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黑水布衣
-
2 # 相城歷史小學生
最是無情帝王家。我想,兩千年前的西漢太子劉據在自刎身亡前心中所想的一定是這句話。如果上天在給他一次機會,他寧願不生於皇族,而只願做一個平民百姓。因為皇室,沒有親情!
故事還要從劉據的父親——漢武帝劉徹一個奇怪的夢說起。晚年的漢武帝一天夜裡能到有許多木偶用小木槌敲打他的頭,醒來之後,武帝病倒了。他認定,是京城有人施行了邪惡的巫蠱之術詛咒他,作為帝王,他不能容忍這種事情的發生,於是,西漢最恐怖的一段時期——巫蠱之禍開始了。
很快,漢武帝培養的爪牙繡衣御史們出動了,長安城裡流言四起,一時間,無數朝廷勳貴皆因家中查沒到木偶而被殺,武帝的女兒陽石公主,丞相劉屈髦,大將軍公孫賀等都成為冤死的亡魂。京城裡人人自危。
不久,這股災禍燒到了太子府和皇后那裡。繡衣御史江充向武帝舉報太子和皇后衛子夫在府中埋有木偶,施行巫蠱之術。此時的漢武帝已經殺紅了眼,他的內心只有心寒。自己最愛的女人和培養了三十多年的兒子也對自己如此行徑,但漢武帝還沒有太糊塗,命令江充將太子帶到宮中問話。
太子劉據的災禍並不是空穴來風,而是蓄謀已久的一場陰謀。這個陰謀的幕後黑手就是武帝的繡衣御史——江充。彼時,江充為了得到武帝的寵幸,曾小題大作,指責太子的馬車在御道行駛(漢代有制度,御道只允許天子的馬車行走),太子是儲君,原本這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可江充卻得理不饒人,給漢武帝一個鐵面無私的形象,從此深得武帝信任,而太子劉據卻因為這事對江充怨恨頗深。眼看著武帝身體一日不如一日,江充害怕太子即位自己小命不保,於是先發制人,不可謂不毒啊!
可事情並沒有像江充想的那樣進行,武帝的命令讓江充很難辦,一旦太子面君,真相大白,自己必死無疑。於是,江充狗急跳牆,假傳聖旨拘拿太子劉據。劉據急忙與太子傅商議對策,最後決定反戈一擊,先拿下江充,再向武帝請罪。
那邊江充憑著假的聖旨大搖大擺的帶人進了太子府,才發現自己中了太子的計謀,面對這個卑鄙的小人,太子劉據一刀結果了他的性命。可隨江充一起進來的隨從卻僥倖逃生,回到宮中向武帝報告太子謀反。武帝依然將信將疑,於是派內侍去太子府一看究竟,可內侍怕死不敢入內,只在太子府門外轉了兩圈,回來報告太子果然謀反。
三人成虎,武帝憤怒了。於是對軍隊下令平叛。太子的那點府兵哪裡敵得過武帝的御林軍,太子劉據兵敗長安。走投無路之下於長安城外拔劍自刎,皇后衛子夫聽聞太子自殺,亦懸樑自盡。武帝晚年的一個誤會,最終釀成了他妻死子亡的慘劇。可悲!可嘆!可惜!
今我等後人看此情景,可用八個字形容——“父不知子,子不知父”。
假如漢武帝了解兒子的話,他斷不會僅僅聽信江充和內侍的一番言語就確定兒子謀反。假如太子了解自己的父親的話,也不會貿然起兵,直接抓住江充與父親對質,真相自然大白。
所以,對於我們的家庭,面對問題,一定要與親人多溝通,多交流,這才是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也是這個故事留給我們最大的財富!
小學生有話說:武帝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
3 # 清醒1225
漢武帝晚年,因徵和元年的“巫蠱事件”事件,造成太子劉據自殺的悲劇,這個悲劇不僅是漢武帝受到矇蔽那麼簡單,更重要的是凸顯了皇權是皇帝之權,皇權之神聖不受侵犯,哪怕是皇太子也不行!
