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海之聲助聽器天津旗艦中心
-
2 # 海之聲聽力
關於耳朵聽不清楚聲音的原因,關於耳朵聽不清楚聲音的相關知識。感覺就像游泳時耳朵進了水似的,聽不清聲音,可事實上根本沒沾水。 用力打哈欠、嚥唾液能一定程度的緩和,但時效不長。 另外偶然發現,如果腦袋向前傾斜90度,即臉朝下的時候,聽覺可以恢復正常;可一抬頭便又模糊不清了,就像耳朵被蓋上了一層東西似的 如果是突發性耳聾 突發性耳聾是急性疾病,治療的最好時機是在發病的10天之內,靜滴改善微迴圈的藥物,加上激素,加上抗病毒的藥物,加上營養神經的藥物,ATP,輔酶A,安定等等;效果不好可以停藥一段時間後加一個療程。
-
3 # 海之聲四平路聽力中心
助聽器是透過利用聽損人士的殘餘聽力,讓其大腦聽見原來聽不到或者聽不清的聲音。麥克風接收聲音,受話器將放大了的聲音傳到耳朵裡。目前,助聽器主要可以分為耳背機和定製機。助聽器驗配不能只考慮外觀,首先要考慮的應該是聆聽清晰,佩戴舒適。助聽器是耳背機好,還是定製機好?耳背機體積會稍微大一些,但是體積大意味著更加便於操作,而且功率也可以做得大一點。定製機一般能夠滿足人們對“隱形”的追求,但是因為體積過小,所以可能有一些功能需要犧牲掉,而且也不一定所有老人都能靈活操作這種機型。所以說,要綜合考慮,經過測聽、試戴,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助聽器。
很多耳聾患者抱怨自己能聽見聲音卻聽不清,而這跟別人進行溝通的時候顯得尤為突出,而這種耳聾患者通常為感音神經性耳聾患者。比較嚴重的部分感音神經性耳聾患者即便是選配了助聽器,也只是讓其能聽見,而聽清方面相對較差,出現這張情況的原因是什麼呢?
感音神經性耳聾患者與正常聽力的人相比,不僅存在著對音量的敏感性降低,還伴隨著頻率失真(頻率解析度降低)。也就是我們在跟感音神經性耳聾患者講話的時候,他們不僅會感到我們說話的聲音小,還會聽不清楚我們所講的內容,而有些詞彙直接略過聽不見。而部分感音神經性耳聾患者即便戴上了助聽器,對於“聽不清”也不會改善多少,因為患者本身的時間解析能力和頻率解析能力確實比較差。
對於聽見與聽清之間的關係我們打個比方來說明吧,能看清東西就一定是看見了東西,但是看見東西就不一定能看清了,這個道理大家都明白吧;同理,能聽清聲音就一定能聽見聲音,但是能聽見就不一定能聽清了。聽見是基本的聽覺系統功能,耳聽清是高階聽覺系統功能。
老年人選配助聽器需輔導訓練
由於老年性聾病理、生理的特點及助聽器電聲效能的侷限,這兩方面嚴重影響助聽效果,使老年人對助聽器的經濟投入與助聽效果的回報有一定差距,難以滿足部分病人對助聽器的過高期望值,並因此而產生某些社會心理問題,進而影響老年人的聽力康復。為此,在選配助聽器後,選配人員應向老年患者詳細講解老年性聾的聽覺特點與相關的助聽器知識,對其進行適當的輔導訓練,從而使老年樂於接受助聽器,並提高助聽效果及康復質量。
(一)向老人介紹老年性聾的聽覺特點
介紹老年性聾的聽覺特點,有利於老年人對助聽器的期望值趨於合理,並耐心、自覺地進行適應性訓練。老年性聾的聽力特徵見本節一。此外。老年人的理解力、文化程度、高齡思維、體力精力的衰退等也是影響助聽效果的因素。
(二)指導老年人學會放置助聽器及調節助聽器上的各功能鈕
一些老人因為助聽器的放置不到位,產生刺耳的聲反饋嘯叫而不願意佩戴助聽器,選配助聽器後耐心地指導老人反覆操作放置方法,直至老人能自己正確放置,很容易克服這一不適。向老年人詳細講解助聽器上各功能鈕的作用,並教會他們如何調節,可使助聽器發揮更好的聲響效果。如音量的調節,應以聲音聽起來舒適又能聽清對方講話為宜。避免聲音放得太大產生噪聲放大和重振。
(三)輔導老人掌握適應助聽器及與人交流的方法
語言是人類大腦的高階神經活動,它的接受與認知是人的主動過程,透過對老年人進行適當的訓練,開發其綜合潛能,可克服佩戴助聽器早期聽覺不適和聽覺不習慣現象,提高社會交流能力,增強助聽效果。
