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個認真的思考者
-
2 # 鼎玉軒轅
朱元璋之所以能夠成功,其一,是會用人,李善長,劉伯溫,宋濂,呂昶,徐達,常遇春都是當時有才的人,有的還是元朝的官員,但是朱元璋懂得籠絡人心,讓這些人為他所用。
其二,朱元璋不是沒文化,是沒接受正規教育,當和尚時,跟隨一位和尚學習過,起義後,李善長,劉伯溫,宋濂,呂昶等都教過他。最主要的是他不是學習死板的文化,而是學習有用的東西,比如打仗,地理,帝王心術。要不然不會建立大明,並且建立獨特的制度,還給自己子孫寫了族譜,如果沒有文化,怎麼會寫出來呢。其三就是前期的經歷,懂得民心所向,知道老百姓需要什麼,這是他成功的基礎。其四,是時勢,所謂時勢造英雄,如果是平穩的日子,說不定朱元璋一輩子跟他父祖一樣,是個佃戶,名字可能都沒有,正因為元朝不得人心,漢族人民奮起反抗,才給了他機遇,才成就了276年的大明天下,當然也要有雄才大略的本事,不然早被其他起義軍吃了,要知道,陳友諒,張士誠等都不是善茬,元朝的蒙古軍團也不是吃素的。所以朱元璋是有文化的,並且專業知識是一等一的好。只是沒有接受正規教育,去考科舉而已。
-
3 # 山東老戰土
朱元璋雖然沒有文化,出身低微,沒上過幾天學,是個粗人,但是朱元璋有一顆大智若愚的心,一生可以說是頗具傳奇色彩。
朱元璋在流浪的落魄生活中,訓練出自己聰明睿智的頭腦以及敏銳的覺察力,因為沒有這種能力就可能見不到明天的太陽,久而久之就成了一種本事,這種本事和文化知識沒有太大的關係,但是和他後來的統一天下成功卻是息息相關的。
朱元璋雖然自己沒有文化,但他卻是相當重視文化教育。朱元璋從來都不是一門心思撲在打仗上的,相比於其他急功近利的農民軍首領,朱元璋是文武並重的。從這一點來看,還在打天下的朱元璋就有了坐天下的想法。
朱元璋還十分懂得用人之道,不論是懷柔,還是知人善用,他都做的特別好。深挖洞,緩稱王就是他雄才大略的體現,憑藉著後來補充的學識和自身的大格局、大胸懷,朱元璋從最底層飛躍到了最高層一統天下,建立了大明朝。
-
4 # 喜喜羊羊喜喜喜人
是人的貓性格與犬性格做成群體認知偏差,朱元璋是聚合了貓性格與犬性格合體於一身的人才,能兩種性格結合的人就是領導人氣質了,貓性格的人天生具有冒險精神,對宏觀視野具有天賦的洞察力,這種人做那行都會有創新精神的,犬性格的人喜歡合群,穿梭於各類群體能深入各類人群,能融合貓性格與犬性格一體的人,天生具有吸引眾人的明星氣派,說朱元璋沒有文化,實際朱元璋做過和尚頭主持,在廟裡所謂吃齋唸佛的過程,就是自學文化的過程,每間廟裡都有大量經文經書,要弄懂那些經文,沒有基本的文學功底根本是連讀也讀不下去,更不可能教導徒弟指導徒弟念讀經文了,從這段經歷可以分析到朱元璋完全是在當和尚時靠自學去汲取文化及軍事學問的,讀經文讀得多的人,心胸會比常人開寬,不計較眼前利益的短暫得失,而朱元璋的好朋友劉伯溫卻是道士出身,道家對天文地理的研究本來就是道家安身立命之本,術並不完全指計謀,而是對槍械機器有研究之人,能夠打下江山的人,都是能取長補短的人,一個和尚主持,一個道士主持,結合在一起做大事,就不能說是沒有文化之人了。
-
5 # 麗文悅心
第一,朱元璋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很強。
朱元璋雖然沒有學過什麼書本知識,但是他吸收社會知識的能力非常強。他透過觀察與思考對人性的弱點有很深的理解。他非常懂人心,看透人性,特別注意收買人心。因此,一旦遇到問題,能夠想到別人的弱點,就能夠找到解決的辦法。
第二,他具有堅韌與堅忍的精神與意志。
朱元璋生活在社會最底層,曾經是一個乞丐,而且還是災荒之年的乞丐,生存下來就是非常不容易的,當他撿到吃的,還被別人搶走,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中,他學會了圓通的做事,也學會了堅韌與堅忍。
第三,朱元璋善於用人,並且做到知人善任。他能夠充分發揮將領的積極性,授予大將免死金牌,鼓勵將領浴血奮戰。
第四,朱元璋在一次又一次的勝利後,他不滿足於現狀,能夠根據實際情況確立更遠大的目標,這點非常不容易。
因此,朱元璋雖然沒有讀過什麼書,但是他懂人心,善於用人,善於作戰。而且有很多常人所沒有的堅定的信念與意志。朱元璋能夠華麗逆襲並不是偶然現象,而是歷史的必然。
認知美、探尋美、
發現美、熱愛美。
追尋美的足跡,
過美麗人生。
用美麗文字,
愉悅心靈。
編者茹立文,
文學愛好者,
喜歡文學與詩歌。
願生活與詩常相伴,
願歲月與美常相依!
