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大學堂
-
2 # 歷史課課代表
公元1875年,十九歲的同治皇帝駕崩,同治皇帝是咸豐帝唯一活下來的兒子,所以同治帝的去世使咸豐帝一脈徹底絕嗣。同治帝駕崩後,慈禧太后為了能繼續垂簾聽政,在權衡許久後決定立醇親王之子載湉繼承帝位,因為新君年僅四歲,無法理政,所以慈禧太后不得不“勉為其難”的繼續垂簾聽政。
慈禧太后冊立四歲的醇親王之子載湉為帝是有著多方面考慮的:
首先:新冊立的光緒皇帝年僅四歲,自然是無法理政的,這樣慈禧太后仍然可以以皇太后的身份繼續把持朝政數十年,這對於一生嗜權如命的慈禧太后是非常划算的。
其次:載湉的生母是慈禧太后的親妹妹,這樣,慈禧既是光緒的伯母,又是光緒的姨娘,如此親近的血緣關係有利於慈禧太后日後和小皇帝相處。
第三:光緒帝生父醇親王性格懦弱,才華有限,又無野心,一生都唯慈禧太后馬首是瞻,這樣的人易於控制,不會對慈禧太后專權獨裁造成威脅。
第四:光緒皇帝的慈禧太后親近的血緣關係有利於提高慈禧太后的在兩宮太后中的地位,因為此時,咸豐帝的正宮慈安太后尚在,整個同治朝,慈安太后都有著對於朝政大事的最終決定權,這讓一心攬權的慈禧非常的不滿。
第五;光緒帝的冊立,使得其父醇親王及其親信在朝廷中的地位上升,與此同時,恭親王奕訢一派地位驟然下降,奕訢集團經過慈禧太后的多次打擊,最終整體退出清廷最高決策層。
光緒七年,年僅四十五歲的慈安皇太后去世,清朝持續的二十年的兩宮太后垂簾聽政的政治模式宣告結束,從此,朝堂之上由兩宮垂簾變成了一宮獨裁,慈禧太后可以肆無忌憚的玩弄手中的權利了。當時的清王朝內憂外患,國家正需要年長並且有能力的君主,而慈禧太后為了一己私利而罔顧國家利益,接連擁立孩童皇帝,最終導致清朝皇位繼承陷入惡性迴圈。清朝也開始在她的統治之下走向了全面的衰敗並最終滅亡。
-
3 # 京寧話說歷史
1.同治沒有子嗣繼承皇位。2.年幼便於慈禧繼續垂簾聽政。3.光緒是慈禧妹妹的兒子。4.光緒可以過繼給咸豐做兒子。
-
4 # 月光侃歷史
隨著同治帝的駕崩,清王朝出現了一度尷尬的局面,因為同治帝死的時候才19歲,並沒有留下後代。
同治帝死後兩小時,慈禧就召集文武大臣商議有關王位繼承的事宜。在咸豐帝以前,為了防止皇子們出現九子奪嫡這樣的事情,皇帝大都是秘密立儲的,到了咸豐帝這一代,一共只有兩個兒子,其中一個死了,只剩下慈禧生的孩子,也就是同治皇帝載淳,他無疑就是皇帝了。而同治皇帝要是有孩子的話還可以秘密立儲,但是同治皇帝已經死了,這個繼承人到底要誰來呢。
在同治帝死後,就有人早早猜測到,他沒有子嗣,那這個皇位是由誰來繼承呢,很多人都想過,會從他的下一代來選擇皇位繼承人。晚輩當中有幾個合適的呢,不是血緣關係太遠就是太小。老一輩呢,據說同治帝重病的時候讓李鴻藻撰寫聖旨讓奕訢繼承皇位,但是這基本不可能,他繼承的皇位是誰的呢,沒有叔叔繼承侄子位子的可能性,另外慈禧也是不會同意的。他們母子都是對奕訢一直是打壓的,所以這個基本不可能。那叔叔輩不可能,只有從同輩裡找了,奕訢的兩個兒子還有載湉了。
