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辣條兒~

    《黃帝內經》的著作時代,至今尚無定論。從其內容看,非一人一時之作,但一般認為其主要內容是反映戰國時期醫學理論水平的,基本定稿時期應不晚於戰國時期。其中有些內容可能出於秦漢及六朝人之手。

      

      《黃帝內經》分《靈樞》、《素問》兩部分,是中國最早的醫學典籍,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之一(其餘三者為《難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

      《黃帝內經》在理論上建立了中醫學上的“陰陽五行學說”、“藏象學說”、“病因學說”、“養生學說”、“藥物治療學說”、“經絡治療學說”等學說。從整體觀上來論述醫學,呈現了自然——生物——心理——社會“整體醫學模式”,是中國影響最大的一部醫學著作,被稱為醫之始祖。

  • 2 # 我本落魄小書童

    戰國~~~

    《黃帝內經》為中國現存最早的醫學理論著作。應該指出,《黃帝內經》的價值不僅是在歷史上對祖華人民的保健事業作出過巨大的貢獻,直到現在,還在起著指導臨床實踐的作用,因為它蘊藏著豐富的科學成分,包許了祖國醫學的基本理論知識。 《黃帝內經》的成書年代和它的組成內容、關於探討《黃帝內經》成書年代的問題,早經許多學者在這方面作過考證。一般都認為寫成於戰國時期,加上“黃帝”的名字,不過是後人的偽託而已。在它彙編成書以後,又經過兩漢時代或更晚一些時期的學者作了修訂和補充。《黃帝內經》這部書名,最早見載錄在《漢書。藝文志》裡面。今天所說的《黃帝內經》,它的組成包括了《素問》和《靈樞》兩大部分,各有文章81篇,內容非常廣泛,有生理、病理、解剖、疾病的診斷和治療,以及預防醫學思想等各個方面。

    《黃帝內經》的基本理論——陰陽五行學說、陰陽五行學說是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古代人民對各種自然現象,經過長期的觀察,認識到宇宙間一切事物,都存在著對立統一的兩個方面,可以用“陰陽”這兩個字來概括,例如日為陽、月為陰、火為陽、水為陰、男為陽、女為陰,氣為陽、血為陰,動的為陽、靜的為陰,興奮的為陽、抑制的為陰,功能性的為陽、物質性的為陰、亢進的為陽、衰退的陰,熱的為陽、寒的為陰·····。陰陽既是代表一切事物或現象的相互對立而又統一的矛盾著的兩個方面,因此在某些意義上來講,陰陽學說是符合瓣證法的。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治病必求於本。要求我們在診斷和治療疾病上都不能離開陰陽這個“綱紀”。

    五行就是木、火、土、金、水。一部古書《左傳》中就記載著:“天生五材,民並用之,非一不可”。這裡雖然沒有用上“五行”兩字,但顯然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種材料而言,並且說明都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質基礎,非常樸素,一點也沒有神秘的色彩。在它滲透到醫學領域以後,首先是用來和人體的五臟相配合,肝屬木、心屬火、脾屬土、肺屬金、腎屬水。五臟中的一髒和其他四髒的關係,以擬五行中的一行對其他四行的關係。例如肝和心、脾、肺、腎之間的關係,是以木和火、土、金、水之間的關係來比擬的。五行學說認為木、火、土、金、火之間有相互推動的作用,就是所謂“五行相生”;同時也有相互制約的作用,這就是所謂“五行相剋”。它在中國古代醫學中的運用,在說明人體內部臟器的聯絡時,當正常的生理狀況下,便是有規律性的活動;當病理的狀況下,便是正常規律性的破壞。從而以陰陽五行學說為憑藉,成了論證事物和事物之間有聯絡的概念,具有自發的瓣證法思想,是表現在中國古代醫學中的樸素唯物主義哲學。

    《黃帝內經》的科學性、黃帝內經認為陰陽兩氣是產生一切的根源。針對了當時的神鬼致病的迷信思想,在《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說:“故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道”。這是說,陰陽四時的變化,是萬物生長、衰老、死亡的根本,違背了它,就要產生災害,順從了它,疾病就不會產生,這是養生保健的原則。《黃帝內經》對疾病的治療也在《素問。至真要大論》中指出:“謹察陰陽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說的只要仔細觀察陰陽的所在而加以調整,達到平衡為目的。也就是說,陰陽兩氣在人體內能夠維持正常的相對平衡,就是健康,如果失調,就會害病。《黃帝內經》還認識生理、病理現象和自然界外在環境有關以外,更指出與人體本身內在的情志活動有著密切的相互關係,由此看出,《黃帝內經》始終認為在討論疾病原因以及保健方法上,都必須充分考慮整個客觀內處環境。

    《黃帝內經》也體現了預防醫學思想,在《靈樞,本神篇》寫著:“故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如是則僻邪不至,長生久視”。說是有知識的人,他們採取的保健方法,一定是順著春夏秋冬四季的時令,適應寒暑不同的氣候,調和自己的情志,不能過喜過怒,並能很好地適應周圍的環境;調節陰陽的變化盛衰,使它相對平衡。象這樣就病邪無從侵襲,於是可以延長生命而不易衰老了。《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說:“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黃帝內經》在討論了人體生理、病理、解剖形態等以外,更注意機體功能有互相聯絡、互相制約的關係,以為人體除了臟腑,還有精、氣、津、液、血、脈、面板、肌肉、骨骼、五官等,各自發揮自己的功能,而且組成整體,它們在發揮各自作用的時候,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聯絡的,更重要的是以經絡貫串了統一的整體。

    對《黃帝內經》應有的評價自然現象、理現象、病理現象都是錯綜複雜的,遠在二千多年以前,由於生產力水平及科學實踐的限制,人們還不可能深刻地認識這些規律。《黃帝內經》集中反映了中國古代哲學與醫學的結合。還意味著中國古代唯物主義哲學在醫學領域中得到進一步的闡述。春秋戰國時代,中國醫學經歷了長時期的實踐,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因而有可能寫出符合當時科學要求的醫學著作,《黃帝內經》正是用樸素的唯物觀點和自發的辯證法思想來認識人體的生理現象、疾病原因、情志活動等問題,並針對神教迷信思想作鬥爭,它為後世醫學的進一步發展,開避了道路。

  • 3 # 河間金棟

    據相關學者考證,今本《黃帝內經》不是《漢志》“《黃帝內經》十八卷”,而是兩部單獨的醫學巨典,即《黃帝素問》和《靈樞經》,二書大約皆編纂成書於東漢或以後時期。

    感興趣者可參看《正說內好》一書。

  • 4 # 秦北野老

    黃帝內經的成書時間絕非秦漢,戰國也不能成立。因為一部成熟的學術思想,編輯成書,若非黃帝著術,那是何人偽託?要知道|,這麼高深的著作前期怎麼能沒有縐形?沒有發展軌跡?怎麼能一就而成?所以,前邊專家的推斷就太簡單,太輕率,又怎麼能讓人信服?說不清的地方太多,我們知道的太少太少,又怎能武斷黃帝內經這部偉大的著作的出身,否定黃帝的著作權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回家過年你最喜歡去誰家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