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貳一橙

    關羽圍困曹仁於樊城時,曹操為什麼不派心腹大將夏侯惇前去呢?

    第一:我們要看看夏侯惇的年紀,雖然正史上沒說他的出生年,但從他和曹操的親家關係來看(夏侯惇兒子夏侯懋娶了曹操女兒清河公主),他和曹操的歲數相差不遠。

    而曹操是明確的生於155年,卒於220年,享年六十五歲,而關羽發動樊城之戰、水淹七軍時就是公元219年秋季,這時候的曹操六十四歲,夏侯惇也至少已過六十歲了。你會讓一個六十歲的老人,帶著軍隊去打一場關乎國運的戰嗎?再說了,當時曹操手下又不是沒人:張遼、于禁、張郃、徐晃等還在,不需要也輪不到夏侯惇出馬。第二:按照曹操的想法,此次去救援樊城是一場持久戰,主帥不需要會打,只要控制好底線,不讓關羽拿下樊城即可。所以曹操一開始是讓兒子曹植去的,想著給他累積點功勞和人心,將來好在朝廷上幫助世子曹丕,只是因為曹植好酒誤事,曹操才派了于禁去。

    而夏侯惇此時正在都督壽春張遼、樂進各軍,駐所在召陵(今汝南境內),對曹操來說,樊城前線雖然重要,但靠近江東的壽春、靠近漢中的長安也同樣重要,這兩個地方都需要值得信任和能力高的人來鎮守。

    夏侯惇之於壽春,曹彰之於長安,這是值得信任的人,張遼、樂進之於合肥,張郃、郭淮之於陳倉,這是能力高的人,所以除非關羽能打到許昌城下,否則這兩個地區連一兵一卒都不能調動。第三:曹操很明白,夏侯惇不是關羽的對手,和夏侯惇合作這麼久,曹操知道他幾斤幾兩,作為曾經見識過關羽百萬軍中取顏良首級的曹操,也同樣明白關羽的本事。曹操已經安排錯了一次夏侯淵守漢中,最後被殺,連進駐四川的跳板都被劉備給搶了。

    而曹操一開始並沒讓善戰的徐晃領兵,而是讓號稱穩重的于禁前去,也就是這個原因。夏侯惇性格剛烈急躁,和兄弟夏侯淵差不多,如果讓他前去救援的話,很容易就會中了誘敵之計(夏侯惇在新野時就給劉備坑了一次),如果夏侯惇敗了,首先曹操就得心疼,其次也有損國家的臉面。

    所以不管怎麼看,曹操也不會派夏侯惇出戰,再者,誰說的官職一樣高就要兩人對打啊?又不是玩遊戲,還要講究個按機匹配。

  • 2 # 風去了無痕D

    夏侯惇其時,也在前線,只是前方主將為徐晃而已。夏侯惇與曹操同在摩陂,總督諸軍往援樊城。

    關羽兵鋒威震華夏,曹操以魏王之尊都親臨前線了,被困於樊城的,又是宗室重將曹仁,襄樊為荊楚連線中原之咽喉門戶,豈容有失!夏侯惇當然也來了。

    實際夏侯惇那時,還不是前將軍,而是伏波將軍,駐屯居巢,都督二十六軍。相當於戰區司令。曹操徵調南方合肥張遼等諸軍援樊城,夏侯惇身為東南方戰區司令,早就先行來曹操身邊了。

    《三囯志.夏侯惇傳》【~二十四年,太祖軍於摩陂,召惇常與同載,特見親重,出入臥內,諸將莫得比也】

    擊敗關羽後,才拜夏侯惇為前將軍,督諸軍還壽春~

    徐晃也不是如演義中所說,曹仁被圍後才派徐晃往援。關羽剛與曹仁等交戰時,徐晃已率軍往助曹仁了,漢水暴漲淹了于禁龐德等七軍,沒有淹到徐晃所部而已。且徐晃所部多新卒,整訓未久,一時難於與關羽的勁兵交戰,只能固守待機,應援樊城。

    為何要命徐晃作前方總指揮,因徐晃亦為國家名將,素以善治軍、擅戰而聞名。

    曹操欲親征前,桓階問曹操:“大王以為曹仁徐晃能戰否?”

