批不作為混吃等死的庸官,這樣庸官佔據了朝堂的主導地位,即使偶爾有有心作為的良臣也“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難以有機會施展身手。正是在諸如曹振鏞這樣的庸官巧官的帶領下,清朝積重難返,逐步加速走向滅亡的方向,最終“抽心一爛”,轟然倒地。

  • 4 # 有得觀史

    道光皇帝親力親為,最有名的是他的節儉,但是他資質太差,在大清朝有實權的皇帝中,他算是能力比較差的,可能和順治有一拼。

    道光當皇帝期間,總有被臣子糊弄的事發生。這在大清有實權的皇帝中也就他一個。

    他的第六子奕訢,能文能武,非常優秀,他不選奕訢接班,偏偏選能力平平的四子奕詝當接班人。

    道光安排皇子打獵,檢驗他們的騎射能力,奕詝按老師杜受田的計策,一箭不發,道光問原因,他說春天是萬物繁育的季節,他不忍心殺死他們,道光以為奕詝仁義。

    再有一次,道光生病,把奕訢和奕詝叫來問他們,“假如我死了,讓你們當皇帝,你們怎麼幹?”奕訢侃侃而談,道光覺得他說得好。奕詝只是哭泣,道光問他為什麼只是哭泣?奕詝說,“皇阿瑪不會死,皇阿瑪萬壽無疆,我只想給皇阿瑪當兒子。”道光覺得奕詝孝順。

    奕詝仁義而孝順,所以道光讓他接了班。

    可是,奕詝當皇帝后,不願給養母封太后,還把奕訢排擠到權利之外,既沒表現出仁義也沒表現出孝順。可見道光眼力之差,連兒子糊弄他都看不出來。要是奕詝老師杜受田那樣的老江湖糊弄他,更是一糊弄一個準。

    其實,以道光時期的國力,以及中國巨大的戰爭潛力,如果他用對人,完全可以拒大英帝國於國門之外。中國不是沒有林則徐,而是有很多個林則徐。但是道光不去用,這才造成他人生的悲劇。

    道光的悲劇其實是封建帝制家天下,不能挑選最優秀的人作為一國統帥,使德不配位者成為一國之君,既害了國家和人民,也害了自己。

  • 5 # 黑水布衣

    道光皇帝,愛新覺羅·旻寧(公元1782-1850年),清軍入關後的第六個皇帝,正處在中間。清帝國經歷了康乾盛世,在他父親那裡開始走下坡路,如果他能力挽狂瀾,也許能創造一箇中興的局面,可惜他資質平平,最終造成了“嘉道中衰”。清帝國從道光開始徹底開始淪落。

    說句公道話,雖然道光資質平平,但只能說他錯生了時代,當世界列強享受工業革命帶來的成果時,落後的農耕文明自然就要受到欺壓。

    作為清朝唯一一個嫡長子繼承皇位的皇帝,在未登基前,也有過高光時刻。嘉慶十八年,當時反清復明的組織天理教在京畿非常活躍,一部分義軍準備趁嘉慶皇帝出宮之際,拿下北京,他們的主攻目標是紫禁城,而且已經買通了幾個太監做內應,義軍按計劃混入城中,準備從東,西華門衝入紫禁城。但東華門的義軍過早暴露了身份,不得已總攻提前開始。義軍在太監的帶領下迅速衝進了宮中,此時嘉慶皇帝正在避暑山莊,宮內一切由旻寧掌管,正在乾清宮上書房讀書的旻寧得到報告後,帶著另兩位親王衝了出去,當時內宮的大門已經關上,但還是有幾個義軍爬上了牆頭。旻寧臨危不亂,當場擊斃了兩個義軍,這時援兵到了,衝進紫禁城的義軍被全部殺死。由於旻寧的機智勇敢,保住了內宮女眷沒有受到傷害。事後,得到了嘉慶皇帝的高度評價,並封他為智親王。其實這也是他人生中的高光時刻了,因為在做皇帝期間,他所遇到的問題遠比這個難的多。而透過這件事,也反映出當時清朝內部民亂四起,矛盾重重。

    對內整頓吏治,但效果一般。中國曆代封建王朝,自古就有所謂捐納制度,即有錢便可買得官做,小官則可花錢買大官。清襲古制,不過最初規定花錢買官者只給虛街,不予實授,捐官者單有官之名號,並無官之職責,當然也無俸祿,其實是花錢買個榮譽虛銜。自嘉慶朝起,國庫空虛日甚一日。而龐大的官僚機構,軍需費用及治河,賑災等處處需要開銷。於是捐例大開, 朝廷把賣官鬻爵看作是一大可靠財源,虛銜實缺兼賣,以廣招徠。官既是花錢買來的,一旦走馬上任,便如狼似虎撈本賺利。極大地加劇了清王朝吏治的敗壞。道光登基後邊著手廢除捐納制度,但財政上赤字太多,只能讓步。

    對外大力禁菸,但力不從心。來自東南海上的鴉片流毒使道光寢食不安。最後下決心嚴厲禁菸,道光十九年(1839年)初,道光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到廣東禁菸。林則徐將收繳的鴉片,共19179 箱、2119 袋,總計2376254斤,在虎門當眾銷燬。是歷史上規模最大、銷毒數量最多的一次。

    但虎門銷煙也引發了中英之間的緊張關係。道光二十年,英國遠征軍到達中國海面,鴉片戰爭爆發。戰爭伊始,道光帝認為英軍不堪一擊,但隨著戰事的發展,英軍圍困珠江口、攻佔浙江定海、直逼天津大沽,使得道光帝大為震驚,忙派琦善等人與英軍談判。最後對外妥協,將林則徐、鄧廷楨、楊芳等抗戰派查辦,重用穆彰阿、琦善、奕山等投降派,重新開放廣州。然而,英軍並不滿足於此,他們繼續對虎門、寧波、廈門等地進行攻擊,並於一八四二年攻佔吳淞。道光二十二年八月二十九日清政府與英國簽下了中國近代史上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條約規定:中國割讓香港給英國,賠償英國共2100萬元。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等等。此後,清政府又與法美等國簽定了中法《黃埔條約》和中美《望夏條約》。中國近代的恥辱史從道光開始。

    守其常而不知其變,是對道光最中肯的評價,他又雄心但無支撐其雄心的心智。至於他經常被拿出來炫耀的躬行節儉、力戒奢靡顯得無助又可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判斷自己的心理是否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