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在曹睿駕崩後,發動了高平陵政變,奪取了曹魏的政權。司馬懿去世之後,他的兒子司馬師、司馬昭先後執掌曹魏的國政,至司馬炎終於取而代之,歷三代人的潛心磨礪而奪取了曹魏的江山。
司馬懿的才華很快引起了曹操的疑慮,所謂“鷹視狼顧”,與其說是曹操善於相人,不如說是曹操為藉機除掉司馬懿找的一個藉口,以曹丞相的性格,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個,可惜在司馬懿這件事情上,他沒有固執己見,給了他一個活命的機會。
當然,司馬懿能保住性命,與曹丕的關係也很大,兩人交好多年,曹丕處處維護司馬懿,視他為股肱大臣,曹操也理解兒子的苦衷,畢竟新主繼位,需要幾個有才華的大臣支撐朝政,再加上曹丕精通權謀之術,縱然司馬懿有不臣之心,兒子也能壓住他,所以才選擇放過了司馬懿。
假如曹操真的殺死司馬懿的話,中國歷史的走向可能會出現三種截然不同的變化。
司馬懿對於曹魏的穩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曹丕和曹睿時期,司馬懿是曹魏最重要的將領之一,他多次參與平定曹魏國內的叛亂,如千里奔襲遼東,數次擊退來自於東吳和蜀漢的侵犯。
可以說如果沒有司馬懿,曹魏的穩定將會受到極大的影響。曹操去世後,其早年的軍政大臣死的死亡的亡,大將之材逐漸凋零,除了司馬懿,可用之人寥寥無幾。
司馬懿第一次獨自帶兵是在曹睿剛剛繼位的時候,孫權帶領軍隊攻擊曹魏,局面非常的危機。司馬懿果斷出擊擊退了孫權,打敗了諸葛瑾,維護了曹魏的穩定。
後來在孟達起兵造反的時候,司馬懿先斬後奏,以閃電戰的方式,快速擊敗了孟達,防止了新城地區的叛亂。如果新城地區叛亂成功,在蜀漢和東吳第一次聯合伐魏的戰爭中,曹魏將會面臨三線作戰的尷尬境地。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失敗,司馬懿起到了至關重要作用。而諸葛亮最後兩次的北伐,曹魏方面的統帥都是司馬懿,假如沒有司馬懿的話,諸葛亮的北伐很有可能就會成功。諸葛亮北伐一旦成功,魏國即使不丟失中原地區,也將會丟掉涼州地區地區,到時候曹魏將陷入腹背受敵的困境。
曹睿去世後,掌權的曹爽是一個十足的庸才,根本無法和蜀漢同時期的費禕、姜維等人相提並論,假如不是司馬懿一直坐鎮的話,恐怕曹魏早就亂成一鍋粥,讓蜀漢和東吳聯合打垮了。
這種說法也有一定的依據,因為曹魏的硬實力一直都很強,不僅佔據了土地肥沃的中原地區,還用於最大數量的人口,綜合國力遠超吳蜀兩國。即使沒有大將領導,只要曹魏不犯大的錯誤,也能扛得住蜀漢兩國的聯合夾擊。而且在三國後期的時候,吳國出現了內亂,蜀國因黃皓這等小人存在而導致政治一片混亂。曹魏在晚期有著一大批優秀的將領,鄧艾和鍾會都是人中龍鳳。
蜀國除了一個姜維之外,剩下的將領都是劉備時期留下來的老將,所謂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到後來連廖化都沒有了,而東吳內亂持續了十多年,吳主孫皓更是不得人心,當滅掉蜀國之後晉軍兵鋒直指東吳各地時,吳國將領無一不聞風而降。即使沒有司馬懿,只要在諸葛亮北伐時期曹魏不被打垮,那麼在三國後期,憑藉著綜合國力優勢,曹魏還是能夠一統天下。
曹爽雖然姓曹,但是他並不是曹操家族裡面的人,他老爸曹真,原名秦真,被曹操收為樣子後改名曹真。曹爽原本謙虛謹慎,隨著權力的擴大逐漸跋扈起來,司馬懿發動政變的理由就是曹爽把持朝政,控制皇帝,所以在司馬懿最初發動政變的時候,大部分大臣都是支援他的。
從曹睿去世,一直到高平陵之變,曹爽一直是曹魏的實際統治者,曹爽又用人唯親,導致此時的曹魏政局一片混亂,而且曹魏的皇帝早已被架空了。大臣們在政變的時候都幻想著司馬懿能夠出來主持大局,幫助曹操家族重新掌權。只是他們沒有想到司馬懿比曹爽的野心更大,他不僅想要把持朝政,還想要篡奪皇位。
假如沒有司馬懿的話,以曹爽當時的實力,任何人都沒有辦法阻止他篡權。曹爽控制朝政的時間一長,恐怕也免不了學習曹丕直接登基稱帝,將皇帝趕下臺。曹爽如果篡位的話,對曹操家族更有利。因為曹爽算是曹操的幹孫子,他如果篡位肯定會繼續認曹操幹爺爺,曹操家族的成員也能得到厚待。
這樣看來,曹操如果殺了司馬懿,對於曹操的後代來說,算得上是一件好事。畢竟有司馬懿在曹操的後代肯定會被推翻,如果司馬懿死了,曹操的後代還可能有機會翻盤。
