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龍談歷史
-
2 # 有歷史
看看他的作為就知道了。
楊勇在隋朝建國的第一年就被冊立為太子,天生嫡長地位,給他帶來天經地義的政治資本,他既沒有建立功業的雄心,對父母也不像楊廣一樣重視,可以說,無論家庭生活還是政治生活,都處於原生狀態。
起初文帝並沒有輕視楊勇,作為太子,給予了他許多楊廣無法企及的大權。比如軍國政事都讓楊勇參與決策,這是比擬宰相的核心權力。尚書所奏諸項需要皇帝審批的罪名,除了死罪由文帝親自核準,其餘許可權都交給了楊勇。
如果楊勇和楊廣一樣心機深沉,利用這機會建立自己的班底,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楊廣無論如何無法翻盤。只可惜,這個機會他遺憾地錯失了。他既沒有察覺幾個兄弟特別是楊廣的野心,也沒有認真揣摩文帝的政治理念,一味按自己的想法行事,隨著時間的推移,楊勇與文帝漸行漸遠了。
文帝性格急躁險峻、自尊自傲,施政理念多是從自己的想法出發,總體上偏於嚴苛,不管對臣子還是百姓,苛刻多於寬容。
楊勇人生軌跡與父親不同,出生就含著金鑰匙,10多歲時人生價值觀剛剛要形成,便無比幸運地當了太子,一切都來得過於順利,故而對人對事都是寬容有餘、威重不足,這很不討文帝的喜歡。
文帝晚年滿足於開皇盛世的大好功業,逐漸透露出封禪的意思。楊勇平時不注意觀察文帝的言行,對封禪之舉非常麻木,沒有主動迎合。反倒是楊廣有縫就鑽,極盡吹捧之能事,勸說文帝早日封禪。
封禪對帝王來說,是一生功業的最高評價,代表著皇帝的自我認定,也反映著臣子們著對皇帝的忠心。楊勇雖然與文帝親則一體,但即使親若父子,有話不說出來,在帝王家也很尷尬。
太子每年正旦都要接受百官的朝賀,這本是國家制定的禮儀,楊勇也沒多想,每次都大喇喇地擺開譜接受官員拜賀,有時聚集的人員過多,簡直就是皇帝接受朝賀的架子。文帝知道後頗為不悅,下令修改了朝賀禮的儀注,減少太子與百官見面的機會。
政治上不得分,生活上楊勇更是一塌糊塗。
楊勇好色,娶了不少妻妾,不到30歲就生了十幾個兒子,這十幾個兒子出自五個母親。好色多娶,本就觸了獨孤皇后的忌諱。更要命的是,楊勇對正妻元氏毫無興趣,他還經常口不擇言地向宗室們抱怨,母親沒給他找一個好媳婦。與此同時,楊勇對出身貧賤的雲氏昭儀非常寵幸。
雲氏生了兒子,文帝夫婦抱到宮中撫養,這本是改善關係的絕佳機會。楊勇卻因為公婆和媳婦關係不好,硬生生把兒子抱了回來。
不讓爺爺奶奶抱孫子,哪怕是在尋常百姓家,也足以引起家庭戰火,何況是在深宮帝王之家?楊堅生氣地對人說,我只怕雲氏養不好孫兒才抱來,他們卻連連來索要,教我如何能忍。
楊勇此舉,簡直是作死。
-
3 # 紀人物
楊勇是楊堅的嫡長子,早在北周時,楊勇就是世子了,581年,楊堅篡位稱帝,建立隋朝,同年,楊勇被立為太子。那為什麼當了20年太子的楊勇,最終還是被廢了?
北周末年楊堅準備篡權的時候就任命楊勇為東京小冢宰,替他爸爸鎮守洛陽,後來在他篡權之前,又把他調回京城統領禁軍,為楊堅的謀權篡位保駕護航,總之身為嫡長子的楊勇,為楊堅建立隋朝也算做出了應有的貢獻,所以呢,在大隋建立之後,他也就毫無懸念地成為太子。開皇初年很多軍國大事都由楊勇參與決策,後來怎麼又失寵了呢?