    曹操曰:能!

    桓階又問:大王以為,二人敢不盡力否?

    曹操曰:不!

    於是桓階曰,大王只須督諸軍往援,以示援軍不絕。曹仁陷於圍中,內懷死爭之心,徐晃在外,有強援不絕,則有必勝之志,何愁關羽不破!~

    所以曹操,只是駐屯摩陂,總督諸軍支援,絕不會干涉徐晃的具體作戰指揮,更不會用夏侯惇去換了徐晃,這可不是一個軍事家的做法,何況曹孟德,也是數百年一遇之雄傑,豈會做出臨陣換將的蠢事!

  • 3 # 街談巷議

    沒什麼其他原因,就是夏侯惇老了。

    作為一個武將來說,夏侯惇的年紀老大,而且左眼有傷,這種傷勢對於一個武將來說是對其實力的極大限制,同時,隨著年紀增長,身體衰老,僅存的一隻眼睛視力也會受到影響。所以,綜合來說,夏侯惇已經不適合上戰場了。

    曹操肯定很清楚這一點,所以在建安二十一年的時候,也就是公元216的時候就說了相當於讓夏侯惇“榮養”的話。

    《三國志·魏書·諸夏侯傳》中說的明明白白:

    “二十一年,從徵孫權還,使惇都督二十六軍,留居巢。賜伎樂名倡。”

    建安二十一年的時候,夏侯惇跟隨曹操徵孫權,回返後,讓他做了二十六路人馬的都督,駐紮在居巢,賜給他許多的樂伎倡優。

    曹操也就剩下這麼一個老兄弟了,同出夏侯的老將夏侯淵留守漢中的時候,在定軍山被蜀漢的黃忠拿下,戰死沙場,這一次的對手又是“威震華夏”的關羽,能讓本來就不敵關羽的老將夏侯惇出馬嗎?

    你見過曹操給其他將領送樂伎倡優,讓其縱情享樂嗎?沒有!這一說明曹操和夏侯惇感情非常深厚,二也是暗指夏侯惇年紀大了身體有恙已經不適合再上戰場。

    實際上,從史書記載就可以看出,從建安二十一年之後,夏侯惇也確實沒有再親自上過戰場,大部分時候都是作為鎮場子的存在做督軍。對夏侯惇的記載也多數著墨於曹操與夏侯惇間的深情厚誼。

    關羽困樊城發生在建安二十四年。

    到了建安二十五年的時候,夏侯惇就去世了。

    廉頗老矣。

  • 4 # 南柯夢說

    關羽,關雲長。劉備揮下第一號猛將,當時位居蜀漢諸將之首,地位僅此於劉備。關羽勇猛善戰,劉備稱漢中王時被委任鎮守荊州,獨擋蜀國大門。後更被封為前將軍,可以說關羽為劉備建立蜀漢政權立下了汗馬功勞。

    而夏侯惇也是曹操手下的一員猛將,在曹氏集團中也是身居諸將之首,地位是最高的。後也被封為前將軍。

    按地位關羽和夏侯惇分別是劉備集團和曹操集團的首席大將。

    那麼同屬自己集團的首席大將,為何在關羽兵圍樊城之時,曹操沒有選擇夏侯惇作為救援主將?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稱漢中王后,封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同年,關羽發動了“襄樊之戰”,率軍北功樊城,水淹七軍,威震華夏,風頭一時無兩。

    《三國志 關羽傳》記載:二十四年,先主為漢中王,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是歲,羽率眾功曹仁於樊。

    在這同年,夏侯惇也被曹操封為前將軍。

    《三國志 夏侯惇》記載:二十四年,太祖軍於摩陂,召槨常與同載,特見親重,出入臥內,諸將莫得比也。拜前將軍,督諸軍還壽春。徒屯召陵。

    所以不派夏侯惇前去救援,我在下認為有以下觀點。

    第一、夏侯惇勇猛有餘而不善統兵

    興平元年(194年),在曹操徵陶謙時,留夏侯槨守濮陽。可是張邈、陳宮叛迎呂布,而當時曹操的家眷都在鄴城,夏侯惇率軍前往救援,正好與呂布軍隊相遇,雙方交戰。呂布假裝撤退,迂迴進去濮陽,突襲並獲得夏侯惇軍隊的軍用物資。後拜將領假降,趁機活捉夏侯槨。之後韓浩使策方救回夏侯槨。

