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月關略萌
-
2 # 錢多多讀文史
七夕在今天被稱為“中國情人節”,那是經多方演繹的結果。
在古代:
一、七夕源於星象崇拜
古人將天上每個星座都與地上的實體地理區域一一對應,古代分星與分野目的主要是為了配合占星理論進行天象佔測。
星宿中的“牛宿”由6顆星組成,位於銀河的東岸,像兩個倒置的三角形,一上一下,很有特點,不過上面的那個三角形更大一些,亮一些。
小時候,家裡人告訴我,那是牛郎挑著一擔籮筐,裡面裝著他的兩個小孩——這明顯是把傳說安在星宿上的。
“織女”3星位於牛宿的北部,其中的“織女一”星是全天第五亮星,僅次於“大角”星,因此又常直接稱為“織女星”。
這兩個星宿間隔著銀河,在夏天的夜晚,大人常常講,這是王母娘娘當初一怒之下,用髮簪劃出的天河,以阻隔牛郎織女相聚。
二、重日崇拜
“七月初七”與古人對數字和時間的崇拜有關。古代民間把正月正、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六月六、七月七、九月九這“七重”列為吉慶日。“重日”在中國古代被認為是“天地交感”、“天人相通”的日子。
人們在這個節日設香案,拜祭七姐(傳說該日為其誕日);香案一般在七月初七日就備妥,傍晚時分開始向七姐祈福、乞巧。七夕節乞巧是向七姐(織女)祈求心靈手巧,希望婚姻幸福,家庭美滿。
由於星象崇拜、重日崇拜,糅合了民間關於七姐(織女星)誕日、牛郎織女相會等典故傳說。七月初七,自中國漢代以降,便逐漸有乞巧節、蘭夜、女節、牛公牛婆節、小兒節、穿針節、道德臘(道教《天皇至道太清玉冊》稱:七月七日,名道德臘,此日五帝會於西方七炁素天。)等等稱呼與慶祝。
七月初七傳說中的牛郎織女故事由於其接地氣、近民俗而影響力最為廣泛,其爭取愛情自由、抵制禮教束縛的意義為廣大人民所納,此日逐漸演變為深具內涵的“中國情人節”。
情人節快樂,諸親。
-
3 # 藍顏經典老歌音樂影片
說到七夕節,在古代,那可是一個十分重大的節日。
七夕,其實是從漢朝開始的。當然,七夕其實跟我們所熟知的“牛郎織女”的神話故事是分不開的。這個在小學初中就學過的神話故事,我們雖然只是覺得那就是一個故事。但是古代的人們可是十分重視七夕這個節日——也就是傳說中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 現在對於七夕這類節日,我們頂多是互相送個禮物,表示一下。
但是古代,七夕,可以說是一個比之春節也不遑多讓的,七夕的活動,可是非常的多喲。 七夕,也可以叫做乞巧節,就是姑娘們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禮拜七姐、陳列花果、女紅等等現代幾乎已經見不到了的活動。姑娘們乞巧,更多的是,對自己,或者說,祈禱自己未來有一個好夫君。
七夕節是古代一個非常中重要的節日,每年七月初一,就要開始準備這些了,比如很多的活動,所需要的物品,以及各種吃的玩的。到了七夕節那天,感覺可是比過年還要熱鬧呢,年輕的姑娘們打扮一新,慶祝節日,那可是現代社會都沒有的勝景了。
七夕,對現代人而言,只是活在書本上的那些詩人筆下的詩詞中,比如“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想想真的是一件非常浪漫的事情呢。七夕跟牛郎織女的關係很密切,正是由於這一個傳說,七夕才能跟中國的情人節畫上等號。
在2006年的5月20日,這個同樣特殊的日子裡,七夕節,正是入了中國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上。但是卻因為種種原因,七夕並沒有古代那種氛圍了。
古代,少女們在七夕的這一天,舉辦活動,乞巧,都是現代難以再現的。一個個青春靚麗的少女們,聚在一起,向著傳說中代表愛情的那顆織女星,祈求智慧美貌與巧手,當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呢。
古代,少女們成親比較早,而且在那個農耕文化盛行,擁有一手優秀的女紅,就足以找個好人家了。很多電視劇不是都有提到,媒婆提親,總說,某某姑娘女紅好,模樣也好。 其實,七夕真的是一個比較浪漫的節日。
因為一年到頭,甚至春節,或者其他,都沒有七夕的浪漫。在有些地方還會放煙花,比如燈會。在比如唐朝這一風氣較開放的年代裡,未婚男女還可以藉此相看。如果互相看上了,姑娘們會送出自己繡的一點小物件,而男方也會回贈一些東西。