圖片自網路。
-
6 # 秦嶺深山老妖
朱元璋沒有文化是怎麼統一天下的呢?首先是懂得用人之道,懂得籠絡人心,其中劉伯溫,李善長等都是為他所用的官員。
朱元璋那個時代並不是沒有一點文化的,只是沒有接受過太多的正規教育而已,曾也和老和尚學習過一些知識的。再後來,和一些有識之士在一起了也是專學了很多有用的東西,比如打仗時所必用的地理知識,帝王心術等等,這些都是在艱苦的歲月中磨礪出來的,要不然也就不會建立起大明王朝了,並且建立獨特的制度,還給自己子孫寫了完整的族譜,如果他真的是沒有一點文化的話,根本就不可能寫出來這些的 。
另外《子兵法》在戰爭中的攻守轉換也是瞬息萬變的,順則攻,逆則守,把攻守上升到知戰的境界之上,這種攻守思想其實對朱元璋奪取天下,可以說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從歷史資料來看,朱元璋最為人稱道的主要有這兩點,第一,能夠虛心納諫,明朝建立以前,他對於下屬是比較禮待的,他重用劉伯溫又收攏了一幫子善戰的武將。這些能人每當有合理的建議提出來的時候,他多能夠認真的分析,虛心的採納,比如朱元璋率軍打下了徽州以後,李善長他獻的策略:高築牆,廣積糧。短短九個字朱元璋便壓制住自己稱王的強烈慾望。命令軍隊自己動手生產,興修水利,減輕農民的負擔,因而使得部隊是兵強糧足,管轄範圍內的百姓也能夠休養生息,安居樂業。
-
7 # 一個認真的思考者
題目假設了有文化才能做成大事,為什麼呢?邏輯在哪?所以這個問題是偽命題。正確的提法應該是,農民出身的朱元璋為什麼能統一天下?
