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不集中肯定是對課堂內容不感興趣,應該先培養起孩子對課堂的興趣感,方法有很多種:舉個例子,要讓他喜歡上數學課,可以試著和他做一些數學遊戲,堅持下來應該可以讓孩子發覺數學的美妙。
另外,注意力不集中,不表示孩子對任何事都不感興趣,只是對這一類課堂不感興趣而已,家長不要給孩子壓力,要因孩子的情況善於利導,一定會使孩子成長一個有用的人才。天下沒有天生的笨蛋,只有不科學的教育方式。祝您的孩子早日成才!
培養孩子注意力六大金律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注意是心靈的天窗”。只有開啟注意力的這扇窗戶,智慧的Sunny才能撒滿心田。
注意力是孩子學習和生活的基本能力,注意力的好與壞直接影響孩子的認知和社會性情感等身心各方面的發展及其入學後學業成績的高低。
孩子注意力的形成雖然與先天的遺傳有一定關係,但後天的環境與教育的影響更為重要。家長應當根據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與特點,為他創造良好的教育環境,從孩子出生起就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注意力,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注意品質與能力。
(一)營造安靜、簡單的環境
幼兒注意穩定性差,容易因新異刺激而轉移,這是學前期幼兒的普遍特點。因此,父母應根據這一特點,排除各種可能分散孩子注意的因素,為孩子創造安靜、簡樸的物質環境。
例如,孩子玩安靜遊戲或看圖書的地方應遠離過道,避免他人的來回走動影響孩子的活動;牆面佈置不應過於花哨;電視、糖果等可能吸引孩子注意力的物品也應擺放在較遠的位置。
父母還應注意調整自己的言行舉止,適時地對孩子提出適當的要求,與孩子形成良好的互動模式。
例如,當孩子全神貫注地做某件事時,成人不應隨意地去打擾孩子。我們經常會看到,孩子正聚精會神地玩著插塑或搭積木,爸爸走過來問一問吃飽了嗎,一會兒,奶奶又走過來讓孩子去喝果汁,又一會兒,媽媽又叫他幫忙去拿樣東西。孩子短短几分鐘的活動被大人們打斷數次,時間一長,自然無法集中注意力。所以,在孩子專心做事時,家長最好也坐下來做些安靜的活動,切忌在旁邊走來走去,打擾孩子。
(二)有規律的生活
孩子一日生活的節奏以及各種活動的時間長短都會影響他的注意力。因此,家長應當注意安排好孩子的生活作息。
讓孩子的生活有張有弛、動靜交替。不同性質活動之間的轉換要平和,給孩子一個過渡準備。
例如,孩子在戶外跑來跑去,心跳加速,全身的每一個細胞都處於一種興奮狀態。進到戶內後,孩子很難立刻進入到繪畫或讀書等安靜活動中。一些家長卻要求孩子立刻安靜下來,集中注意力。這種要求本身就是不合理的,是違背孩子的身體器官的運作規律的。
要求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時間不宜太長。研究表明,大班末期的幼兒能夠集中注意力的時間為15分鐘左右。因此,家長在安排孩子的活動時,應當注意調整時間,切忌一天到晚強迫孩子坐著一動不動。
(三)培養孩子的自我約束力
孩子的自控能力較差是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另一個重要原因。當有新異刺激出現時,成人可以約束自己不去關注它,但孩子卻很難做到。因此,為培養孩子的注意力,成人可以有意識地創設情景逐漸提高孩子的自我約束能力。
採用遊戲的方式,將持久注意的要求變為遊戲角色本身的行為規則。
例如,與孩子一起玩“指揮交通”的遊戲,讓孩子扮演交通警察,事先約定每班交通警察要站3分鐘的崗,時間到後才能換崗。在遊戲中,對注意力持續時間的要求可以循序漸進地提高。透過不同的遊戲活動,幼兒可以慢慢地將外在的遊戲規則內化為內在的自我約束。
有意識地增加干擾因素來增強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比如,家長可以偶爾在孩子做事時,假裝無意地把他感興趣的玩具、圖書或糖果等放在他旁邊。當孩子表現出要放棄當前的活動去選擇新的誘惑時,家長應及時地明確提出要求,讓孩子集中注意力。
(四)培養孩子注意事物的廣度
幼兒注意力差的另一表現是不能同時注意多個事物。為此,家長應當有意識地設計一些活動來培養孩子的注意廣度。
“猜物遊戲”
先在孩子面前擺放上汽車、小球、鉛筆等多種物品,讓孩子觀察幾秒種,然後讓他閉上眼睛,趁機悄悄拿走幾樣物品,然後讓他說出哪些東西不見了。這個遊戲要求孩子在觀察時,能快速地注意到幾個物品,從而鍛鍊了孩子的注意廣度。