第一方面:不艱苦樸素了。隋文帝是一個非常節儉的人,當了皇帝之後,一頓飯只吃一個葷菜,穿衣服那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永葆革命本色的人。但是皇太子楊勇就不一樣了,楊勇那時候,國家已經富裕起來了,國庫裡的絲綢布帛已經堆得都要溢位來了。所以楊勇對生活品質的要求就比他爸爸楊堅要高多了。
有一次他居然想用金銀去裝飾一副來自蜀地的鎧甲,我們覺得可能問題也不大,但是楊堅一下子就生氣了,他說:鎧甲是防身用的,你裝飾得那麼花裡胡哨有什麼意思啊?
馬上就對楊勇嘮叨開了:自古以來沒有哪個皇帝喜歡享樂奢侈還能享國長久的,你當皇太子應該切忌這一點,要把簡約這個事情當做頭等大事來看,其實不光是你,我也時常提醒自己,我是怎麼提醒的呢?我過去沒當皇帝的時候,穿的那些舊衣服我都保留著呢,時不常的我就拿出來看上一眼,提醒自己要過得慣艱苦生活,那現在我也把這種方法推薦給你,我看舊衣服,你應該看什麼呢?我把我過去身上戴的一箇舊佩刀賜給你了,你沒事就看看這個佩刀,然後呢,我再把你過去沒當皇太子之前經常吃的一種鹹菜賜你一盒,你沒事再看看鹹菜,你就知道皇太子應該怎麼樣保持本色幹了。
楊堅講居安思危這是一個永遠沒錯的事,但是在這個問題上,父子二人因為生活經歷不同,觀念也就不一樣,在把握這個簡約的度的問題上,兩方面沒有辦法達成一致,楊堅就對楊勇不那麼喜歡了。
第二方面:不謙虛謹慎。太子楊勇怎麼不謙虛謹慎了呢?在古代啊,冬至節那一天所有的文武百官都要去朝賀皇帝。
皇帝是國君,太子是儲君,所以當時的習慣是朝覲完皇帝之後,才要再接著去朝覲太子,這一年冬至的時候,文武百官又按照慣例去給太子賀年去了。賀冬至節去了,太子楊勇也是相當排場,讓樂隊演奏迎賓曲,自己也穿上禮服在那兒大模大樣地接受群臣的跪拜。其實,這是魏晉南北朝以來的慣例,而且估計往年也都是這樣做的,可是這一年不知道怎麼回事,隋文帝就被惹火了。
隋文帝聽說太子大張旗鼓地接待群臣,第二天就問朝臣了:我聽說昨天冬至文武百官都去朝覲太子了,你給我講講這什麼禮數啊?
管禮的這個官員就說:百官見太子那應該叫賀,那不應該叫做朝。
文帝說:既然是叫賀嘛,賀就是祝賀,應該是三五成群,誰願意祝賀,誰就去祝賀,我怎麼聽說百官都排著班去了呢,而且太子又是穿禮服,又是奏樂的,比我還有派啊,他眼裡還有沒有我這個皇帝啊。
先跟朝臣發了一頓火,然後馬上就下達了一個詔,一個詔令,這個詔令是這樣說的:“禮有等差,君臣不雜,皇太子雖居上嗣,義兼臣子,而諸方岳牧正冬朝賀,任土作貢,別上東宮,事非典則,宜悉停斷”。
就是說國家制定禮儀就是要區別人的身份等級的,皇太子雖然是儲君,但是畢竟不還在那兒儲著呢嗎,現在他的身份不還就是臣子嗎,而你們這些大臣居然也像對待我一樣去朝覲他,還要給他上貢,這個是不合典則的事情,所以從今之後再也不許這樣做了。
楊勇用金銀裝飾鎧甲只是一個生活態度問題,而大模大樣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賀,可就涉及到最為敏感的權力問題了。