這就好回答了,古有劉備劉玄德,今有潤之毛澤東,論武功他們既不能上擂臺也不能進武場,但是他們都具有異於常人的個人魅力和膽識,能籠絡和凝聚一幫人中龍鳳為之效力,這就是他們成功的核心原因。
-
8 # 鼎玉軒轅
朱元璋之所以能夠成功,其一,是會用人,李善長,劉伯溫,宋濂,呂昶,徐達,常遇春都是當時有才的人,有的還是元朝的官員,但是朱元璋懂得籠絡人心,讓這些人為他所用。
其二,朱元璋不是沒文化,是沒接受正規教育,當和尚時,跟隨一位和尚學習過,起義後,李善長,劉伯溫,宋濂,呂昶等都教過他。最主要的是他不是學習死板的文化,而是學習有用的東西,比如打仗,地理,帝王心術。要不然不會建立大明,並且建立獨特的制度,還給自己子孫寫了族譜,如果沒有文化,怎麼會寫出來呢。其三就是前期的經歷,懂得民心所向,知道老百姓需要什麼,這是他成功的基礎。其四,是時勢,所謂時勢造英雄,如果是平穩的日子,說不定朱元璋一輩子跟他父祖一樣,是個佃戶,名字可能都沒有,正因為元朝不得人心,漢族人民奮起反抗,才給了他機遇,才成就了276年的大明天下,當然也要有雄才大略的本事,不然早被其他起義軍吃了,要知道,陳友諒,張士誠等都不是善茬,元朝的蒙古軍團也不是吃素的。所以朱元璋是有文化的,並且專業知識是一等一的好。只是沒有接受正規教育,去考科舉而已。
-
9 # 山東老戰土
朱元璋雖然沒有文化,出身低微,沒上過幾天學,是個粗人,但是朱元璋有一顆大智若愚的心,一生可以說是頗具傳奇色彩。
朱元璋在流浪的落魄生活中,訓練出自己聰明睿智的頭腦以及敏銳的覺察力,因為沒有這種能力就可能見不到明天的太陽,久而久之就成了一種本事,這種本事和文化知識沒有太大的關係,但是和他後來的統一天下成功卻是息息相關的。
朱元璋雖然自己沒有文化,但他卻是相當重視文化教育。朱元璋從來都不是一門心思撲在打仗上的,相比於其他急功近利的農民軍首領,朱元璋是文武並重的。從這一點來看,還在打天下的朱元璋就有了坐天下的想法。
朱元璋還十分懂得用人之道,不論是懷柔,還是知人善用,他都做的特別好。深挖洞,緩稱王就是他雄才大略的體現,憑藉著後來補充的學識和自身的大格局、大胸懷,朱元璋從最底層飛躍到了最高層一統天下,建立了大明朝。
-
10 # 喜喜羊羊喜喜喜人
是人的貓性格與犬性格做成群體認知偏差,朱元璋是聚合了貓性格與犬性格合體於一身的人才,能兩種性格結合的人就是領導人氣質了,貓性格的人天生具有冒險精神,對宏觀視野具有天賦的洞察力,這種人做那行都會有創新精神的,犬性格的人喜歡合群,穿梭於各類群體能深入各類人群,能融合貓性格與犬性格一體的人,天生具有吸引眾人的明星氣派,說朱元璋沒有文化,實際朱元璋做過和尚頭主持,在廟裡所謂吃齋唸佛的過程,就是自學文化的過程,每間廟裡都有大量經文經書,要弄懂那些經文,沒有基本的文學功底根本是連讀也讀不下去,更不可能教導徒弟指導徒弟念讀經文了,從這段經歷可以分析到朱元璋完全是在當和尚時靠自學去汲取文化及軍事學問的,讀經文讀得多的人,心胸會比常人開寬,不計較眼前利益的短暫得失,而朱元璋的好朋友劉伯溫卻是道士出身,道家對天文地理的研究本來就是道家安身立命之本,術並不完全指計謀,而是對槍械機器有研究之人,能夠打下江山的人,都是能取長補短的人,一個和尚主持,一個道士主持,結合在一起做大事,就不能說是沒有文化之人了。
-
11 # 麗文悅心
第一,朱元璋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很強。
朱元璋雖然沒有學過什麼書本知識,但是他吸收社會知識的能力非常強。他透過觀察與思考對人性的弱點有很深的理解。他非常懂人心,看透人性,特別注意收買人心。因此,一旦遇到問題,能夠想到別人的弱點,就能夠找到解決的辦法。
第二,他具有堅韌與堅忍的精神與意志。
朱元璋生活在社會最底層,曾經是一個乞丐,而且還是災荒之年的乞丐,生存下來就是非常不容易的,當他撿到吃的,還被別人搶走,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中,他學會了圓通的做事,也學會了堅韌與堅忍。
第三,朱元璋善於用人,並且做到知人善任。他能夠充分發揮將領的積極性,授予大將免死金牌,鼓勵將領浴血奮戰。
第四,朱元璋在一次又一次的勝利後,他不滿足於現狀,能夠根據實際情況確立更遠大的目標,這點非常不容易。
因此,朱元璋雖然沒有讀過什麼書,但是他懂人心,善於用人,善於作戰。而且有很多常人所沒有的堅定的信念與意志。朱元璋能夠華麗逆襲並不是偶然現象,而是歷史的必然。
認知美、探尋美、
發現美、熱愛美。
追尋美的足跡,
過美麗人生。
用美麗文字,
愉悅心靈。
編者茹立文,
文學愛好者,
喜歡文學與詩歌。
願生活與詩常相伴,
願歲月與美常相依!