注意事項
家長應當注意幼兒的年齡和個體之間的差異,呈現的物品的數量多少、拿走的物品的多少以及觀察時間的長短等都應當適當。對於年齡大的孩子,呈現的物品可以多一些,觀察的時間可以短一些。
(五)激發孩子對活動的興趣與需要
興趣與需要是孩子活動的內在推動力,是直接影響孩子注意力的情感系統。為維持孩子對某一活動的持續興趣,父母應當注意活動內容的難度要適合孩子的水平,既要讓孩子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同時又能感受到一定的挑戰。
如果活動內容與孩子的先前經驗無關,孩子沒有充分的經驗準備和能力準備,活動任務超出了其駕馭的範圍,即使形式再活潑有趣,也不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如果任務難度過低,對孩子來說沒有一點挑戰,孩子也不會感興趣,不能集中注意力。
(六)明確活動的目的和要求
注意是為任務服務的,任務越明確,完成任務的願望越迫切,注意就越能集中和持久。要想使孩子的注意持久,成人不能強迫他做什麼,而要讓他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激發他做好這件事的願望。
因此,在活動之前,家長應當幫助孩子明確活動的目的和要求。在活動過程中,家長應當及時提醒孩子,使其注意力始終指向某個方向。
例如,家長和孩子種一顆豆放在窗臺上。最初幾天,孩子可能出於好奇而經常來看一看。但時間久了,興趣趨於淡化,自然不會來光顧了。
如果家長能在種豆之前對孩子說:“這顆豆不久會長出綠色的長長的葉子,你要是看到它發芽了,就趕緊來告訴媽媽”。這樣就交給孩子一個任務,為了完成媽媽交給的任務,他就必須經常注意它。
小提示
家長向孩子提出活動目的和要求時,應當注意要求一定要具體,要有明確的指向性。籠統模糊的要求對於孩子維持注意並沒有太多的積極作用,因為孩子並不明白應當如何去關注,什麼時候去關注以及去關注什麼。
如在上述例子中,如果家長僅僅說“你要注意它的變化”,孩子可能會感到無所適從,從而失去對觀察的興趣,不能持久注意。這時就要求家長能明確地提出具體要求,將孩子的注意指向具體的某物。所以,如果家長能說出“有沒有長出綠色的葉子”,或“看一看它的葉子有什麼變化”,效果會更好一些。
注意力不集中肯定是對課堂內容不感興趣,應該先培養起孩子對課堂的興趣感,方法有很多種:舉個例子,要讓他喜歡上數學課,可以試著和他做一些數學遊戲,堅持下來應該可以讓孩子發覺數學的美妙。
另外,注意力不集中,不表示孩子對任何事都不感興趣,只是對這一類課堂不感興趣而已,家長不要給孩子壓力,要因孩子的情況善於利導,一定會使孩子成長一個有用的人才。天下沒有天生的笨蛋,只有不科學的教育方式。祝您的孩子早日成才!
培養孩子注意力六大金律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注意是心靈的天窗”。只有開啟注意力的這扇窗戶,智慧的Sunny才能撒滿心田。
注意力是孩子學習和生活的基本能力,注意力的好與壞直接影響孩子的認知和社會性情感等身心各方面的發展及其入學後學業成績的高低。
孩子注意力的形成雖然與先天的遺傳有一定關係,但後天的環境與教育的影響更為重要。家長應當根據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與特點,為他創造良好的教育環境,從孩子出生起就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注意力,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注意品質與能力。
(一)營造安靜、簡單的環境
幼兒注意穩定性差,容易因新異刺激而轉移,這是學前期幼兒的普遍特點。因此,父母應根據這一特點,排除各種可能分散孩子注意的因素,為孩子創造安靜、簡樸的物質環境。
例如,孩子玩安靜遊戲或看圖書的地方應遠離過道,避免他人的來回走動影響孩子的活動;牆面佈置不應過於花哨;電視、糖果等可能吸引孩子注意力的物品也應擺放在較遠的位置。
父母還應注意調整自己的言行舉止,適時地對孩子提出適當的要求,與孩子形成良好的互動模式。
例如,當孩子全神貫注地做某件事時,成人不應隨意地去打擾孩子。我們經常會看到,孩子正聚精會神地玩著插塑或搭積木,爸爸走過來問一問吃飽了嗎,一會兒,奶奶又走過來讓孩子去喝果汁,又一會兒,媽媽又叫他幫忙去拿樣東西。孩子短短几分鐘的活動被大人們打斷數次,時間一長,自然無法集中注意力。所以,在孩子專心做事時,家長最好也坐下來做些安靜的活動,切忌在旁邊走來走去,打擾孩子。
(二)有規律的生活
