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救生圈
-
2 # 文史小茶館
日軍的狙擊步槍並不弱,但是由於戰術思想和作戰條件的原因,沒有像出現特別有名的王牌狙擊手。
(澳洲影片《最後一顆子彈》劇照)
二戰中,世界王牌狙擊手排名:1. 席勒.海赫(西蒙海勒Simo Häyhä),芬蘭—— 505人擊殺(經歷可參見筆者文章)
2. 伊萬.西多連科(Ivan Sidorenko),蘇聯——500人擊殺
3. 尼古拉·雅科夫列維奇·伊林(Nikolay Yakovlevich Ilyin),蘇聯——496人擊殺
以下4到14名均為蘇聯戰士,其中《兵臨城下》的原型瓦西里.扎伊採夫為11名,400人擊殺。
15名為馬豪斯·海茨瑙亞 (Matthias Hetzenauer),德國——345人
中國王牌狙擊手張桃芳214人擊殺,也在榜上36名左右。
前50名沒有日軍狙擊手。
三種日軍主要狙擊步槍。日軍在二戰中主要有3中狙擊步槍,分別是:
38式改狙擊步槍——由普通的友坂38式步槍中選出精度較高者,經過改裝後裝備部隊。
97式狙擊步槍——1937年在38式步槍基礎上改進設計而成,槍口焰小,在黑暗中射擊也不易被發現。彈道低深平穩,遠距離的彈道也很穩。和38式同樣的6.5毫米子彈按美軍回憶和中國《晉冀豫根據地》一書記載,擊中人體後翻轉威力很大。並不是傳說中的只有穿透力強。
99式狙擊步槍——38式步槍的威力被前線日軍詬病過後,新設計的7.7毫米大口徑步槍。在增加威力的同時,槍口焰和響聲都變大了很多,比較容易暴露目標,讓狙擊手生存力變低。
日軍狙擊手實際表現:在太平洋戰爭中,和美軍的劇烈對抗產生了日本的狙擊手。日本軍人不少善於偽裝,由於在中國和太平洋的戰鬥很多都發生在短促的情況之下,野戰和偽裝顯得特別重要。每個日軍狙擊手都擁有鋼盔和覆蓋全身的迷彩網。他們根據實地情況和個人經驗,還會在偽裝網上點綴樹枝樹葉,已增加迷惑性。
(1942年太平洋戰區的日軍狙擊手,可見偽裝效果)
和其他國家的狙擊手類似,日軍狙擊手也優先攻擊對方的高價值目標和裝備,以打擊對方的戰術部署。
在太平洋的島嶼和環礁上,日軍狙擊手殺死了不少美軍戰士,對美軍士氣造成了一些影響。
(太平洋戰區的狙擊手)
美軍第163步兵團1營的戰士們就遭到過日軍狙擊手的嚴重困擾,他們回憶到當時的一些細節道:只要我們計程車兵不得不離開被水半浸沒的戰壕,那個不知道躲在我們周圍哪棵椰子樹上的神槍手就會開火。也許距離有180到360米,那些敏銳的傢伙把他們的精確殺戮武器固定在樹枝上,將他們自己的屁股收緊到肩膀的位置,縮成一團。他們在樹蔭間留出一道道清晰的視野縫隙,尋找著可憐的目標。(歷史學家約翰米勒持反對意見)
每當大家聽見一聲清脆的槍響,戰壕裡某個大意的小夥子就會發出長久的垂死呻吟。或者在致命的響聲過後,某個小夥子就會變成冰冷的屍體,額頭上只有一個看似小巧的洞。
(全副偽裝上樹的日軍狙擊手)
美軍的反狙擊措施:消滅狙擊手從來不是容易的事情,但美軍也必須盡力去掃除這種障礙。
