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澹奕

    既然跑不掉,自然要死得“大義凜然”。崇禎帝朱由檢,他是有機會也想跑的,只是猶豫不決錯過了機會,最終兵臨城下無路可走,最終來了個“君王死社稷”。君王為國死,也要死在戰場上,不做任何抵抗就上吊算什麼?!崇禎帝登基以後,勵精圖治勤勤勉勉,也的確是個稱職的皇帝。然而他有兩個最大的毛病,一個是疑心病重,另一個就是優柔寡斷猶豫不決。李自成的起義軍一路勢如破竹,直逼京畿,而山海關外的滿洲大軍,也是虎視眈眈。當時的明朝江山,十失有七八。

    京畿已經必然不保,擺在崇禎面前的只有兩條路:第一遷都江南,儲存實力;第二拼個魚死網不破(當時明朝北方實力已經無法傷到大順軍隊)“有種”跟“魯莽”的抉擇擺在了朱由檢面前。朝廷中,仍舊有道貌岸然的文人大臣反對南遷,甚至將當年明代宗抵抗瓦剌的先例搬出來。而崇禎本人,就在大臣的爭吵中,想跑又不敢跑。最終,朱由檢下定決心準備逃跑,化妝準備出城,但崇禎萬萬沒想到,京城守衛與各個城門的護將,均已經投靠起義軍,崇禎已經是想跑都跑不掉了。

    人固有一死,或輕於鴻毛或重於泰山,崇禎帝的一死了之,也間接導致了南明迅速因內訌而滅亡。當年的宋高宗再窩囊,畢竟他保住了華夏上百年,崇禎帝除了被明粉吹捧一番“君王死社稷”,又帶來了什麼?

  • 2 # 混元形意掌門人

    先說結論:真的有!

    下面再來說說原因。

    1、崇禎有逃跑的機會。所謂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在李自成大順軍攻入北京前,崇禎想要逃跑是完全可以的。雖然大明朝內憂外患,岌岌可危,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大明朝還有幾支兵力可以依賴堅撐幾年甚至幾十多年。例如,明朝宗室及文武大臣逃亡南方建立的南明就存在39年。

    2、能逃但就是不逃,真的是為了節氣!一種不怕死但是對不起列祖列宗的節氣!

    3、自古以來皇帝逃跑有的是,例如安史之亂,唐玄唐外逃。崇禎就是不逃,真的是

    “君王死社稷”的勇氣。

  • 3 # 李國凱

    崇禎帝(發過罪己詔最多的一個皇帝):

    不能說一定,可能還有一些偶然因素,但相信“君王死社稷”的勇氣是有幾分的,第一當時李自成兵臨城下時,李自成無心稱王反而派使者去和崇禎帝和談,當時百官還是有很多人薦意崇禎和談的,但還是被他嚴詞拒絕了,這一點就可證明其勇。

    第二在當時大明還是有很多強悍的番王的,但崇禎為了君王的顏面不去求他們,致使他們隔岸觀火,清軍有機可乘導致兔死狗烹,這也體現了君王天威。

    第三在當時大明王朝被大軍壓境,崇禎本可以跑,但他並沒有反而自盡於煤山之上(另一說是崇禎本想逃,但就在那時他看到了明成祖朱棣遺詔:“凡大明君主不丟一寸土,不和親,不求和,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於是崇禎便自誅王室,自盡於紫禁城後的煤山上)不管怎麼說崇禎確實做到了“君王死社稷”雖然如此,我們還是該相信崇禎確實有其勇,並且我們也可用崇禎皇帝朱由檢與其它王朝的末代皇帝比較一下,相信他是最值得敬佩的末代皇帝。

  • 4 # 苟或

    這不是勇氣,典型的不敢承擔責任的表現,那個時候活著才是最大的勇氣,亡國之君他最值得同情又不值得同情,當時明朝在南京還有一套完整的朝廷,崇禎如果南渡是有機會和滿洲李自成張獻忠較量,在圖恢復大明的。崇禎不是沒機會跑而是有機會但優柔寡斷,斷送了大明最後的翻身機會!

    1、如果他不死,南明的局勢不會那麼混亂,起碼朝廷上下一心,崇禎這個皇帝在當時還是有絕對的威望的

    2、對比一下宋高宗,宋高宗臉皮夠厚了吧,可是大宋也因為他又延續了數百年,可想而知崇禎如果學高宗,劃江而治的機會更大

    3、上面說到宋高宗,我就要說下高宗的南宋幾乎人人無北伐之志收復是不太現實的,而南明則是一心想收復失地,明顯崇禎人心便不會渙散,有凝聚力這時候收復失地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4、滿清在統一中原曾經數次遇到困難和強烈的反撲,但最終因為南明人心各異給了滿清機會最終一統天下,如果崇禎在那麼人心各異可以避免

    5、崇禎如果跑了,吳三桂是不會降清的,可能性就是南渡追隨崇禎而去,吳三桂降清是因為大明已亡,腹背受敵沒有援助,這個時候他不可能投降害死崇禎的李自成(這樣他真的成賣國賊和賣主求榮之徒,而且李自成對待明朝官僚的態度,吳三桂投降他定然不會有好下場,至於陳圓圓那都是屁話了),南渡由於有崇禎在有支援吳三桂有希望南渡

    綜上崇禎的做法真的不是勇而是不敢承擔責任的表現,大明天下千千萬的百姓和江山都在等著崇禎領導他們去拯救,然而崇禎一走了之留下一個極度混亂的南明最終也給滿清統一華夏提供了不小的便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誰知道特效做的好的有哪幾部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