我們也知道隋文帝是一個猜忌成性的皇帝啊,因為他自己是從別人那兒篡了權,得了江山的,所以心裡比較敏感,就害怕別人也有跟他一樣的心思,也想去篡權去,所以對人的防範就格外嚴格,那現在他看到這個太子絲毫不知道忌諱,絲毫不懂得謙虛謹慎,譜兒擺得比自己還足,他這個猜忌心一下子就膨脹起來了,這小子是不是等接班等得不耐煩了,是不是提前就想預演一把怎麼當皇帝,這哪兒行啊。從此之後,對楊勇就更加看不慣了。那就這樣,楊勇在父親面前失寵了。
第三方面:得罪母后得罪隋文帝已經不是一件好事,更糟糕的是,楊勇還得罪了強悍的母后。
楊勇還沒有當太子的時候,楊堅夫婦已經給他娶了一個姓元的姑娘,這元姑娘的父親叫元孝矩。那是北魏的皇族,也是隋朝的一個大將軍,所以跟楊勇是門當戶對,應該算是一門好親事。但是可能正是因為出身過去的皇族,又是武將之女的緣故,這個元氏她性情是剛毅有餘,溫柔不足,這種性格其實很對婆婆獨孤皇后的脾氣,獨孤皇后就是那樣的人。但是,她絕對不是官二代楊勇所喜歡的那種範兒,所以楊勇有一次就跟他叔叔抱怨說:“阿孃不給我一好婦,真可恨”。
我媽怎麼沒給我娶一房好媳婦啊,真可恨啊,對母親娶來的妻子不滿意,所以雖然他當了太子,也是立元氏為妃了,但是對這個元妃一點感情也沒有,楊勇不喜歡元妃。
他喜歡的人是不少,光兒子就生了10個,在所有喜歡的人之中,最喜歡最得寵的還是一個姓雲的姑娘。這個雲姑娘她的爸爸叫雲定興,是一個小手藝人,我們知道在古代,手藝人地位是很低的,不過這個雲定興雖然是手藝人,但是心思特別靈活,靈活到什麼程度?他給別人設計馬鞍,這個馬鞍馬上就成為京城流行款式了,他再給別人設計一個帽子,馬上滿大街都學這個帽子怎麼做的呢,可以想像,這樣的爸爸教育出來的女兒也一定是心思靈動的,而且既然是小門小戶出身,肯定不會整天端個架子。那是溫柔活潑,楊勇在他的正妃元氏那裡沒有感受過的生活樂趣,在雲姑娘這兒一下子都給找補回來了。
所以他特別喜歡這個雲姑娘,沒事就往她那兒跑,而且跟她偷偷的約會,約會的最終成果就是在外面跟她生了一個兒子,既然兒子都已經生下來了,當然雲姑娘就不能再住在外面了,所以楊勇就把她給接進宮來了,封為昭訓,昭訓就相當於皇帝的妃子嘛,雲昭訓進宮之後又接連給楊勇生了兩個兒子,一共三個兒子,那到這時候元妃也就徹底的失寵了。
楊勇這種行為其實並不算出格,但是可把他那奉行一夫一妻制的母親獨孤皇后給得罪透了。
太子失勢,二皇子楊廣不僅趁機抓住了這個機遇。後來太子被廢,楊廣上位。
楊勇被廢真的是隋朝滅亡的源頭嗎?封建社會,採取的是嫡長子繼承製,廢長立幼是違背倫理之事,多數人認為支援楊廣的大臣大多是投機分子,而支援楊勇的卻是恪守成規的諫臣。
雖然隋煬帝楊廣比較英明神武,但是即位以後好大喜功,窮兵黷武,濫用民力,把這所有的都壓一塊了。故隋朝在他統治14年後滅亡,所以眾人認為隋朝亡國的源頭是廢長立幼,筆者認為未必。
隋文帝廢楊勇,並非一時衝動,而是經過長期考察,楊勇確實道德自律性差,就算把獨孤皇后和楊素的抹黑,全部洗白了,也改變不了楊勇樂於享受的本性,一個不能嚴以律己且樂於享受生活的人,也難以成為賢明之君。
回覆列表
隋朝在楊堅的治理下,百姓安居樂業,國家呈現繁榮景象,史稱“開皇之治”。可是經濟的繁榮卻十分短暫,隋朝在短暫繁榮之後迅速走向滅亡。世人把隋朝的滅亡歸結於隋煬帝楊廣的奢侈腐化。其實,最開始隋朝的法定皇位繼承人是嫡長子楊勇,很多人認為隋朝亡國的根源在於廢長立幼。若是太子楊勇不被廢黜,或許隋朝的命運會截然不同,那麼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楊勇,生年不詳,隋文帝楊堅長子,隋煬帝楊廣同母兄,楊堅登基稱帝后,立為太子,後因失寵而廢,楊廣即位後,假傳文帝遺囑,賜死楊勇。