面對可疑的區域,美軍會編成兩人一組的反狙擊小組,佈置在主要隊伍之前警戒。其他隊伍成員則開始攀登棕櫚樹和椰子樹,他們上樹後會引導其他地面的美軍,幾方面共同協作行動。這樣的立體搜尋幾乎每次都能消滅躲在樹上的日軍狙擊手。
鑑於日軍坦克裝甲車不多,美軍的37毫米反坦克炮在太平洋戰場用處不大。不知是哪個戰士就發明了用37毫米反坦克炮裝上霰彈轟擊樹冠,來清除隱蔽的日軍狙擊手。由於強大的後勤能力,美軍完全不用擔心缺乏彈藥,這樣的方法對付日軍狙擊手可謂非常有效。很多時候,美軍還用炮火覆蓋可疑的密林區域,讓日軍狙擊手無所遁形。
(美軍的叢林搜尋隊,對付暗堡和狙擊手)
日軍缺乏王牌狙擊手的原因:1. 日軍戰術思想重視所謂武士道狂熱精神,對狙擊手這種特種兵說不上重視,很多都只是普通的神射手。他們更喜歡炮火過後用刺刀見紅的白刃衝鋒打垮對手。不像蘇聯在遭遇芬蘭強大的狙擊戰術之後,著重培養了很多神射手,也是為什麼二戰狙擊手排名裡,有著大量蘇聯戰士的原因。而且日軍狙擊手習慣於躲在高高的樹冠上,這雖然是非常好的隱蔽,但對於警覺的對手這就難以轉移,變成了一錘子買賣。導致被發現後就意味著被憤怒的盟軍戰士打成篩子。
2. 太平洋地區作戰的環境限制。日美爭奪主要在大洋的眾多不同島嶼上展開,日軍在中後期節節失利,丟掉了一個個島嶼和基地。即便前期有能力較強的神槍手,在陣地完全丟失後,也難以及時從島上撤出,無法在美軍佔領的島上生存。所以就難以產生累計戰果很高的王牌了。
3. 美軍的反制手段強大。恐怖的生產力保證了美軍炮火支援充足,幾乎可以隨時用猛烈的炮火覆蓋指定地點。讓日軍狙擊手在擊殺美軍暴露過後難以生存。
附:澳洲影片《最後一顆子彈》又稱《烈血軍魂》表現了日軍狙擊手的戰鬥。
-
3 # 軍武次位面
這個,怎麼說呢,其實二戰時期的鬼子步兵如果用兩句話來形容,可以這樣說:第一句話是大部分老鬼子(也就是1937年到1942年打滿全場,到了1942年以後“全員玉碎”在太平洋島嶼上的那批老兵)的戰鬥意志堅定,戰術素質過硬,尤其是槍法極準;第二句話是無論是老鬼子還是小鬼子,其體內的中二之魂始終都在熊熊燃燒,直接導致了二戰時期的日軍部隊一方面看起來極為兇悍,一方面在某種程度上又顯得極為智熄和搞笑。
說到老鬼子的兇悍就不能不說老鬼子的步槍射擊技能,歷史上的日本軍隊由於對於所謂“武士道”精神的迷信,極其信奉所謂的“白兵主義”,換言之就是“三百米內硬功夫”。只不過人家部隊除了“三百米內硬功夫”還有更多的班屬與隊屬支援火力,鬼子那就只有“步兵包打天下”了。根據抗日戰爭時期的戰史記載,早期的日軍老聯隊與常備師團士兵步槍射擊極為精準,相當多的“老鬼子”可以輕鬆做到在300到400米的距離內命中靜止目標,200到300米的距離內首發命中移動目標的地步。這種槍法碰上當時大多數士兵連工事都不知道怎麼修,瞄準都不知道怎麼瞄,衝鋒的時候只知道扎堆的國軍部隊,國軍部隊立馬就吃了大虧。
但是鬼子兵的射擊能手這麼多,怎麼就沒出幾個狙擊手呢?這就跟鬼子體內的中二之魂有關係了。跟我軍一樣,鬼子部隊長期對狙擊手的戰役與戰術作用認識不清,到了戰役層面完全不知道狙擊手的特種作戰性質及可以用於敵後滲透狙殺高價值目標——這並不奇怪,當時的日軍在特種作戰方面根本就是一張白紙;而到了戰術層面日軍又認為狙擊手可以用來在戰場上配屬給分隊作戰起到阻滯敵軍攻擊前進的作用——換言之就是給你一把槍,你就跟著某個步兵小隊行動,靠你的槍法把英美鬼畜阻擋半天,去吧騷年——這個精確射手的路子其實也沒有什麼大錯,問題是鬼子到了後期玩上了全員玉碎,這群精確射手未能免俗也開始“玉碎”了。