一、漢武帝不僅是一個皇帝,還是一個父親。
漢武帝16歲登基,一直到29歲時,皇后衛子夫生了劉據,這是漢武帝的第一個兒子,可以說漢武帝非常的高興,特別喜歡這個兒子,本來就非常喜歡衛子夫,衛子夫的弟弟衛青在之後的幾年裡,對匈奴作戰中屢立大功,所以在劉據7歲的時候就被立為皇太子,可以說對劉據的喜歡和疼愛無以復加,這種喜歡和疼愛一直持續到劉據的弱冠之年,20歲的劉據到了弱冠之年,要搬到太子的宮殿去,並在太子的宮殿處設立了博望苑,在博望苑可以聚集太子的門客,私養門客就是培植私人力量,對皇帝來說是很忌諱的,沒辦法漢武帝就是這麼喜歡劉據,這是漢武帝和衛子夫母子,一家三口最歡樂和諧的時期。
太子行弱冠之禮是雙刃劍,好處是代表著他已成人,可以處理一些朝廷的日常事務,壞處就是太子20了,衛子夫也在慢慢老去,青春不在意味著失寵,同時劉據的性格比較仁厚、本分,漢武帝慢慢發現太子“不類已”,了解漢高祖劉邦的都知道,他也有個“不類已”的太子——呂后的兒子劉盈,一度想誰廢掉太子劉盈,立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所以說“不類已”的訊息傳出來,加上衛子夫的慢慢失寵,他們三個人的關係也慢慢發生著微妙的變化,這是漢武帝由好向壞的變化,是漢武帝由信任到懷疑的變化,漢武帝由父親轉換為皇帝的變化,——一個極為可怕的變化,而且這種變化隨著漢武帝年齡越來越大,越來越讓皇后和太子都感動害怕!
二、漢武帝不僅是一個父親,還是一個皇帝。
二十歲的劉據,就是49歲的漢武帝,已執政32年的漢武帝,通過對匈作戰的不斷勝利,通過頒佈“推恩令”加強中央集權,頒佈“求賢詔”廣納人才,------文治武功可謂是意氣風發,志得意滿的漢武帝,自然對中規中矩、性格寬和的劉據有些不滿意——是未來漢帝國的接班人,怎麼能是這個樣子呢?
父子情深自是你儂我儂,君臣淡漠甚至嫌隙,卻是危機四伏,隨著衛皇后失寵,王夫人、李夫人、鉤弋夫人一個一個受寵生子,衛皇后和太子自然越來越邊緣化,平時連見漢武帝也不容易了,這讓母子兩個更加不安,據《資治通鑑》記載,有一次漢武帝召見衛青,說我鐵腕理政、長年征戰都是為了後世的太平江山,但有秦之前鑑,太子劉據敦重好靜,必安天下,讓他母子安心,這讓衛皇后、太子和衛青感到更惶恐不安,可見一家人的嫌隙,已經公開化了。
當了多年太子的劉據,越來越覺得漢武帝對他來說,作為父親越來越冷淡,作為皇帝卻越來越威嚴,距離感越來越強,廢不廢太子暫且不說,父子君臣不能及時溝通,就是最大的危險。
徵和元年,巫蠱事件爆發:
時任丞相公孫賀因兒子公孫敬聲貪汙軍費下獄,公孫賀提出以捉拿朝廷緝捕多年,卻總抓不到的江洋大盜朱安世為交換,贖兒子的罪過,漢武帝答應了,很快朱安世被抓,但是朱安世在獄中告發公孫敬聲和陽石公主私通,經過調查屬實,並查出了公孫賀老婆“巫蠱”,“巫蠱”就是在小木人或草人或布人身上寫下人名咒語埋入地下,以詛咒對應的人或病或死,晚年的漢武帝身體有諸多不適,懷疑有人詛咒他,所以特別痛恨“巫蠱”,所以公孫賀被處以族刑,並牽連到漢武帝和衛皇后的兩個女兒:諸邑公主、陽石公主,以及衛青的兒子衛伉,一併處死。
