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神島格陵蘭
-
2 # 力行2020
謝邀,小時候進入臘月就是年,一天一天盼啊,時間那個慢啊,做豆腐,炸油炸糕,烀肉,一天一個樣,到了過年,看春晚,看趙本山,放鞭炮,時間過得那個快啊,捨不得,留不住。現在小孩過年一點儀式感都沒有,也沒新鮮東西,和平時一樣,頂多就是壓歲錢,這是他們最喜歡的。
-
3 # 青青竹葉青
這個問題提的好。我們都在說著年味兒淡了,其實,完全可以反過來問問自己,能為年文化的傳承和創新做些什麼,特別是家裡有孩子的,怎樣讓孩子過一個有年味的春節。
前幾天我問一個四五歲的小姑娘過年有意思沒,她說,有意思呀。我接著問有什麼意思,她很開心地說,可以放煙花,還能收紅包。這就是一個年齡小一點兒的孩子對於新年的期待,或許,等她慢慢大了,會有其他的感受,但此時此刻,她還是用獨特的感受把新年與平日區別開來。
其實我們關於新年的味道,就是在童年一點一點積累起來的。記得小時候,每年從臘月二十三就開始全家齊上陣,為過年做準備了,祭灶神,磨豆腐,掃房子,蒸饅頭,煮肉,炸麵食,等等,讓人把對新年的期盼拉得長長的。
到了大年三十,貼春聯,看春晚,放鞭炮,達到一個新年的預熱狀態。晚上睡上一覺,大年初一從此起彼伏的鞭炮聲裡醒來,穿上父母放在床邊的新衣服,然後就開始給不在一起住的爺爺奶奶送新年第一頓飯。接下來的重頭戲就是到親戚家拜年,收紅包收得那叫一個高興。
不知道你發現沒,在過年的這個過程中,父母的行為對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我們的父母,哪怕平時再節儉,過年時也會竭力從物質上給家人帶來豐盛的準備。還有就是,讓孩子參與到新年的準備中,在勞動力親身感受對年的期盼。還有的就是,一家人保持和和樂樂,才能有紅紅火火的狀態。
所以,作為成年人,對於孩子們會對年有怎樣的體驗和認識,又對傳統年文化有著怎樣的繼承,我們任重道遠。
-
4 # 186269
每個年代不同所追求的幸福感不一樣,以前的人樸實沒有什麼太多娛樂的東西,所以小孩子著重放鞭炮玩遊戲什麼的,現在經濟好些的過年會選擇去旅遊什麼的,像餃子湯圓什麼的都不會在家包 一般都是超市買了,缺少了很多和家人一起動手的樂趣和回憶,在城市放煙花也比較不方便,農村大些的孩子喜歡進城唱歌逛街什麼的,和以前的過年方式有些不一樣,過年和家人的時間少了,孩子越大壓力越大,所以只有小孩子還是喜歡過年,大人陪伴的多,帶去逛年會的多才有些年味,越大的孩子不喜歡和家人一起,所以年味會越來越淡
-
5 # 小魏在路上
有意思,現在孩子因為小,無知,不懂事,只曉得玩,不會想那麼多!因為現在我們明白了很多,比以前懂事了,經歷多了,想的事也多了,年齡大了,父母老了,自然而然壓力大,沒有以前過年時無優無慮了。
-
6 # 紹明伊文
60.70年代,那個時候年味最重,中國男方, 北方 的年味都很重很有中國特色。北方 過年的特色是:【1】過年當天貼春聯,跪拜先人【2】在家守歲。不可以串門,12點準時放爆竹,包餃子,爭取在新的一年裡第一時間抓一個好彩頭。
【3】晚上睡覺不脫衣服,不點蠟燭,表示下一年紅紅火火。
南方過年特色:【1】貼春聯【2】吃年夜飯【3】掃塵【4】年夜飯之前飯爆竹夜裡12點放爆竹【5】初一不可以去串門【5】正月十五鬧花燈隨著時間的推移,現在收到西方洋節的衝擊,不論是南方還是北方年味越來越談了。而西方的一些節日:如:聖誕節,情人節,反而越來越有人過了,我們中華民族的節日才是最好的最有文化底蘊的節日,是國粹。我們要抵制西方的節日,發揚光大我們國家的傳統文化底蘊的節日。
-
7 # 俏也不爭春
