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7月7日,是二十四節氣之小暑。
小暑過後,天氣變得更炎熱,此時,一定要做好養生工作。
在飲食與習慣上,都要做好預防,為身體健康打下基礎,才能少生病。
小暑過後,喝“三花飲”,吃“三豆粥”,做好“三防”,保健康!
小暑過後,喝“三花飲”
小暑節氣過後,天氣暑溼熱更重,此時,喝點清熱消暑的茶水,十分不錯。
不妨喝點“三花飲”。
三花飲,即:金銀花、菊花、桂花,沖泡成茶,即可!
金銀花,可疏熱散邪、清解血毒,經常和菊花搭配使用。
菊花,能清肝火,又能散風熱、清熱解毒。
桂花,性質溫和,擁有獨特的花香,可舒緩情緒,消除沮喪、緩和壓力,幫助身體對抗“夏乏”。
所以,小暑過後,不妨多用三花泡水喝。
小暑過後,吃“三豆粥”
天氣炎熱,容易口乾舌燥、少氣乏力、舌苔厚膩、大小便不暢等。
此時,喝雜豆粥,可清熱解暑、益氣生津、祛溼健脾。
小暑過後,多吃點三豆粥,正適宜!
三豆,即綠豆、赤小豆、黑豆。
三豆一同食用,實為解暑、清熱、祛溼、防病的消暑佳品。
小暑過後,做好“三防”,保健康
一防心火
小暑時節,天氣炎熱,人們易煩躁不安,犯困,沒精神,易導致心火大。
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因此,養護心臟,尤為重要。
小暑過後,一定要注意防心火。
對策:
1、喝去火茶
用蓮子心,淡竹葉,一起泡水代茶飲。
蓮子心,味苦,入心經,可發散心火,化解心臟熱毒。
加上淡竹葉一起,可增強排心熱毒之效。
心火大,用這二者一起泡水,即可。
2、飲食清淡
夏季,陽氣上升,食過多油膩、易上火食物,會引發痤瘡、口腔潰瘍等。
可以多喝牛奶,多吃豆製品、雞肉、瘦肉等,既能補充營養,又可達到強心的作用。
平時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糧,增加纖維素、維生素C和維生素B族的供給。
3、睡午覺
午睡15-30分鐘,可改善冠脈血供,增強體力、消除疲勞,減少冠心病、心絞痛及心梗的發病機會。
並且,午休時刻,小睡一會,還可補充睡眠,減少上火的情況。
二防溼熱
小暑節氣,氣溫高、溼度大,暑溼熱嚴重,一定要多加預防。
一旦溼熱邪毒入體,會導致身體困重、乏力,極易疲勞,食慾減退,頭髮愛出油,臉上起痘痘,大便也十分黏膩……
這些情況,都表示你溼熱重,要注意祛溼了!
1、喝祛溼茶
用健脾利溼的食材,搭配做成茶飲,泡水喝,祛溼又健脾,效果尤佳。
黃花苗茯苓茶,泡水喝,可健脾又祛溼,促進人體排毒。
用黃花苗、薏苡仁、木丹、砂仁、赤小豆、茯苓、山藥、甘草、綠豆、葛根、黑豆、百合、陳皮、乾薑、芡實、冬瓜皮、淡竹葉、馬齒莧、桔梗、荷葉、人參、金銀花、菊花、紫蘇葉,搭配在一起,做成茶包,泡水喝,即可。
以上24種食材,具有健脾、祛溼、利水、排毒之效。
其中,黃花苗,擅長祛溼熱,可瀉火、利尿、除溼,改善溼熱所致噁心、舌苔發黃等症。
茯苓,可健脾祛溼,清熱解毒,對於人體排出溼氣,十分有益。
木丹,可清熱祛溼、利水滲溼,健脾止瀉。赤小豆,健脾利溼、消腫解毒。
馬齒莧,具有清熱解毒、利水祛溼之效。淡竹葉,以滲溼洩熱見長。
陳皮,健脾、降逆止嘔、調中開胃、燥溼化痰。
紫蘇葉,其發汗力比較強,可發汗解表,生氣寬中,健脾祛溼。
生薑,有散寒的作用。芡實,歸脾、腎經,能健脾祛溼、固腎止瀉。
山藥,健脾胃、止瀉痢。甘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調和諸藥
這些食材,搭配在一起,健脾又祛溼,不妨試一試。
2、揉陰陵泉穴
位置:在小腿內側,當脛骨內側髁後下方凹陷處。
陰陵泉穴,是脾經的合穴,是人體的排溼大穴。
經常按揉,可排滲脾溼,健脾利水,通利三焦,快速驅除體內的脾溼。
稍微用些力點按此穴,再開始揉按,按摩5-10分鐘左右。
或者,拇指指端放於此穴,先順時針方向按揉2分鐘,再點按半分鐘,至區域性有酸脹感。
3、適當的運動
運動排汗,也能去溼氣,每天堅持運動鍛鍊,幫助排出體內溼氣。
注意,並不是出汗越多,對祛溼越有利,大汗反而會傷身,微微出汗為宜。
慢跑,快走、瑜伽,皆是不錯的運動方式。
三防中暑
小暑過後,天氣越來越熱,空氣溼度逐步加大,天氣由乾熱轉為悶熱。
在小暑時節,要注意防中暑!
1、補充水分
注意補充水分,夏季人體水分揮發較多,不能等渴了再喝水,那時身體已是缺水狀態。
2、躲避烈日
應避免上午10 點,到下午16 點,這段時間,在烈日下行走。
因為,這個時間段發生中暑的可能性,是平時的10倍。
3、備防暑藥
隨身攜帶防暑藥物,如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氣水、清涼油等。
一旦出現中暑症狀,就可服用所帶藥品緩解病情。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7月7日,是二十四節氣之小暑。
小暑過後,天氣變得更炎熱,此時,一定要做好養生工作。
在飲食與習慣上,都要做好預防,為身體健康打下基礎,才能少生病。
小暑過後,喝“三花飲”,吃“三豆粥”,做好“三防”,保健康!