由於太子早年因為在皇帝專用馳道上駕車,被江充告發,漢武帝對他鐵面無私倒是大加讚賞,江充卻認為他深深得罪了太子,太子登基後一定會殺他,而漢武帝對巫蠱的態度,讓其寵臣江充看到了扳到太子的機會,所以對漢武帝說,您的身體只所以經常生病,是因為有很多人在“巫蠱”,應該徹底搜查此事,皇上才會恢復健康,漢武帝同意了江充了奏請。
此後江充在全國範圍內挖挖挖,抓抓抓,殺了幾萬人,最後矛頭指向皇宮和太子宮,太子宮被江充挖的連張床都放不下,並挖出很多的小木人和造反的書信,此時的漢武帝在幾十公里外的甘泉宮,江充又限制了太子行動,情急之下,太子派人殺了江充和其同黨按道候韓說,另外兩個同黨太監蘇文、御史章贛逃跑,太子向衛皇后商量該怎麼辦,衛皇后見事已至此,於是下令打開了皇宮的武器庫,調兵搜查江充同黨,但是當了十幾年太子的劉據,卻沒有什麼兵力可調,長安城附近有兩大精銳主力部隊北軍和胡人騎兵,調集北軍,北軍主官任安接到太子手令閉門不出,調集胡兵的時候,漢武帝的命令也到了,當然不聽太子的,所以太子劉據把長安城裡的囚犯放出來,加上因太子誅殺犯了長安城眾怒的江充,而激動萬分的部分老百姓,開始四處搜查江充黨羽。
太監蘇文、御史章贛逃跑後,向漢武帝告發太子謀反,武帝先後接到兩人的報告並不相信,又派一個太監卻探明實情,不料這個太監也和太子有怨,轉了一圈回來覆命太子反了,之後在長安的丞相劉屈氂也報告太子反了,漢武帝這時候皇帝身份全部恢復,緊急調兵、火力全開,劉據當然不是對手很快被打敗,帶著兩個兒子逃了,漢武帝在全國通輯太子,並收了衛皇后的綬帶和印信,等於廢了衛皇后。
太子逃到湖縣(今河南靈寶),在一個老百姓家避難,一段時間之後,從小錦衣玉食的太子,受不了生活太艱苦了,就派人找一個好朋友家時去借錢,這個人被官府抓到,順藤摸瓜找到了太子的藏身地,太子無奈自縊而死。
“巫蠱”事件演變到這個地步,相信大家都看到了,漢武帝是受到了矇蔽,但是矇蔽他的不是別人,正是剛愎自用的他本人,當了幾十年的皇帝,詛咒有沒有用,心裡沒數嗎?確認太子是否真的反了,不知道派個可靠的人去嗎?太子已然兵敗,自己也有悔意,卻不想法找到太子查明實情,最後逼的太子自殺,這不是作為皇帝的失敗,作為父親的悲劇嗎?
漢武帝固然有錯,太子劉據也處理失當,大家看到這裡,應該感覺到太子除了史書記載的性格平和寬厚之外,一點政治謀略都沒有,江充已被殺,不趕快去甘泉宮請罪,還開啟武器庫存,聚集武裝力量,意欲何為?趙武靈王齊桓公都是一代雄主,最後怎麼死的,你的父皇難道不害怕嗎?
漢武帝晚年,因“巫蠱”事件導致太子自殺固然是個悲劇,但造成這個悲劇的不光是漢武帝被矇蔽,面對突發事件太子政治上幼稚不知權變,也註定了他的失敗,歸根到底就是父子君臣溝通不暢所致,而說到缺乏溝通,我們又現代人何嘗不是如此呢!
