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緯度與空間
-
2 # 一路奔跑的土豆
居然還沒有大神來回答?理論上引力波不斷的在擊中地球,好像引力波探測裝置和射電天文望遠鏡同時測到證實引力波事件有兩次了。
只要是引力波,都會造成空間扭曲,幅度大小不一樣而已。強度與幅度成正相關。
回到問題。強引力波擊中地球,從問題來看,問的是強度足夠目視可見的引力波。如果置身事外,當然可見。但如果我們人置身其中,應該在視覺反應到大腦之前,就被擊碎了,看不到。想象一下,應該是先是以光速被壓縮成鐵一樣,變成紙片人,然後光速釋放,會變成什麼樣呢?
-
3 # 量子科學論
有關引力波的問題,我們先簡單說一下引力,引力作為四大基本力中最弱的力,雖然它弱,但它相較與其他的力在我們的生活中更為普遍,不論我們睜眼還是閉眼,引力都把我們牢牢控制在地球上。所以引力就成為了我們人類最先知道、最先解釋的一種力,目前看來也是最不瞭解的一種力。
牛頓對引力的描述在17世紀的80年代,牛頓首次為我們描述了萬有引力的奧秘。也為我們提供了絕對不變的時空觀念,在牛頓引力的引導下,我們成功的解釋了日常生活中所能預見的所有力學問題。更為天文學家理解行星軌道運動提供了理論依據。
1781年有一件事點燃了科學界對天文學的熱情,那就是威廉赫歇爾發現了一顆新行星——天王星,此時人們根據牛頓引力和開普勒行星軌道定律可以完美的描述太陽系內其他行星的軌道,但在天王星上就發現了不對勁。
天王星軌道的近日點和遠日點實際觀測資料和理論預測不一致,當時人們就覺得,這天王星軌道外肯定還有一顆位置行星。
1846年人們就在預測的位置不到1°的地方,發現了海王星,因此海王星就是人類透過筆尖發現的行星,也是牛頓引力最為輝煌的時刻,一切都預示著牛頓引力的完美無缺,但是隨著人們觀測技術的進步,我們發現了水星軌道的異常進動問題,和牛頓引力預測總是每世紀相差 43.11角秒。就這一問題,困擾了天文學家幾十年,甚至有人試圖修正引力公式,預言在水星與太陽之間可能存在一個行星,連名字都想好了稱為“火神”,但事實證明這一切都是徒勞。
廣義相對論的預言1916年愛因斯坦正式發表了它的廣義相對論,不僅解決了水星軌道進動問題,更是為我們帶來了全新的時空觀,從根本上解釋了引力的本質問題,廣義相對論告訴我們:質量或能量的存在會彎曲時空,而彎曲的時空就決定的物質的運動方式。同時也提出了像光線經過大質量物質會發生彎曲,引力透鏡,引力紅移,當然也包括引力波!這些預言都在後來的觀測中得到了證實。
引力波是咋來的?我們知道帶電粒子在磁場中運動,會發出電磁輻射或電磁波,愛因斯坦預言,大質量物質在空間中加速運動會對空間產生振動,也會向外發出引力波。那麼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任何具有質量物體之間的引力無處不在,任何物體的突然運動都會產生引力波。
但是由於小質量物體的引力非常非常弱,我們是無法感受到的,目前我們最先進的儀器也無法檢測到地球繞太陽執行產生的引力輻射。但引力波確實是無處不在。
在2015年9月14日,LIGO偵測到兩顆黑洞合併產生的引力波,當然這也擊中了地球,甚至擊中了我們每一個人。
那麼引力波經過時會發生什麼?引力波是時空的漣漪。當波經過時,它會沿一個方向拉伸空間和所有的事物,並沿另一個方向壓縮所有的事物。
