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墨寶

    沒有,但大部分人會讓筆桿垂直於紙面,原因就是更容易實現中鋒行筆

    所以很多人在寫字的時候,刻意的把筆桿垂直

    那麼筆桿不垂直紙面就不能寫好字嗎?答案是否定的,比如古代人寫字毛筆可不是完全垂直的

    有的說法是,古代寫字的書法家,持筆姿勢就像我們拿用鋼筆的方法,但一樣不影響寫字!只是現在毛筆應用越來越少了!沒那麼多時間去練習,古代書法家之所以那樣執筆,其實就是對毛筆太熟悉了,毛筆好像一把劍,你能說劍只有一招嗎?顯然不對!他們怎麼用都能有很大的殺傷力,招式很多,不會只有直刺這一招!可以有無窮的變化

    其實書法是熟練工種,你熟悉了,怎麼用筆都對,都能很好的寫出高質量的線條!

  • 2 # 潘茂生書法文化研究

    根據我多年書法研究與教學實驗,執筆法確實是一個很關鍵的技術問題,它是寫好硬筆字、練好毛筆書法的前提條件。可惜,很多人對此不屑一顧,甚至錯誤的認為“執筆無定法”,只要是感覺很舒服就行,這樣的說法與做法純粹是無稽之談,自圓其說。

    我對這個“執筆無定法”之說是這樣理解的,並不是隨便怎麼拿筆都行,而是要對各種各樣的執筆法功能與優缺點都得熟知,根據書寫字型及其用途不同,選擇適合的執筆法姿勢,只有執筆、字型匹配的恰到好處,才能產生理想的效果。

    所謂執筆感覺“舒服就行”的觀點,也是荒唐可笑的!以往錯誤的不良習慣特別舒服,難道不用矯正了嗎?明明是錯的,因為舒服而固執己見,堅持不改,這樣的人,不可能有進步!

    古人之所以發明了各種各樣的執筆法,是由於當時他們所處的特殊歷史背景下,為便於在特殊的載體材料上書寫應時而生的,關鍵是,古人用毛筆書寫,純屬於辦公、社交,壓根兒就沒有書法展覽比賽,所以,一般不寫大字,多是1釐米左右的小楷,或3釐米左右的中楷。書法史料記載的摩崖石刻、亭臺樓閣上的匾額等所謂榜書大字,是特殊場合使用的字型……

    我們今天,在80釐米高的桌案前,在不足一毫米的紙上寫字,並且寫的字型很大,甚至追求展廳效果和視覺衝擊力,時而坐著寫,時而站著寫,或臨摹範本,或搞藝術創作,有時候在水平面上寫,有時候在垂直的板面上寫……顯然,與古人書寫狀態及其練習書法的意圖,很多地方都是不一樣的。所以,採用什麼樣的執筆法比較合適呢?必須考慮在先。

    因此,我認為,我們是現代人,雖然學的是傳統書法,但是,在實際書寫技法上,理應與時俱進,不能完全生搬硬套古人的所謂成功經驗(如五指執筆法),應該從如何展示最佳實用效果著想,研究出符合現代書寫方式的技術操作方法。

    鑑於此,我專門對執筆姿勢與用筆方法問題,進行了大量的試驗研究,結果表明,潘氏三指執筆法是比較理想的!

    它將傳統的撥燈法、五字執筆法等關鍵要訣與精髓優點,集中在一起重新調劑,設定出的一種新款式,如圖:

    這種新型執筆法一一潘氏三指執筆法,主要是針對現代人書寫訓練條件與實際應用狀況,精心設計的。

    該執筆法具有良好的科學性、合理性、通用性、實用性。其主要特點:

    1、要領簡便,容易操作。適合不同年齡段的書法愛好者。手感舒適、揮灑自如,能真正的做到八面出鋒、人書一體。

    2、指法靈活,運筆自如。適合書寫各種大小不同的書體,以及風格各異的字型。

    3、駛轉調鋒,中側任意。由於手型、指法分佈科學,職責分工合理,協作關係明晰,對運筆動作技巧正常有效施展,提供了前提條件。

    4、技法兼融,元素通用。採用這種執筆法,無論是操作各種硬筆、軟筆、毛筆,以及各種水彩筆、油畫筆、廣告美術筆……總之,只要是寫畫之類,不管什麼樣的筆,皆可以隨心所欲。即使拿篆刻刀、手術刀、針炙針……其實,也是這樣的指法。日常進餐使用筷子更不例外了。

    5、有效臨摹,利於創作。據我所知,很多人練了十幾年、幾十年書法,從來沒有想過範本的原作者採用的是哪種執筆法? 殊不知,臨不像、寫不好,筆法不規範,字形狀態不如意,行筆沒有節奏感,筆畫細節表現不出來,無耐之下,只好採取附加動作的辦法把筆畫形制指畫出來,田英章就是一個例子! 之所以畫字,除了迷信“筆筆中鋒”、“筆桿垂直”之外,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執筆法嚴重錯誤! 加之腕法、肘法應用不科學不合理,導致書寫技巧不正確,寫出來的字,個個如算盤子,僵硬死板,沒有藝術美感……

    所以,很多人錯誤的認為,練書法主要是靠功夫積累,似乎與執筆姿勢沒多大關係,只要是勤奮臨帖就可以了,其實,這是很可怕的陳舊觀念!

