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懂王

    亞硝酸鹽超標,是一般養殖過程當中常見的現象。亞硝酸鹽濃度過高,會導致魚類中毒,產生應激反應,影響肌體免疫力,使外界有害病菌入侵,誘發魚病發生。因此,控制亞硝酸鹽濃度是養殖成功與否的一個關鍵因素。

    目前處理亞硝酸鹽的方法大致可分為3類,分別是物理、化學、微生物處理。

    物理方法主要是物理吸附為主。常用藥物為高分子絮凝劑,如淨水解毒寶、速解安、碧水安等。但物理方法主要用於輔助性講解,雖然見效快,但容易反覆。、

    化學方法主要是以氧化劑為主。常見藥物有亞硝淨、過硫酸氫鉀、過氧化鈣亞硝必刻等。透過氧化還原反應把有害的亞硝酸鹽氧化分解成無害的硝酸鹽。該方法見效快,效果好,但容易反覆,對魚類刺激大。

    微生物處理主要是以有益微生物吸收分解亞硝酸鹽。常見的有複合EM菌,枯草芽孢桿菌、有益糞球菌等。該方法見效稍慢(大劑量除外),使用受天氣影響,但長效,對魚類刺激少。

    目前處理亞硝酸鹽通常是三管齊下。物理吸附後,使用化學氧化劑,解毒後施用有益菌保持長效。

    具體操作為速解安100~150g/畝,溶水後全池潑灑,二氧化氯80g/畝(10%含量)全池潑灑。碧水安4畝/瓶做解毒除氯用。後施用複合EM菌,或同類型菌劑,按說明用量。加開增氧機保持充足溶氧。

    在養殖過程中定期施放有益群類,可長期保持水中各指標穩定!

  • 2 # 踏火逍遙說魚

    亞鹽超標是鱖魚養殖的一大難題,如何處理?

    養殖水體中的亞硝酸鹽過高也不僅僅是鱖魚養殖的一大難題,其實隨著養殖密度的提高,幾乎所有水產養殖品種都面臨這一問題。

    其產生的原因主要是養殖水體中的有機物含量過高,因此要想處理好這一難題需先從源頭抓起。

    其中最為有效的就是清塘、曬塘,這根源上來減少有機質在塘裡的存在。

    另外平時注意換水的頻率和換水量,特別是高溫季節要特別引起重視。要定期用藥改底,改底的目的就是要加速水體中有機物的分解,來保證水體的活度和嫩度。充足的氧氣,這個可有時很容易讓人忽視,以為只要魚沒缺氧就沒問題了,其實在高溫季節水體最底層是經常缺氧的,只是生活在水體中上層的魚類感覺不到而已。正因為底層水體氧氣的不足才會讓底層有機質分解所產的氨沒有得到進一步的分解而形成亞硝酸鹽。這種情況下最好是在晴天中午每天開幾個小時的增氧機,用增氧機來攪動下水體,曝下水中的有害氣體。

    對於已出現問題的塘口,踏火建議這樣來處理:

    先減少投餵量,這時水體對魚的影響很大,如不先減量很易造成魚出現其它問題,特別是各種鰓病的出現。

  • 3 # 春種夏耕秋收冬藏

    (一)不合理的投餌。養魚強調科學投餌,強調定時、定點、定質、定量,強調根據天氣、水溫、水質、季節、魚的體質狀況和攝食慾望作出調整。不合理的投餌,既造成餌料浪費,又給水質帶去有機物的富集的壓力。餌料對亞硝酸鹽的產生貢獻巨大。

    (二)過度施肥。包括施用有機肥和無機肥。有的池塘經過多年的養殖使用,底泥肥沃,進水後自然會培育出豐富的浮游生物,可以不需要施基肥或少量施用。追肥的基礎是科學觀察水質,不能隨意追肥,追肥的科學方法是少量多次。

    (三)淤泥厚積。淤泥裡物質成分複雜,而且積累了動植物殘骸、魚的糞便,也是生成亞硝酸鹽的重要場所。長期不清淤的老塘容亞硝酸鹽超標。

    二、應對措施

    (一)清淤。冬季先清淤,然後曬塘,再用生石灰潑灑,既能消毒清塘,又能改善底泥質量。

    (二)科學投餵。鱖魚是肉食性魚類,投餵動物性餌料要按量,不投餵腐爛的餌料。

    (三)定期換水。換水是最簡單有效的控制亞硝酸鹽的方法。

    (四)混養。科學混養其他魚類,有機物消耗多餘有機物。

    (五)施用微生態製劑。如EM菌、硝化細菌等。

    (六)加速物質交換與釋放。使用增氧機,翻動底層水體,加速物質分解與釋放。

  • 4 # 小龍蝦資訊

    1、多開增氧機或全池潑灑化學增氧劑,使池水有充足的溶氧,以促進亞硝酸鹽向硝酸鹽的轉化,從而降低水體中亞硝酸鹽的含量;    2、使用過硫酸氫鉀減少池底耗氧細菌以及氧化掉一部分有機物;    3、只要保持充足的溶氧可以極大緩解亞鹽毒性,謹慎使用化學藥物,降壓鹽最根本的還是要靠藻類、微生物給分解掉(特定微生物可以有效解除亞鹽毒性,使魚正常攝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FPX中單Doinb首談個人S9世界賽目標,稱“不敢說冠軍,但想保底衝入4強”,他能做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