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口水雜談
-
2 # 小義老師扯歷史
在乾隆朝,劉墉與和珅一直保持融洽的關係,和珅權勢滔天,劉墉為了自保,雖然不與和珅同流合汙,但是也保持著較好的關係。直到嘉慶登基以後,嘉慶很厭惡和珅,在乾隆駕崩嘉慶親政時,劉墉積極參與清算和珅的工作中,起到很大作用。並且在生命的最後幾年,勵精圖治的輔佐嘉慶皇帝,善終。
-
3 # 三哥看歷史
說起劉墉,想必大家最熟悉的便是經典劇集《宰相劉羅鍋》,在裡面他化身為正義的代表,與大貪官和珅鬥智鬥勇。
儼然成為了除紀曉嵐之外的又一位和珅苦主。
雖然其與《鐵齒銅牙紀曉嵐》一樣,是影視劇編撰,是戲說歷史。但和紀曉嵐不同的是,歷史上的劉墉卻是當過一段時間和珅的對手,只不過沒有電視劇裡面那般鋒芒而已。
這也比紀曉嵐好啊!
電視劇裡面的紀曉嵐帶著豬腳光環,深得皇帝的信任,處處讓和珅和大人吃癟。
但在歷史上,他只是一個編書修史的官員,長期擔任《四庫全書》的撰官的職位,少有涉及政事,與和珅交集並不多。
而且其一生官位最高也只是吏部尚書兼協辦大學士,還加了個太子少保,滿打滿算也就是個從一品。
而和珅呢,正經的內閣大學士,一品大員,此外還身兼數職,各部院主官幾乎都玩兒過,而且還長期擔任軍機大臣。
內閣大學士加軍機大臣,在清朝就相當於宰相,是妥妥的實權派人物!
世謂(內閣)大學士非兼軍機處,不得為真宰相(《清史稿》)
除此之外,和珅一身榮譽,爵位高至一等忠襄公,要知道一等功乃是非皇族子弟的最高爵位了!
最現實的是,紀曉嵐比和珅大了二十幾歲,兩人不在一條平行線上,其當上協辦大學士的時候,已經是嘉慶時代。
而劉墉呢,顯然在歷史上與和珅打交道的機會要多一點。
在和珅的政治生涯前期,劉墉一直在地方任職,與和珅接觸機會較少。
直到乾隆四十一年,因為父親服喪,期滿後回京任職,不過基本上還是在地方和京城調來調去,與和珅打交道不多。
乾隆四十六年,兩人有過一次合作,即偕同和珅審理山東巡撫舞弊案。雖查實國泰舞弊之罪,但其背景深厚,和珅有意偏袒。是劉墉據理力爭,使其最終伏法,大快人心。
乾隆四十七年,即1782年,劉墉才被調入京城,當了左都御史,這是言官兒,一般是在南書房行走,伴架同行,給皇帝出意見,察舉百官。算是皇帝身邊的近臣,比之紀曉嵐可要高得多。
雖然僅僅過了一年,但在京城不比地方,當時的和珅已經是朝中一大勢力,得乾隆專寵。劉墉雖是言官兒,有彈劾之權,但他也惹不起和珅,所以二人相處還比較和善。
史載:
“委蛇其間,惟以滑稽悅容其間”
遠不是電視劇裡面得那般針鋒相對!
這個很符合實際,因為此時的劉墉已經年過六十了,遠沒有年輕時的那般意氣風發。
早年的劉墉確實很張揚,其出身於官宦世家,父親劉統勳更是一代名臣,以正直幹練與雷厲風行著稱。
劉墉很好的繼承了父親的性格與行事作風,其為官處事風格峻厲剛急,眼睛裡揉不得沙子。每到一地,必定會給當地百姓伸冤,深得百姓愛戴,被譽為“劉公”,比為宋朝包拯。
但二十年的官場沉浮,他經歷了太多,看慣了內外黑白,其為人處世已經學會了圓滑。他知道搞不過和珅,所以明面上不會和他爆發衝突。
山東巡撫一案,如若不是他證據確鑿,又兼得民心所向,皇帝放權,他估計也不會直面反對和珅。
在大勢面前。他只能將剛直隱藏起來,他也因此為乾隆所不喜。
後來嘉慶繼位,收拾和珅,劉墉奉旨辦理和珅案一案,最終查明和珅罪責,和珅倒臺。二人恩怨也算是就此結束。
乾隆時期劉墉的官位還是不低的,最高做到了直隸總督兼吏部尚書,還監理國子監,只不過後來仕途不順,一直未能提拔為內閣大學士。直到嘉慶繼位,在1797年,劉墉被提拔為體仁閣大學士。
總的說來,劉墉是個正直的人,但他並不死板,知進退!
這應該就是他最後得以善終的原因吧!
最後提一下,劉墉可不是羅鍋,人家是個身正體直的大帥哥!
