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獨生子女是家中的小皇帝,所以很多小孩子都有很大的“脾氣”。有的孩子長到一定年齡的時候,喜歡咬人、打人。為此,有的家長苦惱,有的妥協讓步,有的用打罵的方式強迫孩子服從,有的束手無策,有的以為孩子有病等等。等到上了幼兒園又讓老師很頭疼。
試著對孩子成長這一特殊時期的表現進行析。
一、孩子出現咬人、打人時的幾種情況 孩子年齡段界定:這裡所說的孩子,指出牙到五歲之前這一段的孩子。孩子出現咬人、打人。一歲以後,還會出現打人現象。孩子出現咬人、打人時,主要表現在七個方面:一是孩子習慣性動作。經常會把自己的手放在嘴裡咬,或者把大人的手往他嘴裡送。孩子出現咬人、打人後,會越來越喜歡咬人和打人,大人嚴厲地訓斥(甚至打)根本不管用,孩子每次得逞後,更覺得好玩,越來越厲害。
二、是孩子表現為友好時。孩子見到小朋友時主動上前親熱,經常揪人家的帽子,緊摟小朋友的腰,緊接著會抓臉,或者推人家。但孩子的情感和行為變化很大,他們常會從友好變成攻擊,從善良變成殘酷。
三、是孩子的依戀家人,離不開母親。特別是有的嬰兒情緒變化大,容易衝動,又不會用語言表達,所以常常是行為表現特殊,比如遇到不高興、不滿足的時候,他可能會趴在母親的懷裡,咬住母親的胳膊不鬆口,而高興的時候,他也可能對母親咬上一口。
四、是孩子玩耍時。如在玩滑梯的時候咬人,在上課的時候故意招惹身邊的小朋友。
五、是孩子累了時咬人,也有時候不為什麼就是去咬人。
六、是孩子發洩情緒時。有的孩子缺乏自控能力,稍不順心,踢人、打人、咬人,不能與同伴友好相處。許多二三歲甚至四五歲的孩子在受挫或憤怒或興奮或高興的時候就這樣做。
七、是孩子是爭奪玩具時,或者當別人碰他的玩具時就咬人家。
孩子出現咬人、打人時的原因探究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孩子從一歲起就會用“發脾氣”的來表達自己思想意識了。他們會頂嘴、哭鬧、摔東西、咬人、打人等。一般來說,孩子發脾氣的行為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減少,大約有50%的孩子一週至少發兩次脾氣,而有11%的孩子一天至少要發一次脾氣。孩子喜歡咬人、打人,這些全是不成熟的行為。大人不必大驚小怪。
造成孩子咬人、打人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 1、家長的教育方式不當。例如,家庭成員的教育態度不一致,父母要嚴加管教,爺爺奶奶卻要溺護著。結果孩子的壞脾氣就“壯大”了。還有的家長對孩子沒有耐心,動輒對孩子亂髮脾氣,甚至打罵。於是,孩子也漸漸模仿了這樣的行為。
2、孩子的心理原因。剖腹產的孩子容易情緒不穩定;還有些感覺系統功能發育不健全的孩子,對外界的資訊過分敏感或遲鈍,他們的情緒反應就會很不穩定,需要進行心理訓練和心理治療(這種情況不是一般的家庭教育能夠解決的)。
3、孩子的溝通需求。孩子的語言發展滯後,不能用語言正確處理和小朋友的問題,開始接觸同齡兒時,往往用“打”的方式應起對方的主意。還有的小朋友,打人根本就不是因為要攻擊對方,而是向對方表示友好,只是他的行為看上去像是打架,而且不懂得輕重,比如親小朋友的時候像是在咬人,摟著小朋友的時候像在摔跤,弄疼了被親被咬的小朋友,那兩個人就打起來了。
4、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2歲多的孩子,正處在以自我為中心的時期,此階段,他們總認為這是我的、那是我的,不懂得分享、合作,常常因為爭搶玩具或其他的物品打起來。
5、孩子的生理變化所致。孩子半歲以後,想長牙,有肝火,也會有這種情況;乳牙開始萌出,會經常喜歡咬一些固體食物來磨牙,並形成咬物的習慣。
6、環境變化導致。有的孩子小時候沒什麼脾氣,也很聽話(尤其是在管教很嚴的家庭)。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在參加了一段感覺統合訓練後,變得急躁、愛頂嘴,這是正常的反應。
三、糾正孩子咬人、打人的建議 人們常說“沒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教育方法”。
1、使孩子處在友愛和善的環境中成長。父母不能一味嬌縱、溺愛孩子,使孩子養成過分地以我為中心。從兒童的行為發育來看,隨著年齡的增長,其行為從幼稚趨向成熟。如果父母因耐受不了無理取鬧,採取讓步的方式,並滿足孩子過分的要求,日後孩子發脾氣的次數會越來越多。當孩子某次能夠聽取父母的意見,而不胡鬧發脾氣時,父母應及時表揚和肯定孩子的這一舉動。這樣,讓孩子明確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誤的行為,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加,逐漸糾正壞的行為習慣。