年味體現在一個人氣,過去孩子多,一個家庭,至少五六個孩子,小孩子想過年盼過年,盼過年時穿新衣,戴花帽放鞭炮,過年時能吃上燉肉和包餃子,那個年代呀,物質生活不是太富裕,孩子們過年時能穿上新衣服,那真是喜上眉梢,然後再放些鞭炮更給過年的氣氛增加了濃度,小夥伴們穿上了新衣,拿著鞭炮,提著燈籠,一群一夥的走在街道上,你放上一小串兒,我在放上一小串兒,比著賽呢,到底看看誰的響!小時候過年,離過年還好長時間呢,我們就制定菜譜,說今年吃什麼,等於老早就有計劃。現在過年,主要是孩子少,一家也就一個孩子,最多要兩個,現在的生活富裕了,哪個孩子沒有幾件新衣服?過去的孩子是補丁摞補丁,現在的孩子可就沒有,我們小時候過年,離過年還好長時間呢,就制定菜譜,不就是為了過個好年嗎?現在的孩子無憂無慮的,想吃肉,天天都能吃到肉,想穿新衣服,去商場當時就能買到。但過年過的是人氣,現在的家庭基本上都是一個孩子,頂多要倆個,現在過年,很好,看到一群一夥的小夥伴們一塊放鞭炮,有一樣,現在的小孩比我們強,現在大人給小孩紅包,出手就是100,200,500,也有給1000的,我們小時候過年,才給一毛兩毛的。但我們依然過得很快樂,我認為還是那時候過年的年味濃,熱鬧,吃飯的時候,人多搶著吃,香啊。
-
8 # 綜藝大咖劇
小的時候期盼著過年,每逢年末鞭炮聲此起彼伏,大家也忙得不亦樂乎。如今年末過年的味道越來越淡,沒有以前的紅火,鞭炮聲也不怎麼有了,難道是現在的小孩不喜歡了?步入青年,過年又增加了一歲,更多的責任需要扛起!~穿新衣、過新年,但是心裡沒有以前的那麼高興與純真!~
以前窮,覺得過年可以穿新衣服,吃好吃的,現在大家都富裕了也就沒什麼了,而且現在過年好多人還在打工,沒法聚在一起。
現代小孩條件好了,生活水平高了,天天都像過年一樣,玩也是自己對著ipad,電腦玩遊戲,在虛擬的世界裡,哪有過去小孩的那種感受啊,過年意外著穿新衣走親訪友,吃好吃的,夥伴們一起玩遊戲,熱鬧、開心。社會在改變,生活方式也在跟著改變,希望把中國傳統的東西保留下來,傳承下去。 -
9 # 半島玫瑰h
小孩過年當然覺得有意思啦,會買好吃的,好玩的和新衣服給孩子,還有壓歲錢,最主要還可以玩小孩子玩的鞭炮。小孩子要求不多,這樣就會滿足了。
採購過年所需的物品,可以和孩子一起辦年貨,首先為過春節要買的衣服,食物,裝飾等物品。讓孩子對過年有一個期盼心裡,同時讓孩子明白他是家庭的一員,應該參加家庭的各種活動。
可以讓孩子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讓他自己感到作為家庭的一員價值,增強家庭意識和責任感。
還可以帶孩子去選購福字,讓孩子自己把福字貼到門上,告訴孩子為什麼要把福字倒著貼,讓孩子在感覺春節的氣息的同時又瞭解語言的妙用。
小孩子最期待的就是壓歲錢還有放鞭炮了,相傳,古時候有個叫祟的小怪獸,性情十分古怪,專喜歡過年的時候摸小孩子的頭,偷取他們的思想,八仙聽了,便化身為八枚銅錢來到人間,正是恰逢年關,有一家窮人,夫妻兩老來得子,喜歡的不得了,除夕這天,夫妻兩怕祟來偷取孩子的思想,遍哄著孩子玩不讓入睡,孩子小,困了便要吵,夫妻兩實在沒辦法了,便將家裡僅有的八枚銅錢給孩子玩。夜深了,孩子玩累了撰著銅錢睡著了,夫妻兩不知不覺也進入了夢鄉。祟看見這家人都睡著了,便偷偷的溜進他們家,剛想伸手摸孩子的頭,便被八束金光擊得連連後退。從此,祟再也不敢偷小孩子的思想了。原來,夫妻兩給孩子的八枚銅錢正是八仙的化身。後來 人們聽說銅錢能趕走祟,便紛紛效仿。小時候,我天天盤算著過年,因為過年可以拿到壓歲錢還可以大飽口福,因為童年的孩子是單純的,熱鬧開心就是他們心中想要的,而我們漸漸的長大了,有自己獨立的思想,對一些事又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和理解,過年只是覺得自己又長了一歲而已。
回覆列表
我們那時候天天盼望著放假,盼望著過年,隨著年齡的增長年越來越淡,甚至有些討厭過年。現在一到年底頭就疼,就要準備一筆錢為孩子、大人、老人購置新衣、禮物,親戚朋友拜年得準備封包,禮品等等。還要請領導、朋友們吃飯一大堆事,一個字"煩"。孩子們也只覺得過年有封包開心一下,放假後孩子們還要上各種補習班,比上學還累。