小暑過後,喝“三花飲”
小暑節氣過後,天氣暑溼熱更重,此時,喝點清熱消暑的茶水,十分不錯。
不妨喝點“三花飲”。
三花飲,即:金銀花、菊花、桂花,沖泡成茶,即可!
金銀花,可疏熱散邪、清解血毒,經常和菊花搭配使用。
菊花,能清肝火,又能散風熱、清熱解毒。
桂花,性質溫和,擁有獨特的花香,可舒緩情緒,消除沮喪、緩和壓力,幫助身體對抗“夏乏”。
所以,小暑過後,不妨多用三花泡水喝。
小暑過後,吃“三豆粥”
天氣炎熱,容易口乾舌燥、少氣乏力、舌苔厚膩、大小便不暢等。
此時,喝雜豆粥,可清熱解暑、益氣生津、祛溼健脾。
小暑過後,多吃點三豆粥,正適宜!
三豆,即綠豆、赤小豆、黑豆。
三豆一同食用,實為解暑、清熱、祛溼、防病的消暑佳品。
小暑過後,做好“三防”,保健康
一防心火
小暑時節,天氣炎熱,人們易煩躁不安,犯困,沒精神,易導致心火大。
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因此,養護心臟,尤為重要。
小暑過後,一定要注意防心火。
對策:
1、喝去火茶
用蓮子心,淡竹葉,一起泡水代茶飲。
蓮子心,味苦,入心經,可發散心火,化解心臟熱毒。
加上淡竹葉一起,可增強排心熱毒之效。
心火大,用這二者一起泡水,即可。
2、飲食清淡
夏季,陽氣上升,食過多油膩、易上火食物,會引發痤瘡、口腔潰瘍等。
可以多喝牛奶,多吃豆製品、雞肉、瘦肉等,既能補充營養,又可達到強心的作用。
平時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糧,增加纖維素、維生素C和維生素B族的供給。
3、睡午覺
午睡15-30分鐘,可改善冠脈血供,增強體力、消除疲勞,減少冠心病、心絞痛及心梗的發病機會。
並且,午休時刻,小睡一會,還可補充睡眠,減少上火的情況。
二防溼熱
小暑節氣,氣溫高、溼度大,暑溼熱嚴重,一定要多加預防。
一旦溼熱邪毒入體,會導致身體困重、乏力,極易疲勞,食慾減退,頭髮愛出油,臉上起痘痘,大便也十分黏膩……
這些情況,都表示你溼熱重,要注意祛溼了!
對策:
1、喝祛溼茶
用健脾利溼的食材,搭配做成茶飲,泡水喝,祛溼又健脾,效果尤佳。
黃花苗茯苓茶,泡水喝,可健脾又祛溼,促進人體排毒。
用黃花苗、薏苡仁、木丹、砂仁、赤小豆、茯苓、山藥、甘草、綠豆、葛根、黑豆、百合、陳皮、乾薑、芡實、冬瓜皮、淡竹葉、馬齒莧、桔梗、荷葉、人參、金銀花、菊花、紫蘇葉,搭配在一起,做成茶包,泡水喝,即可。
以上24種食材,具有健脾、祛溼、利水、排毒之效。
其中,黃花苗,擅長祛溼熱,可瀉火、利尿、除溼,改善溼熱所致噁心、舌苔發黃等症。
茯苓,可健脾祛溼,清熱解毒,對於人體排出溼氣,十分有益。
木丹,可清熱祛溼、利水滲溼,健脾止瀉。赤小豆,健脾利溼、消腫解毒。
馬齒莧,具有清熱解毒、利水祛溼之效。淡竹葉,以滲溼洩熱見長。
陳皮,健脾、降逆止嘔、調中開胃、燥溼化痰。
紫蘇葉,其發汗力比較強,可發汗解表,生氣寬中,健脾祛溼。
生薑,有散寒的作用。芡實,歸脾、腎經,能健脾祛溼、固腎止瀉。
山藥,健脾胃、止瀉痢。甘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調和諸藥
這些食材,搭配在一起,健脾又祛溼,不妨試一試。
2、揉陰陵泉穴
位置:在小腿內側,當脛骨內側髁後下方凹陷處。
陰陵泉穴,是脾經的合穴,是人體的排溼大穴。
經常按揉,可排滲脾溼,健脾利水,通利三焦,快速驅除體內的脾溼。
稍微用些力點按此穴,再開始揉按,按摩5-10分鐘左右。
或者,拇指指端放於此穴,先順時針方向按揉2分鐘,再點按半分鐘,至區域性有酸脹感。
3、適當的運動
運動排汗,也能去溼氣,每天堅持運動鍛鍊,幫助排出體內溼氣。
注意,並不是出汗越多,對祛溼越有利,大汗反而會傷身,微微出汗為宜。
慢跑,快走、瑜伽,皆是不錯的運動方式。
三防中暑
小暑過後,天氣越來越熱,空氣溼度逐步加大,天氣由乾熱轉為悶熱。
在小暑時節,要注意防中暑!
對策:
1、補充水分
注意補充水分,夏季人體水分揮發較多,不能等渴了再喝水,那時身體已是缺水狀態。
2、躲避烈日
應避免上午10 點,到下午16 點,這段時間,在烈日下行走。
因為,這個時間段發生中暑的可能性,是平時的10倍。
3、備防暑藥
隨身攜帶防暑藥物,如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氣水、清涼油等。
一旦出現中暑症狀,就可服用所帶藥品緩解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