-
4 # 幽靈浪子124
戾太子之死確實是一個悲劇,但是說漢武帝真的被矇蔽了是不對的,說漢武帝有意為之那也是扯淡。這種父子相殘的悲劇是多重因素疊加造成的,只能說大家都猜到了開始,沒猜中結局。
首先,責任在漢武帝。劉徹確實是一代雄主,但是偉大的人往往都是性格極端的人,偏執產生優秀。武帝在他的一生中扳倒了所有的對手,晚期自我膨脹,以為一切盡在掌握。巫蠱之禍武帝又不是第一次經歷,誰是誰非他心裡很清楚,太子有沒有罪他自然心裡明了。只不過是藉此考驗太子,又或者是打擊一下太子勢力。但是絕對沒有藉此整死太子的目的,也不可能。
劉據的太子之位,本就是穩如泰山的。武帝對太子的期許甚高,尤其是連年征戰造成國力空虛,武帝也是自省的。太子在儒家思想的薰陶下,仁厚有餘,霸氣不足。雖然武帝覺得不類己,但是並沒有廢黜太子的意思。
巫蠱之亂中後期,局勢已經完全失控,武帝的自信讓他錯誤的估計了形勢。尤其是太子起兵對抗,讓武帝大吃一驚,此時他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但是已經為時已晚。
其次,太子也有問題。劉據的太子之位,做的太久了,尤其是沒有競爭對手。太子過久的失掉了危機意識。太子有權,有兵,而且衛氏集團和霍氏集團勢力很大。太子的應對過於呆板和遲鈍。
況且,太子心裡太脆弱了。兵敗立馬自殺了。
-
5 # 國史春秋
父子相殘,有違人倫。劉據之悲劇,也是漢武帝之悲劇。古之皇權爭鬥,大多以悲劇形式收場,歸根結底也是封建集權制的悲劇。
好在霍光還算有良心,終沒有辜負武帝的託孤之重,儘管也沒少了折騰,但還是守住了做為人臣的底線。而做為一代英明神武的帝王的漢武帝,不可能預料不到將來可能出現的危險問題。因此,臨死前的漢武帝是一個無奈的賭徒,至於漢朝命運,自求多福吧!
如果太子劉據沒有被逼殺,顯然是漢朝的社稷之福,因為儘管漢武帝共有八個兒,但沒有人比劉據更適合繼承皇位,要不然怎麼可能會讓一個小孩子去挑起國家興衰的重任呢!
一、父子之間缺少溝通
對於一個帝王來說,最不願意放下的東西就是權力,除非生命終止。而生命恰是權力延續,因此長生不老是多數帝王孜孜不倦的追求。如果說秦始皇為求長生而淪為歷史笑柄,那麼漢武帝的荒唐並不比秦始皇遜色。
晚年漢武帝有所醒悟,不再相信鬼話連篇的方士,但身體上的原因及現實中的挫折讓他變得多疑善忌,精神恍惚。因此,漢武帝要麼獨入深宮反躬自省,要麼到甘泉行宮享受清靜,抱著手中的權力,數著生命的倒計時。所以,此時的武帝完全處於一個自我封閉的狀態,除了幾個親信大臣,很少有人能見到皇帝的面,而做為太子的劉據一連兩年多都沒有見過武帝。
二、武帝事後的反應
劉據死後,隨著真相一天天浮出水面,帶給漢武帝的只能是無法形容傷痛。起初凡是幫助劉據起兵的人一律處死,而後來沒有幫助或是鎮壓劉據的人也被統統處死,可見武帝因喪子之痛而亂了心志。如果太子的悲劇是漢武帝的蓄意,或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那麼就不可能有後來如此瘋狂的武帝,更不會去建一座“思子臺”,對故子以示哀悼。
-
6 # 史料未及爾
漢武帝劉徹,千古一帝,他的政治智慧無人能及,令後人望其項背。衛太子劉據之悲劇,既是漢武帝的悲劇,也是整個西漢的悲劇。
如果劉據沒死,也許西漢會有一個不同的走向,劉徹喜歡打仗,擴張領土,晚年的窮兵黷武更是令國力逐漸衰弱,而當時的太子劉據為人寬厚,不主張年年征戰,繁重的賦稅以及嚴刑酷吏,他希望的是息兵養民、輕徭薄賦的國策,這導致這對父子間有了嫌隙。
衛太子劉據遭遇的悲劇,武帝真的是被矇蔽了嗎?這個不能武斷的說是被還是沒被矇蔽,《史記》,《漢書》,《資治通鑑》這些史學書裡都有記載,但跟武帝一個時期的《史記》卻寥寥數筆記載的很少,而離西漢最遠的《資治通鑑》反而記載的比較詳細,因為離得遠,也能更客觀的評價那段歷史。
歷史上那麼多的皇帝,但不是每位皇帝都能稱之為政治家,而劉徹是當之無愧,老謀深算的政治家,武帝晚年發生的針對太子劉據的巫蠱之禍,與其說是武帝被矇蔽了,不如說是武帝為了自己的皇權,不得不讓這麼一件事燒到了太子劉據母子身上。正所謂“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