    建安三年(198年),呂布派遣中郎將高順和北地太守張遼進攻劉備。夏侯惇受命救援劉備,單被高順等人擊敗。沛城最終的被攻破,劉備妻子再次被擄,劉備單身逃走。

    建安七年(282年),劉表派劉備向北進攻,到達葉縣。夏侯惇受命前去抵擋,雙方於博望坡對峙,劉備火燒自營退卻,夏侯惇不聽李典所勸,執意與于禁追擊劉備,留李典守後。最後,夏侯惇被劉備伏兵所敗,幸好李典及時來救,劉備才撤退。

    由此可見,夏侯惇並不善於排兵布陳,不善於謀略,而關羽則是武力謀略都均衡發展的人。可以說如果兩者武力相當,但關羽的戰略能力則甩夏侯惇幾條街。二者根本不能比。

    第二、夏侯惇年齡以偏大,以不及關羽之勇

    我們都知道、關羽、曹操、夏侯惇都是同一年死的,但不同於關羽兵敗被殺,夏侯槨是自然老死的。

    《三國志 夏侯惇傳》記載:文帝即王位,拜槨大將軍,數月薨。

    雖然關羽同樣年老,但一樣能扛得起大刀與龐德大戰三百回合,中箭之後依舊能面不變色的接受刮骨療傷之痛。反觀夏侯惇,恐怕早已拿不起與其、上不了馬,又怎能與風頭正興的關羽對戰。

    結語:關羽與夏侯惇同為各自集團的前將軍,可二人的戰略經驗卻大不相同。關羽更偏重於攻城掠地的武將,而夏侯惇則是善於鎮守一方的將領,二人所擅長的領域不一樣。在這樊城之戰這重要的戰爭中,曹操只會派于禁、徐晃、李典等抗衡關羽的將領,而不是派夏侯惇了。

  • 5 # 青峰山女史

    這跟職務無關,那是因為夏侯惇另有任務,不能輕動。

    關羽攻樊城,曹操先派了于禁和龐德督七軍,幫助曹仁對付關羽。後來又派遣徐晃去曹仁,部隊駐紮在宛城以為接應。誰知關羽借漢水水攻于禁,七軍皆沒,關羽利用船隻進攻樊城,又圍將軍呂常在襄陽。戰場形勢對曹魏很不利。徐晃因為部隊多為新兵,難以與和關羽抗衡,所以前進至陽陵陂(在今湖北襄樊市(樊城)西北八里)。後來曹操又派將軍徐商,呂健去見徐晃,命令他需要等待兵馬都到了以後·,一起前進。

    而夏侯惇先是在居巢(即今天 巢湖 ,安徽省合肥市代管縣級市) 對付東吳孫權,以防止東吳趁機北上。曹操親自領兵從陽平趕來指揮,駐兵摩陂(在河南郟縣東南,亦名龍陂),才招夏侯惇前往。

  • 6 # 伊耆角木

    分析夏侯惇之前容我先吐個槽,這真是好奇怪的提問,打仗又不是談判,要講究級別對等嗎?非要前將軍去打前將軍,這是強迫症嗎?

    接下來容我指出題主的兩個錯誤。第一,關羽打襄樊的時候其實夏侯惇還不是前將軍;第二,在於禁兵敗被俘後,曹操調集各路大軍救援樊城,夏侯惇也去了,只不過徐晃先到並且已將關羽擊敗而已。

    關於夏侯惇的官職升遷和在救援樊城的問題上,《三國志》中有一段明確記載,說明了襄樊之戰時夏侯惇還不是前將軍,並且有參與救援:

    (建安)二十四年,太祖軍於摩陂,召惇常與同載,特見親重,出入臥內,諸將莫得比也。拜前將軍,督諸軍還壽春,徙屯召陵。

    這段文字說的是建安二十四年,曹操在摩陂召見夏侯惇,與之共同乘車,還可以隨意進出曹操臥室。之後,夏侯惇拜為前將軍。 這裡有一個重點詞“摩陂”。建安二十四年,正是關羽發動襄樊之戰的時候,于禁帥七軍救援,關羽水淹七軍,收宛城附近亂民,威脅許昌,威震華夏。曹操震驚,急命各路人馬急救樊城,徐晃先行。曹操也親臨摩陂,各路人馬在摩陂聚集。比如《三國志•張遼傳》就有記載張遼趕到摩陂援助樊城時,曹操親自初迎。不過很快就傳來了徐晃擊破關羽的訊息。所以,曹操在摩陂接見夏侯惇,說明了夏侯惇也是帥軍前往救援樊城的。而曹操到摩陂不久關羽就被徐晃所敗,樊城之圍遂解。夏侯惇在摩陂會見曹操之後才獲封前將軍,說明關羽打樊城的時候,夏侯惇還不是前將軍,只是之前曹操平定河北後封的伏波將軍。

    所以,我們發現了,襄樊之戰時夏侯惇不是前將軍,和關羽級別並不對等。而於禁當時的官職是左將軍,與前將軍都是四方將軍之一,這才是級別對等。並且,關羽、于禁都是假節鉞,而夏侯惇並沒有。

    於是我們就能分析出不用夏侯惇最先救援樊城的第一條理由,實際上夏侯惇當時的級別並不高,並且不如於禁的假節鉞有靈機專斷之權。

    第二條理由,夏侯惇當時負責防範東吳。建安二十一年,曹操攻打孫權後,留夏侯惇屯駐居巢,督二十六軍。自己北上與劉備打漢中之戰。所以,夏侯惇的任務是作為東南的方面軍負責人,防範東吳。重任在肩,不能擅離。之後之所以參與救援樊城,是因為曹操接受司馬懿等人建議,與東吳聯絡夾擊關羽。為了表示對東吳的信任,撤去了在東吳邊界的重兵,馳援樊城。與夏侯惇同樣情況的還有張遼,所以,夏侯惇和張遼都能趕到摩陂和曹操會師。

    第三條理由,夏侯惇的過往戰績非常一般。有人戲稱夏侯惇“打仗沒贏過,升官沒停過”。夏侯惇的戰績拿出來看看真的有點慘不忍睹。曹操徵陶謙時夏侯惇鎮守濮陽,呂布來攻,為了救援曹操家小被呂布抄了後路,軍械糧草都被搶劫。後又中呂布之計竟被詐降的兵將綁架。此後又在交戰中被射瞎一隻眼,大敗而回。後呂布進攻劉備,夏侯惇救援劉備又被高順擊敗。劉備受劉表之命北上攻擊許昌,夏侯惇迎戰時輕敵冒進,被劉備伏兵擊敗,多虧李典救援才無大礙。這樣的戰績,直接讓他去救援樊城,怕是曹操也根本沒法放心吧。

    而於禁就不一樣了。在襄樊之戰被關羽擊敗之前,于禁一向沉穩,行軍有度,頗受曹操信任。也幾乎沒有什麼敗績,還多次力挽狂瀾。這也是曹操派于禁最先救援的原因。

    而夏侯惇之所以戰績堪憂還能一路升遷,曹丕繼位後更是成為武將之首的大將軍。不是緣於他有多少戰功,而是得益於他的身份和忠心。(所謂曹操本姓夏侯這點倒不可信,那是東吳《曹瞞傳》的汙衊)曹操起兵之時,夏侯惇、夏侯淵兄弟是最早響應曹操的同鄉,傾盡家資幫助曹操。而那時連曹操的族弟曹仁曹洪等都不在身邊。是故夏侯家在曹魏地位超然,而夏侯惇又是夏侯家的領頭之人,當然是曹操最信任的親信。此外,夏侯惇雖然勝仗不多,但作戰勇猛,瞎了一隻眼還身先士卒。更兼對曹操的耿耿忠心。曹操做魏王后,群臣都受魏國官職,只有夏侯惇已有漢朝官職,與曹操同朝為臣。夏侯惇便上疏要求曹操給他封魏官職,即使曹操要他保留漢致也堅決不肯,足見忠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知道是什麼蜂,有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