楊勇的政治才華北周末年(公元580年)楊堅準備謀權篡位,任命楊勇為洛州總管,鎮守洛陽。後徵召回京,統領禁衛軍,為楊堅篡位保駕護航,大隋的建立楊勇是有貢獻的。
公元581年,楊堅登基稱帝,建立隋朝,立楊勇為皇太子,既然太子是儲君,理所當然要學習治國安邦之道,隋文帝在處理軍國大事時,幾乎都讓楊勇參與。
眾所周知,北周統一北齊,北周的老百姓大多以種地、參軍為業。相對而言北齊經濟更為發達,老百姓大多以經商為業,隋文帝認為這些商人是遊手好閒之徒,便想將北齊故地的老百姓北移,讓他們戍守邊疆。太子楊勇勸誡說:“讓老百姓安居樂業的想法是可取的,改俗遷風不可操之過急,怕會引起動亂”,隋文帝對楊勇的想法讚賞有加,便沒有執行大規模流放政策,老百姓便躲過一劫。
俗話說“欲速則不達”,太子楊勇懂得循序漸進,楊勇的治國安民之道還是比較適合守成,楊勇的文治精神勝過急功近利的楊廣,他沒有楊廣的急躁與自負。所以史書提到楊勇還是給予了很高的評價,據《北史·楊勇傳》記載,楊勇勤奮好學,通曉詞賦,性情寬厚仁慈。楊堅也一度對楊勇讚賞有加,那麼為何楊勇會漸漸失寵了呢?
《北史·楊勇傳》記載:“勇頗好學,解屬詞賦,性寬仁和厚,率意任情,無矯飾之行。”楊勇失寵談及楊勇如何失寵,首先要從隋文帝與獨孤皇后的性格說起。獨孤皇后生性善妒,加之隋文帝道德高尚,他曾對獨孤皇后立下忠貞不移的誓言,所以獨孤皇后在世時,隋朝是實施一夫一妻制的,文帝五子皆為獨孤皇后所生。
隋文帝登基後,對大臣們說:“前朝帝王沉迷於美色,是廢長立幼和亡國的緣由,我沒有別的姬妾,我的兒子乃一人所生,是親兄弟,不會發生爭儲奪位之事,此乃我大隋萬年基業之根本。”隋文帝后來還主動拒收外藩獻上的美女。
《北史·楊勇傳》記載:“前世皇王,溺於嬖倖,廢立之所由生。朕傍無姬妾,五子同母子,可謂真兄弟也。豈若前代多諸內寵孽子忿爭,為亡國之道邪!”隋文帝不僅主導實施一夫一妻制,而且還非常的節儉,每餐只吃一個葷菜,衣服縫縫補補再穿,這兩點與楊勇截然相反,楊勇失寵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奢侈
父子兩人成長背景不同,楊勇年幼時,國家已經富裕起來,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對生活質量還是頗有要求的,一次楊勇用金銀裝飾鎧甲,文帝得知後大怒說:“古往今來奢侈享樂的帝王最終都走上亡國之道,我過去的舊衣服都一直保留著,時常提醒自己要習慣艱苦的生活。”楊勇父子兩人有著不同的生活經歷,生活觀念不同乃人之常情,就這樣楊勇慢慢開始失寵了。
第二、妄自尊大
開皇元年冬至,文武百官按照慣例朝覲皇帝之後再去給太子賀年,皇太子楊勇盛裝接受群臣們的跪拜,次日文帝便問朝臣這屬於什麼禮?太常少卿辛亶說:“眾臣前往東宮,只能稱之為‘祝’,不能叫‘朝’。”畢竟太子還是儲君,並沒有登基稱帝,文帝認為楊勇違反禮制,於是下令:“國家禮制是有等級之分的,太子雖位居嫡長子,畢竟還是臣子,而群臣像朝賀我一樣去朝賀太子,還給太子上貢,不符合禮法,從今往後不得再朝賀太子。”加之隋文帝生性多疑、猜忌心重,本來他自己是謀朝篡位的,所以非常敏感,怕也被篡權。
