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葉飄刀
-
2 # 譜寫歷史長歌
1.安史之亂
藩政割據源於安史之亂,唐代宗急於結束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將安史降將李懷仙等人就地封為盧龍節度使,田承嗣為魏博節度使、張忠志為成德節度使。其後,河朔三鎮逐漸成了地方割據勢力,中央政府難以控制,乃“藩鎮之患”的肇始。
2.德宗削藩
魏博節度使田承嗣死後,其侄田悅繼承魏博節度使一職,唐帝國剛剛平定安史之亂,唐代宗也只好隱忍預設。
唐德宗繼位的第二年,成德節度使李寶臣去世,其子李惟嶽要求德宗任命他為新任成德節度使,一直想收拾藩鎮的德宗當然不同意,中央朝廷還要看你小小藩鎮的臉色?藩鎮開始有抱團威脅中央的跡象,魏博節度使田悅也上表章保薦,請求任命李惟嶽為成德節度使,朝廷仍舊不許,朕就不批准,等著就是你們造反,正好找不到打你們的藉口,以整個天下的兵力人力財力難道還壓不住河北三個割據的小王國嗎?
李惟嶽遂與魏博節度使田悅、淄青節度使李正己同謀反叛,唐德宗毫不畏懼,下令天下節度使攻擊叛軍!
詔令盧龍節度使朱滔出兵討伐,並派神策軍行營節度使李晟、河東節度使馬燧、昭義軍節度使李抱真、河陽節度使李芃率兵來會合,另以永平軍節度使李勉為汴、滑、陳、懷、鄭、汝、陝、河陽三城、宋、亳、潁節度都統。
眼看朝廷大軍壓境,李惟嶽的大將易州刺史張孝忠以易州歸降朝廷,唐德宗任命張孝忠為成德軍節度使,配合朱滔聯兵討伐李惟嶽。
李惟嶽連戰連敗,部下不斷降唐,成德軍將領王武俊斬殺李惟嶽,送首級到長安,德宗皇帝欣喜若狂。
眼看成德叛亂平定,因為得到的職位不符合預期心理不平衡,王武俊和盧龍節度使朱滔一塊也反了!魏博節度使田悅、淄青節度使李納(李正已已死)被朝廷的神策軍行營節度使李晟、河東節度使馬燧、昭義軍節度使李抱真等圍攻打的勢力重創,於是四人一起結盟造反,並一起稱王,挑戰德宗的權威。朝廷命令淮西節度使李希烈參與平叛,結果李希烈也反了,平叛路上的涇原節度使姚令言走到長安也反了。
唐德宗徹底崩潰。涇原節度使姚令言其實根本沒打算反,因為部下數千人到長安後只有粗食淡飯,心裡抱怨,於是脅迫涇原節度使姚令言謀反。叛軍推舉太尉朱泚為帝,此時淮西李希烈也在汴州稱帝。唐德宗帶著皇子皇妃,倉皇出逃奉天。
唐德宗下令天下節度使前來勤王,為了大局德宗隱忍赦免河北稱王的四個節度使,朱滔等人也識相去王號,他們想要的只不過是藩鎮割據,對當皇帝毫無興趣。
朝廷衰弱,藩鎮稱王可以暫時原諒,稱帝就是完完全全大逆不道,絕不能赦免了。
此時,河中節度使李懷光被激也反叛,在河北平亂的神策河北行營節度使李晟等人眼看長安有難,立馬晝夜兼程,發兵回援長安。李晟統領各部滅朱泚,李懷光,李希烈為部下所殺。
這便是唐德宗時期攪動天下的四王二帝事件,沉重打擊了德宗削藩的鬥志,此後德宗對藩鎮不管不顧,遇事姑息,德宗再也提不起對削藩的興趣。皇帝的權威也直線下降,皇帝削藩的努力失敗,藩鎮問題反而更加嚴重。
3.憲宗削藩
唐憲宗李純是德宗之孫,得到父親順宗李誦傳位,憲宗奮發有為,也有一顆平定藩鎮恢復盛唐的雄心。
憲宗剛繼位西川節度使劉闢叛亂被殺。之後憲宗命令隨鄧節度使李愬平定淮西節度使吳元濟,淄青節度使李師道。使其他藩鎮相繼降服,歸順朝廷,憲宗在位時唐王朝完成了名義上的統一,藩鎮暫時性服從中央。
之後的唐穆宗時期,穆宗個人能力不行,河北三鎮復叛,一直到唐朝滅亡,朝廷再也沒能收復這些地方。
回覆列表
因為沒有人能打敗所有的藩鎮。
這叫好比,宋為什麼能結束五代十國的局面,其他的都是虛的,最關鍵的是宋,能把這些割據勢力都消滅掉。
唐末其實也是如此,因為沒有一個勢力有能力有實力消滅其他的勢力,所以就無法結束割據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