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心的詩句有: 1、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唐代惠能《菩提偈》 譯文:菩提原本就沒有樹, 明亮的鏡子也並不是臺。 2、佛性常清淨,何處有塵埃!——唐代惠能《菩提偈》 譯文:佛性就是一直清澈乾淨,哪裡會有什麼塵埃? 3、心是菩提樹,身為明鏡臺。——唐代惠能《菩提偈》 譯文:眾生的身體就是一棵覺悟的智慧樹, 眾生的心靈就象一座明亮的臺鏡。 4、明鏡本清淨,何處染塵埃!——唐代惠能《菩提偈》 譯文:明亮的鏡子本來就很乾淨,哪裡會染上什麼塵埃? 5、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唐代惠能《菩提偈》 譯文:菩提原本就沒有樹, 明亮的鏡子也並不是臺。 6、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唐代惠能《菩提偈》 譯文:本來就是虛無沒有一物, 哪裡會染上什麼塵埃? 7、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唐代惠能《菩提偈》 譯文:菩提只是向著內心尋找,何必勞累向外界求取玄妙的佛家思想? 8、病來閒臥久,因見靜時心。——唐代元稹《春病》 譯文:長時間臥病再創,只能靜下心來思考一切事情。 9、齒因吟後冷,心向靜中圓。——唐代李洞《送遠上人》 譯文:牙齒因為吟詩後發冷,心則需要靜下來才可以得到更多的東西。 10、秋水清無底,蕭然靜客心。——唐代杜甫《劉九法曹鄭瑕邱石門宴集》 譯文:秋水清澈見底,遊客的心也都靜了下來。
關於靜心的詩詞有
1、心外無物,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陳繼儒《幽窗小記》 2、心靜即聲淡,其間無古今。——白居易《船夜援琴》 3、天清江月白,心靜海鷗知——李白《贈漢陽輔錄事其一》 4、石室人心靜,冰潭月影殘。——賈島《寄白閣默公》 5、汲井漱寒齒,清心拂塵服。閒持貝葉書,步出東齋讀。 ——柳宗元《晨詣班超師院讀禪經》 6、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王維《山居秋暝》 7、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陶淵明《飲酒·結廬在人境》 8、心靜即聲淡,其間無古今。——白居易《船夜援琴》 9、石室人心靜,冰潭月影殘。——賈島《寄白閣默公》 10、病來心靜一無思,老去身閒百不為。——白居易《齋月靜居》 11、石室人心靜,冰潭月影殘。——賈島《寄白閣默公》 12、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陶淵明的《飲酒·結廬在人境》 13、真源了無取,妄跡世所逐。——柳宗元《晨詣班超師院讀禪經》 14、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杜甫《春夜喜雨》 15、萬籟此俱寂,但餘鐘磬音。——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
靜心的詩句有: 1、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唐代惠能《菩提偈》 譯文:菩提原本就沒有樹, 明亮的鏡子也並不是臺。 2、佛性常清淨,何處有塵埃!——唐代惠能《菩提偈》 譯文:佛性就是一直清澈乾淨,哪裡會有什麼塵埃? 3、心是菩提樹,身為明鏡臺。——唐代惠能《菩提偈》 譯文:眾生的身體就是一棵覺悟的智慧樹, 眾生的心靈就象一座明亮的臺鏡。 4、明鏡本清淨,何處染塵埃!——唐代惠能《菩提偈》 譯文:明亮的鏡子本來就很乾淨,哪裡會染上什麼塵埃? 5、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唐代惠能《菩提偈》 譯文:菩提原本就沒有樹, 明亮的鏡子也並不是臺。 6、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唐代惠能《菩提偈》 譯文:本來就是虛無沒有一物, 哪裡會染上什麼塵埃? 7、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唐代惠能《菩提偈》 譯文:菩提只是向著內心尋找,何必勞累向外界求取玄妙的佛家思想? 8、病來閒臥久,因見靜時心。——唐代元稹《春病》 譯文:長時間臥病再創,只能靜下心來思考一切事情。 9、齒因吟後冷,心向靜中圓。——唐代李洞《送遠上人》 譯文:牙齒因為吟詩後發冷,心則需要靜下來才可以得到更多的東西。 10、秋水清無底,蕭然靜客心。——唐代杜甫《劉九法曹鄭瑕邱石門宴集》 譯文:秋水清澈見底,遊客的心也都靜了下來。
關於靜心的詩詞有
1、心外無物,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陳繼儒《幽窗小記》 2、心靜即聲淡,其間無古今。——白居易《船夜援琴》 3、天清江月白,心靜海鷗知——李白《贈漢陽輔錄事其一》 4、石室人心靜,冰潭月影殘。——賈島《寄白閣默公》 5、汲井漱寒齒,清心拂塵服。閒持貝葉書,步出東齋讀。 ——柳宗元《晨詣班超師院讀禪經》 6、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王維《山居秋暝》 7、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陶淵明《飲酒·結廬在人境》 8、心靜即聲淡,其間無古今。——白居易《船夜援琴》 9、石室人心靜,冰潭月影殘。——賈島《寄白閣默公》 10、病來心靜一無思,老去身閒百不為。——白居易《齋月靜居》 11、石室人心靜,冰潭月影殘。——賈島《寄白閣默公》 12、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陶淵明的《飲酒·結廬在人境》 13、真源了無取,妄跡世所逐。——柳宗元《晨詣班超師院讀禪經》 14、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杜甫《春夜喜雨》 15、萬籟此俱寂,但餘鐘磬音。——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