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340996755573

    馬蜂又稱為“胡蜂”、“螞蜂”或“黃蜂”,是一種分佈廣泛、種類繁多、飛翔迅速的昆蟲。屬膜翅目之胡蜂科,雌蜂身上有一根有力的長螫針,在遇到攻擊或不友善干擾時,會群起攻擊,可以致人出現過敏反應和毒性反應,嚴重者可導致死亡。馬蜂通常用浸軟的似紙漿般的木漿造巢,食取動物性或植物性食物。  外形特徵  成蟲  中至大型,體表多數光滑,具各色花斑。上顎發達。咀嚼式口腔。觸角膝狀,雌蜂(後蜂及工蜂)12節,雄蜂13節。大大的複眼。兩隊膜翅,狹長,靜止時縱褶在一起。腹部一般不收縮呈腹柄狀,胸腹之間以纖細的「腰」相連。雌蜂具有毒的螫刺  幼蟲  體紡錘形,蛆狀,表皮白色而半透明,一般光滑。  卵  長卵圓形,下方多少扁平或有些彎曲。  生活習性  胡蜂有簡單的社會組織,常常營造一個紙質的吊鐘形的或者層狀的蜂巢,在上面集體生活。一切活動以蜂巢為核心,有蜂后、雄蜂和工蜂,分工明確,即有交配受精的後蜂、無生殖能力的工蜂和專門交配的雄蜂。食性複雜,除了吸食花蜜外,成蟲還具捕食性,主要捕食鱗翅目的幼蟲,因此,也是一類重要的天敵昆蟲。幼蟲食性為嚴格的肉食性,借工蜂獵捕多種昆蟲及其他的小動物或腐肉來喂飼。  胡蜂一般不主動攻擊人、畜,當誤觸其巢時,可引起蜂群追襲蟄刺,有時可直追百米以上。  毒素和螫針:胡蜂的毒素分溶血毒和神經毒2類,可引起人肝、腎等臟器的功能衰竭,特別是蜇到人血管上有生命之憂,過敏體質的人十分危險。胡蜂毒刺上無毒腺蓋,可對人發動多次襲擊或蜇人。  生長繁殖  黃蜂屬於完全變態的動物,一生經歷四個階段:卵、幼蟲、蛹、成蟲,每個階段的身體外觀都不同。由卵孵化後的幼蟲尾部仍附著於巢穴底,即使窩巢是倒吊的也不至於摔落,並且由工蜂負責餵食,待發育成熟時身軀由晶瑩剔透逐漸轉為明黃色,接著在穴口封上一層薄繭並化成蛹,等到羽化為成蟲後就破繭而出,從卵到羽化只需要二到三星期的時間。  馬蜂蜇人原因及如何控制  蜇人原因  1、人為傷亡人中絕大多數是主動攻擊蜂巢時遭到報復  2、使用的化妝品中有與胡蜂資訊素近似的成分  3、飲酒的人易受到胡蜂的攻擊  4、蜜源性植物數量過多導致蜂群數量增加  如何控制馬蜂  1、藥物燻殺  春季是胡蜂開始建巢活動的重要時期,要重視抓住這時只有少量越冬蜂(每1只蜂建1巢)、“葫蘆包”還較小的有利時機,在城鎮周圍、道路兩端、遊憩林區、登山路徑等區域進行普查,及時發現建巢活動,要在小巢期或摘除小巢銷燬或用布條、毛巾沾上農藥掛在小巢上燻殺。  2、適時摘巢  先用殺蟲劑射噴蜂巢出口和巢外蜂群,隨後用編織袋套住蜂巢快速紮緊袋口,然後摘除蜂巢,蜂巢連袋投入水中或澆上汽油用火燒掉。摘巢時間應在晚上或雨天進行。  3、用高壓水槍除蜂、火攻  建在高處人員難以達到的蜂巢,用高壓水槍瞄準蜂巢猛噴,將蜂巢打碎。也可在長竹竿一端紮上浸過燃油的廢舊棉花,點燃後伸到蜂巢邊燒燬蜂巢。事先需疏散周圍群眾,注意防火。  4、焚燬蜂群  深秋季節,當氣溫降低至15度時胡蜂就開始離巢,遷居至石洞、草堆等比較溫暖處去避寒,常數百隻聚攏抱成一團,抵禦寒冷。發現蜂群可用火焚燒。  專家提醒:不小心惹得馬蜂“發火”時,可以趴下不動,千萬不要狂跑,以免馬蜂群起追擊。  如何應對馬蜂蟄傷  馬蜂螫針毒性很大,其蜇針的毒液含有磷脂酶、透明質酸酶和一種被稱為抗原5的蛋白,被馬蜂蜇傷後應及時處理。  症狀  被馬蜂蜇後傷口會立刻紅腫,且感到火辣辣的痛。此時,應馬上塗抹一些食醋,使酸鹼中和,減弱毒性,亦可起到止痛的作用。如果當時有洋蔥,洗淨後切片在傷口上塗抹,此外還可用母乳、風油精、清涼油等去除蜂毒,但切記不可用紅藥水或碘酒搽抹,那樣不但不能治療,反而會加重腫脹!若遭遇蜂群攻擊時應立即就醫,不可掉以輕心。  處理原則  1、馬蜂毒呈弱鹼性,可用食醋或1%醋酸或無極膏擦洗傷處。  2、馬蜂蜇人後不會有毒刺留在身上。(如果是蜜蜂蟄的話就要把傷口殘留的毒刺可用針或鑷子挑出,但不要擠壓,以免剩餘的毒素進入體內,然後再拔火罐吸出毒汁,減少毒素的吸收)  3、用冰塊敷在蟄咬處,可以減輕疼痛和腫脹。如果疼痛劇烈可以服用一些止痛藥物。  4、如果有蔓延的趨勢,可能有過敏反應,可以服用一些抗過敏藥物,如苯海拉明、撲而敏等抗過敏藥物。  5、密切觀察半小時左右,如果發現有呼吸困難、呼吸聲音變粗、帶有喘息聲音,哪怕一點也要立即送最近的醫院去急救。