但是如果奕訢的兒子繼承了王位之後,在宮裡最有話語權的肯定就是奕訢了。如果找一個年長的人做皇帝不行,慈禧的意思就是他沒有經過皇帝的教育,達不到做皇帝的標準,只能找個年幼的皇帝,這樣還可以教育,這個教育的意思就是可以唯慈禧的命是從,就是慈禧說了算,載湉過繼過來就是咸豐皇帝的兒子了。繞了一大圈,講了一大圈道理,最終覺得選擇載湉就是個完美的選擇。
她選擇載湉就是為了自己的權力,載湉剛當皇帝的時候只有四歲,這個四歲的小孩肯定是不能處理政務的,這就決定了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慈禧是可以代行皇帝權力,可以垂簾聽政的。其次,這個時候載湉才剛剛四歲,這個四歲的小屁孩啥都不懂,正合慈禧心意,可以培養一個傀儡皇帝,讓這個孩子從小就屈從於她的權威之下。另外載湉的母親是慈禧的親妹妹,加上載湉的父親也是生性軟弱不像奕訢那樣精明強幹,和慈禧的血緣關係也是比較親近的。
-
5 # 李尋歡小刀刀
第一,光緒是他親妹妹的兒子,且年紀很小,才四歲(虛歲)。
第二,慈大媽的妹夫性格懦弱,也才二十出頭,不經世事,昧於時事,膽小怕事,懦弱無能,內心極度空虛!好色!
第三,慈大媽權欲熏天難以自拔!心狠手辣!殺人如麻!
第四,八名顧命大臣軟弱無能,相互傾軋,意見不一,不團結!給了慈大媽可乘之機!第五,慈大媽有個賤骨頭一生為奴的鬼子六從中支援。
第五,道光眼拙,選了個病秧子短命鬼當皇帝。
第六,同是病秧子短命鬼的同治皇帝只擔了個好色之名,沾染了難以治癒的性病不說,還沒留下一個自己的種!
-
6 # 密探零零發
同治暴死,慈禧年僅4歲的光緒繼位是慈禧經過精心策劃的一個陰謀,具體原因如下:
一、同治皇帝早逝,但沒有留下子嗣,因此不存在子繼皇位的情況;
二、在同治無子的情況下,按常理應該在同治的子侄輩中選擇一位當皇帝,但慈禧之意不同意,而選擇了同治皇帝的堂兄弟年僅4歲的光緒繼承皇位;
三、慈禧選擇光緒繼承皇位,是因為光緒的母親是慈禧的妹妹,光緒就是慈禧的外甥,血緣近,俗話說肥水不流外人田,肯定要選一個血緣近的人繼承皇位;
四、光緒的子侄輩一般年紀較大,沒過幾年就要親政,而光緒當時才年僅4歲,便於慈禧的控制,保證她能夠長久地掌權。
同治的暴死,讓光緒意外當上了皇帝,就此開始了一個悲劇人生。
-
7 # 滿樓說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1875年1月12日)晚,紫禁城裡一片哀聲,未滿20歲的同治皇帝因天花迸發而駕崩。
國不可一日無君,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很快擺在慈禧太后的面前:
同治死前雖已成婚,但他生前並一子一女,這就導致了一個棘手的難題——誰來繼承同治留下的皇位?