於是日軍的“狙擊手”經常蹲在樹上甚至用揹包帶把自己綁在樹上,就圖一錘子買賣乾死一個夠本乾死兩個多一個墊背的——這種中二病一般的使用方法自然讓日軍狙擊手損失極大,談何王牌狙擊手。
-
4 # 薩沙
二戰日軍狙擊槍不少。
其實說白了,日軍三八式和九九式步槍,本來就可以狙擊。
這兩種步槍的特點都是射程遠,精度高,只是沒有安裝瞄準鏡而已。
區別在於三八式步槍是6.5毫米口徑,九九式步槍是7.7毫米口徑,後者子彈威力更大。
然而正式的狙擊槍是97式和99式,分別是根據三八式和九九式步槍改造而來。
97式狙擊槍效能不錯,從1937年開始裝備,生產了2萬多支。它在三八式步槍上進行一定改造,精度高、射程遠。該槍精確射程600米。在這個距離,日軍優秀狙擊手基本可以做到百發百中。
和三八式步槍的最大區別在於,它採用2.5倍率光學瞄準鏡,後期則是日本光學會社的4倍率狙擊用瞄準鏡,仿造於德國卡爾·蔡司公司。
97式步槍的製造精良,採用最優質的零件。組裝以後,由專業人員反覆測試合格以後才交到部隊。
所以,該槍相當精良,實戰中相當厲害。
在太平洋群島的作戰中,日軍狙擊手給美軍造成巨大危險。
97式步槍隱蔽性非常好,狙擊手不容易暴露自己。
6.5×50毫米狙擊彈屬於減裝火藥,火藥在彈頭射出槍口之前就已經基本燃燒完畢,從而很好地控制了槍口火焰的出現,即使在黑暗之中放冷槍也不易被美軍發現具體狙擊位置。
自然,6.5毫米子彈的威力較小。但因為狙擊槍的射擊距離遠,6.5毫米擊中人體以後也會出現較大幅度的翻轉,造成嚴重損傷,殺傷力還是可以的。
至於99式狙擊槍,則是在99式步槍基礎上改進的。最大特點就是採用7.7毫米子彈,威力更大,基本做到1槍1個。
同97式狙擊步槍相比,雖然99式狙擊步槍初速降低為730米/秒,精確射程卻大幅度提高到900米,射程更遠。
綜合來看,99式狙擊槍更強,但日軍狙擊手卻不願意用。
這是因為,即99式狙擊步槍的槍口火焰比較明顯,狙擊手很容易暴露。在對美軍的作戰時,日軍狙擊手只要一暴露,立即會被火力覆蓋,甚至大炮都轟過來,肯定死翹翹了。
所以,97式和99式都是世界一流的狙擊槍。
戰爭開始時,日軍並不重視狙擊手。原因也很簡單,因為國軍沒有狙擊手,所以不需要日軍狙擊手反制。同時,日軍訓練嚴格,步兵用步槍射擊的精度本來就非常高,似乎狙擊手也沒什麼意義。
日本關東軍士兵五味川純平回憶:日軍射擊初步的要求是對射程在300米的伏靶,5發子彈要全中,而且3發要集中在拳頭大的面積上;過了此關後是更嚴格的限秒射擊,在2到4秒時間內擊中300米上下隨機出現的靶子。
但是,隨著歐戰的爆發,日軍開始發展狙擊手的作用,也開始編組,但仍然配屬中隊或者小隊使用。
當時蘇美德的狙擊手,都是獨立作戰,進行遊獵。
這樣一來,日軍狙擊手的戰果自然悠閒了,被束縛住手腳。
即便如此,在東南亞和太平洋的作戰中,日軍狙擊手給日軍、英軍以及中國駐印軍都帶來很大麻煩。