司馬懿在曹睿駕崩後,發動了高平陵政變,奪取了曹魏的政權。司馬懿去世之後,他的兒子司馬師、司馬昭先後執掌曹魏的國政,至司馬炎終於取而代之,歷三代人的潛心磨礪而奪取了曹魏的江山。
司馬懿的才華很快引起了曹操的疑慮,所謂“鷹視狼顧”,與其說是曹操善於相人,不如說是曹操為藉機除掉司馬懿找的一個藉口,以曹丞相的性格,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個,可惜在司馬懿這件事情上,他沒有固執己見,給了他一個活命的機會。
當然,司馬懿能保住性命,與曹丕的關係也很大,兩人交好多年,曹丕處處維護司馬懿,視他為股肱大臣,曹操也理解兒子的苦衷,畢竟新主繼位,需要幾個有才華的大臣支撐朝政,再加上曹丕精通權謀之術,縱然司馬懿有不臣之心,兒子也能壓住他,所以才選擇放過了司馬懿。
假如曹操真的殺死司馬懿的話,中國歷史的走向可能會出現三種截然不同的變化。
第一種:蜀漢滅亡曹魏司馬懿對於曹魏的穩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曹丕和曹睿時期,司馬懿是曹魏最重要的將領之一,他多次參與平定曹魏國內的叛亂,如千里奔襲遼東,數次擊退來自於東吳和蜀漢的侵犯。
可以說如果沒有司馬懿,曹魏的穩定將會受到極大的影響。曹操去世後,其早年的軍政大臣死的死亡的亡,大將之材逐漸凋零,除了司馬懿,可用之人寥寥無幾。
司馬懿第一次獨自帶兵是在曹睿剛剛繼位的時候,孫權帶領軍隊攻擊曹魏,局面非常的危機。司馬懿果斷出擊擊退了孫權,打敗了諸葛瑾,維護了曹魏的穩定。
後來在孟達起兵造反的時候,司馬懿先斬後奏,以閃電戰的方式,快速擊敗了孟達,防止了新城地區的叛亂。如果新城地區叛亂成功,在蜀漢和東吳第一次聯合伐魏的戰爭中,曹魏將會面臨三線作戰的尷尬境地。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失敗,司馬懿起到了至關重要作用。而諸葛亮最後兩次的北伐,曹魏方面的統帥都是司馬懿,假如沒有司馬懿的話,諸葛亮的北伐很有可能就會成功。諸葛亮北伐一旦成功,魏國即使不丟失中原地區,也將會丟掉涼州地區地區,到時候曹魏將陷入腹背受敵的困境。
曹睿去世後,掌權的曹爽是一個十足的庸才,根本無法和蜀漢同時期的費禕、姜維等人相提並論,假如不是司馬懿一直坐鎮的話,恐怕曹魏早就亂成一鍋粥,讓蜀漢和東吳聯合打垮了。
第二種:曹魏一統天下這種說法也有一定的依據,因為曹魏的硬實力一直都很強,不僅佔據了土地肥沃的中原地區,還用於最大數量的人口,綜合國力遠超吳蜀兩國。即使沒有大將領導,只要曹魏不犯大的錯誤,也能扛得住蜀漢兩國的聯合夾擊。而且在三國後期的時候,吳國出現了內亂,蜀國因黃皓這等小人存在而導致政治一片混亂。曹魏在晚期有著一大批優秀的將領,鄧艾和鍾會都是人中龍鳳。
蜀國除了一個姜維之外,剩下的將領都是劉備時期留下來的老將,所謂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到後來連廖化都沒有了,而東吳內亂持續了十多年,吳主孫皓更是不得人心,當滅掉蜀國之後晉軍兵鋒直指東吳各地時,吳國將領無一不聞風而降。即使沒有司馬懿,只要在諸葛亮北伐時期曹魏不被打垮,那麼在三國後期,憑藉著綜合國力優勢,曹魏還是能夠一統天下。
第三種:曹爽篡奪曹魏的大權曹爽雖然姓曹,但是他並不是曹操家族裡面的人,他老爸曹真,原名秦真,被曹操收為樣子後改名曹真。曹爽原本謙虛謹慎,隨著權力的擴大逐漸跋扈起來,司馬懿發動政變的理由就是曹爽把持朝政,控制皇帝,所以在司馬懿最初發動政變的時候,大部分大臣都是支援他的。
從曹睿去世,一直到高平陵之變,曹爽一直是曹魏的實際統治者,曹爽又用人唯親,導致此時的曹魏政局一片混亂,而且曹魏的皇帝早已被架空了。大臣們在政變的時候都幻想著司馬懿能夠出來主持大局,幫助曹操家族重新掌權。只是他們沒有想到司馬懿比曹爽的野心更大,他不僅想要把持朝政,還想要篡奪皇位。
假如沒有司馬懿的話,以曹爽當時的實力,任何人都沒有辦法阻止他篡權。曹爽控制朝政的時間一長,恐怕也免不了學習曹丕直接登基稱帝,將皇帝趕下臺。曹爽如果篡位的話,對曹操家族更有利。因為曹爽算是曹操的幹孫子,他如果篡位肯定會繼續認曹操幹爺爺,曹操家族的成員也能得到厚待。
這樣看來,曹操如果殺了司馬懿,對於曹操的後代來說,算得上是一件好事。畢竟有司馬懿在曹操的後代肯定會被推翻,如果司馬懿死了,曹操的後代還可能有機會翻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