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直江信綱
-
2 # 一點點歷史
說到明朝,一些人會用到“黑暗”這個詞,其中很大原因就是東廠、西廠、錦衣衛這些特務機關營造的恐怖氣氛,“廠衛”一詞可謂如雷貫耳,其中“衛”指錦衣衛,“廠”還得再加上內行廠。
東廠設立於永曆十八年,全名為“東緝事廠”,是明成祖朱棣為了皇權專制的需求誕生的一個機構,東廠的老大一般由司禮監秉筆太監兼任,由於東廠可以“直達天聽”,有著超脫司法機構的特權,明朝大多亂政的宦官都掌控著東廠,比如劉瑾、魏忠賢等。
東廠內設掌刑千戶一名,理刑百戶一名,下面還有掌班、領班、司房若干,負責具體偵緝工作的役長稱為檔頭,還有數量眾多的番役,在很多影視劇中都將東廠稱為”番子“,實際上就是番役。
西廠,職責和東廠類似,成立於明成化十三年,因為明憲宗朱見深被一個名為李子龍的妖人弄得精神緊張,故而成立西廠四處探查訊息,西廠成立後在首任老大汪直的帶領下出盡了風頭,勢頭凌駕於東廠和錦衣衛之上。
但是風頭太勁也不是好事,西廠在短短三十年時間經歷了成立、裁撤、恢復、再撤銷、再復開、最終解散的的坎坷經歷,實際存在時間也就十年左右。
在明武宗朱厚照繼位後,當時有以劉瑾為首的號稱”八虎“的太監禍亂朝政,不僅西廠復立,而且為了分權,劉瑾又單獨成立了內行廠,不僅監視官民,更是連東西廠和錦衣衛都是其監視的物件,內行廠成立五年後和西廠一同裁撤。
錦衣衛的職能主要有三部分,分別是守衛值宿,負責皇宮保衛工作;偵察與緝拿捕盜賊;典詔獄負責刑訊。
廠、衛本來都是直屬皇帝的特務機構,但是在不同時期他們之間的關係還是有著不小的區別,由於明朝太監深得帝王信任權勢也越來越大,錦衣衛甚至一度淪為東廠的附庸,堂堂錦衣衛指揮使見了”廠公“甚至要磕頭行禮,但是也有類似於陸炳這樣強悍的錦衣衛指揮使。
有明一代,很著名的就是特務政治。而主要的特務機關,就是大名鼎鼎的東廠、西廠、錦衣衛。
歷史最悠久的是錦衣衛,錦衣衛本來是掌管儀仗和侍衛的親軍,1382年改為錦衣衛。因為錦衣衛偵查、審訊、逮捕不需要經過法司,可以獨立進行,所以權力很大,成為了皇帝手中制御大臣的利器(藍玉謀反案就是錦衣衛指揮使蔣瓛xian告發的)。
除此之外,錦衣衛還有很多“正事”,比如萬曆北韓戰爭期間曾經收集了不少日軍情報;有事還會充當使臣向外國頒發詔書,等等。
錦衣衛內設南、北鎮撫司,北鎮撫司所掌管的監獄就是所謂“詔獄”,有明一代無數名人都蹲過詔獄——比如修《永樂大典》的解縉、“椒山自有膽,何必蚺蛇哉”的硬漢楊繼盛、上書怒罵魏忠賢的“東林六君子”之首楊漣,等等。
但是朱元璋雖然屢興大獄,卻深知特務政治的危害,不可作為常態,所以在1387年公開焚燬錦衣衛刑具,下令大小案件“無得經錦衣衛”,都由法司審理。
到了朱棣奪位後,因為他得位不正,所以對於反對派非常警惕,不僅復設錦衣衛,還設定東緝事廠,由宦官統領,簡稱“東廠”。東廠的職能是“訪謀逆妖言、大奸惡”,和錦衣衛職能類似。但是畢竟東廠首領是太監,所以往往更被重用,明代權宦王振(攛掇朱祁鎮御駕親征那位)、馮保(張居正的盟友)、魏忠賢(這我就不介紹了,大家都認識)以及某種意義上比前幾位還有名的曹化淳(歷史上的這位不像電視劇那樣,其實是個好人),都曾掌管過東廠。
起初東廠沒有監獄,抓到的犯人還要送錦衣衛關押,後來也走了自己的監獄。東廠的權力非常大,京城衙門上班要監督,朝廷大案要案要聽審,甚至京城百姓流言蜚語都要監督。到了晚明,錦衣衛幾乎淪為了東廠的下屬,其權勢地位可見一斑。
西廠與東廠職能類似,但是僅在成化、正德年間短暫設定,存在時間不長。
晚明權奸魏忠賢,權傾朝野,廠衛機構在他手裡成為了排除異己、實現他個人專權的工具。“民間偶語,或觸忠賢,輒被擒戮”,更別說是對魏忠賢不滿的大臣了。“六君子之獄”、“七君子之獄”等,無數不願同流合汙的大臣都被廠衛殘酷迫害而死。
“殺人至慘,而不麗於法。踵而行之,至末造而極。”《明史·刑法志》的這十八個字,可以說是對這些特務機構最好的蓋棺定論了。廠衛歷史上每個字的背後,都是無數段血淚寫成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