一個美軍中尉在回憶錄中寫道:“對付廕庇在樹上的日軍狙擊手,一般最有效的方法即是用輕機槍掃射日軍狙擊手藏身的樹冠,或許用37mm口徑的反坦克炮發射葡萄彈,直接把樹冠剃個精光,日軍狙擊手自然也被打成碎片,但這是一個緩慢的使命。”
一個陸戰隊戰士回想說:“1945年5月8日,當德國屈服的時分,咱們仍然在沖繩群島戰役。這天正午,音訊傳來的時分,大夥紛繁鳴槍慶祝成功日,艦船也鳴炮恭喜。我把這成功的槍彈全都射向沼地對面一棵樹的樹冠上,大概有上千米的間隔,成果一個日軍從上面下跌。”
這個遊戲我喜歡
那麼,日本狙擊手為什麼沒有蘇德美狙擊手一樣驚人的戰績呢?主要和戰法有關係。
日本狙擊手的使命,不像蘇德美那樣射殺敵人同時,還造成恐慌。他們的使命,就是在自己戰死之前多擊斃幾個敵人。
所以,蘇德美狙擊手都是能打就打,不能打就立即撤退,以保護自己為第一目的。
日軍則不同,他們很多狙擊作戰形同自殺。
中國駐印軍在緬甸遭遇的日軍狙擊手,基本就是在一棵樹上不斷開槍,直到被發現後擊斃。
檢查屍體發現,很多日軍狙擊手是自己用繩子綁在樹上的。除了防止跌落以外,他們也沒準備活著下樹。
後來我軍也學聰明瞭,被狙擊以後立即使用輕重武器朝著附近大樹樹冠掃射,不久就會發現一個日軍狙擊手被自己的繩索吊在空中。
駐印軍把這叫做:打鳥人!
至於太平洋群島上,日軍狙擊手除了爬樹以外,還會鑽洞。很多島上有無數山洞,狙擊手就選擇可以鑽入一人,視野很好的洞。鑽進去以後,他們就沒準備活著出現,不斷開槍狙擊美軍,直到沒消滅。
因為很多洞的位置巧妙,美軍重武器打不到,機槍封鎖不了,被迫用火箭筒、手榴彈甚至火焰噴射器對付。
為此,美軍死了很多人。
美軍是比較善待俘虜的,抓住日軍一般不殺,但一旦抓住日軍狙擊手就地槍斃甚至毆打致死,太仇恨他們了。
-
5 # 顧小悅
日本的三八式步槍某些程度上可以客串狙擊步槍,而且6.5x50口徑的子彈射程遠,精度好,後座力低,就是威力小了點,日本的97式狙擊步槍效能也很不錯,火焰小,給當時的米國大兵造成了很多的麻煩。就是日本沒有培訓專門的狙擊手,不過42年之前的老兵們的素質很高,射擊水平很厲害的
-
6 # 邋遢傲慢馬歇爾
拿《使命召喚5》舉例,個人感覺鬼子狙擊手更接近於scout(偵察兵)和marksman(神射手),在混戰中為我方提供警戒和遲滯敵人進攻,甚至直接混在戰線裡。而德軍狙擊手那一關就更像sniper(狙擊手),就一個德軍狙擊手自己佔據了一個大樓在那一片遊蕩,有優秀的隱蔽和週轉空間,伏擊經過的零散敵人。
-
7 #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這段時間裡面,絕大部分國家都忽視了狙擊手的作用,但有雖然有幾個國家仍然堅持訓練狙擊手與設計新的狙擊步槍,而日本就是其中一個。日本在1937年就製造服役了一款用三八大蓋改進的九七式狙擊槍,它使用的是和三八大蓋一樣的彈藥,以及還有使用7.7×58毫米的九九式狙擊步槍,它們配有2.5倍和4倍瞄準鏡,在效能上其實並不輸同時期其他國家的狙擊槍。中國軍隊繳獲的日軍狙擊槍,這玩意在當時可是稀罕物,像現在抗戰題材電視劇裡經常出現的狙擊戰是不可能的
