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平頭公民

    5G,就是是第五代通訊技術。

    5G三大場景,也就是3大核心技術:

    1.增強型移動寬頻(eMBB,Enhance Mobile Broadband)

    要求在人口密集區為使用者提供1Gbps使用者體驗速率,和10Gbps峰值速率。在流量熱點區域,可實現每平方公里數十Tbps的流量密度。

    2. 海量物聯網通訊(mMTC,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不僅能夠將醫療儀器、家用電器和手持通訊終端等全部連線在一起,還能面向智慧城市、環境監測、智慧農業、森林防火等以感測和資料採集為目標的應用場景,並提供具備超千億網路連線的支援能力。

    3.低時延、高可靠通訊(uRLLC,Ultra Reliable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

    主要面向智慧無人駕駛、工業自動化等需要低時延高可靠連線的業務,能夠為使用者提供毫秒級的端到端時延和接近100%的業務可靠性保證。

    目前,3GPP對3大核心技術中只確定了增強型移動寬頻(eMBB)這一個核心技術的編碼方案,而其餘兩大核心技術的編碼方案還沒有確定。確定的一個核心技術的編碼方案被華為和高通瓜分。華為獲得了eMBB場景中短碼的控制通道,而高通卻斬獲了eMBB場景的長碼和短碼的編碼通道。

    所以說5G的核心技術還有大部分有待確定 最終核心技術誰能夠順利得到還存在許多不確定性。其餘標準預計會在6月份確定

  • 2 # 異域思想空間

    5G的核心技術有很多最近大家最為注意的是5G第五代行動通訊網路工程!此工程有什麼技術與會誕生什麼技術可以網路查詢,網路查詢沒有的屬於政府保密工作,能接辦此項工程的政府不多,大多為地球經濟體量較大的國家。

  • 3 # 光榮與夢想1987

    謝邀!5G的核心技術就是波束成形。5G基站可以支援大規模天線陣列,可配置的天線數量甚至可以達到1024根。要充分發揮這些大規模天線陣列的潛力,5G的波束成形技術必不可少!波束成形技術透過調節各天線的相位使訊號進行有效疊加,產生更強的訊號增益來克服路損,從而為5G無線訊號的傳輸質量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 4 # 同道眾人

    目前來看,5G採用的空口技術是非正交頻分,而4G採用的是正交頻分。所以我大膽猜測一下,5G只是4G技術的最佳化升級,並不是什麼革命性產物。從另一個角度講,5G的核心技術應該是和4G通用的,也就是SFR,這個技術是華為所有。

    但是講真的,Canalys分析師本•斯坦頓表示:“在幕後,移動行業對5G技術的悲觀情緒不斷髮酵,但華為是第一家說出這一點的大型基礎設施企業。“現實情況是,5G技術的部署對於運營商將會極其昂貴,需要在每個國家搭建數萬個新基站,而該行業尚未發現5G網路的殺手級用例。”我本人也是不太看好5G的。

  • 5 # 通訊一小兵

    本專業問題,我來回答。

    什麼是5G?

    5G就是第五代移動通訊技術,5-Generation,縮寫5G。

    5G有三大應用場景,eMBB(增強型移動寬頻)、URLLC(低時延高可靠通訊)、mMTC(海量機器類裝置通訊),這裡需要指出,這裡的3種是應用場景,並非5G技術,更不是5G關鍵技術。

    為了有效的支援這三種場景,引入了許多新的技術。

    比如,為了支援3種不同的場景可以在同一張網路中進行,引入了軟體定義網路(SDN )、網路功能虛擬化(NFV)、移動邊緣計算(MEC)和霧計算(Fog Computing)等技術。