    打個比方,假如,學聲樂,必須練發聲技巧,學武術,必須練手法、步法……書法何嘗不是如此? 任何一個技藝門類,都有行規準則,有訓練標準套路,執筆法就是其中一個重要的科目。

    執筆法還需專門訓練嗎? 對,沒錯! 絕對不是故弄玄虛。透過這種方式,矯正以往錯誤的執筆法,建立新的正確的執筆要領,藉以熟悉指法、腕法、肘法之間分工合作關係,是非常必要的!有了這個基礎,接下來練筆法、筆畫就輕鬆愉快了。如圖:

    之所以有人認為練書法,沒有十年二十年以上不行,那是他對書法訓練模式絲毫不懂,不知道科學、系統、正規、專業的訓練模式什麼樣? 即使有捷徑和秘訣,他也不信,寧可盲目崇拜那些靠炒作出名的偽大師,情願接受歪理邪說走錯路走彎路,甚至誤入歧途,也不去探尋正確的書法執行軌道在哪裡。

    為什麼十年、二十年不入門,一直在書法門外徘徊,或者錯誤的把普通寫字當書法練……其實,有效的時間全都浪費在臨帖~臨帖~臨帖,看一眼寫一筆,一個字一個字的摳,從不動腦筋想一想,古人是怎麼寫的?

    試想,王羲之多大年紀當的右將軍? 乾隆多大年紀當上的皇帝? 顏真卿、褚遂良、虞世南……很多歷史上的公務員,以及秀才、狀元,他們都是書法高手,是應試過關的首要條件之一,如果,一個寫毛筆字這項很平常的必備技能,得需要十幾年、二十幾年專門練,那他們的人命運交響曲豈不是太悲慘了?

    比如,歐楷、柳楷,明明用側鋒法書寫,輕而易舉就完成了,有的人卻偏偏用中鋒筆法去畫字,由於採用的執筆法就不對,導致行筆過程中調不了側鋒,究其原因,是執筆法不科學不合理造成的!

    我時常在想,歐陽詢當年寫《九成宮》的時候,用的是什麼執筆法? 是沈尹默的五指執筆法嗎? 是田英章的××執筆法嗎?

    王羲之的撥燈法,陸希聲的五字法,多麼好啊,為什麼很多人不用呢?

    我覺得,一個書寫技能,練一兩年就可以了。藝術是終身的,學無止境……這是兩個概念,兩個範疇,不能混為一談!

    哦哦,扯遠了,言歸正題。想寫好書法,單純執筆法一項是不夠的,還應該考慮其它因素,比如書寫姿勢,尤其是腕法、肘法。如圖:

    此外,現如今,書法已經成為一門藝術專業學科,無論是硬筆書法、毛筆書法,都有系統完整的特定訓練套路。要想優質高效,儘可能的縮短訓練週期,必須按照〈書法訓練操作規程〉進行,一步一步的練。如圖:

    如圖所示,執筆法、運筆法、筆畫、結字法、臨摹法……這些訓練科目,彼此之間是工序關係、因果關係、階梯關係,缺一不可。

    這些科目,是必須掌握的技法基本功要訣。而且,需要在正式進入臨帖環節之前,首先將它們逐一熟練,否則,直接臨帖是絕對不行的!

    執筆法之所以排在技法之首,說明它非常重要。實踐證明,執筆法正確與否,直接影響運筆法能否做到位,最終體現在字形韻味、章法氣勢上……

  • 3 # 子衿書法

    執筆有一定的規矩,但不是完全標準化的統一。

    執筆之法,有單鉤,雙鉤,撮管,捻管,握拳,四指,五指,撥鐙,迴腕……有說指實掌虛,腕豎肘平,豎管正鋒,側偃推行,懸臂運腰,胯立沉肩,含胸拔背,氣運丹田……不知道這是在練武呢?還是寫字。

    執筆,只要你感覺舒適的任何一種方式,寫著最有感覺的執筆方法,就是你的正確方法。不關他人的事。有人提著筆桿屁股寫,有人捉著筆頭寫,無所謂優劣,習慣就好了。

    晉唐時期的執筆法,採用的是單鉤法。也就是如我們現在的鋼筆執筆法一樣。那是因為書生出行,筆墨裝於囊中,隨身而行。走到哪裡,興致上來,取出紙墨來便寫。紙是捲起來的,左手拿紙,隨寫隨放。這樣寫字,單鉤執筆是最好的書寫方式。若寫壁書,握拳法則最能允分發揮。而寫大字,懸臂撮管,雙腳叉立,運丹田之氣,沉肩墜肘,渾然之勢,無以為比。若夫蠅頭小楷,則枕腕於桌,雙鉤執筆,實指虛掌,精雕細琢,美侖美奐。何可為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是電子合同,企業想用電子合同要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