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Li小小
-
2 # 小胖的改變日誌
要說這兩部小說的話,其實裡面的每個角色都塑造的挺不錯的,每個角色都有著自身的閃光點,記得當初第一遍看這兩本書的時候,那可真是無比的著迷。
回到正題,還是先說說那些塑造的特別突出的人物吧,首先說《盜墓筆記》,這部小說裡我覺得首先要說的是男主角吳邪了,可以說吳邪這個角色在塑造方面很有其自身的特點,生於盜墓世家,長沙老九門狗五爺之孫,南派土夫子巨頭吳三省的侄子,可以說是圈兒內名副其實的“小三爺”,講義氣重感情,細心謹慎好奇心重,知識面廣,而另一方面呢謙虛內斂,表面斯文安靜話少,其實腹黑城府深,時不時就扮豬吃老虎,很擅長心理戰術。外表方面長相英俊玉樹臨風《《沙海》自述》,文弱,面板有些白《《沙海》原文》。
影視作品演繹方面,我個人覺得鹿晗飾演的吳邪算是影視作品中我覺得最為接近原著裡這一角色的了。鹿晗的外形方面確實突出了吳邪英俊文弱的特徵,而幽默聰明方面也演繹的非常到位。其實大家也不要過分去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鹿晗,雖然說帶著“小鮮肉”這一特定標籤,但我個人還是覺得鹿晗還是挺不錯的,跑男裡的表現,以及看了他所飾演的吳邪,我個人真的覺得眼前一亮。
而《盜墓筆記》中另一個最讓我著迷的角色,當數三叔吳三省了,或者說應該是解連環,這個角色當初看原著是那可真是讓人著迷,現在每每想起西沙海底墓中三叔對著鏡子梳頭髮的場景也還是會直起雞皮疙瘩。
而要說到影視劇作品中,我覺得於和偉飾演的吳三省形象算是最貼合原著的
說完了《盜墓筆記》咱們再來說說《鬼吹燈》,其實我個人覺得,二者相比較的話《鬼吹燈》的情節更精彩一些,而裡面人物的塑造也更生動。
先說主角胡八一,這個插過隊,當過兵上過戰場的人物設定,從一開始就是一個有故事的人,勇敢剛強,又詼諧幽默,從半本殘書《十六字陰陽風水秘術》一步一步靠實踐成為大師級別的人物,成長的過程也更為生動
而我覺得影視劇裡飾演胡八一最為形象的當數靳東了,說實話,這部劇開始一開頭看,我就覺得這就是原著裡胡八一應該有的樣子。
而說道《鬼吹燈》肯定繞不來王凱旋王胖子,那可真的算得上這部書中的搞笑擔當,能闖禍也敢擔當,其實裡面可以看出來,很多劇情都由他而起,但到了關鍵時刻也還真少不了他。
而要說王胖子,那肯定當數黃渤演的最像了,那股子楞勁真是形象
其實這部劇中還有很多不錯的人物都塑造很不錯,而影視劇中也有著很不錯的演繹
比如說《精絕古城》裡楊新鳴老師飾演的陳久仁教授
陳喬恩的Shirley楊
馮暉老師的郝愛國
王永泉的安利滿
還有《尋龍訣》裡面夏雨飾演的大金牙
這樣說實話,真的每個人物都很生動飽滿。
回覆列表
網路文學在當下十分盛行,《鬼吹燈》和《盜墓筆記》作為網路文學中的帶頭軍,這兩部小說使讀者為之瘋狂,但是“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些讀者喜歡前者多些,一些讀者痴迷後者多些。兩部小說各具千秋,不能否認的是這兩部小說的影響力都不小。本文將透過比較兩部小說來吸取經驗和教訓從而獲得更高品質的文學作品。
一、《鬼吹燈》和《盜墓筆記》熱銷的不同原因。
《鬼吹燈》和《盜墓筆記》的風靡,除了滿足當代過於安逸的人們獵奇的心理需求的共同原因,作品本身各具的特點是這兩部作品象徵盜墓小說的兩座高峰的主要原因。《鬼吹燈》令人著迷的原因有: 《鬼吹燈》是中國首部正面描寫盜墓題材的小說。盜墓雖古已有之,但是因為行業不光彩,只是在民間私下流傳。《鬼吹燈》的作者天下霸唱( 原名張牧野)最初因為哄女友開心,“無心插柳柳成蔭”般地填上了中國探險盜墓類小說的空白,豐富了中國小說的題材領域。《鬼吹燈》為讀者呈現了一個神秘的全新的未知的地下世界,精絕古城、獻王墓、崑崙神宮、黃皮子墳……極大地勾起了讀者的閱讀慾望。而且,作者天下霸唱首創了盜墓行業標準,創造了大量盜墓用語和行內暗語。小說中設定了盜墓四大派系---摸金、發丘、搬山、卸嶺; 雞鳴不摸金; 在墓室東南角點上蠟燭,燈亮則開棺摸金,燈滅則速退等行規。關注當代大眾的愛好傾向,對於一個作家來說是很重要的。當下復古之風盛行,你處處可以聞到它的“氣味”,俗話說的好“距離產生美”.《鬼吹燈》透過神秘的地下世界、遙遠詭異的民間傳說、古老傳承的特殊職業等元素來順應這一復古風潮,成功的吸引了眾多讀者。
