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吳銘運營官

    社群的整體架構分為6大板塊:

    需求—流量—價值—信任—成交—裂變

    應該從這六大板塊的底層邏輯思維去搭建社群,社群的建立絕對不是簡單的建個群拉人進去。首先根據所在行業針對的人群,透過滿足此類人群的需求或者痛點從而形成同頻匯入流量,要想獲取流量一定是滿足或者解決某類人群的需求和痛點!然後透過社群的方式輸出價值,在陌生的網際網路大環境下,人與人之間是缺乏信任感的,信任的建立一定是在有效內容價值的傳輸下形成的,然後在透過活動從而達到成交(活動一定要基於人性:佔便宜心理,從眾心理,緊迫感)。最後是裂變,裂變是從成交的使用者當中尋找可以一起做事的人也就是分銷,裂變的基礎是一定有利可圖!只要圍繞這6大邏輯板塊,社群的框架才算是完善的,中間還有很多細節不再一一細說,包括文案寫作,活動策劃,操作軟體等

  • 2 # 朱志明

    自建一個社群需要具備的三大基本能力。

    1、專業能力。

    專業代表對垂直行業或愛好(如運動、攝影、釣魚等)非常專業、權威。你有什麼專業能力,或者你能聯合到具有什麼能力的人,就做什麼樣的社群,專業能力代表你的價值輸出能力,沒有價值輸出的社群往往是毫無生命力的社群。如果你擅長攝影,你可以組建攝影群;如果你擅長釣魚,你可以組織釣魚群;如果你什麼專長也沒有,你最好混到別人群裡做一個資源搬運者或者整合者。

    2、管理能力。管理代表能夠很好地協調與控制社群的結構。社群有科學的組織結構,除群主外,還有群管、小秘書、意見領袖人物、領袖助理、編輯等不同角色、不同工作。雖然社群是因共同價值、愛好走到一起,但這些組織內的人是付酬勞的,即時酬勞(工資)或未來酬勞(分紅)。如果不具備這種完善的或者說有能力的團隊,社群想成功運營則非常困難。

    3、人格魅力。社群創始人或社群領袖人物的影響力,他們的情懷與精神,能夠吸引一些人。

    自建一個社群必須明白的九個關鍵。

    1、使命感:為何而聚?

    2、儀式感:行為儀式化。

    凝聚一群人做一件事,除了要有清晰的使命,還需要固定的儀式感。如基督教有禮拜日、民族有節日、夫妻有紀念日、小米有橙色星期五(釋出最新MIUI)等,總之都有固定的儀式化行為。 社群也一樣,要有儀式感。 儀式感可以透過吉祥物、旗幟、手勢、流行口號、節日、入群儀式等打造。如果你對社群的安排只是推送紅包優惠,一起聊某個話題,然後偶爾邀請人進群分享,偶爾組織大家出去活動,而社群的成員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口號,不知道自己某個場景下的手勢、動作,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無法形成固定的參與習慣,更無法對下次的活動產生預期。如果把社群的活動儀式化,每次以固定的方式做類似的事情,就會逐步提高參與度,並讓成員養成習慣。

    3、歸屬感:迅速反饋是一種重視、幸福、歸屬。 迅速反饋能夠驅動社群成員對社群的參與感和依賴性。對有價值的內容或建議,進行鼓勵、支援、獎賞等。

    4、活躍度:有活躍度才有生命力。 活躍度是社群最大的問題,篩選前期的群體一定是活躍度非常高的人。同時管理者負責活躍氣氛和製造話題、設計遊戲。如果一個群裡面缺少了定期的專業話題製造或遊戲互動,久而久之,群友也因為缺失參與感而流失。還要有非管理員的託來一起製造話題或遊戲。其實很多人都是在潛水,但是這些人一直在關注,而且這些人佔60%。同時要善於發現群裡面的意見領袖,讓他們當“大哥”“大姐”。

    5、參與感:線上線下活動,有活動才有參與感。

    活動才是真正產生粉絲黏性、發揮價值的根本。活動必須提前策劃(大部分人),活動要根據大家的喜好舉辦。從大家日常溝通的話題資料與隻言片語,挖掘出大部分人的需求,根據需求創造活動。同時活動也要由意見領袖參與釋出。

    6、為大家謀取福利:僅有情懷是不夠的,還必須有錦上添花的福利。

    僅用價值觀或者情懷經營社群是枯燥的、苦悶的,還要為廣大群友爭取更多的福利、更多的驚喜。福利僅僅是錦上添花,根本還是價值觀和情懷。只玩福利的群是烏合之眾,如果運用不好,福利還可能成為群的負擔。

    7、開始要以興趣為主:興趣是大家聚合的原動力。

    興趣最容易讓不認識的人聚集到一起。一開始過於功利,只會讓大家心思各異。功利性的東西可以慢慢植入或自然生成,一步一步透過話題、互動、活動等,增加大家的黏性與信任感,慢慢升級到商業利益的共享層面。

    8、搞破壞者直接拉黑。

    破壞群友關係、騷擾其他人、亂髮廣告的人,不在同一頻道上,不是有緣之人,無需珍惜、無需手軟,必須直接踢出。如果放任他們,群主的公信力和群友的歸屬感就會嚴重降低,群的活躍度也就慢慢降低了。不過,可以規定特殊的廣告時間,同時發廣告,但要發紅包。 9、組織感:有組織才有力量。

    有組織的行為力量,一定超越無組織、無規矩的能量。

    社群組織感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線上、線下互動,活動的流程化;二是傳播推廣的組織感。如社群組織了一場線下活動,從前期傳播到現場場景傳播,到後期反饋內容再傳播,都是大家集中力量的共同行為、共同推廣,在朋友圈、微博、其他社群中鋪天蓋地地傳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看待韓日就獨島問題再起爭端,互派軍隊宣示主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