(1)首先告訴老年人戴助聽器後聽清每個字是困難的,只要能聽與交流就可以,而不必達到100%的言語識別率。宜採用近距離(1M以內)放低語言聲的交流方式。
(2)決心與耐心是取得良好助聽效果的保證。開始先在家中與家人面對面交談,家人聲音應慢而清晰,句子應簡單易懂,並耐心、親切,使老人感到溫暖。當聽懂80%交談內容時,就可提高說話速度。注意不要讓老人疲勞,切忌長時間與老人交談。
(3)因助聽器的聲音和原聽到的聲音存在差異,所以要適應一段時間,開始每天戴1~2小時,3個月內逐漸遞增佩戴時間,能聽清自己講話聲和室外聲後可以多和人交談,直到整天戴用為止。
(4)老人聾耳長期處於“安靜”狀態,戴助聽器後一旦聽到外界各種聲音,一時不能適應,因此不同一下子接觸聲大的環境,要先在安靜環境下使用助聽器,適應後再接觸噪聲環境,同時要再次學會精神集中去聽想要聽的東西,把要聽的東西從背景聲音中分開。
(5)初戴助聽器後聽自己的聲音要比聽外界語聲大,有時甚至聽不清自己的聲音,應每天自己練習朗讀,控制發音。
(6)聽力下降時間越長,在噪聲環境中聆聽語言的功能就缺失得越多,需要再次學習這種能力。
(7)在和眾多人交談時,只集中聽一位講話者的聲音,並儘可能接近他,不要因為要求與別人近距離交談而害羞。
(8)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後再去聽電臺與電視臺的播音,因為這些複製聲是不自然聲,速度也快,只要聽懂講話的內容即可。
除上述方法外,交流時還應把聽力、理解力、注意力、興趣以及視覺所得的訊息整合起來,加以分析運用,必要時請別人講話慢些,以充分發揮大腦皮層潛能。
只要有聲音訊號傳送至大腦,就能聽到,但是要聽清還需要聽覺分辨功能,那麼有哪些因素影響著人的聽覺分辨功能呢?
在比較喧鬧的環境中,由於是不同型別的聲音混在一起,這就增加了聲音分辨的難度,正常人也難做到聽清;另外聲音訊號過小,也會導致聽不清。但是以上這些都不是問題的全部。
對聲音的分辨靠內耳和聽覺中樞,其中以聽覺中樞最為重要,如果內耳受損,聽覺分辨能力會明顯下降,但是不太嚴重的內耳損傷,並不會使患者的聽覺分辨能力完全喪失,因為人類的聽覺分辨能力有足夠的餘地,即便沒有100%的聽清也能聽懂。
如果聽覺中樞受損,產生的後果則比較嚴重,有一種耳聾是中樞聾,就是因為聽覺中樞發生障礙而導致,典型的中樞聾患者完全可以聽見聲音,哪怕是極微弱的聲音,但是就是聽不清、聽不懂。
由以上的分析可知,聽不到肯定聽不清,即便是聽到了,由於內耳和聽覺中樞的分辨能力降低,也同樣聽不清,而且這種聽不清相對比較難解決。
我們可以反過來推理:如果是人的內耳或聽覺中樞出現問題,就會導致聽不清。而感音神經性耳聾患者大多數都會出現內耳、聽覺中樞損傷,所以他們就會抱怨聽得見而聽不清。
與聽障者溝通需要注意的事項
要有效地與聽力損失患者交談,需要他們最需要的關心,耐心和體諒,雖然助聽器是好幫手,但並不能恢復佩戴者的正常聽覺,他們需要的是被人接受即被視作一個正常健全的人,適當的運用一些技巧,加上溫柔與體諒,一定能幫助您有效地與聽力損失患者溝通。
1:縮短談話距離:與聽力損失患者聊天最好是面對面,不要在另一個房間或者聽不見您說話的地方講話。
2:用平常和適中的語調說話:與佩戴助聽器者交談不需要特別大聲叫嚷,大聲叫嚷不但扭曲聲語音,難以辨認,過大的聲音也可能令聽者感到不適。
3:說話時不要太快或東拉西扯:這樣都會令對方無所適從,只要您稍微慢下來,並在轉換話題前通知聽者,使其先有心理準備,這樣就容易理解談話內容。
5:簡化複雜的句子:複雜的句子往往令人難以理解,最好用簡短清晰的語句,或將一個複雜的句子簡化成幾個短句。
6:重組句子:如果聽者沒有聽清您說的話,請嘗試用另外一種方法表達您的意思,重組句子能提供額外的訊息,這樣就能容易的瞭解談話內容。
7:允許多些時間交談:聽力損失患者需要非常專注的聆聽和重組的時間,才能完全理解談話內容,因此說話時應慢慢地表達清楚,不要試圖將許多訊息匆匆在短時間內表達,這樣雙方都能愉快的談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