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藍風24

    天天喝酒對身體並沒有好處。

    近日,英國《自然》雜誌連發兩篇重磅研究,指出酒精進入人體後的代謝產物乙醛可誘導基因突變,簡言之就是喝酒會致癌。

    許多人仍未意識到過度飲酒所帶來的長期危害,事實上這種危害並不僅僅侷限於“重度飲酒者”,酒精是死亡和疾病的最大風險之一。

    近年來,出現越來越多與酒精相關的疾病,例如:腸癌、口腔癌、食道癌、乳腺癌、心臟病、呼吸道感染和精神健康問題。一些證據表明,飲用酒精還與其他疾病密切相關,例如:前列腺癌等。

    拓展資料

    致癌的乙醛是怎麼來的

    既然科學家研究指出,酒精代謝物乙醛可誘導基因突變,那麼我們就先來看看酒精在人體內究竟是如何代謝出乙醛的。

    “酒精在人體代謝吸收的過程其實很簡單,主要靠兩種酶。”1月20日,湖北省中醫院肝病科主任程良斌教授告訴科技日報記者,這兩種酶分別是乙醇脫氫酶和乙醛脫氫酶。喝酒之後5分鐘酒精就會進入血液,2小時左右酒精就會被人體全部代謝吸收。酒精進入人體後,消化道黏膜上的乙醇脫氫酶會先把少部分酒精轉化為乙醛;剩下大部分的酒精就進入肝臟了,透過肝臟的乙醇脫氫酶轉化為乙醛,然後再依靠乙醛脫氫酶和肝內的P450把乙醛氧化為乙酸(醋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碳和水。

    《自然》雜誌刊登的研究表明,如果乙醛沒有被乙醛脫氫酶完全轉化,那麼它就會造成小鼠造血幹細胞DNA損傷,如果小鼠的FANCD2基因不能修復DNA損傷,則這種損傷將成為永久性的。不幸的是,8%的世界人口有乙醛脫氫酶的遺傳缺陷,這些人口主要集中在中國等東亞國家。

    程良斌表示,造血幹細胞具有分化成各類血細胞的潛能,是人體紅細胞、血小板、免疫細胞等的來源,在人體內起著維持和協調體內各細胞組成成分平衡的作用。一旦它出現基因突變,那就可能引發各種問題。如造血障礙,導致各種血細胞數量和功能缺失,出現貧血、易感染、易中風等諸多問題;再就是造血幹細胞出現問題後,可能會引起免疫細胞的功能障礙,由於免疫細胞功能缺失,導致對清理全身癌變細胞能力減弱,增加各種癌症發生率;而且突變的造血幹細胞甚至可能直接癌變,導致各種血癌。

    即使小酌也會危害健康

    看到這裡有些人可能會說,“萬一我的乙醛清除和DNA修復系統都槓槓地呢?少喝點總沒事兒吧。”

    然而,以上研究的主導者、劍橋大學MRC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的克坦·帕特爾的話還是給心存僥倖的人們潑了冷水。他說:“我們的研究強調,不能有效處理乙醛就會導致更高的DNA損傷風險,從而導致某些癌症。但即便你的乙醛清除和DNA修復系統完好無損,酒精依然會以不同的方式致癌。”

    喝酒沒有“安全線”,即使少量飲酒也會造成健康風險,不喝最好。

    程良斌表示,世界衛生組織早已將酒精列為Ⅰ類致癌物質,全球每18個癌症患者中就有1個是飲酒導致的。紐西蘭科學家曾發表過一篇文章,指出人體至少有7個部位的癌症與酒精有明確的聯絡:口咽、喉部、食管、肝臟、結腸、直腸和乳腺。

    2004年,義大利學者發表了一篇調查文獻,彙總了過去三十多年發表的喝酒與腫瘤等14種疾病以及受傷情況的關係。結果發現:即使每天只攝入25克酒精,也會導致多種疾病的風險增加。其中患口腔癌和咽癌的風險增加82%、喉癌增加43%、食道癌增加39%、慢性胰腺炎增加34%、乳腺癌增加25%、肝硬化增加1.9倍等。

    最近的一項新研究也發現,即使適量飲酒也會造成大腦損傷。研究人員招募了550名政府部門的公務員到牛津大學進行核磁共振成像掃描。這些人從1985年開始每5年就要進行一次健康習慣調查,其中包括飲了多少酒。研究人員發現,那些超過30年的適量飲酒者,即使他們一週僅喝8到12杯啤酒,其海馬體、腦白質也較不喝酒的人發生了退化和萎縮。

    參考資料

    http://www.kepuchina.cn/health/care/201801/t20180123_542444.shtml

    http://www.kepuchina.cn/public/right_list/201803/t20180319_558930.shtml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給寶寶挑選合適的牛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