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張是農村人
-
2 # 俠客行老王
歸根結底,是市場不允許漲價,一旦漲了,可能就再也翻不了身了。
泡麵和可樂,漲價還是要漲的,只不過漲的慢,還真不是溫水煮青蛙的速度,也不是龜速,而是蝸牛的速度,讓你幾乎察覺不到。
這種增長可以跟隨你的收入而不察覺不到,就是察覺到了,你也覺得無非漲了一點,也是雞毛蒜皮的事情,可以接受。
泡麵和可樂是工業大生產的產物,工業流水的東西,尤其是這種快速消費品,面對的是最廣大的受眾。
大眾對這兩樣東西,可以說是喜聞樂見,就算不喜歡吃,不喜歡喝,這倆貨仍舊在你的世界裡抬頭不見低頭見。
在此,舉幾個例子說明。
當下物品什麼都漲,就是工資確實不見怎麼漲。比如蘭州拉麵裡面有一款蔥油拌麵,十年前在上海,你去吃可能就7元到8元的樣子。
現在你去吃吃看,這一份沒有幾片牛肉的純麵條,當下的2020年已經賣到12-14元了,在魔都市中心,這一份乾麵甚至賣到16元。
蘭州拉麵包括河南燴麵,在外地經營,綜合各種原因,比如人工、食材、房屋租賃等等,幾乎單品每年以1-2元的價格往上漲。
如果,這些商業飲食的價格一步到位,直接從8元漲到16元,我想沒有多少人能接受,因為再好吃,也不過如此。大部分人心理接受上不能一步到位。比如豬肉從10幾元一步跨越到30多元的時候,絕大多數人都倍感吃不消。很多在外地打工的甚至都不買豬肉吃!
所以,在價格上,類似蘭州拉麵的飲食,他們也是根據市場行情,以自然年為時間段,價格逐步往上遞增。因為市場是看不見的手,在正常的經濟環境之下,它只會讓消費價格慢慢走高。
現在最怕人的就是油條和山東雜糧煎餅,尤其後者,在外地乾的好的,每年回山東老家都是開私家車。
前幾年北京有個煎餅大媽,顧客為了一個雞蛋,大媽說了一句讓人啞口無言,沒人敢懟的話,也代表了自己的實力:我月入三萬,差你一個雞蛋!
油條,在農村,30年前是1元錢能買七個,現在在上海,你看看,1.5元你能買到一根油條嗎?
5年前,在上海吃一個雜糧煎餅果子還不到4元,現在你稍微增加一個簡單的內容,動輒就接近10元!而且排隊購買的還不少。
現在回到話題,可樂和泡麵為什麼漲價慢?其實,從淨含量來看,這兩個東西和它剛進入市場時,並沒有多大區別。泡麵10年來幾乎沒漲什麼錢,可樂也一樣,現在大促銷的大瓶裝可樂甚至更便宜。
上面提到工業大生產的東西,尤其是流水線快速消費品幾乎都不太漲價,即使漲價,其浮動相對較小,都在基準線上小幅度提升。
工業生產效率越來越高,代表單位生產時間就少,單位時間少,註定價格不會高,而且工業技術水平是隨著科技進步而進步的。這也註定這倆貨不可能狠巴巴的漲價。
那麼可樂和泡麵,一直不漲價,怎麼賺錢,才讓自己經濟體量提升呢?常規的可樂和泡麵不太漲價,但不是不漲,現在的時代是創新的時代,可以從創新上下手。
比如研發出無糖可樂,定製可樂。研發出高階的泡麵,比如統一企業的“豚骨系列拉麵”,這一包可不便宜,零售單價幾乎是普通常規袋裝泡麵的兩倍。一些桶裝泡麵,現在也是慢慢飆升價格。
總之,工業化大生產、有極高生產效率,面對大眾市場的快速消費品,尤其是飲食類,漲價都比較緩慢。如果從前有料,現在料刻意弄的低一些,那麼依然能做到固定一個價格在市場上面不改色。
況且,泡麵企業競爭一直白熱化,可樂企業也有巨頭覬覦龐大市場,你漲價了,或許就給了對手一個圍獵的機會!不是不漲價,是市場不允許!
(完)
回覆列表
在我的記憶裡泡麵是漲價了,記得小時候泡麵只有袋裝的,一包也就是5毛錢,現在一包都漲到2.5元甚至3元。至於可樂,它分為很多包裝,玻璃瓶裝,易拉罐裝,塑膠瓶裝,甚至更早還有袋裝,而且容量不一樣,價格也不一樣,最早的可樂好像是5毛到1元,現在基本是500毫升,價格基本在3元。基本上現在的可樂幾乎沒有漲價,原因在我看來還是成本沒有大的變化,而且原材料充足。以上只是個人觀點,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