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我是疫情防志願者
-
2 # 野行寺
在農村,酒席宴上賓客入座的排序是有講究的。一張方桌四邊坐人,四邊分別有不同的名稱。靠裡的一邊稱為“上席”,對面稱為“首席”,左右兩邊均稱“次席”。桌子的擺放也有講究,按桌面的木紋,橫紋對上席,不能豎紋對上席。在過去上席的位置上,放兩把帶有靠背的椅子,其餘均放不帶靠背的凳子,長輩或年長者坐在上席,中年人坐在次席,年輕人或小孩坐在首席。這不知是多少年來約定成俗的規則,秋毫無犯延續不斷。這不僅彰顯著人們尊老禮讓,文明處事的傳統美德,還是“好事人”斤斤計較,不依不饒的口食。今天的故事就由此展開。
這是發生在七十年代的一件真事。新郎在部隊服役,受父母之命,經媒妁之言,訂下一門親事,趁部隊探親假期完婚。於是發媒、下書、殺豬 …… ,一切都在有條不紊的快速進行著。因為是軍婚,生產隊的幹部都來捧場,主人臉上有光,腳下生風,喜悅的心情溢於言表。
不料在中午安排宴席坐序時出了問題,鬧得喜慶的氣氛蕩然無存。原來是新郎同村的舅爺家的大人有事,指派了一名小孩來坐席,管事人看其年齡小,忘了其代表的輩分高,在農村舅爺家被稱為“上司衙門”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管事人在安排親戚席時,把這個小孩安排在了首席,沒有坐上席。宴席還未開始,就有“嘴長者”把此事告知了小孩的父親,小孩的父親一聽就火冒三丈,怒氣衝衝的趕來和管事的理論:“俺為啥坐首席”?管事者說:“看其是小孩才把他安
—— 1 ——
在首席,把年長的安排在了上席”,父親說:“年齡小,但俺輩分高是上司衙門”。管事說:“你輩分高,但你年齡小”。父親聞聽此話不由分說,一怒之下掀翻了桌子,拉起小孩揚長而去。這下好,喜事變成了鬧事,看著桌子翻到在地一片狼藉的樣子。親戚鄰居紛紛勸說主人給其“回話”,把“上司衙門”請回來,咱給娃辦喜事要緊。後來經“回話”還是未能把“上司衙門”請回來,再後來,兩家不相往來多年,再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又經多次說和,才和好如初。
現如今當年的“肇事者”也七十多歲了,三個兒子均娶妻生子。每當提起此事,他說:“為爭氣,耍半吊子不值得”。由此看來在農村“坐上席”既是婚俗又是禮儀,其思想是根深蒂固的。就是現在農村的婚禮上,司儀在主持時還要謙讓的說一句:“人人都該坐上席,只因上席數量少,才把大家委屈了”。但隨著社會的進步,文明程度的提高,誰坐上席已不在特意安排,,但人們都會把年齡長者,單位的領導等讓到上席,以示尊重,這也是中華民族禮儀之幫的傳統美德。順便說一句,現如今酒店的宴席都是圓桌,且十人一桌,那麼上席又怎樣區分呢?一般通常情況下都把靠牆的座位尊為上席,中間不靠牆的桌子,把面向舞臺的座位尊為上席,一般還把挨著舞臺的幾桌尊為貴賓或領導席,其餘不再細分。這都是從民俗禮儀的角度考慮,以上看法僅供參考。
-
3 # 夏季戀上風
就事說事,中國文化幾千年的底蘊。尊老愛幼是必須的。過年了,我們慶祝的是什麼?我們團員飯為什麼如此隆重?如此重要呢?老輩子要坐上席,男左女右,左位為大,因為長者還有長者。如果在座的長輩有女輩為“尊”,那麼女長輩必要坐在上席之首,也就是上席的左邊;同時要平等等輩或者是隔一輩子的人在坐,不能叔輩之稱或者父輩之稱坐在上席。下來依次是前席,這個座位是僅次於上席,比上席的輩分低或者歲數小,剩下的依次落座。在我們這裡就是誰家有好事去參加宴會也是一樣,除非有貴客或者說客人,先讓客人入座上席。春節我們慶祝的一家安康,期盼新年更好!重要的是一家人各奔東西,為了承擔更多的使命,到過年了都回家看看老人。慰問關照一下,不論外面多精彩多麼無奈。回家就好!回家不僅僅是回到了港灣,回到了“血緣”!互問互勵!謝謝!簡簡單單的聊聊。也快過年了王師在此給大家先拜個早年!一鞠敬你關照!二鞠真誠給你拜年,默許你發大財,全家安康!三鞠在以後的日子裡願一路有你!圖片來源於網路,侵權則刪
-
4 # 學民思考
中華大地,只有孔聖人沒走到的地方,才不論長幼尊卑。
當今社會雖不能象古代封建家長制,那麼多禮節。但至少過節隆重的聚會,要有輩份層次,不然真不成體統。
看是形式,其實表現內涵。春節為中華民族傳統節日,雖然受現代西方思想影響很大,提倡民主、自由、平等和獨立等。但一定要明白,你從哪裡來?生下來一下就會跑嗎?西方文化不是更重視感恩嗎?
現在的年輕人太自以為中心,過傳統節日,應當洗禮一下!
回覆列表
無論是不是在春節,坐座位一定要按輩份安排,這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落座的時候,按照面南背北,中間為正坐,輩份最高的年長者做中間(爺爺或老爺),同長輩平輩者(奶奶或姥姥)並排做,低一輩者兩相陪坐(爸爸、媽媽、叔叔、姑姑),一般(一般是本家的男主人)坐左手邊相陪。侄孫輩一般坐祖輩對面,若人多的話坐對面的左右角位置,把桌角。若人太多,孫子輩兒的一般不入座,執酒壺於長輩左右斟酒或打支應。
宴席間,新上的一道菜,一定要先讓長者品嚐,長者品嚐之後,大家才能再吃,這就是長者先幼者後的道理。
由於十年動亂和破四舊,許多老式的規矩和禮儀都被破除了。許多的規矩,現在年輕人真的不知道了,比如用勺子盛飯時不能反手盛,坐下的時候腿不能顫抖,倒茶的時候要倒七成滿,倒酒的時候要倒十成滿,正所謂茶要淺,酒要滿。長者講話的時候,不要一個勁的貪吃夾菜,要放下筷子,認真聽。總之老年間的規矩很多,現在應當保留的應該繼續保留下去。畢竟這是幾千年傳留下來的,也是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吧。現在的小學生要求讀弟子規,當父母的應該也看看,因為我們八零九零上學的時候不太重視這種教育。那時候也沒有讀過這方面的書,現在看看,確實應當在重新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