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百家

    喝酒文明一直是中國傳統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古人喝酒很重視禮儀,傳承到今世也仍然保持著喝酒習俗。

    貪杯好酒是失禮的。避免與人說話時口噴酒氣熏人。休班時喝酒要有控制,任何情況下的過量喝酒都是過錯的。上班時帶有倦容酒態,不只違犯作業紀律,也是不檢點的。旅遊招待人員若醉意猶存去上班,會嚴重破壞服務質量,是肯定不能允許的。

    外交酒會之間,與會者不要竟相賭酒、強喝酒,喝酒如拼命,勸酒如打架,就會把文明禮貌的外交變成粗鄙無禮的行為,這是要不得的。應該是有禮貌地勸酒,主人或在坐客人看到或人酒杯空了,有禮貌地先問詢:"請再喝一杯"。公共場合不得劃掌,家庭私家酒會一般也不宜划拳,如特殊需求應留意不要攪擾街坊,不違主人志願、聊以助興即可。但不要作為強行灌酒的手法.醉酒吐逆是非常失禮的,兩邊都扮演了粗鄙的人物,既傷身體,又當眾現醜,又遺怨別人。

  • 2 # 東家APP

    中國自古有“酒以成禮”之說。

    早在中華夏朝,杜康首將酒釀造出來後,到了西周,酒禮成為最嚴格的禮節。周公頒佈的《酒誥》,明確指出天帝造酒的目的並非供人享用,而是為了祭祀天地神靈和列祖列宗,嚴申禁止“群飲”、“崇飲”,違者處以死刑。

    後來到了秦漢時期,隨著禮樂文化的確立與鞏固,酒文化中“禮”的色彩也愈來愈濃,為了保證酒禮的執行,歷代都設有酒官。

    關於酒德的記載,最早見於《尚書》和《詩經》。儒家思想認為,飲酒者要有德行,不能驕奢淫逸。

    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人們飲酒要遵循時令尊禮、適量而不能隨心所欲。

    而在酒宴上,禮儀更為重要,有四步禮儀—— “拜、祭、啐、卒爵”。

    拜:先作出“”的動作表示敬意;

    祭:接著把酒倒出一點在地上,以祭謝大地生養之德;

    啐:接著嚐嚐酒味,嘖嘖稱美,令主人高興;

    卒爵:就是乾杯的意思,需仰杯而盡。

    乾杯不會難為喝酒之人,因為古時酒精度不高,無需擔心會有多麼傷身的情況發生。

    行酒和乾杯也有一套禮儀。

    我們現在喝酒經常說,“先乾為敬”。但在古時並非如此,敬酒時,卻是以“後幹為敬“。

    陪侍尊長喝酒時,尊長舉杯未乾,年少則不敢喝的。

    而賓主之間則是客氣、有節、有度。

    當主人家敬客人酒時,叫“酬”

    客人回敬主人酒叫“酢”

    客人之間相互交錯敬酒叫“旅酬”

    依次向入斟酒敬酒叫“行酒”

    敬酒時要說句類似“祝您長命百壽”的話語

    所以敬酒又叫“為壽”,通常為壽以三杯為度,敬酒時敬人和被敬者都要避席起立。

    最後酒有三巡之說。

    禮記《玉藻》中記載:君子飲酒,一杯表恭敬二杯顯溫雅,三杯知進退

    當酒過三巡,則不受禮節約束而可暢飲,但也要控制,只有當你喝醉之後不會做出失禮的事情時,你才能放心地喝,若是知曉自己酒醉之後有不可控的現在,那就更應該控制酒精的攝入。

  • 3 # 歷史長河邊的小磨坊

    對我們影響最大的——鄉飲

    鄉飲始於周代,至清未也還有類似的活動,對今天的社會也有較多影響。

    它起初是由政府所規定的鄉飲酒禮,始行於周代,過清末,各代沿襲不斷,幾乎與中國整部封建社會發展的歷史相始終。

    鄉飲可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

    首先是請迎賓客。

    主人為表示對客人的禮敬,設賓席於西北,設介席於西南,自己坐於東南。房屋中間放置酒樽,玄酒置於西面。酒席既備,主人要親自去賓客家鄭重其事地邀請。待眾賓客至,主人出門相迎。彼此經過三番揖讓答拜,由主人引客入席。