-
4 # 託土屯山
劉墉對付權臣和珅的故事在民間流傳很多,據傳說,乾隆時期,在查辦清朝山東國泰重大貪腐案前期,就有這麼一段精彩故事:
《山東無糧》
乾隆四十六年間(即公元1781年),劉墉升為都察院左都御史,任職間,他常喜私下與錢灃會吾,透過解悟甘肅、山東兩案及乾隆政態等多有共識,兩人曾立志彈駭拿下山東巡撫國泰,協力謀劃前奏曲。
有一天,乾隆參朝議政時,偶有悶憋不適之狀,殿廳前排的和珅看在眼裡,欲言又罷。當涉及農勢之時,乾隆突然問眾臣,“眾愛卿,你們覺得當今,我大清23個行省,那個行省的農業形勢好?此時的劉墉認為這心中盤算著許久的機會終於來了,即向前說,“臣劉墉啟奏皇上”,乾隆道:"愛卿,請講"。"微臣以為,山東國泰多年報豐,歷年列居23省之榜首,因此我的家鄉山東,理應列農豐之首",劉墉說完神情自若地瞅視著和珅,和珅用瞧不起的眼神回睦劉墉,對乾隆說:"稟皇上,臣以為,劉大人說話差矣,山東雖多年報豐,但民意尚有不滿之情,時有百姓擾政之不安,欲論糧政雙收,當屬在下之家鄉山西呦",此時,江南道鑑察御史錢灃,出列一步抱禮說"稟皇上,在下錢灃有話要啟奏",乾隆"愛卿說","臣以為,劉大人與和大人,各說有理,但兩省卻只能選一。為此,最具有力的證據,就是先讓二位大人各回自鄉,各取豐農之產品,來由眾臣公平比對,以眾定優,豈不最為妥當?"乾隆大悟,點頭表示讚許,又問"哪具體拿什麼來作比對呢?"此時旁邊的和紳帶著既示殷勤又為堵氣的情緒說:"眼下正值寒冷季節,冬季蘿蔔又為盛產期,皇宮用繕,諸臣各府都需要,因此,臣以為,作為評判比對的最佳農品,當屬蘿蔔。每人回鄉購量1000斤,豈不是兩利之事?但卻先要說明,輸者必須承負來往盤纏及購買所需銀兩",乾隆瞄了眼劉墉,問"劉愛卿,你看呢?",劉墉搖了搖頭,又定了定神兒,說"好吧,既然和大人這麼說,劉某恭敬不如從命",乾隆"呵呵"一聲笑說:"好,就這樣定了!","但從現在起每人限期10日,十日後,在此各帶蘿蔔千斤,由眾愛卿再作比對而定,退朝。"
次日,劉墉同隨從家丁張成、劉安三人驅馬直達山東濟南府,與山東巡撫國泰簡斷接了頭,說明皇上旨意,要求國泰協辦五件事,一要儘快選備上等青蘿蔔一千斤;二要準備赴京運送蘿蔔的馬車一駕;三要籌備棉花20斤,紅棉布5匹。四要保密,對籌備情況不得洩露,否則後果自負。五我們的返程不要多問。上述五件由劉安全權督辦。期間我與張成回諸城,料理我東武劉氏之家事。望國泰盡職協辦,劉某這就告辭了。
劉墉別後,那本來傲氣凌人,紈絝子弟、任性放蕩的國泰,並不怎麼視重,而託咐布政使於易簡全權辦理。而於易簡又指派其下屬揚欲強,人送外號陽欲強全權去操辦,陽欲強帶劉安草草辦完所責之事後,讓劉安自行離去,自己卻藉機匆匆忙尋花問柳去了。
但說那離開濟南後的劉墉,安排張成去濰縣,選取蘿蔔,自己卻偽裝成風水先生,明查暗訪,透過線索找到了錢灃提供的那位神密青年人左連城之叔,民女李金屏姐妹之親人,後又緊鑼密鼓地分別密秘接觸章丘、歷城、高密、安丘、益都等相關州縣的部分官員,從中掌握了一些涉及國泰的貪黑鐵證材料。
再說,這張成按照劉墉的意思,到濰縣盛產蘿蔔的北宮地塊農戶那,選購了三等蘿蔔,並按上等蘿蔔價付清銀兩,餘外又加10兩銀元,由農戶直接送達青州石安。
就這樣,三人辦事總算還順利,按照約定第八天中午,準時彙集到青州石安村。劉安與張成早將那巡撫國泰選送的特優蘿蔔分與石安村的百姓們,並由百姓協助將這濰縣蘿蔔包裝上了馬車,三人經簡單用餐歇息後,驅車往京城回奔而去。
三人晝夜兼程,終於在第九天的晚上安全入京回府。