2、採取說服教育的方式。如果孩子還不會講話,就對他簡單的說不能怎樣,並做出嚴厲的表情,但是不要生氣。大一點的孩子,要對他講清楚,如果他繼續打小朋友會有什麼後果,如失去某些權利,星期天不能去公園玩等。如果孩子攻擊性強,就要教育他這麼做不對,要同小朋友友好相處,幫助他逐步糾正這種行為。平時不要讓孩子看那些打鬥性強的電視和畫書,孩子在模仿時可能會出危險。如果孩子還有其他表現,如好動,不能安靜地坐一會等等,就要注意看護,以防出意外。
3、指導好孩子。有的孩子,當別人碰他的玩具時就咬人家。父母可以教他對想碰他玩具的孩子說:“你可以玩一會,下次輪到我了,好嗎?”還可以告訴他,如果其他孩子搶他的玩具,他可以請大人幫助。多引導孩子,表揚他做得好的其他事情,然後再批評他不應該咬人,讓他可以接受。
4、做好預防工作。如果孩子累了就愛咬人,那麼在他沒睡午覺前,就不要讓他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平時多跟孩子進行團結友愛、為別人著想的教育。玩的時候,在旁邊照看著,減少引起爭吵的機會。
5、儘量給孩子提供愉快的環境。需要給孩子常咬一些東西,以緩解不適。如果找不到生活中的原因,可找兒童心理諮詢醫生看看,看看有無其他問題並找尋解決辦法。比如嬰兒專家回答:兒子長牙,或有肝火,要教他不能咬人,給予獨腳金煮瘦肉水喝。這解決的方式就不一樣了。
6、適當懲罰。如輕者以手指彈耳朵,次者以手掌拍手背,重者拿藤條打手心;也可讓孩子嚐嚐直接行為的苦頭,如孩子要玩而不吃飯時,而在孩子餓了要求吃飯時告訴他:“你自己不吃,現在沒有了!”遇到孩子無理取鬧時,一定要冷靜,不要屈服,先不要和他論理,但是要在適當的時候給他臺階下。人多時,可微笑著帶他離開,讓他在安靜的地方發洩,等他發洩夠了,擁抱他,說些笑話以示講和。父母應做到讓孩子感到安全、被疼愛,又要讓他明白規矩是不能被破壞的等等。
總之,孩子咬人、打人,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一個很正常的現象。我們要因人、因時、因地、因勢而異,以愛心呵護孩子,以正確的方法教育孩子,千萬不要鼓勵孩子你今天打人咬人真棒!以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現代社會,獨生子女是家中的小皇帝,所以很多小孩子都有很大的“脾氣”。有的孩子長到一定年齡的時候,喜歡咬人、打人。為此,有的家長苦惱,有的妥協讓步,有的用打罵的方式強迫孩子服從,有的束手無策,有的以為孩子有病等等。等到上了幼兒園又讓老師很頭疼。
試著對孩子成長這一特殊時期的表現進行析。
一、孩子出現咬人、打人時的幾種情況 孩子年齡段界定:這裡所說的孩子,指出牙到五歲之前這一段的孩子。孩子出現咬人、打人。一歲以後,還會出現打人現象。孩子出現咬人、打人時,主要表現在七個方面:一是孩子習慣性動作。經常會把自己的手放在嘴裡咬,或者把大人的手往他嘴裡送。孩子出現咬人、打人後,會越來越喜歡咬人和打人,大人嚴厲地訓斥(甚至打)根本不管用,孩子每次得逞後,更覺得好玩,越來越厲害。
二、是孩子表現為友好時。孩子見到小朋友時主動上前親熱,經常揪人家的帽子,緊摟小朋友的腰,緊接著會抓臉,或者推人家。但孩子的情感和行為變化很大,他們常會從友好變成攻擊,從善良變成殘酷。
三、是孩子的依戀家人,離不開母親。特別是有的嬰兒情緒變化大,容易衝動,又不會用語言表達,所以常常是行為表現特殊,比如遇到不高興、不滿足的時候,他可能會趴在母親的懷裡,咬住母親的胳膊不鬆口,而高興的時候,他也可能對母親咬上一口。
四、是孩子玩耍時。如在玩滑梯的時候咬人,在上課的時候故意招惹身邊的小朋友。
五、是孩子累了時咬人,也有時候不為什麼就是去咬人。
六、是孩子發洩情緒時。有的孩子缺乏自控能力,稍不順心,踢人、打人、咬人,不能與同伴友好相處。許多二三歲甚至四五歲的孩子在受挫或憤怒或興奮或高興的時候就這樣做。
七、是孩子是爭奪玩具時,或者當別人碰他的玩具時就咬人家。
孩子出現咬人、打人時的原因探究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孩子從一歲起就會用“發脾氣”的來表達自己思想意識了。他們會頂嘴、哭鬧、摔東西、咬人、打人等。一般來說,孩子發脾氣的行為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減少,大約有50%的孩子一週至少發兩次脾氣,而有11%的孩子一天至少要發一次脾氣。孩子喜歡咬人、打人,這些全是不成熟的行為。大人不必大驚小怪。