由於引力波非常微弱。例如,在2015年的引力波襲擊我們的時候,我們每一個人在引力波的作用下都發生了拉伸和壓縮。即使我們有一個五公里長的鐳射探測器,也必須把探測器的長度測量精到不到原子核半徑的千分之一。那麼引力波是如何向一個方向拉伸,向另一個方向收縮的。根據愛因斯坦的理論,我們的宇宙實際上是由空間結構構成的。現在,我們可以想象一張網。然後,將網沿X方向拉伸,我們會看到網向Y方向收縮。空間結構中的漣漪,即引力波,在一個方向上擴充套件空間,在另一個垂直方向上收縮空間。
如果你的身高是1米,2015年9月14日的引力波從頭頂擊中你,你的身高會下降0.000000000000000000001米(小數點到1之間有20個零)。你的身高會變成0.999999999999999999999。不僅是你的高度,就連整個地球都會在那一刻收縮和膨脹。
因此,如果引力波足夠強,我們就可以看到空間扭曲,物體扭曲,大氣失真。不過我們應該不會體驗到這種現象。
-
4 # 宇宙v空間
首先感謝邀請。我們知道引力波是宇宙中最為神奇的波,它的傳播介質非常的特殊,因為引力波依靠的的時空來傳播的。因此它的擴散性和穿透性是最強大的,如果拿引力波和伽馬射線對比,你會發現引力波要比伽馬射線強大的多,兩個根本不是一個級別的,那麼如果超強的引力波擊中地球,我們的世界會變變成什麼樣子!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要知道引力波是什麼!實際上,引力波就是由引力的形式釋放的能量波,那麼引力的本質是什麼呢?這是一個無法回答的問題。因為這個問題已經困擾了科學家幾個世紀。但是我們可以將引力比作為時空彎曲時所釋放的能量!
我們居住在地球上,雖然地球非常的大並且非常的重,並且質量非常的大。但是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如同螻蟻一樣,不說地球,就算太陽也是一樣。在宇宙中存在著一些超大質量的天體,它們就是黑洞、中子星以及脈衝星。這三種天體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體積小、重力大、引力大、質量強!
我們知道時空是一體的,而時空受到質量越大的物體時,所承受的彎曲程度就會越大。而引力波來自於兩顆質量不同的天體所釋放的,因為兩顆天體在靠近時,時空在不斷的發生了變換,這種變化的能量以波的形式向外擴散,這就是引力波的誕生。
我們今天所觀測到的引力波都是傳遞了幾十億光年,才到達地球的。因此如果強大的引力波來到地球時,首先引力波無法對地球造成任何傷害。其次它會之間穿透地球,而在穿透的過程中,我們將會看到一些非常神奇的時間,例如空間的扭曲,你看到的將會是高樓大廈竟然變歪了,人體竟然變高了,等一系列奇異的現象,這種比喻就如同你拿放大鏡看世界是一樣的感覺。因此這種效應被稱為透鏡效應。
既然引力波以時空來傳播,時空必然會受到影響,而我們所在的時空也會受到影響。首先就是你和你的朋友,雖然你們兩個坐在一個房間中,但是受到了引力波的影響,你會發現如果你去和你朋友握手,你朋友無法感覺到。
並且它也無法看到你的動作,對於你來說,你看到你的朋友一動不動,而對於你的朋友來說,在他的眼裡你也是一動不動。而如果這時候你去看手錶的話,你會發現手錶仍然在走,但是走的速度時而快、時而慢有時會暫停。這是因為時空在不斷的發生變化,當引力波過去後,一切又歸於正常了。這種感覺如同做夢一樣,但和夢的區別就是,這一切都是真實的,是你雙眼可以看到的!
