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東北的小豆包
-
2 # ClosingTime
不,你的概念搞錯了,不是英德是世仇。無論哪個國家,只要能有統一歐洲大陸的實力,都是英格蘭的敵人。原因很簡單,英本土就那麼大,歐洲大陸英很難染指,所以只要大陸上出現一個比自己強大的國家,心裡都是怵的,所以會拉攏其他國家形成對立陣營。至於為什麼都覺得是英德,也只是因為只有德國兩次做到統一大部分歐洲大陸
-
3 # 戰略論
英德兩國並沒有仇怨,任何一個威脅到英國的霸主地位的國家都是英國的敵人!所以英國並不針對德國。
譬如拿破崙時代的法國便是英國的頭號敵人,而普魯士反而是英國的盟友,當時的拿破崙執政的法國也是不僅取得歐洲大陸的霸主地位,而且誓要征服孤懸海外的英國。英國為了維護其地位和利益必然要與法國為敵!
而對於一戰和二戰的德國,其整體國力有時甚至超過傳統的歐洲強國法國,介於德意志人優異的軍事素養,在實力與法國差不多時,法國是敗多勝少。所以英國絕不會容忍歐洲大陸有一個強大的國家存在,它要保持是各個強國實力的均衡。一旦任何一個國家統一了歐洲的大半部分,那麼英國也將失去了歐洲大陸的霸主地位,也沒有了話語權。
而是這個強大的內陸國家的誕生,它的陸上危險將變得微小,反過來會大力發展海軍以和英國的海軍抗衡,奪取其海上的霸主地位。而英國賴以生存的就是它的強大海軍,沒有了海軍它的殖民地也將失去,沒有了那些殖民地,單靠英國本土根本無法維持這個龐大的帝國!
-
4 # 寰球視野新觀
英德兩國之間其實並沒有什麼深仇大恨,相反德法兩國,英法兩國才是世仇。
既然提到英德兩國,那就說一下為什麼這兩個國家會成為不共戴天的仇敵。
這就要說到工業革命,工業革命發端於英國,隨後席捲全球,作為工業革命的發源地,英國發展速度空前,成為名副其實的“日不落”帝國,殖民地遍佈全球各個大洲,曾經有過統計,現在世界上的所有國家中,99%都受到英國的侵略,沒受到侵略的基本上都是後來才分裂成立的國家。
英國憑藉先進的工業技術和生產能力,在全世界範圍內建立殖民地,英國也成為當之無愧的世界老大。
英國如日中天的時候,德國站了出來, “讓別的民族去分割大地和海洋而我們德國只滿足於藍色天空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我們也要求Sunny下的地盤 ,”——德國外交大臣皮洛夫。
德國實力增長,也想要殖民地,但是當時的殖民地已經被英法等國分配的差不多了,剩餘的“無主地”所剩無幾,德國要發展就只能虎口奪食,搶佔屬於英法等國的利益。由此爆發一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起因與一戰不無相同之處,也是德國對於利益分配不均的不滿,想要佔有一席之地,同時也想打破一戰之後各國對德國的束縛。
英德之間的仇恨更多是來自於對利益的爭奪,因為德國直接挑戰了英國的霸主地位,就像今天,無論誰想要取代美國,都一定會產生巨大沖突,美國不會坐視他國崛起。
-
5 # 北京最大的四合院
謝邀,英德兩國從歷史源緣上沒有多大的仇怨。說到仇怨我想英法、德法之間的仇怨應該更大,英法百年戰爭、普法戰爭等。尤其是德法,一戰前的普法戰爭,使得法國損失了洛林,而在一戰爆發後兩國之間的戰爭規模更大,因為懼怕德國及奧匈帝國瓜分歐洲大陸及世界殖民地的大規模洗牌。英國迫不得已的加入了同盟國對德國及奧匈帝國宣戰,由於英國的參戰,導致德國公海艦隊被封鎖。德國此時資源匱乏,需要打通通往北歐的海上運輸線,迫不得已的進行海上破封戰,從而與英國爆發了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堅船利炮對決~日德蘭大海戰。但是,德國海軍最終還是沒有達到預期目的。而隨著一戰結束,德國的投降儀式是在法國境內的一節列車箱裡籤的。德國失敗,心有不甘;英法獲勝,也是慘勝。這也為二戰的爆發埋下伏筆……