    為了有效的支援eMBB的速率要求,對天線進行了改造,引入了NR無線天線效能增強技術---64T64R天線陣和Massive MIMO。

    Massive MIMO現在中興是業界做的最好的。

    5G涉及的技術很多,各種場景都涉及到了大量的新技術。

    核心技術目前分佈很廣,中美韓歐,很多企業都掌握部分核心技術。

    主要集中於中國(中興、華為、大唐)/美國(高通、谷歌、Intel)/南韓(三星、LG)/歐洲(愛立信、諾基亞)這些企業。

    5G目前只完成了eMBB的技術規範,但是具體的技術如何實現沒有固定,也就是說,標準是標準,技術是實現標準的方法。在標準中領先,不代表技術領先。

  • 6 # 鮮棗課堂

    大家好,我是小棗君。

    空中傳播這部分,一直是行動通訊的瓶頸所在。

    目前主流的行動通訊標準,是4G LTE,理論速率只有150Mbps(不包括載波聚合)。這個和有線是完全沒辦法相比的。

    所以,5G如果要實現端到端的高速率,重點是突破無線這部分的瓶頸

    好大一個波

    大家都知道,無線通訊就是利用電磁波進行通訊。電波和光波,都屬於電磁波。

    電磁波的功能特性,是由它的頻率決定的。不同頻率的電磁波,有不同的屬性特點,從而有不同的用途。

    例如,高頻的γ射線,具有很大的殺傷力,可以用來治療腫瘤。

    電磁波的不斷頻率

    我們目前主要使用電波進行通訊。當然,光波通訊也在崛起,例如LiFi。

    LiFi(Light Fidelity),可見光通訊

    不偏題,回到電波先。

    電波屬於電磁波的一種,它的頻率資源是有限的。

    為了避免干擾和衝突,我們在電波這條公路上進一步劃分車道,分配給不同的物件和用途。

    不同頻率電波的用途

    請大家注意上面圖中的紅色字型。一直以來,我們主要是用中頻~超高頻進行手機通訊的。

    例如經常說的“GSM900”、“CDMA800”,其實意思就是指,工作頻段在900MHz的GSM,和工作頻段在800MHz的CDMA。

    目前全球主流的4G LTE技術標準,屬於特高頻和超高頻。

    我們國家主要使用超高頻:

    大家能看出來,隨著1G、2G、3G、4G的發展,使用的電波頻率是越來越高的。

    這是為什麼呢?

    這主要是因為,頻率越高,能使用的頻率資源越豐富。頻率資源越豐富,能實現的傳輸速率就越高。

    更高的頻率→更多的資源→更快的速度

    應該不難理解吧?頻率資源就像車廂,越高的頻率,車廂越多,相同時間內能裝載的資訊就越多。

    那麼,5G使用的頻率具體是多少呢?

    如下圖所示:

    5G的頻率範圍,分為兩種:一種是6GHz以下,這個和目前我們的2/3/4G差別不算太大。還有一種,就很高了,在24GHz以上。

    目前,國際上主要使用28GHz進行試驗(這個頻段也有可能成為5G最先商用的頻段)。

    如果按28GHz來算,根據前文我們提到的公式:

    好啦,這個就是5G的第一個技術特點——

    毫 米 波

    請允許我再發一遍剛才那個頻率對照表:

    請注意看最下面一行,是不是就是“毫米波”

    繼續,繼續!

    好了,既然,頻率高這麼好,你一定會問:“為什麼以前我們不用高頻率呢?”

    原因很簡單——不是不想用,是用不起。

    電磁波的顯著特點:頻率越高,波長越短,越趨近於直線傳播(繞射能力越差)。頻率越高,在傳播介質中的衰減也越大。

    你看鐳射筆(波長635nm左右),射出的光是直的吧,擋住了就過不去了。

    再看衛星通訊和GPS導航(波長1cm左右),如果有遮擋物,就沒訊號了吧。

    衛星那口大鍋,必須校準瞄著衛星的方向,否則哪怕稍微歪一點,都會影響訊號質量。

    行動通訊如果用了高頻段,那麼它最大的問題,就是傳輸距離大幅縮短,覆蓋能力大幅減弱

    覆蓋同一個區域,需要的5G基站數量,將大大超過4G。

    基站數量意味著什麼?錢啊!投資啊!成本啊!

    頻率越低,網路建設就越省錢,競爭起來就越有利。這就是為什麼,這些年,電信、移動、聯通為了低頻段而爭得頭破血流。

    有的頻段甚至被稱為——黃金頻段

    這也是為什麼,5G時代,運營商拼命懟裝置商,希望基站降價。(如果真的上5G,按以往的模式,裝置商就發大財了。)

    所以,基於以上原因,在高頻率的前提下,為了減輕網路建設方面的成本壓力,5G必須尋找新的出路。

    出路有哪些呢?

    首先,就是微基站。

    微 基 站

    基站有兩種,微基站和宏基站。看名字就知道,微基站很小,宏基站很大!

    宏基站:

    室外常見,建一個覆蓋一大片

    微基站:

    看上去是不是很酷炫?

    還有更小的,巴掌那麼大

    其實,微基站現在就有不少,尤其是城區和室內,經常能看到。

    以後,到了5G時代,微基站會更多,到處都會裝上,幾乎隨處可見。

    你肯定會問,那麼多基站在身邊,會不會對人體造成影響?

    我的回答是——不會。

    其實,和傳統認知恰好相反,事實上,基站數量越多,輻射反而越小!

    你想一下,冬天,一群人的房子裡,一個大功率取暖器好,還是幾個小功率取暖器好?

    大功率方案▼

    小功率方案▼

    上面的圖,一目瞭然了。基站小,功率低,對大家都好。如果只採用一個大基站,離得近,輻射大,離得遠,沒訊號,反而不好。

     天線去哪了? 

    大家有沒有發現,以前大哥大都有很長的天線,早期的手機也有突出來的小天線,為什麼現在我們的手機都沒有天線了?

    其實,我們並不是不需要天線,而是我們的天線變小了。

    根據天線特性,天線長度應與波長成正比,大約在1/10~1/4之間。

    隨著時間變化,我們手機的通訊頻率越來越高,波長越來越短,天線也就跟著變短啦!