第十天的清晨,由於路途人困馬乏,清早起床稍晚,劉墉急忙吩咐家丁張成、劉安二人將馬車速速趕往金陵殿前,但見眾臣在殿前準備上朝,和珅用哪懷疑的眼神,直楞楞地盯著那疲備慌促的劉墉的每一個細小舉動。並主動湊近劉墉身邊窺探說:“劉大人,十日不見,別來無羌?”劉墉回道:"託你和大人的福,劉墉還馬馬虎虎吧,想必是你和大人定會給山西人帶來了如意的福祉呢?""豈敢豈敢"和珅話音剛落,皇上身著金閃的龍服駕到,眾臣分列朝禮後,乾隆瞧了瞧和、劉二臣,"恩哈!"笑說:“和大人,劉大人你們都很準時哈?"都準備的怎麼樣啦?""哪你倆誰先呢?"乾隆追問,"讓劉大人先亮吧?"和珅主動說。"豈敢,還是和大人先請,"劉墉迴應說。和珅道"那就和某先顯醜了"邊說邊喊守車人"蔣尚,把蓋棚掀開!""眾臣眼晴一亮,哇,好壯觀啊"只見那馬車上,躺著一個個胖娃娃,整齊地排在了車斗內,特別耀眼的是擺在最頂部的那個特大的胖娃,它長近有1米多,重量應不下20斤。眾臣為之譁然,爭相擠前圍觀,有的在驚呀;有的在疑奇;有的在讚歎,連乾隆也要靠前湊樂細端詳。和珅見情,得意忘形,來了個興中促興,誦起了宋代劉子翬詩一首:"密壤深根蒂,風霜已飽經。如何純白質,近蒂染微青。"在這興奮中,和珅順眼掃視了劉墉,大聲呼喚"萬歲爺,別忘了劉大人還有精彩呢",乾隆"對呀!朕咋把這事給忘了,""劉愛卿,來,拿出你山東的大蘿蔔,讓眾愛卿們開開眼界吧?"
劉墉迴應道"遵旨","張成開紅包",只見張成與劉安將紅包抬於車下,兩人有拖,有滾。滾呀滾,不知滾了多少滾,才見到了一堆又瘦又小,且又細長的高腳蘿蔔,然後又揭開了車斗蓋布,呈現的全是一堆瘦小的蘿蔔"棍",眾臣們見景,無不驚呀,議論紛紛。
乾隆眉頭皺起,憋不住問:"難道,這就是你山東豐收的蘿蔔?"
劉墉趕忙雙手甩袖,伏地而跪:“回陛下,微臣奉旨回山東,不敢怠慢,一路專心探採,先後跑遍了濰縣、安丘、益都、壽光、高密等十幾處州縣,均未找到豐收跡象的優等蘿蔔。經細訪民情後方知,原來山東近年連受天災,農民年年收入甚微,外加地方官員,橫徵暴斂,民不聊生,怨聲聯片。農戶無力安於種業,農生無路,沿途多見訖討,農業瀟條,自明朝始種的濰縣蘿蔔,而今亦是戶不過十,且田中蘿蔔長勢欠佳,形瘦體小。我與張成、劉安三人,雖分頭查詢多日,實難尋得,最終只有從現有種業戶裡,差中選好,我三人同農戶逐一精選,歷經三日方得完成。臣以為蘿蔔來之確實不易,故用紅布層層包裹,視為珍寶”。
乾隆長嘆道"咳,看來山東無糧,山西有糧啊"
劉墉聽後隨作大禮"皇上聖明!皇上聖明啊!"連呼兩遍。
"劉愛卿,請平身吧"乾隆理解了劉墉,也知曉了山東百姓的民生疾苦及政體狀況,在安排和處置了蘿蔔後,與眾臣退朝了。
劉墉,透過此次蘿蔔比對一事,從政治上,以委蜿迂迴,極為詼諧幽默和聰慧的手段,既能緩消乾隆對山東巡撫國泰的一貫執迷信任度,又可撐控部分國泰貪黑的一手資料,同時又為錢灃起草彈駭國泰的奏章,提供了可靠的初步依據。
實際證明,當錢灃向乾隆呈遞奏章時,由於奏章有理有例有力,很快就得到了允許,並迅速組成了由和珅、劉墉、錢灃等人的專案組,這也是與劉墉前期的精細準備工作分不開的。
關於這個故事,有人曾說是紀曉嵐提出來的,但據我聽說的多地民間傳說,事指劉墉與和珅的說法,尚為居多。
這個故事,虛假多於事實,純粹民間傳說,正史無據可查。雖然如此,但我覺的做為茶餘飯後的一種趣味娛樂小談,還是無可質責的。
回覆列表
我們看電視劇,說紀曉嵐和劉墉是和珅的對頭,戲耍和彈劾和珅,但這是徹底地胡說八道。因為在和珅眼裡,根本沒有把紀曉嵐和劉墉放在眼裡。和珅真正的勁敵和對手就三個,其中有兩個是嘉慶的老師,漢臣王傑和朱桂。一個就是滿臣阿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