    其次是飲酒。

    行飲之前,主客先後下階淨手,然後行祭。賓客持酒淺嘗一口,表示對主人的禮謝,酒宴才算正式開始。進酒禮節分為獻、酢、酬三個步驟。主人向賓客進酒稱“獻”;賓客還敬主人稱“酢”;繼而主人把酒注觶,先行自飲,再勸賓客隨飲,稱“酬”。三者合稱為“一獻”。在主、賓之間完成了一獻之禮後,主與介之間、主與眾賓之間依次敬獻飲酒。

    其間,有樂工演奏。

    最後是送別客人。

    樂工奏《陔夏》之樂,主人將客人送至門外,兩次行拜禮,感謝各位的光臨,眾賓則不再答拜,以示禮終。第二天,客人要身穿禮服回拜主人一次,這樣鄉飲酒禮才算完成。

    另外,中國古代講究尊老,其中飲酒禮儀。

    如《禮記·鄉飲酒義》所言:“鄉飲酒之禮,六十者坐,五十者立侍以聽政役,所以別尊長也;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所以明養老也。”

    這裡的是指盛載餚饌的食器,透過對食器數量的等級分列,飲者的年齡序差獲得了合法的保護。

  • 4 # 貓眼觀史

    酒很早就已經出現,至於到底是什麼時期被髮明出來的,到現在還存在著一些爭議,有的說是夏朝,也有認為是在黃帝時期。不管是什麼時候,反正酒很早就已經成為人們餐桌上的常客,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中國也產生出一種獨特的酒文化,在這種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飲酒的禮儀。周朝時期,周公等人制定禮儀,後來進入春秋戰國時期,自然就沒有人會受這些禮儀的束縛,但儒家的盛行,讓飲酒禮儀開始受到人們的重視。

    儒家對於飲酒是有著嚴格的要求,他們並不會反對人們飲酒,但儒家對於飲酒量以及酒德都有著要求。比如他們就表示要在祭祀這樣重大的場合才可以飲酒,平時不能飲酒過度,也不能聚眾飲酒,更不能酗酒。

    酒是一種特殊的飲料,它主要是用糧食釀造的,古代的生產力並不發達,他們的制酒工藝也相對原始一些,早期的酒就等於是糧食原漿,後來發展也不會那麼純,直到宋元時期才開始出現蒸餾酒,釀造產業才稍稍完善一些,否則古人也不可能有千杯不醉這種說法。

    糧食在當時是非常重要的資源,大部分民眾平時生活都缺糧,自然不能去浪費酒,國家也不能去鼓勵大家飲酒。

    古代都有哪些飲酒禮儀?

    除了這些基本的要求外,儒家還有一些具體的飲酒禮儀,主要分為四步:拜,祭,啐,卒爵。飲酒前要先行拜禮,表示尊敬,其次要將杯子稍稍傾斜,讓酒一部分灑到地面上,這樣就是來感念天地恩德,接下來慢口品嚐一下酒的滋味,最後再直接就把酒給幹了。當然,在一般重大的場合是嚴格按照這些禮儀,要是私底下幾個喝酒,估計就沒有這麼多的約束。

    酒宴上人們都要嚴格按照這些禮儀來走流程,一般主人會向賓客來敬酒,而賓客自然是要回敬主人,客人之間也可以相互敬酒,為了表示對他人的敬意,敬酒的時候雙方都是要起立,在喝酒之前,還要說一些敬酒辭,通常在宴會上,飲酒都是以三杯為度,當時的酒是用爵裝著,飲過三爵之後,就可以不再去顧及什麼禮儀,要面子的君子一般就不會繼續喝,也有一些人喜好喝酒,就放開去喝,只是這樣的人會讓其他人覺得非常失態。

    還有一點,在酒宴上一定是要有眼力見的,首先長者或者尊者在飲酒的時候,身為晚輩或者下級,一定是要等到對方舉杯喝完,如果不是朋友之間的酒宴,那就必須要講究等級的尊卑,晚輩們都是來陪長輩喝酒的。要是沒有遵守這些禮儀,那就不單單是丟人的問題,可能還會影響到你的生活,不過,不同的地區飲酒的習慣也是不一樣的,但這些禮儀之間的區別不會太大,但古人是不會單單就去飲酒,無論是開宴會,還是自己私下裡喝酒,幹喝肯定是沒有意思的。