  • 2 # 使用者2035774605866

    胡蜂的口器為咀嚼式,觸角具12或13節。通常有翅,胸腹之間以纖細的“腰”相連。雌體具可怕的螫刺。成蟲主要以花蜜為食,但幼蟲以母體提供的昆蟲為食。已知有20000多種,絕大部分為獨棲,社會性的黃蜂僅限於胡蜂超科(Vespoidea)胡蜂科(Vespidae)的約1000種,還包括大胡蜂及黃衣小胡蜂類。這些種類與蛛蜂科(Pompilidae,同屬胡蜂超科)種類和其他黃蜂類的不同之處是休息時其翅縱向摺疊。

    胡蜂成蟲時期的身體外觀亦具有昆蟲的標準特徵,包括頭部、胸部、腹部、三對腳和一對觸角;同時,它的單眼、複眼與翅膀,也是多數昆蟲共有的特徵;此外,腹部尾端內隱藏了一支退化的輸卵管,即有毒蜂針。成蟲體多呈黑、黃、棕三色相間,或為單一色。具大小不同的刻點或光滑。茸毛一般較短。足較長。翅發達,飛翔迅速。靜止時前翅縱折,覆蓋身體背面。口器發達,上顎較粗壯。雄蜂腹部7節,無螫針。雌蜂腹部6節,末端有由產卵器形成的螫針,上連毒囊,分泌毒液,毒力較強。蛹為離蛹,黃白色,顏色隨齡期而加深。頭、胸、腹分明,主要器官均明顯可見。很多蜾蠃以蛹越冬。幼蟲梭形,白色,無足。體分13節。毒素和螫針:胡蜂的毒素分溶血毒和神經毒2類,可引起人肝、腎等臟器的功能衰竭,特別是蜇到人血管上有生命之憂,過敏體質的人危險。胡蜂毒刺上無毒腺蓋,可對人發動多次襲擊或蜇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在45歲前實現財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