在前任皇帝沒有留下子嗣的情況下,皇位繼承人的問題變得極為棘手。當時第一個要考慮的必須是名分問題,如果名分不對,這名不正言不順,勢必引發極大的混亂。
就在同治駕崩的當天晚上,慈禧和慈安太后便在養心殿西暖閣召集恭親王奕訢、醇親王奕譞等親王、郡王、貝勒及御前大臣、軍機大臣等二十多人入宮集議。
通常說,前任皇帝沒有子嗣,那就應該為他立嗣,這樣帝位就可以繼續傳下去,世系就不會亂。同治當時是“載”子輩,他的下一輩是“溥”字輩,按理應該從“溥”字輩裡挑一個來做他的嗣子,繼承他的皇位。
但大家把“溥”字輩的人捋了一遍後,卻又覺得沒有特別合適的人選。因為當時“溥”字輩的人只有溥倫一人,而後者只有八個月,年齡太小。
而且,溥倫的父親、貝勒載治是由旁支過繼而來的養子而不是奕緯的親生兒子,因此在從血緣上不應算是近支宗室。
正因為如此,當有人提出由溥倫承繼帝位時,很快遭到奕訢、奕劻等人的反對,而慈禧也不同意並決定立醇親王奕譞的長子載湉為繼承人。
慈禧的這個決定,可謂是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之所以要立奕譞的長子載湉,一可以避免自己變成太皇太后,另外也是載湉的母親乃是慈禧的親妹妹。
但是,載湉和同治是同一輩分的人,從名分上來說存在問題。
醇親王奕譞,站立者即幼年的光緒皇帝載湉
對此,慈禧早有考慮,那就載湉以咸豐嗣子(變成了同治的弟弟)的名義繼承大統,等他以後生了兒子之後,兒子作為同治的嗣子傳位。透過這一複雜的安排,慈禧便可以皇太后的名義繼續把持皇權。
傳位既定,年號也隨後擬好,是謂“光緒”,從第二年(1875年)為光緒元年。
所謂“光緒”者,即“纘道光之緒”,也就是說,載湉是繼承道光傳下來的皇位。至此,慈禧和慈安太后也就開始了她們的第二次垂簾聽政。
-
8 # 沒事叨兩句
謝謝邀請,慈禧之所以讓4歲的光緒繼位,很大原因是清朝的一條約定俗成的規定,年幼的皇子繼位,只有等到大婚以後才能親政,在沒大婚這段時間一般是顧命大臣輔佐。例如同治未親政時期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御前大臣景壽、協辦大學士肅順、軍機大臣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為八大臣輔政,史稱“顧命八大臣”,但是在同治繼位後不久,慈禧太后就聯同恭親王奕訢發動政變,打倒了顧命八大臣,史稱“辛酉政變”,八大臣有的被處死,有的被流放,下場悽慘。然後就開始了慈禧垂簾聽政,自認為顧命太后的時期。直到光緒,他的顧命大臣更是就沒有,如果硬說有顧命大臣只能是垂簾聽政的慈禧了。為了不放棄權利慈禧是一直不給光緒帝大婚,直到拖到18歲才大婚 ,婚後慈禧也沒有放權的打算,一直把光緒當傀儡。
另一個原因是光緒的生母是慈禧的親妹妹,也就是說光緒 是慈禧的親外甥,以慈禧自私的性格,自然喜歡用自家人。
-
9 # 黯夜尋歡1
稚子可控,權柄不會下移,這不正是慈禧太后想要的嗎?一個人,無論是男還是女,一定嚐到絕對權勢所帶來的隨心所欲,那是毒癮一樣的絕對誘惑,很少有人能剋制住對權利、慾望的渴望。
慈禧太后幼年時家道中落,入宮初始時也並不得寵,後來母以子貴,憑藉唯一的兒子才得封貴妃,也因為這個唯一的兒子,還差點兒步了鉤弋夫人的後塵,被賜死,好容易等到兒子登基為帝,成為太后,卻又有慈安太后壓她一頭,她縱然也是皇太后,依舊比慈安皇太后地位低一階,所以慈禧對權勢更渴求更在意,一旦在握,絕不放手。經歷了兒子同治皇帝的不同心,兩相抗,慈禧太后更不會放權,故而立幼主再垂簾,保證自己大權在握。
回覆列表
在同治皇帝還沒嚥氣之時,關於這皇位繼承之事就已經被提上日程,慈安太后從皇位宗祖規制方面提議了幾位候選人,但是最後都被慈禧否決。
圖 愛新覺羅·載淳 (1856年—1875年),即同治皇帝
其實慈禧心中早已有了合適人選,在以陰謀和套路導演設計之下,走完了形式過場流程之後,醇親王奕譞的長子載湉以文宗咸豐皇帝為過繼子的身份繼承大統,即光緒皇帝,也就是說載湉繼承的是咸豐皇帝的皇位不是同治皇帝的,這樣兩宮太后還是皇太后,還可以繼續垂簾聽政。朝廷政權又“合情合理”和“如願以償”地回到了兩宮太后手中,其實也就是回到了慈禧太后的手中。
文:王金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