造成孩子咬人、打人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 1、家長的教育方式不當。例如,家庭成員的教育態度不一致,父母要嚴加管教,爺爺奶奶卻要溺護著。結果孩子的壞脾氣就“壯大”了。還有的家長對孩子沒有耐心,動輒對孩子亂髮脾氣,甚至打罵。於是,孩子也漸漸模仿了這樣的行為。
2、孩子的心理原因。剖腹產的孩子容易情緒不穩定;還有些感覺系統功能發育不健全的孩子,對外界的資訊過分敏感或遲鈍,他們的情緒反應就會很不穩定,需要進行心理訓練和心理治療(這種情況不是一般的家庭教育能夠解決的)。
3、孩子的溝通需求。孩子的語言發展滯後,不能用語言正確處理和小朋友的問題,開始接觸同齡兒時,往往用“打”的方式應起對方的主意。還有的小朋友,打人根本就不是因為要攻擊對方,而是向對方表示友好,只是他的行為看上去像是打架,而且不懂得輕重,比如親小朋友的時候像是在咬人,摟著小朋友的時候像在摔跤,弄疼了被親被咬的小朋友,那兩個人就打起來了。
4、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2歲多的孩子,正處在以自我為中心的時期,此階段,他們總認為這是我的、那是我的,不懂得分享、合作,常常因為爭搶玩具或其他的物品打起來。
5、孩子的生理變化所致。孩子半歲以後,想長牙,有肝火,也會有這種情況;乳牙開始萌出,會經常喜歡咬一些固體食物來磨牙,並形成咬物的習慣。
6、環境變化導致。有的孩子小時候沒什麼脾氣,也很聽話(尤其是在管教很嚴的家庭)。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在參加了一段感覺統合訓練後,變得急躁、愛頂嘴,這是正常的反應。
三、糾正孩子咬人、打人的建議 人們常說“沒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教育方法”。
1、使孩子處在友愛和善的環境中成長。父母不能一味嬌縱、溺愛孩子,使孩子養成過分地以我為中心。從兒童的行為發育來看,隨著年齡的增長,其行為從幼稚趨向成熟。如果父母因耐受不了無理取鬧,採取讓步的方式,並滿足孩子過分的要求,日後孩子發脾氣的次數會越來越多。當孩子某次能夠聽取父母的意見,而不胡鬧發脾氣時,父母應及時表揚和肯定孩子的這一舉動。這樣,讓孩子明確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誤的行為,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加,逐漸糾正壞的行為習慣。
2、採取說服教育的方式。如果孩子還不會講話,就對他簡單的說不能怎樣,並做出嚴厲的表情,但是不要生氣。大一點的孩子,要對他講清楚,如果他繼續打小朋友會有什麼後果,如失去某些權利,星期天不能去公園玩等。如果孩子攻擊性強,就要教育他這麼做不對,要同小朋友友好相處,幫助他逐步糾正這種行為。平時不要讓孩子看那些打鬥性強的電視和畫書,孩子在模仿時可能會出危險。如果孩子還有其他表現,如好動,不能安靜地坐一會等等,就要注意看護,以防出意外。
3、指導好孩子。有的孩子,當別人碰他的玩具時就咬人家。父母可以教他對想碰他玩具的孩子說:“你可以玩一會,下次輪到我了,好嗎?”還可以告訴他,如果其他孩子搶他的玩具,他可以請大人幫助。多引導孩子,表揚他做得好的其他事情,然後再批評他不應該咬人,讓他可以接受。
4、做好預防工作。如果孩子累了就愛咬人,那麼在他沒睡午覺前,就不要讓他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平時多跟孩子進行團結友愛、為別人著想的教育。玩的時候,在旁邊照看著,減少引起爭吵的機會。
5、儘量給孩子提供愉快的環境。需要給孩子常咬一些東西,以緩解不適。如果找不到生活中的原因,可找兒童心理諮詢醫生看看,看看有無其他問題並找尋解決辦法。比如嬰兒專家回答:兒子長牙,或有肝火,要教他不能咬人,給予獨腳金煮瘦肉水喝。這解決的方式就不一樣了。
6、適當懲罰。如輕者以手指彈耳朵,次者以手掌拍手背,重者拿藤條打手心;也可讓孩子嚐嚐直接行為的苦頭,如孩子要玩而不吃飯時,而在孩子餓了要求吃飯時告訴他:“你自己不吃,現在沒有了!”遇到孩子無理取鬧時,一定要冷靜,不要屈服,先不要和他論理,但是要在適當的時候給他臺階下。人多時,可微笑著帶他離開,讓他在安靜的地方發洩,等他發洩夠了,擁抱他,說些笑話以示講和。父母應做到讓孩子感到安全、被疼愛,又要讓他明白規矩是不能被破壞的等等。
總之,孩子咬人、打人,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一個很正常的現象。我們要因人、因時、因地、因勢而異,以愛心呵護孩子,以正確的方法教育孩子,千萬不要鼓勵孩子你今天打人咬人真棒!以幫助孩子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