圖片自網路。
-
12 # 秦嶺深山老妖
朱元璋沒有文化是怎麼統一天下的呢?首先是懂得用人之道,懂得籠絡人心,其中劉伯溫,李善長等都是為他所用的官員。
朱元璋那個時代並不是沒有一點文化的,只是沒有接受過太多的正規教育而已,曾也和老和尚學習過一些知識的。再後來,和一些有識之士在一起了也是專學了很多有用的東西,比如打仗時所必用的地理知識,帝王心術等等,這些都是在艱苦的歲月中磨礪出來的,要不然也就不會建立起大明王朝了,並且建立獨特的制度,還給自己子孫寫了完整的族譜,如果他真的是沒有一點文化的話,根本就不可能寫出來這些的 。
另外《子兵法》在戰爭中的攻守轉換也是瞬息萬變的,順則攻,逆則守,把攻守上升到知戰的境界之上,這種攻守思想其實對朱元璋奪取天下,可以說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從歷史資料來看,朱元璋最為人稱道的主要有這兩點,第一,能夠虛心納諫,明朝建立以前,他對於下屬是比較禮待的,他重用劉伯溫又收攏了一幫子善戰的武將。這些能人每當有合理的建議提出來的時候,他多能夠認真的分析,虛心的採納,比如朱元璋率軍打下了徽州以後,李善長他獻的策略:高築牆,廣積糧。短短九個字朱元璋便壓制住自己稱王的強烈慾望。命令軍隊自己動手生產,興修水利,減輕農民的負擔,因而使得部隊是兵強糧足,管轄範圍內的百姓也能夠休養生息,安居樂業。
-
13 # 與生活交朋友
朱元璋不是沒有文化,只是沒有文憑而已。朱元璋肯定是有文化的,而且都是非常實用的文化。
說朱元璋沒文化的,只是看到他的出身。但是出身並不能代表一輩子。
朱元璋出身貧困,被迫為僧,後又四處雲遊流浪,過著乞丐一樣的生活。現在人們都喜歡稱他為“乞丐皇帝”。
朱元璋這幾年的流浪生涯肯定不是渾渾噩噩的,他應該在這幾年中學習到很多東西,增長到很多見識,否則他也不可能那麼快被郭子興看中,成為郭子興的心腹和女婿。朱元璋開始有了政治資本。
有了政治資本的朱元璋,靠著他的英勇和遠見,很快就闖出了名堂,發展壯大起來,同時也吸引了李善長為首的文化人來投奔。同時朱元璋又不斷招攬人才,將朱升、劉基這些有見識、有能力的文化人收為己用。
朱元璋打江山期間,對這些文人都是虛心請教的態度。跟這些大文豪待在一起,還非常看重,並虛心學習,想沒文化都難。
朱元璋也是個非常注重教育的人。在他還沒稱帝前,就已經請宋濂給朱標當老師。登基沒多久,就開始修《元史》。看到不注重教育的官員或者他覺得沒有師德的人,都會遭到貶謫。朱元璋對教育和科舉,都是搞得不亦樂乎的。
朱元璋一生中寫的詩,數量上與乾隆沒法比,質量上應該不在乾隆之下的。乾隆是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是有絕對的高文憑的。朱元璋又怎麼可能沒文化?
縱觀朱元璋一生,無論是打江山,還是坐江山,都有他自己的一套。這些都不是他天生的,只能說他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朱元璋就像天生會斗轉星移一樣,能夠做到“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從身邊人身上學到各種技能,然後以各種技能將身邊人玩得死死的。即使半仙劉伯溫也不是他的對手。
從朱元璋身上,我們不應該是看到沒文化的人有雄才大略,統一了天下,而是應該看到學習的重要性。不在同一個起跑線並沒什麼,重要的是堅持學習,笑到最後。
現在的高考,其實也是個笑到最後的遊戲。小學優秀不代表初中優秀,初中優秀不代表高中優秀。如果學生們都以朱元璋為榜樣,何愁不能笑到最後?
