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輪迴邊緣的魑
-
2 # 綜改1
應該是:
滾滾長江黃金水,浪到三峽轉北流,停止氾濫安千年,沙漠變成米糧倉!
翻譯:
萬里長江滾滾洪流不是黃金勝似黃金!
應該把三峽工程每年攔截下來的超千億方洪水,從巫山大寧河連通丹江口水庫全程自流到大華北新增五億畝旱澇保收的機械化耕地!
一是取代南水北調東線和中線,大幅度降低調水成本價!
二是取代黃河水,支援黃河水全部留在中上游,灌溉西北沙漠變成耕地,黃土高原的泥沙不再流入下游,沖刷下游泥沙到渤海灣,變地上河為地下河,二十年後恢復渤海灣到西安的航運,達到真正的根治黃河,成為名副其實的母親河!取代黃河水灌溉華北耕地!
三是取代漢江水,保障上中下游的耕地旱澇保收,保障中下游航運!
四是支援把渤海灣築壩建設成內陸淡水湖,每年節約八億方淡水灌溉兩蒙耕地,並支援建設東北到華東的高速交通(不能在強烈地震海域建設隧道和橋樑)!
五是把長江中下游的防洪安全標準由現在的百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
六是每年要
增加綠色電力萬億度!
七是把長江上游的千噸級航運能力提高到萬噸級航運!
結論:滾滾長江水能把長江和黃河都變成黃金河一一一母親河!
長江水應該有偉大作為,而不是氾濫成災,浪費在海洋無所作為!
臨江仙》 楊慎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譯文: 滾滾長江向東流,不再回頭,多少英雄像翻飛的浪花般消逝,爭什麼是與非、成功與失敗,都是短暫不長久,只有青山依然存在,依然的日升日落。江上白髮漁翁,早已習於四時的變化,和朋友難得見了面,痛快的暢飲一杯酒,古往今來的紛紛擾擾,都成為下酒閒談的材料。 【註釋】淘盡:盪滌一空。 漁樵:漁父和樵夫。渚:水中的的小塊陸地。 濁 :不清澈;不乾淨。與“清”相對。濁酒 :用糯米、黃米等釀製的酒,較混濁。 【鑑賞】 這是楊慎所做《廿一史彈詞》第三段《說秦漢》的開場詞,後毛宗崗父子評刻《三國演義》時將其放在卷首。 詞的開首兩句令人想到杜甫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和蘇軾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以一去不返的江水比喻歷史的程序,用後浪推前浪來比喻英雄叱吒風雲的豐功偉績。然而這一切終將被歷史的長河帶走。“是非成敗轉頭空”是對上兩句歷史現象的總結, 從中也可看出作者曠達超脫的人生 觀。“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青山和夕陽象徵著自然界和宇宙的亙古悠長,儘管歷代興亡盛哀、迴圈往復,但青山和夕陽都不會隨之改變,一種人生易逝的悲傷感悄然而生。下片為我們展現了一個白髮漁樵的形象,任它驚駭濤浪、是非成敗,他只著意於春風秋月,在握杯把酒的談笑間,固守一份寧靜與淡泊。而這位老者不是一般的漁樵,而是通曉古今的高士,就更見他淡泊超脫的襟懷,這正是作者所追求的理想人格。 全詞似懷古,似物志。開篇從大處落筆,切入歷史的宏流,四、五句在景語中富哲理、意境深邃。下片則具體刻畫了老翁形象,在其生活環境、生活情趣中寄託自己的人生理想,從而表現出一種大徹大悟的歷史觀和人生觀。 現出看盡紅塵多少事的豁達。 【作者】 楊慎,明代大臣、文學家、學者。字用修,號升庵,四川省新都區人,為少師楊廷和之子。七歲起從他母親學習詩文,刻苦努力,“奮志誦讀,不出戶外”,11歲就能作詩了。 明武宗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楊慎入京會試,“殿試第一”,高中狀元,成為明代四川唯一的狀元,照例授與“翰林院修撰”的官職,這年他24歲,以後只要循規蹈矩,順從皇帝的意旨作官,便可春風得意,青雲直上,將來做高官,享厚祿,封妻廕子,也是不難之事。然而楊慎卻又是一位堅持原則,剛正不阿,不肯俯仰隨人的人。嘉靖三年(1524年)在“議大禮”這件事中,反映得最為突出,而這又決定了他以後幾十年流離轉徙,窮死邊地的悲慘命運。 楊慎因“議大禮”,觸犯了明世宗而受廷杖,遍體創傷,於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被謫戍雲南永昌(今保山),直至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去世,終未被赦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