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睿恪煦

    雖然泰國國力並不強盛,也有險些被鄰國滅亡的歷史,二戰期間卻最終逃過了日本帝國的屠戮,成為了“不費一槍一炮”獲得勝利的國家。這主要是由於近代以來泰國政府附勢的外交原則以及泰國同日本之間深刻的曖昧關係。

    由於西方殖民主義的侵襲,上世紀初中南半島遭到了英法列強的侵蝕。當時泰國處於一個尷尬的境地,東面是法國佔領的越南、寮國、高棉,而西面則是英國佔領的印度、馬來和緬甸。要想在雙方勢力的夾縫中生存下去,泰國必須採取“兩頭跑”的周旋戰略,讓英法對泰國這個緩衝地帶產生疑慮,不敢輕舉妄動。一戰爆發以後,泰國內部出現了反英反法的聲音,許多政客就建議加入德國陣營,但是由於同德國未能達成協議,泰國最終還是站在了盟國一方。然而,這一戰略的影響是深遠的,在二戰和戰後泰國沒有改變這個套路。

    二戰爆發以後,右派得勢,鑾披汶·頌堪政府將國名“暹羅”改為“泰”,大肆宣揚“大泰民族主義”,視泰國泰族以及有血脈聯絡的中國傣族、壯族,緬甸撣族、寮國老族、印度阿薩姆族等民族利益為重,打壓外僑,設定居住禁區。雖然不排除這樣的民族主義興起可能只是政府打出的煙霧彈,但那時的泰國並不是一個在思想上受人奴役的國家。像一戰時一樣,為了避免激烈交鋒和財產人員損失,泰國很快向日本投降,加入軸心國陣營,為日軍提供了大量的軍需物資,給日軍借道。同時,拒絕與英國之間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並企圖吞併寮國和高棉。因為態度良好、合作順利,日本和泰國之間只是象徵性得起了幾次衝突,傷亡損失微乎其微。日本戰敗後,比裡·帕依榮的左派自由泰得勢,在國王拉瑪八世的支援下,泰國政府大變臉,從親日政策轉向了親美。泰國的“真誠”最終打動了美國政府,美國政府認為鑾披汶政府並不能代表當時泰華人民的意願。泰國搖身一變成為了二戰的戰勝國,還向日本討要了大筆的賠償金,並在1946年正式加入聯合國。

    除了自保的戰略需要,泰國對日本的讚賞及曖昧的情感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制度的相似讓泰華人在日本人的身上看到了成功的希望。軍人專政也是二戰時期泰國向亞洲榜樣日本學習的重要內容。從1935年開始,派軍官到日本培訓形成常態化。即使到了今天,泰國依然同日本保持著一種曖昧的關係。泰日友誼橋,豐田滿街跑,711便利店和壽司店遍佈大街小巷,日本與泰華人的日常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絡。二戰中同日本沆瀣一氣的歷史並不是一個“禁忌”,它甚至成為很多像《日落湄南河》這樣影視作品的素材,被搬上了電視熒幕。

  • 2 # 象哥不泰囧

    首先泰國跟日本關係很好的,來過泰國的人都應該知道,泰國街上百分之九十的車都是日本車,還有電器基本上都是日本的。日本在泰華人心中是一個強國。

    在曼谷有一個叫勝利紀念碑的地方,是為了紀念那些打戰死去的人們。是勝利之後修的,而一共死的人就幾百個。

    泰國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國家,當時日本準備打泰國的,結果他就去跟日本談合,然後跟著日本混。後來日本快戰敗了不行了,泰國又去跟美國談合,跟著美國混!日本還賠了一筆錢給泰國。

    拿到錢的泰國,一邊迅速的發展經濟,另一邊又去勾搭日本。泰國的高速公路都是日本修的,滿街的日本車。當然日本也不傻的,高速公路日本收十年的費,車在泰國賣的價格比在日本貴很多。

    總的原因就是泰華人很精明,我自己國家國力不行,我就跟著老大哥走,跟著老大哥的時候也不會忘了二哥和三哥。現在泰國跟很多發達國家的關係都比較好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低保戶和低保貧困戶還用交合作醫療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