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丁叮叮
-
2 # 火星來的鳥1
一個天罡星怎麼會落草在一個地煞星辦起的山頭?最起碼二龍山還有武松這樣的強手,對吧!其實,這也只是表面現象。更深層面的原因還得說魯智深去過五臺山之後,得到了高僧的點化,改變了自己的人生觀。最後徵方臘回來,沒有和宋江回朝廷,選擇就近返回寺廟。正好趕上錢塘江大潮,他又想起高僧所說,聞潮圓寂,得以善終。
-
3 # 春秋小怪
原因很簡單!
——————
魯智深之所以不願意留在桃花山,一是因為當時他尚有大相國寺這麼個地方可以安身。二是因為他只喜歡和大方的、爽快的人交朋友,而李忠和周通都不是這樣的人!故此他才沒有留在桃花山!
魯智深之所以在二龍山落草為寇,主要還是因為這時他已沒有地方可以安身了,雖然二龍山的鄧龍人品還不如周通李忠,但是這時沒有好的辦法,只得硬著頭皮去請求入夥,誰料鄧龍竟不同意他入夥,魯智深無奈只得和老鄉楊志殺死鄧龍,自己當了大寨主!
-
4 # 三點文墨
《水滸傳》小說,魯智深既然看不上李忠的桃花山,為什麼後來又落草二龍山了呢?
第一、先說說魯智深為什麼看不上桃花山01.看不慣小霸王周通強槍民女的行為魯智深初識桃花山,是在去往大相國寺的路上。在桃花莊劉太公這裡得知了桃花山的存在:
此間有座山,喚做桃花山,近來山上有兩個大王,紮了寨柵,聚集著五七百人,打家劫舍。同時也得知了,桃花山的強人要強娶劉太公的女兒,以魯智深路見不平的性格肯定不會袖手旁觀,所以出售教訓了周通,也就是因為周通在女色方面的問題,魯智深認為他不是好漢,對他很是瞧不起。
02.看不慣打虎將李忠扭扭捏捏的性格周通引來了李忠報仇,魯智深被李忠認出,之後在魯智深的說和下,周通折箭立誓,不在強娶劉氏。
魯智深心下本身看不起李忠,之前初次和李忠相見的時候,叫著李忠喝酒,李忠卻要先賣了膏藥再去,之後解囊賙濟金老漢父女的時候,史進拿出十兩,李忠卻只掏出二兩;這些都讓魯智深感覺李忠不爽利。
在桃花山住了幾天之後,魯智深要下山趕路,山上有金銀,這二人卻要下山劫道,弄些盤纏送行;這讓魯智深更加覺得李忠、周通二人不是慷慨之人,作事慳吝。
第二、再說說為什麼魯智深又落草二龍山01.時過境遷,所處的境遇不同這時候的魯智深,不在被大相國寺允許掛單,更是得罪高太尉,被差人捉拿,魯智深一把火燒了菜園子之後、開始流浪江湖,後來打聽了二龍山可以安身,本是想著投奔入夥的,沒想到卻被拒絕了。
02.寧為雞頭,不為鳳尾的自傲魯智深入夥不但被拒絕,還和二龍山的鄧龍火併了一場,這下魯智深火大了,憋著一股氣要奪下二龍山,每天守在山下叫罵。
後來遇見了青面獸楊志,二人都是無處安身的人物,最終在曹正的幫助下,設計奪下了二龍山,有了一個安身之處,從此在這裡落草,一直到三山聚義、共上梁山。
第三、魯智深看不起桃花山,但也不能強奪,所以只能奪來二龍山安身。魯智深看不起桃花山,主要是看不起桃花山落草的二人,但是和二人有點交情,不好壞了江湖道義,強奪桃花山安身。
但當時的魯智深已經沒有容身之處,所以在和二龍山鄧龍沒有交情的情況下,合著楊志奪來二龍山落草,是魯智深最好的出路。
對於犯了事的梁山眾人來說,流落江湖、無處安身的情況下,最後只能是落草為寇、打家劫舍過日子。
-
5 # 貢子曰
這個問題比較有意思,魯智深最開始根本就沒有落草為寇的想法,他是一個浪漫主義者,講究隨遇而安,有時候卻又不甘於寂寞,總能惹出一些禍端來。那麼魯智深既然看不上李忠的桃花山,最後他又落草二龍山主要有一下幾點原因。