但是由於日本缺乏有效的狙擊作戰理念,狙擊手只是作為作戰單位中特等射手,其實其他使用三八大蓋步槍的射擊度並不差,他們相差的其實也就是個倍鏡而已,所以日本的狙擊手都是跟隨班組單位以上一起活動的,並不像其他國家那樣以小組的方式進行獨立作戰,這樣就大大限制了日本狙擊手的戰績,所以日本並沒有太多出名的狙擊手以及能拿得出手的狙擊戰績。特別是在太平洋戰場上,日本人在叢林當中居然爬上樹上進行狙擊作戰,這樣射擊視野廣,但是很容易暴露目標,而暴露目標就是狙擊手的一大忌。
其實二戰時期日本計程車兵的射擊命中率普遍都很高,除了38式步槍的優良的射擊精度以外,日本人對精確射擊的要求也極為嚴苛,都說,日本人不研發衝鋒槍就是因為要節省武器彈藥,力求一顆子彈幹掉一個敵人,所以日本人對射擊訓練有著嚴苛要求,在實際作戰當中中國軍隊和美軍都對日本的射擊命中率都有很大的感觸。
-
8 # 逸聞軼事
日軍狙擊槍
日軍的狙擊槍是97式步槍,有效射程600米,最大射程3000米,精度在同類槍支中最高,這把槍是根據三八大蓋改良而來。日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經常用這把槍偷襲、騷擾美軍。
狙擊手有三個要點:槍法準、隱蔽好、常換位置。其實日軍的槍法比較好,像關東軍訓練時的要求是300米外的伏靶(頭部和肩膀)要全中;200米的移動靶,4秒內擊中一次。正是靠這種訓練方式,早期的日軍幾乎人人都是狙擊手。
隱蔽能力其實都差不多,幾堆草一蓋就完事。
不過咱們重點說說日軍這個“不換位置”的打法。日軍狙擊手打法有兩種,一種是在樹上,一種是在坑裡。
在樹上這是日軍狙擊手用的最多的方法,在大樹上不僅視野廣闊,敵人也很難發現。而且為了防止自己受傷後從樹上掉落,另一個隊友會把狙擊手捆在樹上,換班時才會解開,另一個狙擊手又被綁住。
當年在東南亞和太平洋戰場時,日軍用這招狙擊了很多遠征軍和盟軍,不過日軍的這種狙擊方式很快就被盟軍摸透了,盟軍遇到大樹時都會進行掃射,大多數樹上都會掉下來一個人。
日軍這種狙擊方式是自殺式的,為的就是能多打死幾個敵人,這一點有違狙擊手三要素中的第三點。
在坑裡這種戰法在太平洋戰場上比較常見,日軍會在美軍的必經之路挖個坑,將自己隱藏在內。等美軍過去的時候在背後放冷槍,目的是嚇唬敵人,迫使敵人撤退。不過在坑裡的日本兵也挺慘的,一顆手雷就解決掉了。
這就是日軍狙擊手常用的兩種狙擊方式,雖然槍法好,狙擊槍也先進,卻是不折不扣的固定靶。只是在死之前多打死了幾個美軍,而狙擊手通常是以人頭數來判定是否精英或者王牌,我們無法統計那個狙擊手殺了多少人,就無法判定他是不是王牌。王牌或許有,但沒有記載。
-
9 # 南閣水哥
答: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了解一下二戰時期的日軍都配置了哪些狙擊步槍。
九七式狙擊步槍,是日本在1937年(皇紀2597年)設計製造並服役的狙擊步槍,由於以皇紀年份命名,所以名為九七式狙擊步槍。這款狙擊步槍一直使用日本戰敗為止。