《資治通鑑》:“禮有等差,君臣不雜,皇太子雖居上嗣,義兼臣子,而諸方岳牧正冬朝賀,任土作貢,別上東宮,事非典則,宜悉停斷。 ”第三、生性好色
在楊勇沒被冊立太子前,他的父母給他安排了一樁政治婚姻,將北魏皇族元孝矩之女元氏許配給楊勇,也算是門當戶對,元氏性格剛毅,不受楊勇寵愛。
在楊勇眾多姬妾中,最受寵愛的是雲昭訓,雲氏姿色俏麗,出生卑微,父親是個手藝人,在楊勇還是世子時,在民間結識雲氏,不久生下長子楊儼,大隋建立後冊封為昭訓,雲氏進宮後先後生下平原王楊裕、安城王楊筠,此時元妃徹底失寵。
眾所周知,獨孤皇后嫉妒成性,她奉行一夫一妻制,據《隋書》記載,獨孤皇后在新婚之夜逼迫楊堅立誓終身只能娶她一人。
獨孤皇后不僅要求丈夫忠貞不渝,對大臣亦是如此。大臣長孫覽在平定北齊時立下大功,北齊滅亡後,按照慣例將北齊宮中妃嬪庫狄氏賞賜給長孫覽為妾。長孫覽對庫狄氏一見傾心,十分寵愛庫狄氏,這樣正妻鄭氏便受到冷落,鄭氏便將此事告知獨孤皇后,獨孤皇后大怒命長孫覽休妾,要求終身不得相見。如果獨孤皇后得知大臣小妾懷孕,便將大臣貶官。
可想而知,太子楊勇無視母親教誨,寵幸雲昭訓,元妃失寵後,抑鬱成疾,不久便病逝,這次徹底激怒了獨孤皇后,獨孤皇后認為是楊勇毒死元妃。
由於楊勇性格率真,隨心所欲,無矯飾之行,不善於用心計,最終導致徹底失寵。
楊廣謀奪儲位楊勇的失寵為楊廣創造了奪儲條件,楊廣藉此機會在父母面前樹立良好的形象,他韜光養晦,效仿父母,從此過上儉約樸素、謙虛謹慎的生活,投母所好實施一夫一妻制,樹立不近女色的良好形象。他把王府裡拋頭露面的侍女換成年老色衰之人,與正妃蕭氏大秀恩愛,晉王當時育有兩子都是蕭妃所生。
而且,晉王夫婦對待母親派過來的婢女,無論身份貴賤都隆重接待,蕭妃還與侍女同吃同住。
晉王每次來朝,車馬侍從儉約樸素,對朝中大臣禮極卑屈,跟妄自尊大的諸皇子相比,楊廣也算是鶴立雞群了。太子元妃去世後,楊廣前來奔喪,回揚州之時向獨孤皇后辭行。
楊廣說:“臣應要回去鎮守揚州,時間有限,一想到將有很長時間見不到您,我心裡萬分難受”說完便淚流滿面。
《北史·楊勇轉》:“臣鎮守有限,方違顏色, 臣子之戀,實結於心。一辭階闥,無由侍奉,拜見之期,杳然未日。”獨孤皇后說:“你在遙遠的地方鎮守揚州,我又年老,今日之別,我也不捨”
《北史·楊勇轉》:“汝在方鎮,我又年老,今者之別,有切常離。”又泫然泣 下,相對歔欷。晉王說:“我今天如此之傷心,除了對母后不捨,還有件事令我難過,我一向本分做人,不知何罪,得罪東宮,太子見我殺氣騰騰,我內心惶恐不安,怕待我離開之時,他向母后進我讒言,甚至向我投毒,從此我們母子倆就陰陽相隔。”
《北史·楊勇轉》:臣性識愚下,常守平生昆弟之意,不知何罪,失愛東宮, 恆蓄盛怒,欲加屠陷。每恐讒譖生於投杼,鴆毒遇於杯勺,是用勤憂積念,懼履危 亡。獨孤皇后說:“楊勇讓我無法容忍,我本替他娶元家女,希望他們興家立業,他卻獨寵雲氏,不久前元氏突然暴亡,還不是他楊勇派人投毒,事已至此,我沒法追究,沒想到他又準備對你投毒,我在他尚且如此,我死後,還不知他如何對待你們呢?東宮既然沒有出生好的後代,等皇帝千秋萬歲之後,你們還要向雲氏生的那些狗崽子俯首稱臣,一想到這兒,我心裡不知有多痛苦。”說完抱著楊廣大哭。