我們還學習過“江郎才盡”和“傷仲永”的故事,學習就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江淹忙著當官去了,方仲永忙著賺錢去了,最後江淹寫不出東西來,神童方仲永也成了普通人。
朱元璋應該是一直在學習,所以他能夠搞定所有人,打下江山並坐穩江山。
朱元璋最初確實沒什麼文化,他的雄才大略也不是天生,靠的是後天的努力學習,使他的見識和文化都能夠超越別人。朱元璋本身也重視文化,虛心向文化人請教。
在中國歷史上成功的農民起義中,領導者的智囊團都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朱元璋還有個非常厲害之處,就是取得成就不輕易膨脹。朱元璋打下江山後,仍然保持著清醒,研究怎麼去坐穩江山。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朱元璋需要清醒,那就得不斷地學習,去搞定威脅到他江山的因素。
朱元璋的作為與態度,註定他就是那個時代的真龍天子。
李自成與朱元璋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所以李自成坐不穩江山。
-
14 # 小刀刀說史
首先,雄才大略和有無文化沒什麼必然的聯絡。再者,朱元璋出身於布衣家庭是不假,沒有上過學,但他不是目不識丁的文盲。
△朱元璋
《明史》有記載:朱元璋投奔紅巾軍時,因為作戰勇敢、機智靈活,粗通文墨,很快便得到郭子興的賞識,將他視心心腹,升為侍衛九夫長,是一個可塑之材。不久之後,郭子興更是將養女馬氏許配給了朱元璋 ,成了朱元璋的老丈人。
馬氏,也就是後來朱元璋建國後的馬皇后。
沒上過學,卻又粗懂文墨,這應該和朱元璋的早年經歷有關。
鍾離有娃朱重八朱元璋於1328年九月十八日未時在濠州鍾離鄉一個貧困家庭出生,家裡兄弟姐妹眾多,他排行第八,所以也叫朱重八。1343年,濠州發生旱災,次年又發生了嚴重的蝗災和瘟疫,家裡窮得揭不開鍋,不到半個月,朱元璋的父親、大哥、母親先後去世,最後連埋葬親人的墓地,也是借隔壁劉繼祖家的。
埋葬好親人後,家裡生活無以為繼,朱元璋只好入皇覺寺做了和尚。但那幾年到處都在鬧饑荒,百姓飯都吃不飽,當然沒什麼香客到寺里布施,所以和尚也沒有吃的。
為了活命,朱元璋只好走出皇覺寺,手上託著個缽,一邊化緣一邊雲遊四海。就這樣,朱元璋走遍了淮西的大片地區,接觸了各地的風土與人情冷暖,開闊了眼界,積累了豐富的社會經驗。
而此時的朱元璋,作戰機智勇敢,還‘粗懂筆墨’。
說明了經過社會這間“學校”的歷練薰陶,對朱元璋各方面的成長,幫助比較大,也說明了朱元璋是一個比較聰明的人,且學習、適應能力強。這在當時大片地區在鬧饑荒,大部分人飢不飽頓,很多人處於教化斷層的情況下,朱元璋還能有心思自我提升,說明他是一個深思遠慮,有毅力、想幹一番大事的人。
《明史》是這樣評價朱元璋的:
“太祖以聰明神武之資,抱濟世安民之志,乘時應運,豪傑景從,戡亂摧強,十五載而成帝業。崛起布衣,奄奠海宇,西漢以後所未有也。”
深謀遠慮朱元璋在郭子興死後,朱元璋繼續率領著紅巾軍,在作戰中朱元璋不斷成長,漸漸成長為一個胸懷韜略,深謀遠慮,善於駕馭戰爭,掌握主動權的領軍者。
朱元璋曾經收過一大隊戰俘,為了去其疑心,讓其甘心為己效命,第一晚就只帶了一個侍衛和戰俘睡在一起。
△陳友諒
而且朱元璋注重招賢納士,廣採眾議,嚴格治軍,嚴禁軍隊擾民滋事,擄掠婦女,讓軍隊得到民心的同時,始終保持著強大的戰鬥力。