一、並不是桃花山不好,而是李忠二人不行。桃花山是《水滸傳》中比較浪漫的一個地方,山下還有一個桃花村,周遭也有數不清的桃樹。當時魯智深正是貪看了桃花山周圍的景緻才錯過了宿頭,到桃花村留宿的。
既然這座山上能有人佔山為王,李忠和周通就糾結了六七百人在這裡打家劫舍,就說明這座山相對來說適合綠林好漢安身立命。從魯智深從桃花山逃跑的路線來看,桃花山也是一座易守難攻的寨子,景緻優美、地理條件也好的桃花山,魯智深不會不喜歡。
李忠和周通是什麼為人呢?李忠和魯智深是舊相識,李忠的初次出場就不得魯智深的喜歡。因為他地位比較低,本事也平平,不過是天橋上打把勢賣藝、賣大力丸的江湖藝人。在魯達眼裡這樣的人不是好漢。
而且李忠為人吝嗇,在救濟金翠蓮父女二人的時候,史進和魯智深出手都比較闊綽,而李忠摸摸索索才掏出無量銀子,這在魯智深眼裡就成了不爽利的標誌。魯智深是一個性格極強的人,不入他法眼的人他是不會願意與之相處的。
周通和李忠都有吝嗇的缺點,這點從給魯智深盤纏上就能看得出來,放著現成的金銀不給魯智深,偏偏要下山搶錢送與魯智深,看起來真是可笑,還顯得小家子氣。此外,周通還是一個好色之徒,這個缺點魯智深也忍受不了。
性格上的迥異是魯智深最終沒留在桃花山的主要原因,魯智深受不了他們的缺點,而不待見他們。說句白話,魯智深不是瞧不起打家劫舍的強盜,而是瞧不起李週二人的為人。
二、當時的魯智深境遇不同。魯智深路過桃花山的時候,身份還是和尚,並且還有那麼一點前途。從相對偏僻的五臺山文殊院到東京大相國寺工作,這無疑是一種升遷,東京的花花世界可是與五臺山大不相同的,並且有他師父的許諾,到了大相國寺可是做小領導的。
事實證明,魯智深到東京後的小日子比在五臺山強了不止百倍,生活也滋潤了起來。但是當他在野豬林救下林沖那一刻起,這樣的日子就不會再有了,他間接地得罪了高太尉,像他這樣的小人物在東京應景無法立足了,佛門已經不能子給他提供庇護了。
想要活命只能浪跡江湖,或者佔山為王。按照魯智深的性格肯定不會投奔桃花山的李忠那裡做小,所以只能自己拉起一支隊伍,單幹。
恰巧,二龍山的環境更適合落草,更巧的是,還有一個武藝相當的楊志此時也走頭無路,二人一拍即合,拿下了二龍山,成了二龍山的當家人。
小結時過境遷,當魯智深最後的庇護所被打破的時候,他只能奮起反抗,選擇落草為寇,選擇站在朝廷的對立面。但是投奔李忠所在的桃花山,在驕傲、自尊心強的魯智深心裡不可能的,所以他選擇了到二龍山入夥,只怪二龍山的鄭龍也是有眼無珠之人,錯失一個好隊友,自己苦苦經營的二龍山,反為魯智深做了嫁衣。
-
6 # 灣火
魯智深與李忠道不同不相為謀,反而捲了李忠的金銀,下了桃花山。魯智深有落草之心,可也要找到合著他脾性的人,如果是史進在桃花山,那魯智深自然會留下來。
魯智深是和尚,本該找個寺院安心修佛。可他入佛門,六根不淨,怎會有顆安歇的心?在瓦罐寺,殺了丘小乙和崔道成,一把火把道場燒了,說了句:梁園雖好,不是久戀之家。
魯智深從相國寺出來,無處安身,落草二龍山是有緣由的魯智深的久戀之家在哪裡?這還得從魯智深在林中碰到楊志說起,兩人英雄相惜,不打不相識,剪拂結交。魯智深也把自己的遭遇想法講給楊志聽。
魯智深道:“打聽這裡二龍山寶珠寺可以安身,灑家特地來奔那鄧龍入夥。叵耐那廝不肯安著灑家在山上,和俺廝拼,又敵灑家不過。只把這山下三座關,牢牢地拴住。”魯智深被人從大相國寺趕出來,打聽到二龍山,便有投靠二龍山落草之心。
為何會選二龍山?因為二龍山有個寶珠寺,這個主持方丈叫鄧龍,他是還俗做強盜的。這完全符合魯智深的身份和心意。
魯智深是和尚,性格也豪爽俠義,喝酒吃肉,不受清規戒律束縛。在五臺山和大相國寺正規寺廟處處碰壁,與潛心修道唸佛的和尚格格不入。但天下的寺廟皆是如此,你讓魯智深投向何處?
