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羲皇故都
-
2 # 大維新理說
生活中的確存在這種人,有人把他們叫做矯情,有人把他們叫做嬌氣。就是說這樣的人實際上是沒有經過磨練和摔打的人。那些遭受過艱難困苦,飽經風霜的人,絕對不會因為一點小小的挫折和不順而叫苦連天,也不會因為一點身體不舒服而求醫問藥。
看看我們的前輩們在食不果腹,飢寒交迫的環境裡,與天鬥,與地鬥,與人鬥,雖九死一生,卻大義凜然。他們那種鋼鐵般的意志和大無畏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和繼承。
試想一下,難道他們沒有精神和肉體上的痛苦嗎?難道他們不知道面對死亡是一種恐懼嗎?可是,我們的前輩們卻毅然決然地選擇了奮鬥與拼搏。所以才有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前輩們留下了寶貴遺產就是自強不息。我們在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時,也要有一種不屈不撓的堅強品質。如果連一點苦都不能忍受的話,還怎麼能夠經受大風大浪的洗禮呢?
我這裡不是跟誰講大道理,事實的確如此。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每個人都必須要經歷各種困難的考驗,要想一輩子都在安樂窩裡享受幸福生活,那是一種對人生的曲解。
未雨綢繆,有備無患。我們要做好迎接各種風險的心理準備。在各方面都要嚴格要求自己,尤其是要學會吃苦耐勞,不畏艱險。在困難和挫折面前,我們應該向海燕一樣高聲呼喊:讓暴風雨來德更猛烈些吧!
-
3 # 月伴仙說
在心理學裡這叫做閾值。
每個人是不同的。例如我們感受比較明顯的,冷熱,疼痛,這都是一些身體直觀感受的事情,每個人的閾值就不同。有的人耐寒能力就強,有的人就怕冷。
耐痛也是這樣也是這樣,大家差異很大,例如去醫院打針。
那麼情緒上,每個人的敏感度也是不一的。如果在寫作業受批評這件事情上,如果一個孩子,經常受批評,會出現兩種情況,無所謂,一個是很敏感。如果你經常在寫作業這件事情上,家長老師,給了合理的而並非錯誤的情緒處理,你可能閾值很正常,那麼,過高和過低的人在你你心理,就貌似,變得很難理解。
每個人的成長經歷不一樣,個體差異很大。我們要多理解包容,不要把自己定成一個標尺,去衡量。
-
4 # 少年足球夢
我感覺不一定是受不了痛苦,只是早定藥到病除,合理的傾訴會是精神得到釋放,這種人就比較會生活,有自己的主觀意識。
回覆列表
自律性很強和修養比較高的人不會輕易向別人傾訴自己的不良情緒,也不想把自己的壞情緒帶給別人,不管心中有多苦,他們永遠是笑臉迎人。
至於一生病就打針吃藥,這應該和一個的健康常識有很大關係,他們很盲目地相信只有打針吃藥才能治好病,他們心理素質很差,遇到點事不會冷靜分析,急病亂投醫,盲目盲從,從來不去學一點健康知識,感覺這種人應該很固執很自私的,都是以自我為中心從不考慮別人的感受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