這種槍的前身是著名的三八式步槍的改進版,也叫作三八改狙擊步槍,那是一款比較簡易的狙擊型步槍。當然不管是什麼槍,在中國戰場上都已算的是好武器了。但是對於狙擊手的培養,在整個二戰時期只有少數國家進行了專門的培訓和操練,當然很明顯的日本並不在這個行列裡面。所以日本沒有強有力的狙擊部隊。
雖然沒有真正的狙擊部隊,當不妨礙這款九七式 在戰場上發揮作用。九七式狙擊步槍仍然有兩個不可思議的特性;平均來說小口徑的彈頭經過約24吋長度的槍管,槍口在射擊時的閃焰幾乎不明顯,原因在於這一段距離的空間內彈藥的燃燒程式不是完成就是接近完成,因此射手得於黑暗中得到掩護與隱匿。
這個特性在太平洋戰場上變的特別管用。美軍官兵在特定距離內死於日軍冷槍之下而無法標定日軍狙擊手的位置進行還擊,都要拜九七式狙擊步槍所賜;不論在夜間美軍官兵都無法看見九七式狙擊步槍吐出的火舌;在白天也見不到九七式狙擊步槍口的白煙與塵土。
九七式狙擊步槍另外一個不可思議的特性是擁有低深平穩的彈道與終端彈道,儘管6.5mm有坂子彈初速僅有770m/s,不過很多經歷過抗戰的老兵對於有阪子彈彈頭的印象就是具有“一槍兩眼”(貫穿力)的效果;只要沒有被擊中動脈、重要器官或者骨骼,甚至被擊中的部位也不會有特別的疼痛,傷口出血量也不大;更重要的是有經驗的軍醫也不需要開刀,因為子彈不會停留在體內。
雖然沒有非常優秀的狙擊手,但是單兵作戰能力即使在戰爭後期的太平洋島嶼爭奪戰中,日軍也是非常的頑強。
-
10 # 兵說
眾所周知,狙擊手是一支軍隊中負責隱蔽伏擊的武裝力量成員,他們通常能以最小的成本,讓對手付出慘重的代價。二戰時期,各國就湧現出了大量的優秀狙擊手。特別是蘇聯,在戰爭期間有260多名射手被授予稱號。而反觀日本,在二戰中根本就沒有出現過著名的狙擊手,這是為什麼呢?
日本在二戰時期也是有狙擊手的。狙擊步槍是狙擊手不可缺少的武器,製造狙擊步槍需要超高的工業技術,尤其是狙擊鏡,當時日軍的狙擊步槍主要是九七式狙擊步槍和九九式狙擊步槍,這兩種步槍都是三八式步槍改造而來的,使用的倍鏡是2.5或4倍光學瞄準鏡,而抗戰初期中國軍隊使用的狙擊步槍是德制1924式重槍管型獵槍,這是98k狙擊步槍的前身。淞滬會戰中,國軍德械師的狙擊手就與日軍狙擊手展開過激烈的搏鬥,由於裝備、訓練上的差距,德械師的狙擊手處於下風。
二戰時期,日軍的作戰理念還停留在一戰,他們不贊成用強大的火力戰勝對手,而是提倡用一顆子彈消滅一個敵人,所以當時日軍也就沒有裝備自動武器。日軍強調精準射擊,早期的侵華日軍士兵射擊技術較精準,再加上他們使用的三八式步槍精準度高,不少日軍可以達到兩三百米射擊的水平。這也構成了一個邏輯:因為射擊水平普遍高,那麼也就很難有特別出眾的狙擊手了。
在消耗戰、城市防禦戰中,狙擊手更有用武之地。淞滬會戰持續了三個多月,中日雙方狙擊手有了一場血戰。在此後的戰役中,日軍總是處於進攻狀態,再加上中國軍隊根本沒有什麼狙擊手,日軍狙擊手自然就不出名。在太平洋戰場,日軍則寧願與美軍同歸於盡,也不願撤出戰場。
當然,這種思想對於步兵來說,有助於提高士兵鬥志,但是對於狙擊手,這種同歸於盡的辦法完全不行了。因為狙擊手射殺敵軍,暴露位置後,通常會換個位置繼續射擊,這樣才符合狙擊手的戰術。而日軍卻不這樣想,他們通常佔據一個很好的位置,即使暴露了,也要繼續射擊,直到死亡。更有甚者,有的日軍狙擊手在對付美軍時,直接將自己綁在樹上,直至陣亡,日軍狙擊手往往成為消耗品,即使取得了不錯了戰績,也會直接面對死亡,自然不會出名。
