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通訊一小兵

    應邀回答本行業問題。

    基站是移動通訊系統的無線接入網部分的主要組成部分,不同制式的基站略有不同,而且按照覆蓋能力也可以分成是宏基站和小基站,如果按照覆蓋場景不同還可以分為宏蜂窩和微蜂窩。

    不同制式時代,基站的結構也有所不同。

    移動通訊系統,從1G時代開始,經歷了2G/3G/4G,直到現在的5G,基站的結構發生了一些變化。

    1G時代的基站現在已經不存在了,現在存在在現網的主要是2/3/4/5G的基站。

    基站就物理結構來說,主要是有基帶單元、射頻單元以及天饋線系統。

    2G時代,基站的基帶單元和射頻單元是在同一個機櫃之中的,屬於一體化的基站。

    進入3G時代之後,出現了基帶部分和射頻部分分離的基站,基帶部分被稱為BBU,射頻單元部分被稱為是RRU。

    3G時代開始,如果BBU和RRU不在同一位置,還被稱為分散式基站。

    4G時代,宏基站已經完全是BBU/RRU分離的結構了,一體化基站只有一些微基站採用。4G時代,不少BBU是同一放置在某個機房之中,RRU透過光纖拉遠,這樣的BBU放置也被稱為BBU池。

    5G時代,BBU的結構開始有所變化,RRU的結構也有所變化,BBU分離成為了CU+DU的結構,而RRU和天線整合,變成了AAU。

    不過目前運營商的組網,CU/DU合設,也有依然是BBU結構的。

    基站按照覆蓋環境的不同,被稱為宏蜂窩和微蜂窩。

    宏蜂窩和微蜂窩的概念,主要是在2/3時代,那個時代把覆蓋室外的基站成為是宏基站,宏基站的功率比較高,覆蓋的距離也比較遠,天線部分是傳統的天線(比如板狀天線,美化天線)。

    微蜂窩在2/3G時代,主要是覆蓋室內的基站,天線部分是使用的傳統的室內分佈系統。

    基站按照發射功率以及覆蓋距離的遠近,還可以分成宏基站和小基站。

    小基站在3G時代開始出現,4G時代開始被推廣。

    宏基站一般是指發射功率在20W以上的基站,覆蓋距離比較遠,大於200米。

    小基站還可以分為微基站、皮基站、飛基站等。

    微基站一般是指發射功率在500mw以上,但是小於宏基站的基站,覆蓋距離是50-200米。

    皮基站一般是指發射功率在100-500mw之間,覆蓋距離在20-50米之間的基站。

    飛基站一般是指發射功率在100mw及以下,覆蓋距離在10-20米之間的基站。

    在5G時代,將會引入大量的小基站去進行補盲補熱,以及部分室內區域的覆蓋,5G時代運營商最終部署的小基站的數量將會超過宏基站的數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打算為尼康D3000配一個定焦頭,推薦501.8D還是351.8G?謝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