以色侍人,色衰而愛馳武帝的寵妃李夫人生的是傾國傾城,年輕貌美,此時的衛子夫已經人到中年,雖然生了個兒子被封為皇后,兒子劉據也在7歲時被立為太子,劉據母子在後宮的地位那是無人能及,但地位歸地位,寵愛歸寵愛,武帝這時最喜歡的就是李夫人,李夫人也生了個兒子劉髆。
李夫人是個非常聰明的人,知道自己為什麼受漢武帝的寵愛,還不是因為自己的容貌,所以在她生病要死的期間,武帝要來探望她,她用被子蒙著臉,說自己病容難看,不宜見人,希望在她死後,武帝能多多照應她得家人和兒子。
李夫人年紀輕輕就去世了,留在武帝的印象裡一直都是她最美好的樣子,武帝十分懷戀他,在她死後,對她的家人甚是關照,哥哥李廣利雖沒衛青之能,卻坐上了衛青的位置,自己生前雖不是皇后死後卻以皇后的禮儀安葬,兒子也得武帝喜愛。
這就給了李廣利感覺,劉髆是可以取代劉據成為武帝的繼承人的。
迷信鬼神巫蠱的漢武帝漢武帝年輕時就比較信巫蠱鬼神之說,他的第一任皇后陳阿嬌就是因為巫蠱之事被廢除皇后之位。寵妃李夫人死後,更是找來方士和巫師給李夫人招魂,以解相思之苦。
有人就投其所好,武帝喜歡什麼他就做什麼,江充就是這樣一個人,他為什麼能得到武帝的信任,就是因為他知道武帝重酷吏,所以他就投其所好,並不是他有多愛國,想治理好國家,而是為了自己得到武帝的信任和重用。
在武帝晚年時,因為一件事江充跟太子劉據有了衝突,而此時武帝身體不好,有一天夢到有好多小木人都來打她,驚醒之後,腦子裡始終忘不了。江充一看武帝這樣年老有病,怕以後劉據繼位對自己不利,所有就跟武帝說,他這病跟巫蠱有關,有人詛咒他。
武帝就派江充等人徹查此事,江充是個很聰明的人,他沒有直接查劉據,而是從民間開始查,查了一大批人用巫蠱術,把他們都抓了,然後跟一個巫師串通說後宮裡可能有人搞這事,先從不受寵的妃嬪那查,最後查到太子皇后那。本來就是江充他們有意為之,當然一定會查出事。
劉據被逼起兵這本來就是誣陷,太子當然不會承認,想去找武帝澄清事實,無奈,他見不到武帝,被人擋著,當然這就是有心之人所為,武帝生平最恨巫蠱之術,又跟兒子說不上話,所以他另可信其有。
劉據見不到武帝,不能說明情況,只能殺了江充,這下事情惹大了,有個小太監跑去跟武帝彙報說太子要造反,殺了查案的江充,武帝派去檢視情況的官員根本都沒見到劉據,回來就跟武帝彙報,說太子要殺我,虧的我激靈跑回來了。
這時武帝不問緣由,本來父子之間就有隔閡,武帝晚年時,劉據母子又不怎麼能見到武帝,誰跟武帝搬弄太子的是非,雖然武帝沒對太子做什麼,但這些是非都記在武帝的心裡,是非越來越多,武帝對太子越來越不信任,武帝害怕自己的位置被太子奪取,於是乎讓丞相劉屈氂派兵平亂。
太子兵敗,被劉屈氂追殺,只能含冤自盡而亡。
綜上訴述,劉據的死,要說漢武帝完全被矇蔽了,並不恰當,有人已經覬覦太子之位,衛青又死了,所以他們就從中搞出了這麼一檔子的事,就是看準了武帝跟太子之間的嫌疑,利用了武帝最怕的東西,讓武帝失去了判斷的能力,說到底還是皇權的鬥爭。
即便是親兒子,尤其是要繼位的親兒子,武帝更不能放過,武帝是有些矇蔽了,但他完全可以親耳聽聽兒子的解釋,但他沒有給兒子這個機會,是不是也說明,他希望利用這次事件徹底消滅衛氏一族,即便是老婆和兒子也沒有皇權來的重要。
-
7 # 古韻琅琅書
太子劉據在監理國家時的表現並不差,應該是一位有為的守成之君。但他的悲劇就在於,他的父親太優秀,太強勢,也太過長壽了。坐了長達幾十年的太子之位,經受住了數不清的考量,最後卻在“巫蠱之禍”中邁不出最後一步,徒留遺憾。
他的死也確實觸動了漢武帝,生命最後幾年的漢武帝也確實很淒涼,他以冷冽殘酷的手段終結了“巫蠱之禍”,清肅了亂局,平復了動盪;還建立了“思子宮”,歸來望思之臺以寄哀思。
漢宣帝劉詢繼位後,為祖父劉據追加諡號曰"戾",重修陵寢,供奉祭祀。"戾"字,恰如其分的概括了劉據的悲劇。
-
8 # 歷史一課
衛太子劉據之悲劇!漢武帝是真的被矇蔽了!