孩子一日生活的節奏以及各種活動的時間長短都會影響他的注意力。因此,家長應當注意安排好孩子的生活作息。
讓孩子的生活有張有弛、動靜交替。不同性質活動之間的轉換要平和,給孩子一個過渡準備。
例如,孩子在戶外跑來跑去,心跳加速,全身的每一個細胞都處於一種興奮狀態。進到戶內後,孩子很難立刻進入到繪畫或讀書等安靜活動中。一些家長卻要求孩子立刻安靜下來,集中注意力。這種要求本身就是不合理的,是違背孩子的身體器官的運作規律的。
要求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時間不宜太長。研究表明,大班末期的幼兒能夠集中注意力的時間為15分鐘左右。因此,家長在安排孩子的活動時,應當注意調整時間,切忌一天到晚強迫孩子坐著一動不動。
(三)培養孩子的自我約束力
孩子的自控能力較差是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另一個重要原因。當有新異刺激出現時,成人可以約束自己不去關注它,但孩子卻很難做到。因此,為培養孩子的注意力,成人可以有意識地創設情景逐漸提高孩子的自我約束能力。
採用遊戲的方式,將持久注意的要求變為遊戲角色本身的行為規則。
例如,與孩子一起玩“指揮交通”的遊戲,讓孩子扮演交通警察,事先約定每班交通警察要站3分鐘的崗,時間到後才能換崗。在遊戲中,對注意力持續時間的要求可以循序漸進地提高。透過不同的遊戲活動,幼兒可以慢慢地將外在的遊戲規則內化為內在的自我約束。
有意識地增加干擾因素來增強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比如,家長可以偶爾在孩子做事時,假裝無意地把他感興趣的玩具、圖書或糖果等放在他旁邊。當孩子表現出要放棄當前的活動去選擇新的誘惑時,家長應及時地明確提出要求,讓孩子集中注意力。
(四)培養孩子注意事物的廣度
幼兒注意力差的另一表現是不能同時注意多個事物。為此,家長應當有意識地設計一些活動來培養孩子的注意廣度。
“猜物遊戲”
先在孩子面前擺放上汽車、小球、鉛筆等多種物品,讓孩子觀察幾秒種,然後讓他閉上眼睛,趁機悄悄拿走幾樣物品,然後讓他說出哪些東西不見了。這個遊戲要求孩子在觀察時,能快速地注意到幾個物品,從而鍛鍊了孩子的注意廣度。
注意事項
家長應當注意幼兒的年齡和個體之間的差異,呈現的物品的數量多少、拿走的物品的多少以及觀察時間的長短等都應當適當。對於年齡大的孩子,呈現的物品可以多一些,觀察的時間可以短一些。
(五)激發孩子對活動的興趣與需要
興趣與需要是孩子活動的內在推動力,是直接影響孩子注意力的情感系統。為維持孩子對某一活動的持續興趣,父母應當注意活動內容的難度要適合孩子的水平,既要讓孩子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同時又能感受到一定的挑戰。
如果活動內容與孩子的先前經驗無關,孩子沒有充分的經驗準備和能力準備,活動任務超出了其駕馭的範圍,即使形式再活潑有趣,也不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如果任務難度過低,對孩子來說沒有一點挑戰,孩子也不會感興趣,不能集中注意力。
(六)明確活動的目的和要求
注意是為任務服務的,任務越明確,完成任務的願望越迫切,注意就越能集中和持久。要想使孩子的注意持久,成人不能強迫他做什麼,而要讓他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激發他做好這件事的願望。
因此,在活動之前,家長應當幫助孩子明確活動的目的和要求。在活動過程中,家長應當及時提醒孩子,使其注意力始終指向某個方向。
例如,家長和孩子種一顆豆放在窗臺上。最初幾天,孩子可能出於好奇而經常來看一看。但時間久了,興趣趨於淡化,自然不會來光顧了。
如果家長能在種豆之前對孩子說:“這顆豆不久會長出綠色的長長的葉子,你要是看到它發芽了,就趕緊來告訴媽媽”。這樣就交給孩子一個任務,為了完成媽媽交給的任務,他就必須經常注意它。
小提示
家長向孩子提出活動目的和要求時,應當注意要求一定要具體,要有明確的指向性。籠統模糊的要求對於孩子維持注意並沒有太多的積極作用,因為孩子並不明白應當如何去關注,什麼時候去關注以及去關注什麼。
如在上述例子中,如果家長僅僅說“你要注意它的變化”,孩子可能會感到無所適從,從而失去對觀察的興趣,不能持久注意。這時就要求家長能明確地提出具體要求,將孩子的注意指向具體的某物。所以,如果家長能說出“有沒有長出綠色的葉子”,或“看一看它的葉子有什麼變化”,效果會更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