回覆列表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的九七式、九九式狙擊步槍,可以算的上是比較好的兩款槍其中,九七式要比九九式更好(因為隱蔽性更出色)。而日本沒有出現王牌狙擊手,主要是因為日軍狙擊手太死板。如果日軍狙擊手腦子活套一點,估計會出現許多王牌狙擊手。
九七式狙擊步槍
先來說說這兩款狙擊步槍
九七式狙擊步槍和九九式狙擊步槍,為三八式步槍(九七式狙擊步槍)和九九式步槍(九九式狙擊步槍)的衍生版本。這兩種槍,都是在三八式步槍或者九九式步槍的生產線上,挑選精度較高的拿來進行改造(當時的狙擊步槍,大多數都是以這個辦法挑選改造的,例如德國的毛瑟98K步槍、蘇聯的莫辛·納甘步槍等)。
九七式狙擊步槍和九九式狙擊步槍與普通版本步槍(三八式和九九式)的區別很小,大多數的改造專案都是將直型的拉機柄改成彎型的拉機柄(主要是為了避免在拉動機柄時與瞄準鏡干擾),加裝瞄準鏡基座(用來安裝九七式2.5倍或九九式4倍光學瞄準鏡)。另外,由於三八式步槍沒有單腳架,所以九七式狙擊步槍槍身前部護木位置安裝了單腳架。而九九式步槍本身就有,所以狙擊型號這裡與普通版本沒有區別。
九七式狙擊步槍
因為這兩種狙擊步槍,都是挑選了精度較高的步槍進行的改造,所以說在精度方面,與當時其他國家的狙擊步槍相比並不差。但是,因為這兩款狙擊步槍的槍管較長,再加上使用彈藥的緣故,所以這兩款狙擊步槍的隱蔽性都較為出色。
九七式狙擊步槍,使用的是6.5×50毫米友坂彈。這種子彈的彈頭,在發射藥燃燒產生的高溫高壓燃氣的推動下,在經過長度為797毫米的槍管後,因為發射藥在槍管內不是燃燒完成就是接近完成,所以槍口焰幾乎看不到,這就導致其隱蔽性大大提高。
九九式狙擊步槍
而九九式狙擊步槍,因為其增大了口徑(7.7毫米),使用7.7×58毫米友坂彈,這種子彈的裝藥量,要比6.5×50毫米友坂彈更多,所以它的發射藥,在槍管內燃燒的情況,並不像九七式狙擊步槍那樣完全。雖然不完全,但這種槍的隱蔽性,也要比其他國家的更好。因為難以被發現,所以只要使用得當,這兩種步槍肯定能發揮出較大的威力,這也就是為什麼說這兩款狙擊步槍好的原因。
九九式狙擊步槍
然後再說說日軍為什麼出不了王牌狙擊手
以九七式狙擊步槍為例,在太平洋戰場上,有許多美軍官兵,在遭到日軍狙擊的時,短時間內都難以發現日軍狙擊手的具體位置。這種步槍,不管在白天或者夜間,美軍官兵都無法看到其槍口焰或者煙塵。如果日軍狙擊手頭腦靈活點,在攻擊時一邊打一邊變換位置的話,將會幹掉許多美軍。
蹲坐在樹上的日軍狙擊手
但是日軍狙擊手,通常不會變換射擊位置,只會死板地在同一個陣地上打到死為止,這樣,雖然拿的武器隱蔽性較好,但是往往還沒狙殺幾個美軍,就會被發現,然後被幹掉,這也就是為什麼日軍出不了王牌狙擊手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