公元1358年十一月,朱元璋聽婺源有個隱士朱升,是個有學問、有影響的人,相當於諸葛亮。朱元璋便親自上門請朱升出山做自己的謀士。
當時天下的形勢是這樣的:東南有張士誠、湖南有陳友諒、南方方國珍,而朱元璋所部隸屬於北方韓林兒部下。其中又以陳友諒的實力最為強大。
所以,當時起義軍在同元朝軍隊作戰的同時,同時還互相猜忌與戒備,都想著侵併對方,以壯大自己,
根據形勢,朱升給朱元璋提了三個建議:“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而朱元璋也聽從了他的建議。
首先是高築牆。
朱元璋攻破元軍重鎮集興後,便將集興改名應天府,便建立以應天府為中心的根據地,就此紮根休養生息。
接下來便是廣積糧。
在應天府紮根後,朱元璋便發動鼓勵當地民眾開荒種地,興修水利,同時又下達了禁酒令,大力開展軍隊屯田法,分派將土在各地開墾種地。僅幾年時間,應天府就庫存充盈,軍糧充足。
朱元璋率領的紅巾軍原是隸屬於韓山童的,韓山童自稱是宋朝徽宗八世孫,一直主張推翻元朝統治。韓山童死後,兒子韓林兒上位,史稱小明王。
在郭子興死後,這支紅巾軍名義上還屬於小明王,但實際上已是姓朱。朱元璋攻破集興(應天府)時,小明王便封朱元璋為吳國公,朱元璋安然受之,為什麼呢?
朱元璋這是執行“緩稱王”的策略,避免風頭太盛,成為各方勢力(包括小明王),首要除掉的目標。
朱升這個‘九字策略’,對朱元璋的影響極大,也為朱元璋日後能統一全國打下了不可估量的基礎。
反觀各路起義軍實力最強的陳友諒,卻是一個溥幸之主,他是殺了舊主徐壽輝才上位的,其軍心所向、戰鬥力都要大打折扣。雖然陳友諒號稱有六十萬大軍,但最後卻被曾經和戰俘睡在一起、兵力遠遜於他的朱元璋擊敗於鄱陽湖。
收拾陳友諒後,朱元璋才在應天府自稱吳王。而剩下的各方勢力,已經難以和朱元璋抗衡。
公元1368年,剷除了各方及殘元勢力後,朱元璋在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史稱明太祖。朱元璋從布衣出道,經過15年的艱苦奮鬥,以其深謀遠慮和雄才偉略,終於成就了一代帝王霸業。
朱元璋登基後,以其個人經歷,深知暴政之下農民的艱苦,所以他即位後常常減免天災和戰災地區的農民的賦稅,或給以救濟。多次在全國範圍內實行大型的租稅蠲免。朱元璋共在位三十一年,卻從來沒有一天休息,是歷史上最為勤政的皇帝之一,為日後明朝得以延續200多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15 # 滄海一聲笑254829182
際遇!性格!堅持!鬥爭中學習成長,加當時社會現實中的生存需要!當然到一定成度是一個團體的利益需要相乎成就了他,把他及他團體擺在了該有的位置!
-
16 # 曾銘瀾
天資聰穎,學習快。在人間煉獄混的,沒什麼可虧的。就是本越來越多時(爭天下過程),要政略得人心,如何吸引人才加盟,共創大業,人才加盟多,對手就少,平定時也易點。從劉邦開始,連知識分子能人(像劉伯溫,李善長),也喜歡從平民,低層幹部中選雄主,知道人間疾苦,才能創造二三年皇朝。
回覆列表
題目假設了有文化才能做成大事,為什麼呢?邏輯在哪?所以這個問題是偽命題。正確的提法應該是,農民出身的朱元璋為什麼能統一天下?
這就好回答了,古有劉備劉玄德,今有潤之毛澤東,論武功他們既不能上擂臺也不能進武場,但是他們都具有異於常人的個人魅力和膽識,能籠絡和凝聚一幫人中龍鳳為之效力,這就是他們成功的核心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