-
5 # 小宇堂
幾乎看不到。不是因為空間沒有扭曲,而是因為實際的引力波的波長太大,而且波動太過微弱,我們用肉眼是幾乎觀察不到其所帶來的空間扭曲的。下面詳細來說一下:
愛因斯坦的時空扭曲用著名的相對論者約翰·惠勒的話來說,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可以概括為兩個陳述:
物質告訴空間和時間如何彎曲
(彎曲的)空間和時間決定了物質如何移動。
愛因斯坦在1915年11月發表了他的理論的最終形式。到1916年春季,他已經意識到空間和時間扭曲的另一個後果:
廣義相對論允許引力波以光速傳播,引力波是透過空間的有節奏的扭曲。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物理學家不確定這些引力波是真實的還是愛因斯坦理論中的數學假象。但是,在1980年代就已經有了間接證據。
引力波是由在軌道上執行的天體和某些其他具有加速度的質量輻射出的。目前,國際已經成功地直接觀測到了引力波。科學家們未來希望進一步利用引力波來“監聽”宇宙中一些最劇烈的過程,例如合併的黑洞和/或中子星,或超新星爆炸的核心區域。
就像常規天文學使用可見光和其他形式的電磁輻射來了解遠處的物體一樣,引力波天文學將破譯引力波中所包含的資訊。
引力波有什麼用?為此,讓我們看一個簡化的,完全假設的情況。
考慮粒子在空間中漂移,遠離任何引力源。想象一下(如下圖),粒子(紅色)圍繞中心(黑點)排列成圓形——一圈漂浮在太空中的粒子環。如果有一陣小小的引力波穿過該影象,直接到達你的螢幕,則這些粒子之間的距離將有節奏地變化,如下圖所示,當簡單的引力波穿過一圈粒子環時,粒子之間的距離如何變化。
請注意這種獨特的模式:當圓在垂直方向上拉伸時,它在水平方向上被壓縮,反之亦然。這是引力波“四極畸變”的典型現象。
重要的是要記住,此動畫以及隨後的動畫會相當大地誇大引力波的效果。實際上我們能夠望測量的真實的引力波要弱得多。如果上述我們假設的粒子圈與地球圍繞太陽的公轉軌道一樣大,那麼現實的引力波會使它變形的幅度小於氫原子的直徑。所以宇宙中通常的引力波根本沒法引起我們視覺上可判斷的差異,因此用肉眼是看不到的。
引力波在太空中移動上面的動畫顯示了所謂的“引力波在橫截面上的振盪”。要了解整個引力波的形態,我們需要從三維上來觀察。
剛才我們談論的是當引力振盪透過空間截面時的漣漪。如果換成水波:在水波表面的每個點,我們都能發現一種往復振盪,即水面有節奏地上升和下降。但是,有這樣一種事實,即該振盪會傳播,並且我們可以看到波峰在表面上移動,從而使波成波浪形。
引力波也是如此。看到這一點,我們看到的不是自由漂浮的粒子構成的單個圓圈,而是由許多這樣的圓彼此堆疊形成的圓柱體的表面——無數圓圈,堆積成圓柱體。
在此影象中,很難看到哪些點在前面,哪些在後面。讓我們用一條藍線將每個粒子與其相鄰的點連線起來,並填充這些線之間的區域。這樣,引力波的幾何就更加明顯了。
只要記住,線條和發白的表面都不是物理的。相反,如果我們希望粒子對重力波的影響最大,則應確保它們真正自由地漂浮,並且當然不應以任何方式連結它們!