所以在魯智深心裡,想找個不受約束的寺廟,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幹著劫富濟貧的行徑,這是魯智深最理想的安歇之處。
而二龍山寶珠寺便是魯智深最佳的選擇。可那只是魯智深一廂情願的想法,二龍山的鄧龍根本就不接納魯智深。這讓魯智深陷入很尷尬的局面,在魯智深心裡,與人言語不契,要不走,要不打。
鄧龍與魯智深想必是談不攏,發生了爭執,所以魯智深選擇了打。可對方人多勢眾,打是打不過,二龍山又山峻峰險,靠一己之力想攻克,更是難以登天。
可魯智深又很想在二龍山落腳,所以在山下一直未走。倘若換做平時,魯智深自會說,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可見二龍山對魯智深是多有吸引力,真的是魯智深想安住的久戀之家。
那如何佔據二龍山?以魯智深的腦子,是想不來的。魯智深識字不多,沒啥文化。倘若有點謀略,也早就攻上去了。
曹正的計策是從內部攻入寶珠寺,終於讓魯智深稱霸了二龍山諸位知道,要讓魯智深想出攻打二龍山的計策,那是絕對想不來的。那攻克二龍山的計策,只能落在曹正和楊志身上。曹正為何會想出攻克二龍山的計策?而不是楊志。
其實,不是楊志沒有謀略,而是楊志丟了生辰綱,四處遊蕩,根本就沒想上二龍山。當時未丟生辰綱之前,王倫曾苦留過他。可他一心在朝廷,從未想過落草。如今走投無路,想再上梁山,又覺得面子放不下。
所以,楊志跟魯智深是有區別的:楊志並沒想上二龍山的念頭,而魯智深是有必上二龍山的決心。
因此楊志一來對二龍山不熟,他只是路過;二來他根本就對二龍山沒想法。
既然沒想法,計策之事也不會多考慮。隨行就市,跟著他們路線走。
曹正是林沖的徒弟,他的酒店就在二龍山附近。對二龍山的具體情況非常清楚。在楊志和魯智深來之前,曹正也可能在盤算二龍山的事情。
所以他這條計策也不是臨時起意,一定是曹正想了很久,常常盤旋在心頭。恰好碰到魯智深有心要佔據二龍山,便把這條計策說給他們聽。
這條計策如何,說實話,還真不錯。我們且看幾位如何用計攻克二龍山的。
1、苦肉計。先把魯智深縛綁上山,送給鄧龍。說這和尚想要聯合梁山好漢一道,掃蕩二龍山。鄧龍先前跟魯智深結仇,還吃過魯智深一腳。心中早有怨恨,今日縛了上來,當然想手刃了魯智深報仇。
2、擒賊先擒王。一見面,不由分說,先一杖把鄧龍打死。楊志與曹正等人殺出一條血路。那幫嘍囉見到當家的死了,也不敢造次,舉手投降。
魯智深終成夙願,佔了二龍山,和楊志一起,做了山大王。
所以,魯智深與楊志志同道合,落草二龍山,是魯智深下定決心要做的事。
-
7 # 踏歌走馬
魯智深不是看不上桃花山,而是看不上李忠,這和他在哪座山落草沒什麼關係,和山上的人有關係。
魯智深從一開始就不喜歡李忠,從第一次見面就不喜歡李忠這個人,覺得這個人小氣,吝嗇,不爽快。
李忠道:“待小子賣了膏藥,討了回錢,一同和提轄去。”魯達道:“誰奈煩等你,去便同去。這還是第一次見面,魯智深對李忠就煩的不行了,完全是看在史進的面子上,才讓李忠一起喝酒去。
其實我們可能都覺得魯智深第一次見李忠,也不認識他,不應該這麼煩他啊,其實細想一下,也是有原因的。
這個李忠是史進的開手師父,也就是帶史進入門的師父,但是史進的功夫大家都看到了,在遇到他真正的師父——王進之前,他的功夫就是花拳繡腿,不堪一擊。
李忠對史進學功夫的影響是不小的,但是李忠自己可能也沒什麼能耐,應該只教了史進一些表面功夫,然後史進又找了好幾位師父。
直到遇到了王進,史進的功夫才開始突飛猛進,一日千里,半年時間幾乎完全變了個模樣。
魯智深是早就聽說史進了,自然對史進有一定的瞭解,而李忠作為史進的第一個師父,魯智深肯定也是知道的,對於王進,魯智深也知道。
然後喝酒的時候遇到金翠蓮父女,魯智深湊銀子的時候,對李忠更是討厭。
魯達看著李忠道:“你也借些出來與灑家。”李忠去身邊摸出二兩來銀子。魯提轄看了,見少,便道:“也是個不爽利的人。”其實這也是人的心理問題,第一次見面對一個人印象不好,那麼以後只會更加不好。
後來魯智深在桃花山又遇到李忠,這時候李忠已經是桃花山的老大了,但是桃花山的老二居然強娶良家少女,魯智深這麼一個嫉惡如仇的人該有多厭煩這種人。
魯智深離開的時候,李忠不說直接送給魯智深銀子,非要下山劫了銀子再送給他,萬一劫不到呢?
