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心血管王醫生
-
2 # 醫患家
中國目前約有2.7億高血壓病患者,血壓的自我管理是所有高血壓患者都應該掌握的一項內容,那麼如何才能準確的測量血壓?是買一個血壓計就行了嗎?肯定不是這麼簡單的。
1、血壓計的選擇準確測量血壓,血壓計肯定是非常重要的一環。血壓計分為電子血壓計和水銀血壓計,家庭自測血壓時,無論是中國還是國外的高血壓指南,均一致推薦選用電子血壓計。而電子血壓計又分為上臂式、腕式等,應選擇經認證的上臂袖帶式電子血壓計。簡單來說,就是選一些知名品牌的大廠家上臂式電子血壓計。需要提醒的時是,電子血壓計每使用半年~一年後,需要校正,在購買時千萬不要忘了諮詢廠家如何校正的問題。
2、測量前的準備測量血壓前要先上廁所排尿,30分鐘內勿運動、喝咖啡和吸菸,測血壓時不能說話。
3、如何測血壓測血壓時選擇應坐在有靠背的座椅上,兩腿不要交叉,手臂自然放到桌上。血壓計的袖帶下緣應捆在肘窩上62.5px(2橫指)處,鬆緊適度,袖帶氣囊應至少覆蓋80%上臂周徑,袖帶中心與心臟(乳頭水平)處於同一水平面上。第一次測量時要左、右手都測,以後均取測量數值高的那側肢體測量血壓。如果是腦梗死偏癱的患者,取健側肢體的血壓。
4、血壓結果的數值讀取最好測量2~3次,每次間隔1 min,取兩次接近數值的平均值作為最後測量結果。比如第一次結果是150/90mmHg,第二次是144/84mmHg,第三次是142/82mmHg,則取後兩次的結果的平均值143/83mmHg作為最後結果。
5、測血壓的頻率如果是初診、血壓未達標的高血壓患者,每日早、晚各測1次,早晨在晨起排尿後,服藥前測,晚上在臨睡前測,連續測量7天,取後6天的血壓平均值作為參考值。少數無法連續測量7天的患者,至少應連續測量3天,取後2天的血壓平均值作為評估參考的依據。如果是血壓已達標且穩定的高血壓患者,可以每週測1天,早、晚各1次。
6、測血壓的四定原則1)、定時間 2)、定體位 3)、定部位 4)、定血壓計。這樣測量的結果才有更好的可比性。
回覆列表
門診每一個看病的患者,都有一個要求,就是讓醫生給他測量一個血壓,這個很正常,因為這是最基本的要求,因為大家信任醫生測量的血壓結果。
但是我們的血壓是一生的,而不是一時的,就算醫生測量的血壓正常,也不代表您的血壓一直正常。
要想了解自己的血壓,先得學會測量血壓!
我們國家有3億高血壓人,幾乎每個家庭都有高血壓,只有準確的測量血壓才能準確的診斷,準確的用藥,準確的管理。
有人說測量血壓不就買個血壓計一綁,看看數字不就完事了?
當然不是這麼簡單!
我們看看《中國高血壓指南》的建議:
1、要求受試者安靜休息至少 5 分鐘後開始測量坐位上臂血壓,上臂應置於心臟水平。
也就是我們測量血壓前,先休息一會,不能拿著血壓計馬上測量,尤其不建議在憋尿、飲酒後、運動後、激動後,等等情況下測量血壓,這種情況下測量的血壓不準確。
2、推薦使用經過驗證的上臂式醫用電子血壓計,水銀柱血壓計將 逐步被淘汰。
大家都喜歡水銀血壓計,覺得水銀的準,覺得電子的不準確;可是指南都推薦使用電子血壓計,因為水銀血壓計將被逐漸淘汰;而且好的電子血壓計也是準確的,關於電子血壓計和水銀血壓計的區別,我們下期再說。
3、使用標準規格的袖帶( 氣囊長 22 ~ 26cm、寬 12cm) ,肥胖者或臂 圍大者( > 32cm) 應使用大規格氣囊袖帶。
就是說胖人,特別是胳膊粗的人,不建議使用普通袖帶,需要專用袖帶測量。
4、首診時應測量兩上臂血壓,以血壓讀數較高的一側作為測量的上臂。
這個問題困擾著好多人,其實很簡單,就是那一邊高以那一邊為準;因為首先我們大部分人兩側血壓都不一樣高;其次隨著年齡增長或某種疾病導致有人一側血壓會偏低,而高一側才是更接近自己真實血壓的。
5、測量血壓時,應相隔 1 ~ 2 分鐘重複測量,取 2 次讀數的平均值 記錄。
如果高壓 或 低壓 的 2 次讀數相差 5mmHg 以上,應再次 測量,取 3 次讀數的平均值記錄。
6、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及出現體位性低血壓情況者,應該加測站立 位血壓。
站立位血壓在臥位改為站立位後 1 分鐘和 3 分鐘時測 量。
7、在測量血壓的同時,應測定脈率。
因為我們不但藥瞭解血壓,還需要了解心率,因為心率過快也需要降心率,這樣不但利於血壓控制,且能降低死亡率。
8、有人到醫院緊張,到醫院血壓就高,回家後血壓就正常,這種情況,我們建議多回家測量,且以在家測量為準。
指南限制鼓勵大家多在家測量血壓,一方面能更多次瞭解自己的血壓,一方面排除各種干擾,血壓更準確。
9、動態血壓監測不容忽視
還有很對人血壓波動較大,不能確定到底是不是高血壓,建議動態血壓監測可評估 24 小時血壓晝夜節律、體位性低血壓、餐後低血壓等。
10、精神高度焦慮的患者,不建議頻 繁自測血壓。
有很多人過於焦慮,一天沒事總測血壓,這樣導致本來血壓不高,都會引起高血壓,所以過於焦慮的人,不建議頻繁測量血壓。
總之,只有準確的測量血壓,才來準備的診斷是不是高血壓,才能準確管理自己的血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