    毫米波通訊,天線也變成毫米級。。。

    這就意味著,天線完全可以塞進手機的裡面,甚至可以塞很多根。。。

    這就是5G的第三大殺手鐧——

    Massive MIMO(多天線技術)

    MIMO就是“多進多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多根天線傳送,多根天線接收。

    在LTE時代,我們就已經有MIMO了,但是天線數量並不算多,只能說是初級版的MIMO。

    到了5G時代,繼續把MIMO技術發揚光大,現在變成了加強版的Massive MIMO(Massive:大規模的,大量的)。

    手機裡面都能塞好多根天線,基站就更不用說了。

    以前的基站,天線就那麼幾根:

    5G時代,天線數量不是按根來算了,是按“陣”。。。“天線陣列”。。。一眼看去,要得密集恐懼症的節奏。。。

    不過,天線之間的距離也不能太近。

    因為天線特性要求,多天線陣列要求天線之間的距離保持在半個波長以上。如果距離近了,就會互相干擾,影響訊號的收發

    你是直的?還是彎的?

    大家都見過燈泡發光吧? 

    其實,基站發射訊號的時候,就有點像燈泡發光。

    訊號是向四周發射的,對於光,當然是照亮整個房間,如果只是想照亮某個區域或物體,那麼,大部分的光都浪費了。。。

    基站也是一樣,大量的能量和資源都浪費了。

    我們能不能找到一隻無形的手,把散開的光束縛起來呢?

    這樣既節約了能量,也保證了要照亮的區域有足夠的光。

    答案是:可以。

    這就是——

    波 束 賦 形

    波束賦形

    在基站上佈設天線陣列,透過對射頻訊號相位的控制,使得相互作用後的電磁波的波瓣變得非常狹窄,並指向它所提供服務的手機,而且能跟據手機的移動而轉變方向。

    這種空間複用技術,由全向的訊號覆蓋變為了精準指向性服務,波束之間不會干擾,在相同的空間中提供更多的通訊鏈路,極大地提高基站的服務容量。

    直的都能掰成彎的。。。還有什麼是通訊磚家幹不出來的?

    別收我錢,行不行?

    在目前的行動通訊網路中,即使是兩個人面對面撥打對方的手機(或手機對傳照片),訊號都是透過基站進行中轉的,包括控制信令和資料包。。。 

    而在5G時代,這種情況就不一定了。

    5G的第五大特點——D2D,也就是Device to Device(裝置到裝置)。

    D2D

    這樣,就節約了大量的空中資源,也減輕了基站的壓力。

    不過,如果你覺得這樣就不用付錢,那你就圖樣圖森破了。

    控制訊息還是要從基站走的,你用著頻譜資源,運營商爸爸怎麼可能放過你。。。

    後記。。。

    寫著寫著,小棗君發現洋洋灑灑寫的有點多。。。

    能看到這的,都是真愛啊。。。

    相信大家透過本文,對5G和她背後的通訊知識已經有了深刻的理解。而這一切,都只是源於一個小學生都能看懂的數學公式。不是麼?

    通訊技術並不神秘,5G作為通訊技術CROWN上最耀眼的寶石,也不是什麼遙不可及的創新革命技術,它更多是對現有通訊技術的演進。

    正如一位高人所說——

    通訊技術的極限,並不是技術工藝方面的限制,而是建立在嚴謹數學基礎上的推論,在可以遇見的未來是基本不可能突破的。

    如何在科學原理的範疇內,進一步發掘通訊的潛力,是通訊行業眾多奮鬥者們孜孜不倦的追求。

  • 7 # 千尋位置行業應用

    5G,全稱是第五代行動電話行動通訊標準,也稱為第五代移動通訊技術。根據一份網際網路報告,世界上最快的4G網速(平均63Mb/s)和最快的寬頻網路(平均189Mb/s

    )加在一起,也沒有5G的網速高。

    5G的核心技術主要有以下:

    1、大陣列天線的波束賦形:為了提升“點到點”資訊傳遞的速度,5G大幅提高了天線數量,從傳統4G的2發2收,到後4G時代的8發8收,再到5G的64發、128發甚至512發;

    2、微基站密集組網:微基站由於體積很小,所以隨處可見,每個覆蓋約200米到300米,數量越多,體積越小巧,速度越快,能讓更多手機就近接入告訴公路;

    3、5G新頻譜:頻譜資源的多與少,和5G無線通訊的路寬直接對應;

    除了上面提到的,還有極化碼、新型幀結構等技術。

  • 8 # 萬年孔明

    5G技術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基礎,全世界的人都明白這個道理。為了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不受制人,爭搶先機,大國或盟約國都會推出自己的5G技術版本,全世界會出現3~5個不同版本的前沿5G技術引領第四次工業革命,華為5G技術必為3~5個前沿5G技術之一,關鍵在於全中國搶先推廣普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寫一篇李白和妲己的愛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