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農人謝哥
-
2 # 楊總傳遞正能量
寶寶流口水雖然不是什麼嚴重的問題,但如果不小心,還是有可能影響寶寶健康的。由於寶寶的面板較薄,而口水中又含有一些具有腐蝕性的消化酵酸,所以當口水流到嘴角、臉龐、脖子甚至是胸部面板時,很容易讓面板的角質層被腐蝕,或是因為潮溼而導致黴菌感染,產生髮紅或溼疹、發炎等症狀。專家建議,家長應該經常幫寶寶擦拭不小心流出來的口水,讓寶寶的臉部、頸部保持乾爽,以避免溼疹的發生 注意事項: 一、平日在家時:
1.注意口嘴周圍面板的清潔及乾燥,若有口水流出,應立即擦乾淨,以免發炎潰爛。
2.如果寶寶的口水流出來,媽咪可用質感較柔軟的手帕或毛巾幫寶寶擦拭,注意這些物品都必須是全棉的,且要勤洗、勤換。
3.細心的媽咪也可在嘴唇附近塗抹保護藥膏,可避免寶寶因潮溼而導致皮膚髮炎。
4.平時儘量避免用含香精的溼紙巾幫寶寶擦拭臉部,以免刺激肌膚,造成不適。
1.小兒流口水,書面語稱為流涎,大多屬正常生理現象。 唾液分泌的調節一是靠口腔內區域性刺激;二是靠神經中樞的反射。剛出生的新生兒,由於中樞神經系統和唾液腺的功能尚未發育成熟, 因此唾液很少。至3月時唾液分泌漸增,而個別嬰兒分泌能力較強,會流口水。至6至7個月時,嬰兒乳牙萌出,刺激三叉神經也會增加口水分泌,加上小兒口腔容量小,不會吞嚥、調節口腔內的口水,於是積儲後會自然流出。唾液分泌也受神經支配,幼兒也可因腦發育尚未完善,對唾液分泌的抑制能力及吞嚥功能稍差,致使常流口水。 1歲後隨著腦發育的健全,流涎便較少發生。到小兒2-3歲時,吞嚥功能及中樞神經進一步完善,就不流口水了。 如果孩子長大了還流口水,則可能是病理性流涎而非生理性的了。這可能是神經或內分泌方面發育不好,或口腔內有炎症以及消化不良等原因引起的,必須進行診治。例如:口腔粘膜發炎時,刺激唾液腺分泌,口水也會增多,有的還帶有黃色或淡紅色粘液,有臭味,這時應到口腔科診治;孩子患感冒、傷風,呼吸不暢時,常用口呼吸,也會導致流口水。還有個別孩子,因大腦智力發育不全或有內分泌系統病變,也可表現為流口水,這時應到小兒科就診。 嬰兒出生6個月以後,可將小粒冰糖放入口內,使其逐漸養成吞嚥唾液的習慣。合理餵養,多食新鮮蔬菜水果,增強抗病能力。改變用力親吻和手捏小兒頰部的不良慣。 對於流涎的孩子,特別要注意個人衛生:應該用乾淨柔軟的手帕或紙巾擦掉口水。衣領、衣襟要勤換、勤洗。保護下頦、前胸面板,可墊乾淨沙布或用圍嘴等。如果唇周、下頜及頸部面板已呈潮紅,糜爛甚至脫皮者,應常用溫水洗淨區域性,再塗上少許軟膏或油劑。 2. 口水就是唾液,它是由口腔粘膜中的三對大唾液腺、腮腺。頜下腺和無數小唾液腺分泌出來的。唾液中含有多種消化酶,能夠幫助食物消化,並能中和口腔中細菌產生的酸。如果唾液缺乏即易發生口瘡、齲齒等疾病。正常成人一晝夜大約分泌唾液1000~1500毫升。這樣大量的口水,幾乎全被不自覺地吞嚥下去,所以不會有口水流出,並能保持口腔衛生。 新生兒的唾液腺不太發達,口水分泌得較少,小兒到5個月後,唾液分泌開始增多。由於嬰兒口底較淺,又不會節制口腔內的口水,加之小兒吞嚥功能較差,所以常常有口水流出口腔;當嬰兒從臥位轉換成坐位或站立位時,口水也容易流出來;另外,嬰兒5~6個月以後,開始出牙時對三叉神經的刺激,或食物的刺激等均可使口水容易流出口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