現在,讓我們看看之前看到的相同的引力波對這種粒子的聚集有何作用。從這個角度看,波浪從後面的右側傳遞到前面的左側:穿過3D圓柱體的引力波如您所見,波浪在空間中傳播。例如,粒子圓內的垂直距離最大的點正在向觀察者移動。如果直接從側面看這個圓柱體,則可以更清楚地看到波浪的性質:重力波對粒子集合的作用,直接從側面看
動畫顯示的只是一種簡單的重力波(“線性極化”)。這是另一種(“圓極化”):圓極化重力波的作用
然後,這就是美國的引力波觀測臺LIGO和歐洲的VIRGO正在尋找的東西。這些探測器內部設有精確懸掛的探測裝置——一種大鏡子,並用鐳射來檢測由引力波引起的微小距離變化。
更現實的引力波訊號仍然更加複雜,其中包含有關合並黑洞或超新星爆炸內部物質的整體運動的資訊。它們組合了許多不同頻率的簡單引力波,並且這些波的強度(它們的振幅)將隨時間以特徵性方式變化。而引力波跟光波一樣是以光速行進的,它透過地球時的速度是很快的。
在上述這些動畫中,引力波看起來有點像蠕動的太空蠕蟲。但實際上這些波峰和波谷之間的距離非常巨大,有的甚至超過地球的直徑,在這樣的尺度下,我們可能很難感受到這種震盪。也就是說引力波透過的時候,整個地球會以光速的方式透過引力波的微小的扭曲量,以至於我們無法覺察到任何空間的扭曲的存在。
雖然肉眼看不到,但是裝置可以“看到”美國的引力觀測臺LIGO和歐洲的引力觀測臺VIRGO就是這樣的裝置。它們都不是小裝置,而都是天文臺級別的設施。
其基本設定如下:
兩個反射鏡
一個接收器(或“光檢測器”)
一個光源
一個分束器。
上圖:光(鐳射)光源從LS進入檢測器,到達分束器B,顧名思義即將一半的光傳送到反射鏡M1,另一半透過反射鏡M2。分別在M1和M2,光被反射回分束器。在那裡,從M1(或M2)到達的光再次分開,一半朝著光檢測器LD,另一半朝著光源LS的方向返回。為了簡化說明,我們將忽略後半部分,並假設所有從M1或M2到達B的光都進入光檢測器LD。
順便說一下,這種裝置被稱為邁克爾遜干涉儀。我們將在下面看到為什麼它是重力波探測器的理想設定。
反射鏡和分光鏡(顯示為懸吊狀態)會以與我們前述的自由漂浮的粒子的相同方式對重力波產生反應。關鍵作用在於反射鏡和分束器之間,即探測器的兩個臂之間。在真實的LIGO探測器中,上述臂長很大,長達數公里。相比之下,光源和光檢測器則非常靠近分束器。
LIGO的設定簡化為上面的動圖:
紅色和綠色脈衝傳送到檢測器,分別代表進入水平和垂直臂的光。在真實的LIGO中,這個兩個方向上的光沒有區別,只是在分束器處被分為兩半。
光從左側的光源開始。一起離開光源的光一起傳播(綠色和紅色脈衝並排傳播)到分束器。然後,分束器將綠色的脈衝向上反射,而紅色脈衝則向右直接透過。在上面或右側的鏡子反射後,所有的脈衝回到分束器,並部分進入底部的光檢測器。
在此裝置中,水平臂比垂直臂稍長。紅色粒子必須多走一段距離,這樣它們會稍後到達檢測器,於是我們得到一個交替的節奏:綠色,紅色,綠色,紅色,並且它們之間的距離相等,這個設定在後面的檢測過程中非常關鍵。也就是說在兩個垂直方向上走了不同距離的光最後會以一種固定的錯開的節奏進入檢測器。
但是當引力波出現的時候,情況就有所變化了——見下動圖:
當空間的扭曲帶給兩面鏡子微小的振動,那麼脈衝到達我們的光檢測器的方式就會變得“心率不齊”——原本紅色和綠色的脈衝幾乎均勻地間隔開,但突然發現它們靠在了一起,就可以推測那可能是由引力波引起的。
這就是引力波的探測原理,並不複雜。
透過觀察光波“步調”的錯亂規律就可以判定是否有引力波在“騷擾”地球。當然還要從這種步調中排除一些其他的振動,例如地震,甚至周圍汽車帶來的振動。因為LIGO實在是太敏感了。為了排除這些局域的振動,而非全球性的振動,科學家們不得不在原理數千公里的美國東西海岸各建造了一個這樣的設施。所以LIGO是一對,而不是一個觀測臺。也就是說,只有兩臺LIGO以恰當的時間間隔接收到模式相同的振動訊號,才能確定是引力波。否則就是當地的局域振動。
上圖:建設在美國東西岸的兩座LIGO。
結語以人類現在的科技,當有強烈的引力波擊中地球的時候,我們雖然不能用肉眼看到引力波帶來的空間扭曲,但是可以透過觀測設施“看到”!感謝科學的發展吧!
回覆列表
地球毀滅那一刻你看的的是火海一批,什麼緯度什麼空間什麼扭力波統統被地震、大火、倒塌的狼藉場面所湮滅,除非你有特殊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