    因此古人在喝酒的時候,常常會再加上歌舞來助興,此外,在酒桌上還存在著不同的娛樂專案,而在一些文人飲酒的時候,也會有很多特殊的娛樂方式。

    從古人的飲酒禮儀,看酒文化的發展經歷

    魏晉時期,很多文人都非常酷愛飲酒,也發明了很多關於飲酒的娛樂專案,但歌舞助興是一直被保留下來的主要專案。當時要是主人也常常會去跳舞,並且會邀請客人來接舞,一旦被對方拒絕,那雙方肯定就不歡而散。這些利益都是對於一些家境較好的人有用。

    一般家境貧困的人,自己都吃不飽,哪有功夫去買酒,況且一次酒宴的花費是非常大的,越是有錢人就越會玩。伴隨著酒文化的盛行,一些文人創造出酒令,也有的時候會以軍令來充當酒令,《紅樓夢》中就有過多處關於酒宴與酒令的記載。

    在宴會上飲酒作詩,也是消遣的美事,不過當時人們喝酒是沒有碰杯的習慣,這與今天的飲酒是有著明顯的不同,古代的酒宴,大家可不是坐在圓桌上喝酒的,相互之間離得也是非常遠,早期人們分席而坐,主人坐在正位。

    要是碰杯估計要走下來,那就太麻煩,當時人們也沒有這樣的習慣,更多還是舉杯飲酒,這也就是示意尊敬。其實這些酒禮,很難去真正束縛到人們,要是那些非常重視禮節的人,或者是國內的重大場合,這才會非常重視利益,私人宴會的時候,就注重長幼禮儀就可以,沒有那麼多的講究。當然古人從小就會受到這些禮儀方面的培養,長期下來他們也習慣這種禮節,可不是誰都能受到這麼好的教育,普通民眾飲酒的話,就不會去講這麼多禮節。

    還有一點,上面說到儒家最忌諱的事情就是不要酗酒,這點無論古今都是一樣的道理,首先酗酒必然會導致自己失德,現在我們也清楚,喝多了那可就不止是失態了,還有可能會做出其他的醜陋舉動,況且喝多對自己的身體會造成嚴重的影響,酗酒過度致死的事情出現過不少。古人也非常重視這點,並把這個視作飲酒的禮儀,既然是主客雙方互相尊重,就不應該出現酗酒的情況,也有一些人不靠譜,他們和交往的這些朋友都喜歡酗酒,像曹植這些文人飲酒無度,就不考慮這些。

    可他們都由於酗酒過度,最終遭到懲罰,古代那麼重視禮儀,要是在宴會中出現喝多了,失態,對自己的名譽影響是非常嚴重的,文人間私下的聚會,倒是常常出現一些酗酒的情況。可這些人大部分都是一些不受重視的,像李白就飲酒無度,他主要是自己在朝中沒有得到皇帝的重用,心裡苦悶就只能靠著酒精來麻醉自己。當時的酒度數肯定沒有那麼高,可喝多了也一樣會醉,酗酒這種行為是萬萬不可取的,不僅傷自己的身體,還會影響主客雙方的感情。

    因此人們通常才會以三杯為限,那麼到了冬天,在飲酒之前就是先溫酒。要先把酒給燙好,然後才能入席來喝。現在人們就不管這麼多,很多人都喜歡和冰涼的酒,實際上這對人的身體會造成嚴重影響。

    飲酒還是應該慎重,其實酒文化與別的文化是不一樣的,本身喝酒這種事情對於人身體沒有太好的影響,現在更是出現一些酒桌文化,好像上桌不喝酒就不合群,這種就是典型的陋習,可千百年來形成的習慣,確實是很難讓人改變,在社會上要是不能喝酒,很多事情還真的辦不了,一時半會兒還是不能改變的。

    參考文獻:《禮記》

  • 5 # 皖北隱士

    古人飲酒禮儀很多,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即在喝酒前,向地上傾倒一點,以示敬過土地神和穀神,我們家鄉,這個禮節仍有傳承。然後,用一容器(酒具),大家輪流傳飲,飲完一遍叫一巡,一味菜即一盤或一碗,傳過三巡,菜上過五樣以後,大家隨便一些,但仍不可放肆,應先敬老者,德高望重的人等。古人敬酒,應先站立,雙手舉起酒具,以示尊重對方,這個習俗也保留下來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的家鄉年三十都有什麼傳統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