《盜墓筆記》熱銷的原因則與之不同。《盜墓筆記》是《鬼吹燈》之後的作品,因先入為主的緣故,《盜墓筆記》必須要遵循《鬼吹燈》中創造的行規。《盜墓筆記》藉著《鬼吹燈》的“餘熱”站在它的肩膀上,去探索新的天地。如果說《鬼吹燈》屬於探險類盜墓小說,那麼《盜墓筆記》則屬於懸疑類盜墓小說。《盜墓筆記》謎團重重,因為全文都充滿懸念色彩所以它受到“懸疑迷”的喜愛,欲罷不能。悶油瓶這麼多年為什麼一直沒有變老、吳三省與解連環身份掉包之謎、青銅門後的“終極”到底有什麼、吳邪收到的錄影帶中為什麼會看到自己、悶油瓶為什麼會失憶等等。同時,小說伏筆太多,在七星魯王宮的古墓悶油瓶與石棺中的未知生物用非人方式進行溝通後非常緊張並要求吳邪一夥人儘快離開,三叔想知道是怎麼回事,卻被悶油瓶回絕。不只是小說中的三叔,吳邪不解,讀者也充滿了疑惑。小說每當有詭異的情況出現,作者都透過人物的失蹤後獨自解決而一帶而過,並不呈現在讀者眼前,讀者需要自行腦補的東西太多,有一種深深的無力感,這就減弱了它釋放壓力,提供娛樂的功能。像《盜墓筆記》這種淺閱讀的通俗小說不需要像純文學小說一樣反覆推敲咀嚼,通俗小說還是以娛樂消遣為主要目的,要儘可能滿足讀者的“期待視野”.《鬼吹燈》雖然也設定懸念但故事結束前都會有一個邏輯性的解釋,能夠自圓其說。在《鬼吹燈之龍嶺迷窟》中,胡八一,胖子和大金牙在古墓中遭遇鬼打牆,多次都猜測是非人為造成的,但最終作者給出了一個合理的解釋。他們遇到的不是鬼打牆也不是幽靈冢,而是以易數設計的詭異陷阱,學名叫懸魂梯,看似無窮無盡的樓梯,其實可以根據數字推衍破解的。《盜墓筆記》的行文脈絡盤根錯節,結構龐大,但易造成混亂; 《鬼吹燈》的主線順暢清晰,但不足是結構單一。
二、《鬼吹燈》和《盜墓筆記》的人物分析。
小說情節的發展要靠人物的活動,主要人物是一部小說的靈魂所在。《鬼吹燈》中的主要人物為“金三角”的第一男主胡八一( 胡司令) ,王胖子王凱旋( 王司令) 和第一女主Shirley 楊( 楊參謀長) .他們的關係是平等的,沒有強弱之分,在充滿危險的地下世界裡他們缺一不可。胡八一作為了解風水秘術的領導人物,負責穩定“軍心”; 王胖子是團隊中的開心果和戰士,負責在緊張壓抑的環境中調節氣氛和衝鋒陷陣; Shirley 楊分析力和記憶力突出,為團隊出謀劃策,每個人都能獨當一面。從胡司令、王司令、楊參謀長的稱呼可以知道他們是一個團隊,其實也是朋友之間的一種調侃。他們相互間坦誠相待,不欺瞞。而在《盜墓筆記》中主要人物的設定則不太明顯,可以算得上主要人物的有吳邪、吳三省( 吳邪的三叔) 、悶油瓶( 張起靈) 、胖子。在一些故事章節中其他人物“喧賓奪主”,取代了文字意義上的第一男主---吳邪,這就造成了小說整體的邏輯性降低。他其實在盜墓團隊中並沒有發揮太大作用,只是懂一些建築方面的知識、缺乏專業盜墓知識、時常捅婁子、關鍵時候沒少掉鏈子,總是在別人的幫助下脫險。《盜墓筆記》第一卷在屍洞中遇到“傀”,( 女粽子的魂魄) ,悶油瓶告訴所有人不能回頭看“傀”吳邪自作聰明透過水的倒影去看,差點害死大家,幸好潘子及時打暈吳邪,才躲過一劫。吳邪沒有胡八一能力強,他並不適合盜墓。