魯智深直接自己動手搶了銀子跑了,對於李忠的為人處事非常看不慣,更不要說一起共事了。
所以,魯智深看不上的不是桃花山,而是李忠這個人。
-
8 # 綠野萍蹤01
拜讀了很多朋友的回答,感覺都不得要領,甚至連邊都沒捱上。
其實,這個題目出得挺好的,因為答題最佳時間已經錯過,原本也不打算作答了。但是,所有的回答都不靠譜,便又忍不住要寫幾句。否則,對不住這個好題目。
直接的說,魯智深落草二龍山是施耐庵在“驗證”智真長老的預言,讓花和尚體驗了佛、道兩家的正果。這事與桃花山無關,即便是當初梁山留他,魯智深也絕對不會入夥。
怎麼回事呢?
智真長老預言了魯智深的正果既然魯智深落草二龍山是因為要“驗證”他的正果,那就不得不說一說智真長老預言魯智深正果這段故事了。
話說魯達逃到了雁門縣,趙員外便把他藏到了“七寶村”。所謂“七寶村”,說的是佛門七寶。也就是說,一個雁門縣的財主,竟然霸佔了佛門七寶。所以,這個“趙員外”其實就是在隱寫下“革佛詔”革佛的宋徽宗。
魯達入佛門,魯智深大鬧五臺山,這段故事其實就發生在宋徽宗重和元年(1118年)至宣和元年(1119年)二月之間。
在七寶村呆了五七日,趙員外就把魯達帶上了五臺山,請求智真長老剃度魯達。
智真長老並沒有拒絕趙員外,便準備把魯達接納進五臺山文殊院。但是,文殊院所有的僧人都反對智真長老剃度這個“形容醜惡,貌相兇頑”,恐日後累及山門之人。智真長老見僧眾非常一致的反對剃度魯達,便上了禪椅,燃上一炷香,口唸咒語,入定去了。
一炷香燃完,智真長老真魂歸竅,對僧眾說:“此人上應天星,心地剛直……久後卻得清淨,正果非凡,汝等皆不及他。”
智真長老的這番話,包含了魯智深佛、道兩家的正果。
因為魯智深原本就是道家放出來的“妖魔”,經過“還道”歷練之後,便可“上應天星”,成為道家紫府北斗七星群中的天孤星。這豈不是“得道成仙”了嗎?
魯智深入了法門,則可做到大寺院的住持長老,正果與智真長老齊平。所以說,五臺山除了智真長老自己以外,“汝等皆不及他”。也是因為這個原因,魯達剛剛剃度,智真長老便賜法號“智深”。
魯達、魯智深身兼佛道責任,所以,智真長老說他“命中駁雜”。
既然要做寺院的住持長老,魯智深哪裡能夠應李忠之請,做桃花山的寨主呢?這座山寨與佛門沒有絲毫關係。
魯智深為何要去打二龍山上文提到,魯達上五臺山時,應當是重和元年的四五月份,大鬧五臺山時,便是宣和元年的二月了。難道書中的時間真有這麼精準確嗎?這個時間節點,又與魯智深落草二龍山有什麼關聯呢?