咱們慢慢梳理,先分析人物,再分析事件,再下結論!
人物:漢武帝,劉據,江充(小人)
導火線:巫蠱之禍
㈠
劉據:公元前128年-公元前91年!活了37歲,7歲被立為太子,當了整整30年的太子!但是和漢武帝不同的是,太子為政寬厚,屢屢平反冤案,深得民心。
㈡
漢武帝:
①對太子的態度:信任太子
漢武帝晚年常年外出遊幸天下,每每出宮便將諸事交付給劉據,宮中事務交付給皇后。如果有所裁決,待武帝回宮後就將其中最重要的事向他報告,漢武帝也沒有不同意的,有時甚至不過問。
②精神因素:精神錯亂
有一次,在白天小睡,夢見有好幾千木頭人手持棍棒想要襲擊他,霍然驚醒,從此感到身體不舒服,精神恍惚,記憶力大減。
㈢
太子和江充的恩怨:
①一次,太子進宮謁見皇后,過了很久時間,才從宮中出來。黃門蘇文向漢武帝報告說:“太子調戲宮女。”於是漢武帝將太子宮中的宮女增加到二百人。後來太子知道了這件事,便對蘇文懷恨。
②蘇文與小黃門常融、王弼等經常暗中尋找太子的過失,然後再去添枝加葉地向漢武帝報告。
㈣
巫蠱之禍:
①武帝遊幸甘泉宮之時生病,江充看到武帝年事已高,而自己行事狠辣與太子劉據的仁德相背,加之先前已與劉據和衛氏有嫌隙,害怕武帝去世之後被劉據誅殺,便欲先一步構陷劉據。
②即妄言武帝生病是因為有人行巫蠱詛咒天子。於是武帝命江充為使者治巫蠱之案。江充指揮巫師四處掘地尋找木偶人,但凡挖到就逮捕周圍的人,並以炮烙之酷刑逼供認罪。
㈤
太子被殺經過:
漢武帝給予江充查辦巫蠱之亂的權利,江充因為之前的恩怨,於是最後向太子下手,並且挖出了木偶!(肯定是暗中早就埋藏好了)
劉據沒想到自己的宮中會挖出人偶,心中驚懼,而此時武帝卻在甘泉離宮中養病,不通音信,劉據無法向武帝證明自己的清白,便招來少傅石德詢問對策。
劉據派遣賓客扮成使者矯詔抓捕江充,後來協助江充辦理此案的御史章贛逃出,去往甘泉行宮見武帝!
已犯下矯詔之罪的劉據因不知武帝是否在世,便決定起兵。
逃走的人向漢武帝報告說太子很不像話。漢武帝說道:“太子肯定是害怕了,又憤恨江充等人,所以發生這樣的變故。因而派使臣召太子前來。使者卻因膽怯未敢入城,對武帝謊稱太子造反要殺自己。武帝大怒,由是深信太子已反。
結果:太子哪裡是漢武帝的對手,兵敗逃亡,後被發現,自殺而亡!
