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科學船塢

    最初是如何發現這顆“未知行星”的呢?

    來自加州理工學院的天體研究人員發表了他們的近期研究成果,他們發現在柯伊伯帶上有6顆天體執行的軌道與其它天體明顯不同,這6顆天體雖然執行的速率不相同,但是它們的軌道傾角相同,科學家認為,自然條件下形成這樣的結果的機率極低極低,幾乎不可能,並且這6顆天體朝向太陽的角度相近,所以綜合以上因素,他們猜測附近有較大質量的天體在對它們產生引力影響。

    這顆未知行星,我們幾乎看不到它一點微弱的光芒,距離太陽非常遙遠,科學家猜測這顆未知行星很有可能是在太陽形成早期,從其它恆星系統上“奪”過來的,它最初可能是一顆“系外行星”。

    經過漫長的研究,科學家猜測這顆未知行星質量大約為地球的10倍,且自身圍繞太陽公轉一週需要1-2萬年之久,它的執行軌道也非常奇特,距離太陽最遠時足足有1600億公里,距離太陽的平均距離為320億公里。

    很有可能是一顆巨型氣態行星!

    為什麼發現它那麼艱難?

    第一:距離太陽過遠,其表面反射的太Sunny極其微弱,就像你試圖在一間黑屋子裡尋找一塊黑煤球一樣吃力;第二:我們目前還缺少發現這種極其暗的行星的望遠鏡。

    總之,柯伊伯帶還有許多的秘密等待人類發現!

  • 2 # 千辰八霸天文宇客

    這顆行星太暗了,天文望遠鏡要觀察到它,就像在烏漆嘛黑的黑夜,找一個黑人一樣困難。

    這顆大的行星是地球體積的20倍,直到2006年才被美國加州理工大學天文學家發現。他就是鬩神星。與太陽的平均距離大概是海王星的20倍,軌道是橢圓形的,非常的扁,繞太陽公轉一圈,需要1萬到2萬年。

    這顆太陽系的第九大行星,形成於太陽系的早期。因為,木星和土星這些巨大行星的存在讓它被推到了太陽系的邊緣。但是也有很多天文學家認為這第九大行星太陽是在外星系捕獲到的。

    柯伊伯帶天體記憶體在的第九大行星。

  • 3 # 火星一號

    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發現首顆系外行星以來,至今我們已經在太陽系外發現了不到四千顆的行星。就像太陽系中的八大行星環繞太陽運動一樣,系外行星也都繞著各自的恆星旋轉。而有關第九大行星的存在性,我們現在還無法確定。那麼,正如題主問得那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距呢?

    原因就是目前人類尋找系外行星的方法基本上不是直接透過望遠鏡觀測到的,而是利用了一些間接方法,而這些間接方法無法用於尋找太陽系中可能存在的第九大行星。行星的尺寸很小,而且只能依賴於反射恆星的光,不要說系外行星,就連太陽系中可能存在的第九大行星都無法直接透過天文望遠鏡觀測到。

    目前尋找系外行星的方法大部分是依賴於恆星光譜的變化。如果地球剛好在系外行星的公轉平面上,當系外行星經過它的主恆星與地球之間時,它會遮掉一小部分的恆星光。透過觀測恆星的亮度變化,可以推測出行星的存在,這就是凌日法。

    此外,如果系外行星與其主恆星的質量相差不是很大,則會引起主恆星出現較大的擺動,因為行星和恆星的共同質心處在恆星表面之外。那麼,當恆星朝向我們或者遠離我們擺動時,由於多普勒效應,可以在恆星光譜中測出變化,從而推斷出行星的存在,這就是視向速度法。

    但這些方法都無法用於搜尋太陽系的第九大行星,因為這顆遙遠的行星不可能運動到太陽和地球之間,所以無法利用太Sunny譜的變化來推測它的存在。目前,只能透過觀測某些柯伊伯帶天體的異常軌道來推測第九大行星的存在。據估計,這顆潛在的第九大行星的軌道半徑為數百天文單位,質量約為地球10

  • 4 # 兔斯基聊科學

    眾所周知目前太陽系中有八顆大行星。以前的時候也曾經存在過太陽系九大行星的說法,後來因為冥王星的降級,太陽系的九大行星說法成為了歷史。不過一些科學家認為在太陽系的邊緣可能隱藏著太陽系的第九大行星。

    圖示:想象中的第九大行星

    不過這顆預測中的第九大行星到目前為止還處在科學家的“預測中”。它到底存不存在尚無定論。然而目前科學家已經發現了太陽以外的行星數量達到了4000顆,要知道宇宙中的恆星距離地球最近的也在40萬億公里之外。前段時間NASA報道他們發現了一顆距離地球有300光年的太陽系外行星。那麼問題來了,這麼遙遠的太陽系外行星都能夠發現,為什麼就發現不了太陽系內的隱藏的第九大行星呢?咱們來一起來聊聊這個話題。

    圖示:NASA新發現的太陽系外行星

    我們來看看科學家是如何發現這些遙遠恆星周圍的行星的呢?我們知道行星本身是不發光的。因此要直接用望遠鏡觀測到太陽系以外的行星並不容易。因此科學家要發現太陽系以外行星就要另闢蹊徑了。科學家發現太陽系以外的行星主要用到了兩種方法。行星凌日法和徑向速度法。這是科學家發現系外行星最多的兩種方法。

    行星凌日法

    行星在經過地球和觀測恆星中間時,行星就會擋住一小部分恆星的光線。這樣恆星的亮度就會稍微變暗。當行星過去後,恆星的亮度又會恢復。如果恆星週期性的出現這種變化的話,那麼科學家就會推斷在恆星的周圍有一顆行星。這就是用行星凌日的辦法發現的行星。

    圖示:行星凌日

    徑向速度法

    而有時候,恆星周圍的行星軌道不會處在地球和觀測恆星之間。這樣從地球上觀測不到行星擋住恆星的光線而變暗的現象。這是時候就會用到徑向速度法。這是利用了行星對恆星的引力拖拽變化。行星在圍繞著恆星轉動的同時會讓恆星發生晃動。利用這一點就可以發現恆星周圍的行星了。

    科學家發現太陽系外行星的辦法有很多。透過這兩個方法我們發現,科學家發現系外行星不是去直接觀測這顆行星而是去觀測恆星的變化。畢竟發現一顆恆星要更容易。找到了目標恆星然後在發現行星對恆星產生的影響就可以推斷出恆星周圍是否有行星了。

    圖示:行星對恆星的牽引

    然而要在太陽系周圍發現科學家預計的那顆“第九大行星”難度要大多了。這可不是大海撈針。難度級別可是在太陽系撈針啊。

    太陽系的邊緣地帶這裡是太陽系的黑暗地帶。即使這裡存在著一顆大行星,它的光線也是極為暗淡的。我們很難用望遠鏡發現它。透過望遠鏡直接看到它是非常困難的。並且我們這是從太陽系內側向外側尋找潛在的第九大行星。科學家用來尋找太陽系外行星的凌日法和徑向速度法都用不上。

    圖示:太陽系全景

    這顆未知的行星我們看不到它,只能透過附近的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來計算出它是否存在。但是位於太陽系邊緣的柯伊伯帶天體本身就很難發現。這樣用來參考計算的天體數量有非常的稀少。因此尋找這顆潛在行星的計算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科學家對此表示:“它可能在任何位置上。”

    在偌大的天空中去尋找一顆不一定存在的天體豈不是比大海撈針還要難上千萬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最“強”拳皇玩家,信仰八神24年,頭髮掉光了還在保持他的COS,如何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