果不其然,德國在沉靜了幾年後,由於希特勒的上臺,撕毀《凡爾賽合約》瘋狂擴軍,再加上由於一戰的不甘及對世界殖民地的從新洗牌,德國終於於1939年發動了二戰。經過一系列的閃擊戰後,於1940年進攻法國,並在六週後佔領法國。德國為了一雪一戰的前恥,特意找來了當年簽訂投降協議的那節車廂,而簽訂投降書的這次換成了法國。由此可見德法之間的仇怨更深。
-
6 # 新知傳習閣
一
英德兩國並沒有什麼世仇,他們之間的矛盾無非是新舊帝國之間的利益衝突。
英國是一個重商主義的國家,早早就透過工業革命和對外侵略確立了自己的世界霸權地位。殖民地領域之廣闊,前所未有,所以被稱為日不落帝國。
德國在歷史上,長期是由分散的邦國構成的。也就是說國家長期處於分散狀態,沒有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政府。德國根本就沒有力量發動對外侵略戰爭,因為國內也戰亂不止。知道俾斯麥用鐵血政策統一德國,德國的經濟才走上了一條上升通道。
1870年的普法戰爭,德國擊敗了歐洲大陸上的老牌帝國法國,正式成為歐洲大陸上的霸主。
二
當德國成為歐洲大陸霸主的時候,地球就這麼大,海外的殖民地都已經被其他歐洲列強搶奪的差不多了。
德華人認為這樣不公平,他們也有權為為自己爭取太陽底下的地盤。德國的政治家們認為,要奪取自己的殖民地,就必須用刀和劍,也就是說要用戰爭來解決問題。
法國的政治家們也在夢想著透過一場戰爭,打敗德國搶回被侵佔的領土,同時恢復自己在歐洲大陸的霸主地位。
英國和法國都是舊殖民體系裡邊的既得利益受益者,儘管他們之間也多次爆發戰爭,但他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德國夢想擁有自己的殖民地,就把自己放在了英法的對立面。兩個老牌帝國和一個新興帝國的戰爭一觸即發,第一次世界大戰就是這麼爆發的。
三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德國的想法就變了很多,類似一戰時的法國。
德國因為在一戰中失敗,被法國狠狠的勒索了一筆退款,還有大面積的國土被法國佔領,包括知名的魯爾礦區。
二戰前的德國,在希特勒的領導下,國運蒸蒸日上,經濟和軍事都非常發達。希特勒的夢想不光是恢復德國的領土,廢除不平等條約,停止向法國的賠款,還想統一歐洲,包括海峽對面的英國。
因此二戰中,德國再一次站在了英法的對立面。
英國和法國是舊殖民體系的受益者,也是歐洲大陸秩序的主導方,他們不允許德國有破壞舊秩序的行為。
在德國把英法兩國劃為對手的時候,英國和法國也不約而同的把德國定為自己的對手。敦刻爾克大撤退就是雙方決戰的大舞臺,英國雖然迅速退出了歐洲大陸,卻依然在堅守英國本土,與德國法西斯展開了最後的對抗。
-
7 #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相比於法國,德國與英國的仇恨並不算什麼。畢竟歷史上英國和法國可是有著百年戰爭的,但是這些所謂的仇恨,在國家利益面前都微不足道。所有國家的經濟政治都是在為國家利益服務。友無常友,敵無恆敵,邦國之交,唯利是常。
英國作為歐洲的一個島國,其生存與發展都是需要依靠海洋。英國想要在歐洲大陸上屹立不倒,就絕對不能讓歐洲大陸上絕對不可以有一個完整的、統一的、強大的國家,所以英國就必須實施“攪屎棍”的大陸戰略。那就是誰想變得強大就聯合其他國家把它往死裡整,讓歐洲大陸處於混亂當中,英國從而在混亂當中謀取利益。所以英國才有了“歐洲攪死棍”的稱號。
而在歐洲大陸上,在最初只有法蘭西有能力一統歐洲大陸,在1337年到1453年,竟長達百年之久的戰爭是世界上最長的戰爭,也是英國和法國之間最深的恩怨。特別是到了拿破崙時代,英國更是聯合了其他國家來鎮壓法國,反正就一個字,不能讓法國統一歐洲大陸。而當時德國的前身德意志民族也是英國的盟友,再決定拿破崙與法國命運的滑鐵盧戰役中,英法雙方都僵持不下,而最終來自德意志的新生力量成為壓倒拿破崙和法國的最後一根稻草。滑鐵盧戰役之後,英華人送給德意志的戰爭女神雕像