後來知道真相後,漢武帝除了殺了那些小人,還建了思子宮以寄哀思。
從漢武帝對建造思子宮就可以看出他對劉據的思念,而且他又對太子那麼信任!太子又是他最疼愛的兒子!當時肯定是被矇蔽了,因為他也知道太子起兵了!但是不知道緣由!並且當時都謠傳太子造反,所以被矇蔽了!
回覆列表
劉據,是漢武帝劉徹的嫡長子,母親是皇后衛子夫,所以稱之為“衛太子”,但是他的另一個名字——“戾太子”似乎更有名。“戾”,是劉據死後的諡號。對於裡“戾”的解釋,有不同的說法。有人說是有罪,有人說是犯了過失,可能還有不聽話、古怪、倒黴的的意思。總之,劉據是個悲劇人物。
要說“巫蠱之禍”中,漢武帝是被矇蔽了,卻也有道理,在這期間,他一直在養病,而太子無法見到他,所以也很容易聽信讒言,但其實只要仔細想想,如果漢武帝立場堅定的話,就不會發生這場悲劇了,漢武帝是要負主要責任的。
《資治通鑑·卷二十二》:“上覺之,謂大將軍青曰:“漢家庶事草創,加四夷侵陵中國,朕不變更制度,後世無法;不出師征伐,天下不安;為此者不得不勞民。若後世又如朕所為,是襲亡秦之跡也。太子敦重好靜,必能安天下,不使朕憂。欲求守文之主,安有賢於太子者乎!聞皇后與太子有不安之意,豈有之邪?可以意曉之。從這段描述中,漢武帝對太子是滿意的,但其晚年的所作所為將這一切徹底打破,並引發了一系列的後果。他所犯的錯主要有兩個:
1、寵幸奸佞
這個奸佞就是酷吏江充,歷史上很多皇帝為了加強自己的統治,都會任用一些酷吏來達到恐嚇群臣的目的,除了漢武帝就是女皇武則天了,不過武則天在用完這些酷吏後,直接解決掉了他們,因為她知道,這些人只能在達到目的後捨去,一個良好的政治環境是不需要他們的。但是漢武帝卻恰好相反。漢武帝晚年多病,且多疑,總是認為有人詛咒他。江充曾經在用嚴刑峻法威震京師,這讓漢武帝十分欣賞。於是便有了徹查“巫蠱”的事情。這件事成了江充打擊異己的導火索,因為曾經得罪太子,並且行事風格不被太子所容,江充便開始將火燒向太子,這成了一切的開始。
2、敏感多疑
老年的漢武帝,從未如此多疑過。當然,這也是歷朝歷代皇帝與太子之間複雜的情感所造成的,從家庭倫理來說,他們是父子的關係,從國家角度來說,他們是現任與繼任的關係,皇帝一方面需要太子成長,另一方面不希望太子過早奪權,這就造成了彼此之間敏感的關係。漢武帝一直久病未愈,身在甘泉宮養病,而太子在長安,彼此之間資訊不通,而江充已經對太子動手,無奈之下,太子被迫假傳聖旨捕斬江充,發兵攻佔長安各要害部門。漢武帝則認為太子有意謀反、搶班奪權,令丞相發兵逮捕太子,於是便有了長安大戰,最後太子兵敗自殺(他自己也有點脆弱)。
雖然在第二年,事實查清,但愛子已死,這令老年的漢武帝無比悲痛,修建思子宮以寄哀思;又在湖縣修建了一座歸來望思之臺,望而思之,期魂來歸。 可這一切又有什麼用呢?
而“巫蠱之禍”所造成的損失之大,更是令漢武帝難以接受的:數萬人被殺、其中包括丞相公孫賀父子、武帝親女諸邑公主、陽石公主、衛皇后的侄兒長平侯衛㐾等顯貴人物,而最後連皇后和太子也先後死去。而後來的巫蠱之火又燒到了丞相劉屈氂和貳師將軍李廣利身上,直接造成李廣利投降匈奴,漢軍全軍覆沒。漢武帝要為自己的昏庸負責。
望思臺 胡曾(唐)
太子銜冤去不回,臨高徒築望思臺。
至今漢武銷魂處,猶有悲風木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