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風箏m82
-
2 # 屏山品紅樓
烏莊頭進租,一個細節頗值得玩味。這是發生在元春省親之後的哪一年,寧榮兩府田莊上都遭了災,儘管讀者認為進租清單上已是奢華無比,金山銀山,可是比起往年的收成,東西一定是大大縮減的,賈珍很不滿意,發脾氣道,今年有的饑荒可打,真真叫別過年了!
在這些堆積如山的年貨裡,有一個最醒目的東西,在《紅樓夢》那個年代,那是絕對的頂級存在,就是有兩條鱘鰉魚。
鱘鰉魚在清代一直都屬於進貢皇室的首貢,是極為珍稀的東西,“鱘鰉”二字就是康熙帝親自起的名字,取“尋找皇帝”之意,民間基本上是屬於禁獵的物種。史料可查到的,《吉林通志》中就有寧古塔的貢單寫:“鱘鰉魚三尾,今同。”《嶽州府志》進貢物品也有記載:“醃臘大樣鱘鰉魚二尾,合二百五十斤。”進貢宮廷也不過兩三尾,可見鱘鰉魚的珍貴。兩條魚就有兩百多斤,個頭如此之大,意味著一條魚重達一百多斤,是一個成人的體重。古人技術落後,捕撈這種大型魚類難度極大,是進貢數量稀少的重要原因。進貢的數量尚且如此,寧國府的年貨裡竟然也能出現兩條鱘鰉魚,也是十分難得的了。從另一個角度也證明賈府莊園的實力。
寧國府的這兩條鱘鰉魚能值多少銀子呢?
《清稗類鈔》記載:鱘鰉,奉天之魚,至為肥美……巨口細睛,鼻端有角,大者丈餘,重可三百斤,冬日可食,珍品……斤費三金。說這個魚是產在東北的,這與賈府的田莊所在地是一致的,魚比較大,一條可以達到300斤。進貢的一條有一百多斤,並不算大。就算寧國府的這兩條魚各有一百斤吧,對於鱘鰉魚來說,這算普通大小了。一斤應該要三兩銀子,而不應該理解為三兩金子。
一斤就要三兩銀子,就算這兩條鱘鰉魚加起來有200斤,這計算很保守了。那這兩條魚就值600兩銀子。夠一個莊戶人家生活幾十年的。這樣的奢侈,賈府怎能不敗。
-
3 # 一串七珠讀雜書
《紅樓夢》好多好多細節都是前呼後應的,就是脂硯齋說的“灰線千里”,使整部小說中的人物和故事,有種整體感。更像一段紀錄片,記錄人生一段變化和變遷。
其中有一個小細節,是關於司琪的。
大觀園遭到抄檢,暗喻著賈府最後抄家,一個赫赫洋洋的大廈傾倒,鳥飛人散了,這也是人之常情。而抄檢大觀園的原因,就是一個個小小的繡春囊——偷情。抄檢賈府呢?也不過因為一個看起來小小的由頭——虧空,其實是賈府到了自取滅亡的地步。
繡春囊的發現,是在鴛鴦遇到司琪和表弟潘又安偷情。司琪和表弟潘又安幽會,打臉賈母說的在我們家斷沒有這樣的事,連下人也不會有這種事的說辭。說明看起來“巍峨軒峻”的賈府,內裡已經開始破漏不堪了。
第二十七回,小紅完成王熙鳳交代的事,回去覆命。在山坡上,看到司琪從山洞裡出來,站著系裙子。
一般讀者會對這個細節忽視,因為作者不過是為了描寫、襯托小紅,其實這裡安插遇到司琪,也是作者特意用筆之處。
送司琪從山洞出來,繫著裙子,說明司琪與這個山洞有著某種暗在的聯絡。從司琪繫著裙子,讓小紅看到,可見司琪在生活細節上,不是謹慎細微之人。司琪系裙子的這個動作,在這裡十分不雅,讓人覺得這位未出閣的姑娘,不夠檢點。同時,在後文中,逮住司琪和表弟偷情不突兀。
讀者們想想,換成黛玉的丫鬟紫鵑,探春的丫鬟侍書,她們會在山洞小解,繫著裙子就出來嗎?不會,所以說作者在描寫人物細節動作和舉止言談中,就是貼著人物寫的。
到後文傻大姐看到一個繡春囊,邢夫人以此為由刁難王夫人,王夫人給王熙鳳施壓,一定要查出繡春囊的來龍去脈。雖然作者沒有明寫繡春囊是誰的,也一定猜出,是潘又安帶進來,丟失的。至於司琪是不是知道,就不好說的了。
回覆列表
第七回周瑞家的受薛姨媽叮囑去送宮花。周瑞家的正巧看到惜春跟一群姑娘在園子裡玩耍。惜春拉著智慧跟周瑞家的說:我剛和智慧說,明兒剃了頭同她做姑子去,你今兒就送花來了。若真的剃了頭,這花又往哪兒戴呢?說完大家一起笑了起來。這句話雖然是句玩笑話,但惜春最後結局還是做了姑子。惜春如花的年齡竟也葬送到了那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