《盜墓筆記》與《鬼吹燈》對於其他人物的塑造是不同的。吳邪的身邊沒有像《鬼吹燈》中的王胖子,Shirley 楊一樣坦誠相待的朋友。他周圍的人都對他有所隱瞞,即使是為了吳邪好,不想他被家族使命所牽絆,但事與願違,吳邪還是被動牽涉了進來,吳邪也試圖反抗這種“被動挨打”的局面,積極地尋找真相,但由於吳三省、悶油瓶、胖子等人所謂的保護,吳邪努力得到的只是另一個謊言而已。《盜墓筆記》中最經典的一句話“用我一生換你十年天真無邪”聽起來很美好,但每個人都有選擇的權利,都有自己想要走的路,一句話就擅自做主改變了吳邪的人生,這對吳邪是不公平的。《蛇沼鬼城》中“吳邪也曾表示過‘能不能承受應該由他自己來判斷,也許別人不想你保護呢,別人只想死個痛快呢、你瞭解那種什麼也不知道的痛苦嗎’”,不過這也符合作者對他的人物設定“天真無邪”.他與身邊的人是不平等的關係。小說中潘子,阿奎都叫吳邪為小三爺,“爺”這個稱呼有隔閡,體現出上下的等級關係,這樣的關係就註定成不了摯友。在《鬼吹燈》和《盜墓筆記》中都出現了胖子這個角色,他們擁有著相同的經歷,相似的性格,都喜歡開玩笑,貪財,也都有著不錯的身手,但是《盜墓筆記》中的胖子沒有《鬼吹燈》中的胖子戲份足,缺少獨當一面的能力。在《鬼吹燈》中 Shirley 楊作為“金三角”中唯一的女性,為小說增添了一些柔性色彩,擁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而《盜墓筆記》中並沒有可以與之相比的角色,唯一較為重要的啊寧,還是一個亦正亦邪的角色,並不是吳邪的朋友。三、《鬼吹燈》和《盜墓筆記》的語言風格比較。
從整體來講,在《鬼吹燈》的故事大背景下的語言風格體現出極強的時代感,主要體現在人物的對話上。《鬼吹燈》的作者也曾表示自己不是在寫小說,只不過講個故事玩玩,文筆不夠,就在人物的對話上多下功夫,不喜歡過多描寫風景之類的。在小說中胡八一說: “摸金校尉這行當是不太好,但是毛主席教導我們說,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兩面性,好事可以變壞事,壞事也可以變好事,這就叫辯證唯物主義”.“我親愛的康斯坦丁彼得洛維奇同志,今天是布林什維克們的節日,快去把黨代表請來,只要他一到,尼古拉的大門就可以為咱們無產階級打開了! ”胖子說: “聯想到毛澤東的那首詩來,‘颯爽英姿五尺槍,曙光初照演兵場。中華兒女多奇志,不愛紅妝愛武裝".”胡八一和胖子口不離毛澤東語錄,符合解放後人們的語言特徵,使社會背景與人物緊密結合,小說真實感大大增強。“偉大的頭腦總是不謀而合”、“那不成了湯圓- 白丸( 玩) ”、“擒賊先擒王”等歇後語,俗語的靈活使用為小說增色不少。在這方面,《盜墓筆記》的人物語言則顯得平淡,不過更富有哲理性。“很多東西,一開始你會覺得無法接受,但一旦你接受了,也就那麼回事而已。”“比麻木更深一層的,就是淡然,對於死亡的淡然。”“當所有的不可能都排除後,再不可能,也是事實。”“有些面具戴得太久,就摘不下來了。”讀者在閱讀的同時感悟人生,提升了這部小說的深度。
俗話說: “秀才不出門全知天下事。”《盜墓筆記》一共八部,每一部都地域風格迥異,讀者閱讀時身臨其境,好像旅遊一樣。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不再只是滿足於物質需求,越來越注重精神需求。旅遊能夠開闊眼界,洗滌心靈,盜墓筆記滿足了許多人無法到處旅遊的願望,在文字的世界裡暢遊,瞭解中國的山川河流,山東瓜子廟、西沙海域、秦嶺、沙漠塔陀木、廣西巴乃等地。“聖山的頂上覆蓋著皚皚的白雪,整個巨大猶如怪獸的山體巍峨而立,白頂黑巖,顯得比四周其他的山峰更加陡峭,由於夕陽的關係,一股奇怪的淡藍色霧氣籠罩著整個山體,仙氣縹緲”生動地描繪了夕陽下長白山三聖山的景色。鬼吹燈也體現出了地域風情,可是它不是和盜墓筆記一樣透過描寫各地風景來表現,而是透過人物地方語言的運用來表現的。“我的烏力安江( 壯實的朋友) ”這是新疆的語言,“你個胖娃懂個甚嘞,憨得很,不放羊你唱甚酸曲,你聽我給你吼兩嗓子秦腔”是很明顯的陝西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