施耐庵在魯智深第二次下山,然後大鬧五臺山故事中,特別交代了一句:忽一日,天氣暴暖,是二月間天氣。
這一天,魯智深因為聽到了山下“待詔”的召喚,便來到了“父子客店”間壁的鐵匠鋪。花和尚定製了一把戒刀,然後,依照“待詔”的話,還定製了一條六十二斤重的水磨禪杖。
這處細節,便深刻的隱藏了歷史,“二龍山”已經出現了,那就是“父子客店”。
鐵匠鋪的掌櫃的叫“待詔”,其實這是錯誤的寫法。過去,手藝人中只有剃頭匠被叫做“待招”,是提手旁的“招”。施耐庵借用了這個稱謂,並且把“待招”寫成了“待詔”,就是說,這家鐵匠鋪隱寫的皇帝身邊的一個機構,所以,它便在“父子客店”的間壁。
父子客店,說的是宋徽宗、宋欽宗父子,他們的“間壁”可不就是“待詔”嗎?
那麼,魯智深“待詔”,等來的是什麼“詔令”呢?魯智深等來的是“革佛詔”。
宣和元年正月,宋徽宗下“革佛詔”,規定,佛降為道家的大覺金仙,佛以下各降一等全部併入道教系列。……,並且,取消寺院改為道觀,毀壞佛經,杖殺僧眾。
這個故事節點,便是以魯智深的禪杖重量來交代的。六十二斤,隱喻的是自宋仁宗嘉祐三年(1058年)到宣和元年,正好就是六十二年。
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魯智深大鬧五臺山分明是為宋徽宗助拳,做了宋徽宗的“狗腿子”。因為,宋徽宗屬狗,魯智深是吃了狗肉,拿著狗腿大鬧了五臺山。
既然是做了宋徽宗的“狗腿子”,那就是有功於皇帝了,那麼,魯智深為何還要上山落草為寇呢?
二龍山上有座寶珠寺因為大鬧了五臺山,智真長老便打發魯智深去了東京大相國寺。所以,魯智深的佛門正果,便是奪了智清師兄的寶座,做了大相國寺的住持方丈。
魯智深辭別五臺山之時,智真長老贈予他四句偈子,第一句就是“遇林而起”。
“遇林而起”,說的是隻要魯智深遇到“林”,就將向正果之途邁進一步。所以,在“赤松林”遇到史進之後,便打死了因宋徽宗“革佛詔”而妖化的和尚崔道成,火燒了瓦罐寺。如此,魯智深便從“狗腿子”而反叛了宋徽宗,正式踏上了“替天行道”的佛、道正果之途。
在東京大相國寺,魯智深倒拔垂楊柳、遇到林沖,後來又大鬧野豬林,在滄州道邊打斷了一顆松樹。這一切,都是“遇林而起”。於是,魯智深便真正的“起”了。
花和尚因為林沖的“出賣”,一口氣逃到了青州,他並沒有去找李忠入夥,而是單打二龍山。後來,又與楊志一道,“雙奪寶珠寺”。
很多讀者大概只注意到“二龍山”,而有點忽視“寶珠寺”。於是,便不知魯智深為何不做桃花山的寨主,而要落草二龍山了。
“二龍山”對應的正是“父子客店”,寶珠寺則對應了趙員外的“七寶村”。所以,鄧龍便是一條“渾鄧之龍”,此人也是一個和尚,佔據著二龍山寶珠寺。魯智深將他打死之後,便叫嘍囉扛到後山燒化了。
二龍山上有寶珠寺,桃花山有嗎?魯智深是佛門弟子,當然要去寺廟裡尋求正果了。後來,武松做了行者,當然也是要來寶珠寺“修行”的。
所以,說什麼志不同道不合,看透了這個,看透了那個,看不起這個,看不起那個,絕對不是魯智深,以及武松在二龍山落草,實則入佛門“修行”的原因。
這是魯智深按照智真長老的“遇林而起”、“遇山而富”的正果之途,初步“驗證”或者“體驗”了魯智深的佛門正果。
後來,魯智深還將“遇林而起”,與林沖一道佔據大相國寺抵抗金兵,參與東京保衛戰。從而,“京國顯英雄”,成就道家正果,“上應天星”去了。
回覆列表
桃花山上都是什麼人 是搶別人女兒當壓寨夫人的周通 是做事扭捏為人吝嗇的李忠 魯智深怎麼可能跟他們同伍 魯智深 身上沒錢 把他們的金銀酒壺什麼的都給偷走了 也不好意思見他們 所以從後山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