《北史·楊勇轉》:睍地伐漸不可耐,我為伊索得元家女,望隆基業,竟不聞作 夫妻,專寵阿雲,使有如許豚犬。前新婦本無病痛,忽爾暴亡,遣人投藥,致此夭 逝。事已如是,我亦不能窮治,何因復於汝處發如此意?我在尚爾,我死後,當魚 肉汝乎?每思東宮竟無正嫡,至尊千秋萬歲之後,遣汝等兄弟向阿雲兒前再拜問訊, 此是幾許大苦痛邪!楊廣結盟大臣朝廷最有權勢的兩位大臣是高熲與楊素,高熲為人正直,不會參加陰謀奪儲之事,加之高熲和楊勇是親家關係,所以沒有可能支援楊廣。
於是楊廣開始拉攏楊素,他派軍師宇文述帶著大量的金銀珠寶前往京師拉攏楊素,楊素經過多番考察後,便與獨孤皇后結成聯盟扳倒太子。不久,獨孤皇后在東宮安插很多臥底,挑出太子不足之處添油加醋的彙報給隋文帝,同時,楊素在朝廷裡鼓動官員去寫檢舉揭發信,將太子工作中的失誤添油加醋的彙報給文帝。
這時朝野上下都在彈劾皇太子,太子感覺地位不保,便請術士做法,文帝知道後派楊素去視察。楊素想借此機會激怒太子,派人通報太子之後,遲遲不肯露面,太子久等不見楊素,心裡暴跳如雷,等楊素露面後,太子怒髮衝冠,大發脾氣。楊素將視察結果向文帝彙報,他說太子態度囂張至極。
此時,太子楊勇在朝野上下可謂是臭名昭著,獨孤皇后與楊素結成的反楊勇聯盟對太子內外夾擊,讓隋文帝產生廢長立幼的想法,廢黜太子勢在必行。
楊勇被廢文帝已有廢黜之意,便徵求高熲的意見,沒想到遭到高熲的反對,高熲在隋朝是最重要的輔政大臣,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由於高熲反對廢太子,此事就耽擱下來。
獨孤皇后到了晚年,楊堅寵幸了宮女尉遲氏,獨孤皇帝知道後悲憤交加,將宮女處死。氣的隋文帝離家出走,高熲找到文帝后,文帝長嘆一聲說:“我貴為天子,不得自由。”
《資治通鑑》:吾貴為天子,不得自由高熲叩馬而諫說:“陛下,皇后是一婦道人家,怎麼能因為一婦人而拋棄天下呢?”
《資治通鑑》“陛下豈以一婦人而輕天下”後來獨孤皇后打聽到,是高熲說她是婦道人家,文帝才回來的,高熲無心之言把獨孤皇后得罪了。高熲的愛妾生下一子,違背了獨孤皇后一夫一妻制的原則,徹底得罪了獨孤皇后。不久高熲又遭到隋文帝猜忌,最終被貶官為民,太子唯一的支持者也被罷官了,太子被廢已成定局。
公元600年,楊勇被貶為庶人,改立次子楊廣為太子。
眾人皆說隋朝亡國的根源是廢長立幼,這說法貌似正確,但不絕對,原因如下:
隋文帝廢長立幼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就算沒有獨孤皇后和楊素的汙衊,也改變不了楊勇道德自律性差的本性,楊勇本身不謙虛謹慎,是個熱衷於享樂之人。
廢長立幼本不符合政治原則,自然支援楊廣的大臣大多為人不正派,投機分子佔多數,其實這樣也不利於國家良性發展。綜上所述,楊勇在治理國家上懂得循序漸進的道理,他沒有楊廣那般急躁與傲慢自負。但是楊勇沒有心計,熱衷於享樂且自律性差也難以成為一代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