歷史上,每朝每代的七夕,其實大致都有相同的習俗。姑娘們乞巧,求個喜樂,但是更多的是一個時代的特徵。乞巧更像是姑娘們藉此機會,表達自己對於浪漫愛情,以及想追求更加優秀的自己的一種嚮往。 古代的姑娘,她們的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她們也希望未來能遇到一個良人。
七夕節的風俗習俗有:
1.穿針乞巧
七夕之夜,民間女子當庭布筵,虔誠跪拜織女星,乞求保佑自己心靈手巧。
2.漂針試巧
少女以盂盛水,放在太陽下曝曬,然後放針在水裡,看形成的圖案如何,預示著是否心靈手巧。
3.種生求子
在七夕節到來的前幾天,將綠豆、小豆、小麥等浸於瓷碗中,將長出的芽以紅、藍絲繩紮成一束,稱為“種生”。
4.染指甲
染指甲是西南一帶的七夕習俗,四川省諸多縣以及貴州、廣東兩地,也有此風俗。
5.洗髮
許多地區的年輕姑娘,喜歡在七夕節日時用樹的液漿兌水洗頭髮,傳說不僅可以讓女性年輕美麗,而且還可讓未婚的女子儘快找到如意郎君。
6.接露水
浙江農村,在七夕時流行著用臉盆接露水的習俗。傳說七夕節時的露水是牛郎織女相會時的眼淚,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
4 # 小怪軟體管家
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七夕節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七夕”。拜七姐,祈福許願、乞求巧藝、坐看牽牛織女星、祈禱姻緣、儲七夕水等,是七夕的傳統習俗。經歷史發展,七夕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說,使其成為了象徵愛情的節日,從而被認為是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在當代更是產生了“中國情人節”的文化含義。
七夕節起始於上古,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宋代。在古代,七夕節是靚女們的專屬節日。在七夕的眾多民俗當中,有些逐漸消失,但還有相當一部分被人們延續了下來。古代的人們並不將七夕節叫做七夕節,更普遍的叫法是乞巧節!
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們穿針引線驗巧,做些小物品賽巧,擺上些瓜果乞巧,各個地區的乞巧的方式不盡相同,各有趣味。在山東濟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動很簡單,只是陳列瓜果乞巧,如有喜蛛結網於瓜果之上,就意味著乞得巧了。而鄄城、曹縣、平原等地吃巧巧飯乞巧的風俗卻十分有趣:七個要好的姑娘集糧集菜包餃子,把一枚銅錢、一根針和一個紅棗分別包到三個水餃裡,乞巧活動以後,她們聚在一起吃水餃,傳說吃到錢的有福,吃到針的手巧,吃到棗的早婚。有些地方的乞巧節的活動,帶有競賽的性質,類似古代鬥巧的風俗。
此外,乞巧時用的瓜果也有多種變化:或將瓜果雕成奇花異鳥,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圖案;此種瓜果稱為“花瓜”。直到今日,七夕仍是一個富有浪漫色彩傳統節日。但不少習俗活動已弱化或消失,惟有象徵忠貞愛情的牛郎織女的傳說,一直流傳民間。(部分內容選自百度百科)
回覆列表
今天是七夕節,是一年一度的本土情人節,在這裡先祝大家節日快樂。
迴歸正題。在古代,七夕節可不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情人節,而是一個對於女性來說相對比較重要的節日。因為在古時候,七夕節又被稱之為“乞巧節”,是古代女性“討巧”的節日。
說起七夕節,就不得不提起牛郎和織女的故事。他們的愛情故事不僅讓我們現代人感動,在古代亦是令人嚮往。因此,把每年牛郎和織女相會的農曆七月初七定為七夕節。
那麼七夕節真的只是講述了牛郎和織女的愛情故事嗎?其實是不正確的。他們的愛情故事雖然感人,但在古代社會,女性的地位及角色定位就註定了“能織善編”、“心靈手巧”才是最重要的技藝。而傳說中的織女便是以高超的編織技藝著稱。因此,古代的七夕節成為了古代女性乞巧的特殊節日。這一天,家中的女眷就會利用各種各樣的習俗和方式來向上天(織女)乞求自己能夠獲得高超的編織技藝。諸如“穿針乞巧”、“投針驗巧”、“蛛網應巧”等等,在不同的時代都有著不同的乞巧方式,但目的都是一致的。
所以說,古代的七夕節並不是像現在我們過的情人節那般。在古代,七夕節那天並沒有男女相會的浪漫場景,更多的是古代女性對於乞巧的美好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