而到了19世紀,德意志透過血與淚的征戰成立的德意志帝國,並逐漸的超越法國成為歐洲第一大力量。而英國本著攪屎棍的大陸政策,開始和法國勾搭上開始遏制德國的發展,而此時德國正向青春期的男孩一樣十分叛逆,你越是限制他他越發展。所以,最後僵持不下便爆發了一戰。和一戰的結果完全達到了英國大陸政策的目的。而一戰後為了限制法國又支援德國,戰爭賠款什麼的不要了,還向德國發放貸款。到後來發現希特勒胃口太大又聯合法國幹德國。這就是英國的大陸政策
回覆列表
其實在歐洲的歷史走向上,英德並不算是彼此仇恨很深的國家,而相反德國和法國確實世仇。
在近代歐洲,德國是完成統一比較晚的國家。而近現代德國的前身普魯士在歐洲一直和英國的關係不錯,自拿破崙時代到1848年歐洲革命,都是和英國站在一起的。
但是正向曾擔任英國首相、外交大臣的帕麥斯頓(第一、二次鴉片戰爭的發動者)所說的那樣“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英華人信奉的利益最大化。在歐洲由於英國特殊的海島國家地理位置、較早完成君主立憲、率先完成工業革命以及超強的海軍強國地位,英國一直在歐洲大陸上玩弄大陸均勢的政治外交政策,他們希望歐洲大陸國家的實力能夠彼此平衡制約,這樣就不會威脅英國的世界霸主地位。曾擔任英國首相、外交大臣的帕麥斯頓
一戰後的歐洲形勢
協約國獲勝後,英法美意日等國主導了凡爾賽會議,簽署了對德國等戰敗國極為嚴苛的《凡爾賽和約》,隨後英法建立了國聯。
一戰後的德國除了喪失大量領土之外,還在軍事上被閹割,並且揹負著鉅額的戰爭賠款。所以對於德華人來說,《凡爾賽和約》是巨大的恥辱,此外為了防範德華人的東山再起,英法還和波蘭、捷克斯洛伐克等一眾等國周邊國家締結條約,戰略上包圍德國。
20世紀20年代,從美國爆發的席捲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危機,讓世界上主要的資本主義國家都深陷危機。在危機中德國在一戰後成立魏瑪共和國政府無力解決日益嚴重的貨幣貶值、大規模的失業和通貨膨脹的問題,在巨大的危機之下,希特勒領導納粹黨在德國迅速崛起,並透過議會選舉獲得全國政權,同時在納粹黨的主導之下,德國較好的解決了經濟危機帶給德國的失業和德國膨脹問題,並透過興建高速公路等基礎設施,加強工業發展等迅速改善了經濟情況,同時透過擴軍備戰重新武裝德國,讓德國重新成為歐洲乃至世界強國。強大起來的德國不僅要求敲碎凡爾賽體系還要爭奪整個世界的領導權,於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1939年9月德國閃擊波蘭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開端,而波蘭與英法有著安保條約義務,於是英法迅速向波蘭宣戰,但是為了將戰爭引向蘇聯,英法雖然宣戰,英國也向法國派遣了遠征軍,但是英法聯軍在西線一直對於中心東移,防守薄弱的西線德軍瞪眼睛,於是德國得以從容和蘇聯一起摧毀波蘭,又在第二年1940年逆時針的閃擊北歐、西歐,滅亡法國,最後英華人向當年又拿出對付拿破崙一樣招數,狼狽的退回英倫三島,依靠著強大的海軍和空軍繼續與德國鏖戰,並最終等來了德國隊蘇聯宣戰,等來美國的參戰,最後贏得了二戰的勝利。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的攻勢
二戰結束後,英法美在其佔領的德國領土上建立了聯邦德國,蘇聯則在德國的蘇佔區上建立了民主德國。冷戰期間聯邦德國加入北約,而民主德國加入華約,1989年柏林牆被推倒,1990年德國重新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